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 格式:pdf
- 大小:173.64 KB
- 文档页数:10
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引言:不锈钢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是两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材料常常需要进行焊接,以满足各种需求。
本文将对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详细介绍。
一、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素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铁、铬和少量的碳、镍等元素。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能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常见的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氩弧钨极焊。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通常选择铁素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厚度大于4mm的铁素体不锈钢,需要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以减少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奥氏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铬、镍和少量的碳、钼等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氩弧钨极焊和激光焊等。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防止热裂纹的产生: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容易产生热裂纹,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如降低焊接热输入、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等。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一、焊接方法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几乎所有的熔焊方法和部分压焊方法都可以焊接。
但从经济、实用和技术性能方面考虑,最好采用焊条电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和等离子焊等。
1. 焊条电弧焊厚度在2mm以上的不锈钢板仍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因为焊条电弧焊热量比较集中,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能适应各种焊接位置与不同板厚工艺要求;所用[wiki]设备[/wiki]简单。
但是,焊条电弧焊对清渣要求高,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
合金元素过度系数较小,与氧亲和力强的元素,如钛、硼、铝等易烧损。
2. 氩弧焊有钨极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两种,是焊接奥氏体不锈钢较为理想的焊接方法。
因氩气保护效果好,合金元素过度系数高,焊缝成分易于控制;由于热源较集中,又有氩气冷却作用,其焊接热影响区较窄,晶粒长大倾向小,焊后不需要清渣,可以全位置焊接和[wiki]机械[/wiki]化焊接。
缺点是设备较复杂,一般须使用直流弧焊电源,成本较高。
TIG有手工和自动两种,前者较后者熔敷率低些。
TIG最适于3mm以下薄板不锈钢焊接,在奥氏体不锈钢[wiki]压力容器[/wiki]和管道的对接和封底焊等广为应用。
对于厚度小于0.5mm的超薄板,要求用10~15A电流焊接,此时电弧不稳,宜用脉冲TIG焊。
厚度大于3mm有时须开坡口和采用多层多道焊,通常厚度大于13mm,考虑制造成本,不宜再用TIG焊。
3. 等离子弧焊是焊接厚度在10~12mm以下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理想方法。
对于0.5mm以下的薄板,采用微束等离子弧焊尤为合适。
因为等离子弧热量集中,利用小孔效应技术可以不开坡口,不加填充金属单面焊一次成形,很适合于不锈钢管的纵缝焊接。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所选定的焊接工艺参数总称为焊接工艺规范。
例如,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规范包括: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焊接速度、电弧长度(电压)和多层焊焊接层数等,其中电弧长度和焊接速度一般由操作者在操作中视实际情况自行掌握,其他参数均在焊接前确定。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焊接材料的选用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常用的熔焊方法都能进行焊接。
但是由于电渣焊热过程的特点,会使接头的耐晶间腐蚀能力降低,并且在熔合线附近易产
生严重的刀状腐蚀,因此极少应用。
气体保护CO
2焊由于CO
2
气体的强烈氧化性,
使合金元素烧损严重,所以也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实用的焊接方法是手弧焊、埋弧焊和氩弧焊,使用这些方法焊接时焊接材料的选用,见表1。
表1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焊接材料的选用。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目的: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顺利完成六月份全厂停车检修中的焊接任务。
1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1.2 随着不锈钢板厚度的增加,应采用夹角小于60°的V形坡口或U 形坡口。
1.2 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及焊丝选择序号旧牌号(GB)新牌号(GB)美标电焊条牌号氩弧焊丝1 0Cr18Ni9 06Cr19Ni10304A102H0Cr21Ni102 00Cr19Ni10 022Cr19Ni10304LA002H00Cr21Ni103 0Cr17N i12Mo2 06Cr17Ni12Mo2316A202H0Cr18Ni14MO24 00Cr17 Ni14Mo 022Cr17Ni12M31A02H00Cr19Ni12MO1.3 手工焊接焊接电流1.4 焊接方法选择厚度在2㎜以上的不锈钢板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厚度小于0.5㎜的薄板不锈钢,要求用10~15A电流焊接,并采用脉冲TIG焊;对于重要承压管道要求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
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2.1 减小热输入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所需的热输入比碳钢低20%~30%,应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短弧焊)和窄道快速焊,采用必要的急冷措施可以防止接头过热的不利影响。
厚板焊接采用尽可能小的焊缝截面的坡口形式,如夹角小于60°的V形坡口。
2.2 防止焊缝污染为防止焊缝裂纹、力学性能改变、降低耐蚀性,焊前必须对焊接区表面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全部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操作时,可用砂轮抛光机、角磨机、或钢丝刷进行清理。
2.3 焊条电弧焊操作要领平焊时,弧长一般控制在2~3㎜,直线焊不做横向摆动,多层焊时,层间温度不宜过高,可待冷到60℃以下再清理渣和飞溅物,然后再焊,其层数不宜过多,每层焊缝接头相互错开。
焊缝收弧一定要填满弧坑,必要的时候使用引弧板和收弧板。
2.4 非熔化钨极氩弧焊操作要领氩气流量一般在10~30L/min,焊接时风速应小于0.5m/s,否则要有挡风设施;采用恒流直流电源,正接(钨极接负极)法焊接。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能分析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焊接性能。
在工程实践中,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优化焊接工艺、改善焊接质量,满足工程结构的要求。
本文将从焊接材料选择、焊接缺陷和焊接工艺参数等方面,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焊接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焊接材料应具有与基材相似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以确保焊接接头的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焊接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有AWSE308、AWSE316等。
在选择焊接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例如强度、韧性等。
其次,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包括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熔透等。
这些焊接缺陷会降低焊接接头的质量,甚至引起接头的失效。
为了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需要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例如清洁和除氧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例如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可有效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熔合情况和热影响区的形成,从而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最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参数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焊接接头的形状、要求和工艺设备的特点。
一般来说,焊接时应采用较小的电流和较高的焊接速度,以减小热输入和热影响区的尺寸。
此外,还可采用预热和后续热处理等措施,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焊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生过高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可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和夹具。
综上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焊接材料选择、焊接缺陷和焊接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焊接材料、预处理和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结构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分析和优化,以确保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一、引言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是常用的两种不锈钢材料,它们具有不锈蚀性能好、耐热性能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两种不锈钢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差异,其焊接性能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焊接工艺、焊接性能以及焊接后的材料组织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焊接工艺1. 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以铁素体为基础的不锈钢材料,其焊接工艺相对简单。
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激光焊等。
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焊接温度和焊接速度,避免产生过多的热影响区和晶间腐蚀敏感区。
2.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以奥氏体为基础的不锈钢材料,其焊接工艺相对复杂。
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和激光焊等。
在焊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焊接温度和焊接速度,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度梯度和残余应力,以防止焊接接头发生变形和裂纹。
三、焊接性能1. 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焊接接头强度高,焊缝的耐蚀性能也较好。
然而,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影响区和晶间腐蚀敏感区的存在,焊接接头易受到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因此,在焊接铁素体不锈钢时,应选择适当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以降低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
2.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较铁素体不锈钢复杂,焊接接头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
这是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形成固溶相和相分离现象,导致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预热、后热处理等措施,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四、焊接后的材料组织变化1. 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后材料组织变化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后,焊缝区的晶体结构往往发生变化,由晶界凝固转变为晶内凝固。
焊缝中常常出现铁素体晶粒的增大和晶界的减少现象,这可能会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
2.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后材料组织变化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后,焊缝区的组织变化较为复杂。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领域。
在工程实践中,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主要包括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质量要求等内容。
首先,焊接材料的选择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与母材相似或相近的奥氏体不锈钢焊丝或焊条,以保证焊缝与母材具有相似的组织和性能。
其次,焊接工艺的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
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应控制好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避免产生焊接缺陷,确保焊接质量。
最后,对于焊接质量的要求也是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焊接接头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缝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符合具体工程要求的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和焊接工艺的特点,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的研究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改进焊接工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推动奥氏体不锈钢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总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控制好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推动奥氏体不锈钢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加强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国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奥氏体钢由高温冷却下来时不发生任何组织变化,直到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仍保
持奥氏体组织。
显微组织:奥氏体一般属于耐蚀钢
成分:高铬不锈钢+适量的Ni 8~25%
典型钢种:18-8钢0Cr18Ni9 1Cr18Ni9Ti
25-20钢2Cr25Ni20Si2 4Cr25Ni20
25-35钢0Cr21Ni32 4Cr25Ni35 4Cr25Ni35Nb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分析
奥氏体钢的焊接性问题主要有:热裂纹、接头耐蚀性、脆化
1.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性
(1) 晶间腐蚀18-8钢焊接接头有三个部位能出现晶间腐蚀现象,如图4-3所示。
18-8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现象
1) 焊缝区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为防止焊缝发生晶间腐蚀:一是通过焊接材
料,使焊缝金属或者成为超低碳情况,或者含有足够的稳定化元素Nb(因Ti不易过渡到焊缝中而不采用Ti),一般希望w Nb≥8w C或w Nb≈1%;二是调整焊缝成
分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铁素体(δ )相。
的作用:其一,可打乱单一γ 相柱状晶的方向性,不形成连续
焊缝中铁素体(δ)
贫Cr层;其二,铁素体(δ)
富Cr,有良好的供Cr条件,可减少γ相晶粒形成贫
在4-12%左右
Cr层,一般铁素体(δ)
铬当量Creq=Cr+Mo+1.5Si+0.5Nb+3Al+5V。
1、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1)容易出现热裂纹防止措施:(a)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
因为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S、P杂质。
(b)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2)晶间腐蚀根据贫铭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络,造成贫铭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
防止措施:(a)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采用含钛、铝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I37、A132等。
(b)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在4~12%)o(C)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
(d)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
(3)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防止措施:(a)合理制定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尽可能减小冷作变形度,避免强制组装,防止组装过程中造成各种伤痕(各种组装伤痕及电弧灼痕都会成为SCC的裂源,易造成腐蚀坑)。
(b)合理选择焊材:焊缝与母材应有良好的匹配,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
(O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焊缝成形良好,不产生任何应力集中或点蚀的缺陷,如咬边等;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
(d)消除应力处理:焊后热处理,如焊后完全退火或退火;在难以实施热处理时采用焊后锤击或喷丸等。
(e)生产管理措施:介质中杂质的控制,如液氨介质中的。
2、N2、等;液化石油气中的H2S;氯化物溶液中的。
2、Fe3÷,CM+等;防蚀处理:如涂层、衬里或阴极保护等;添加缓蚀剂。
(4)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受人的素质、加工设备、材料、工艺、环境五个方面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缺陷的形成,有诸多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讨论焊接工艺的控制及缺陷形成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接头碳化物析出敏化1、产生原因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固溶处理后,组织均匀,没有碳化物相,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耐晶间腐蚀性能。
但经过焊接加热后,过饱和的碳从晶内析出向晶界偏聚,并与铬结合形成Cr23C6,即敏化。
由于焊接快速加热和冷却,使碳化物析出敏化局限在较窄的温度范围,随敏化温度下停留时间和钢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变化,一般在600-850℃。
此外,并非整个焊件都会敏化,而只有焊接循环峰值温度恰好介于敏化温度之间的接头区域才会发生碳化物析出。
当碳化物析出后,将造成析出区晶界贫铬,这使得接头在随后的使用中可能产生晶间腐蚀。
2、防止措施防止敏化的关键是要避免或消除碳化物的析出。
因此主要从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的选择两方面来采取措施。
①选用超低碳或添加Ti、Nb等稳定元素的不锈钢焊接材料。
②采用小线能量,减小危险温度范围停留时间。
采用小电流、快速焊、短弧焊、焊条不作横向摆动,焊缝可以强制冷却,减小焊接影响区。
多层焊,控制层间温度,后焊道要在前焊道冷却到60℃以下再焊。
③接触腐蚀介质焊缝最后焊接。
④焊后进行固溶处理。
二、热裂纹1、产生原因①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小和线膨胀系数较大,在焊接局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接头在冷却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拉应力。
焊缝金属凝固期间存在较大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
②奥氏体不锈钢易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焊缝组织,有利于有害杂质的偏析而促使形成晶间液态夹层。
③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缝的合金组成较复杂,不仅有S、P、Sn、Sb等杂质可形成易熔夹层,一些合金元素因溶解有限,也能形成有害的易熔夹层,促进热裂纹的形成。
2、防止热裂纹的措施①控制焊缝金属的组织:焊缝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时,不易产生低熔点杂质偏析,可以减少热裂纹的产生。
不锈钢奥氏体焊接裂纹
不锈钢奥氏体焊接裂纹是一种常见的焊接缺陷,通常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热输入和冷却速度不当导致的。
以下是可能引起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一些原因:
1. 热裂纹: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低,焊接过程中容易在焊缝中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热裂纹的产生。
2. 冷裂纹:在焊接后冷却过程中,如果冷却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中的氢不能充分扩散,从而在焊缝中形成裂纹。
3. 应力裂纹: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和结构本身存在的残余应力叠加,可能导致应力裂纹的产生。
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调整焊接参数,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和冷却速度。
2. 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并确保焊缝金属的韧性、强度等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匹配。
3. 在焊接前对母材进行预热,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4. 在焊接后进行消氢处理,以促进焊缝中氢的扩散。
5. 对焊缝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6. 对于存在较大结构拘束度的地方,可以采取加装约束的方法来减小结构拘束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裂纹的产生,需要综合考虑焊接工艺、材料、结构等多种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降低裂纹产生的风险。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1试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手弧焊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的手弧焊具有热影响区小、易于保证质量,适应各种焊接位置及不同板厚工艺要求的优点。
焊条有酸性钛钙型和碱性低氢钠型两大类。
低氢钠型的不锈钢焊条抗热裂性较高,但成形不如钛钙型焊条,耐腐蚀性也较差。
钛钙型焊条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生产中应用较普遍。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电阻率为低碳钢的4倍以上,焊接时产生的电阻热较大,药皮容易发红和开裂,所以同样直径的焊条焊接电流值应比低碳钢降低20%左右,焊条长度亦比同直径的碳钢焊条短,否则焊接时由于药皮的迅速发红、开裂会失去保护而无法焊接。
施焊时,焊条不应作横向摆动,采用小电流、快速焊,一次焊成的焊缝不宜过宽,最好不超过焊条直径的3倍。
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要彻底清除焊渣,层间温度应低于60℃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为防止由于重复加热而降低耐腐蚀性,应最后焊接。
焊后可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加速接头冷却。
焊接开始时,不要在焊件上随便引弧,以免损伤焊件表面,影响耐腐蚀性。
2奥氏体不锈钢的埋弧焊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埋弧焊时,由于焊接电流密度大,热量集中,因此形成的弧坑也较大,并且熔池厚度也增大,在局部间隙的较大处很容易烧穿,因此在施焊过程中需要在焊件背面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防烧漏。
常用方法是采用手弧焊封底,并用纯铜板垫、永久垫和焊剂垫等。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埋弧焊时的焊接工艺参数,见表20。
表2018-8型不锈钢埋弧焊焊接工艺参数焊件厚度(mm)装配间隙(mm)焊接电流(A)电弧电压(V)焊接速度(m/h)6 8 10 12 8 10 12 16 20 30 401.5~2.02.0~3.02.5~3.53.0~4.01.51.51.52.03.06.0~7.08.0~9.0650~700750~800850~900900~950500~600600~650650~700750~800800~850850~9001050~110034~3836~3838~4038~4032~3434~3636~3838~4038~4038~4040~424646312546423631251612注:1、表中厚度为6~12mm焊件的焊接工艺参数是在焊剂垫上进行单面埋弧焊的参数。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焊接设备和工具,包括焊接机、电极、磨具、钢刷等。
同时,需要清洁焊接表面,去除各种污物和氧化物。
2. 预热:在焊接之前,需要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预热,目的是提高焊接效果和减少变形。
预热温度根据具体材质和厚度来确定。
3. 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极: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极,常用的有E308、E309、E316等电极。
同时,根据具
体要求和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
4. 确定焊接位置和顺序:根据焊接要求和结构形状,确定焊接位置和顺序,确保焊缝均匀、牢固。
5. 进行焊接:根据预定的焊接方法和电极,进行焊接操作。
在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电流和焊接速度,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6. 修整和清理焊缝: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修整和清理,去除焊渣和氧化物,使焊缝表面光滑。
7. 善后处理: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部位进行冷却和处理,防止产生应力和变形。
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的抛光、打磨等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氩气环境,防止氧化和污染。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工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奥氏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温度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奥氏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温度这个话题。
听起来好像有点技术含量,不过别担心,咱们把它说得轻松点儿,保证你听了之后能点头如捣蒜。
说到焊接,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个东西是不是跟咱们平时烤串儿有关系呢?其实啊,焊接和烤串儿有一丢丢相似之处,都是把材料融合在一起,只不过咱们用的不是羊肉串,而是金属哦。
奥氏体不锈钢,这个名字听上去挺高大上的。
它就是一种耐腐蚀、抗氧化的好材料,常常被拿来做厨房用品、化工设备等等。
不过,咱们说到焊接的时候,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焊接完了,钢材的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就像人打了场架,情绪激动,得先冷静下来才行。
这个时候就需要热处理了,给它放个假,调整一下心态。
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到底定多少合适呢?哎,这就跟做菜一样,有的人喜欢重口味,有的人喜欢清淡,合适的温度就得看具体情况。
有些情况下,可能只需要加热到600度,这样能够让钢材的组织变得更加均匀;但有的时候,得加热到1000度以上,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这就像你放松心情,有时候一杯热茶就够了,有时候可能得泡个澡才能舒服。
不过啊,咱们可不能随便调温度,得根据实际需求来。
举个例子,做化工设备的焊接,要求就特别严格,因为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一点点小问题都可能酿成大祸。
就好比你在外面吃火锅,服务员说汤底不够,别忘了及时加点水,免得锅底糊了。
所以,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得仔细安排,不能马虎。
接下来聊聊热处理的方式。
常见的有退火、正火、淬火等。
退火就像给金属做个大保健,能让它的内部结构放松,减少应力;正火呢,就像是上了一堂淬炼课,把金属的组织调教得更加结实;而淬火,则是给金属来个“冷水浴”,迅速降温,让它的硬度提升。
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得根据需要选对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很多人可能会问了,咱们怎么知道用哪个温度、哪个方式呢?嘿嘿,这就要靠经验和数据了,像老道的师傅,一看温度就知道该怎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