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培优课件_17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7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优质课教案_1第22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是部编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力量得到扩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内容。
2、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教学难点: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因为历史学科是副课,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
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
这样他们对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
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
五、教学方法:本课我采用以下三点教学方法:1、导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讲解法: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讨论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六、学法指导:学习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联关系,以便合理利用。
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
日本向中国的隋唐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日本宪法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订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西用”、“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不甘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进行了划时代的明治维新,9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无情的检验了这两场几乎同时代的自强运动。
回眸甲午风云,悲愤之余我们不禁沉思:明治维新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阅读课本分析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发展状况如何?课本又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讲授新课】(一)政治上:建立起近代立宪政体;1、标志: 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1)宪法颁布的背景:设问: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年宪法?①明治维新时,农民负担过重,起义不断;②中小资产阶级不满政府对大资本家的扶持政策;③“自由民权运动”的广泛影响;时间:19世纪70、80年代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④明治政府认为进行政治改革,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稳定社会;(目的)(2)宪法的制定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首相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3)宪法特点: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具有军国主义和君主权力的特点。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向世界的日本》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四课,本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实质上是从政治、经济、对外三个方面分析了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是日本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与世界接轨和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总结和延伸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的内容,分析其特点;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通过对宪法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帮助学生论从史出,得出“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体会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正确认识中日关系问题;从日本明治维新中我们可以得到哪结启示,中国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应该要向日本学习什么?三、重点难点1、重点: 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2、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四、导入新课展示四幅图片,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图片谈谈“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走向世界的含义:1、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世界潮流2、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五、新课讲授师:我们首先看到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1889年日本制订了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日本为什么要制定这部宪法呢?首先请大家看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878年5月14日早晨6点,----大久保遭到六名刺客的袭击,当场毙命。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②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
2.能力目标:①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②探究近代日本发展模式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③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日本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值得别的国家学习。
②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
③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如何推动日本迅速崛起;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难点: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工具: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照片万隆会议60周年峰会,60年前中国作为新兴独立国家,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的身份出席。
60年后,作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两极参加。
此次峰会最受关注的事就是中日两国领导人坐下来会谈。
总让人感觉过于敏感,因为历史问题的存在,我们依然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安倍也同意日中发展互不构成威胁,但发言中依然没有为侵略战争道歉。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中日关系如何发展?用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四个字求同存异来定义再合适不过了。
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日本虽然是亚洲国家,但它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认为自己是西方国家。
120年前福泽谕吉在日本第一个提出“脱亚入欧”论。
120年前,中日两国的代表有过一次让中国人倍感耻辱而日本人倍感荣耀的交锋。
甲午战争后在日本马关谈判签署《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成了检验两国几乎同时进行的一场改革的试金石。
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同治中兴,都是富国强兵,都将军事与工业力量放在首位,领导者也都是一时之俊杰。
《走向世界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任课教师:
教育组: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生活方式:
教师:明治维新下的日本经济上、军事、文化上通过改革不断的打击封建文明,通过学习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是其近代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教师:通过表格内容,我们能看到日本通过立宪在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民主形式,具有进步意义;但同时保留了天皇大量权力,实质上天皇专制,具有神权色彩(以时政话题,美国总体特朗普访日,受到日本天皇接见来体会这一特征)
教师:历史结论基于人们的思维习惯、知识水平和主观立场往往会呈现出不同。
有人说明治维新是一次“改革”;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革命”;还有人认为“中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