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检测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品的检测标准2005.08.18 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四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一悬垂性能检测二刚柔性能检测三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第三部分纺织品的损坏检测一拉伸断裂检测二撕破强力检测三顶破强度检测第四部分纺织品的舒适性能检测一纺织织物的透湿性能的检测透湿杯法二纺织织物的防水性能的检测静水压实验三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第五部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一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二甲醛含量检测(水萃取法)三甲醛的测定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第六部分纺织品的功能检测一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二静电防护织物的检测方法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纺织品都是要进行洗涤的,洗涤时纺织品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由于洗涤液的作用,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脱落,最终使纺织品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
同时进入洗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亦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
1.检测标准ISO 105-C01-C05-198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EN20105C01-C05-19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试验1一试验5》,DIN EN20105C01-C05-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GB/T 3921.1-5-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
2.检测原理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远红外纺织品检测
远红外纺织品检测是一种利用远红外技术对纺织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远红外技术是指在波长范围为3-1000微米的红外辐射区域内进行检测和应用的技术。
在纺织品检测中,远红外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纺织品辐射的远红外波长范围内的能量来评估纺织品的性能和质量。
远红外纺织品检测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 纺织品的纤维成分鉴定:远红外技术可以根据纺织品所含的不同纤维的光谱特征来鉴定纺织品的成分。
通过测量纺织品在远红外波段的吸收和反射率,可以确定纺织品中各种纤维的含量和比例。
2. 纺织品的质量评估:远红外技术可以用来评估纺织品的
质量,如织物的密度、纺织品的染色、纺织品的吸潮性等。
通过测量纺织品在远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可以评估纺织
品的性能和质量。
3. 纺织品的防伪标识:远红外技术可以用于纺织品的防伪
标识。
远红外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纺织品的远红外光谱特征
来验证纺织品的真伪。
总之,远红外纺织品检测是一种非接触式、快速、准确的
纺织品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成分鉴定、质量评估
和防伪标识等方面。
它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控制和产
品监管的效率。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其目的是保障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因此制定和执行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纺织品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各个环节。
对于原材料,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会对纤维的成分、长度、细度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则会对纺织品的色牢度、强力、手感、印花、染色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以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对于纺织品的安全性要求十分严格。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如果残留在纺织品上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会对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以确保纺织品的安全性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还会对纺织品的防水性、透气性、阻燃性等多个指标进行检测,以确保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再次,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对于纺织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也十分严格。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质量稳定性对于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至关重要。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会对纺织品的耐洗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检测,以确保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质量和性能。
最后,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纺织品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增强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纺织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纺织品行业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总之,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纺织品质量安全、促进纺织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才能够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纺织品行业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纺织品缺陷检测思路方法
1. 视觉检测:使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对纺织品进行扫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来检测纺织品上的缺陷,如污渍、破洞、扭曲等。
2. 光学检测:利用光学仪器对纺织品进行检测,比如利用红外线、紫外线等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检测纺织品上的缺陷。
3. 人工检测:通过人工目测的方式对纺织品进行检测,利用专业人士的经验和技术来判断纺织品上的缺陷。
4. 机器学习检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纺织品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模型来判断纺织品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样本的分类特征、纹理特征等来进行检测。
5. 红外热成像检测: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纺织品上的温度分布,通过识别温度异常区域来判断纺织品上的缺陷。
综上所述,纺织品缺陷检测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纺织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程一、引言纺织行业是一个关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产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障纺织产品的质量,规范化的产品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纺织行业产品质量检验的规程和标准。
二、原料检验纺织产品的质量与原料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原料采购阶段,应进行原料的检验。
原料的检验应包括纤维成份、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等项目。
检验的方法可以采用拉伸试验、显微镜观察等。
三、纺纱过程检验纺纱过程是将原料纺成纱线的过程。
在纺纱过程中,应对纱线的强度、细度、均匀性等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纺纱机的调整,纱线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等。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拉伸试验、纺纱机的巡检等。
四、织造过程检验织造过程是将纱线织成面料的过程。
在织造过程中,应对织机的运行状态、纱线的张力、织物的密度等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织机的巡检,织物的密度测量等。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纺织机的巡检表,织物密度的计算等。
五、印染过程检验印染过程是将面料进行印花和染色的过程。
在印染过程中,应对印花和染色的效果、色牢度等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染色剂的检测,印花的质量检测等。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染料的化学分析,印花的目测和抽样检验等。
六、成品整理及包装检验成品整理及包装是将已经完成的产品进行整理和包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应检查产品的外观、尺寸、包装等是否符合规定。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产品外观的检查,包装标示的检查等。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抽样检验和检查表。
七、成品附件检验成品附件是指附加在纺织产品上的各种附件,如纽扣、拉链等。
在成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对这些附件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可以包括附件的防脱落性、耐久性等。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抽样检验和附件性能测试等。
八、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在纺织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检验和控制。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基于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质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纺织品常规检测项目及标准简介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进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再也不只是颜色和样式的新颖,而是更多的偏向于质量与性能的提高。
很多国家都对纺织品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而检测机构也应运而生。
对纺织品的检测通常分为质量与性能的检测和对纺织品物理、化学性能的检测,下面简单的来介绍一些最常规的检测内容和方式。
1、纺织品尺寸稳固性的测试方式致使纺织产生变形的因素通常有:拉伸变形、紧缩变形、剪切变形、折皱变形、起拱变形、洗可穿性、热收缩、湿收缩等。
咱们要紧进行的是收缩变形的测试。
有三种测试材料收缩性的方式:汽蒸收缩实验、缩水率收缩实验和干热熨烫收缩率测定。
(1)汽蒸收缩实验织物在加工进程中需要进行熨烫,多数服装加工厂采纳蒸汽熨烫,织物由于加热和润湿的作用将会收缩。
原理:织物在不受压力的情形下,经蒸汽作用,测量汽蒸前后织物的经、纬向尺寸转变,计算出经、纬向平均汽蒸收缩率。
方式:先让蒸汽以70g/min的速度通过蒸汽圆筒至少1min,使其预热。
然后再将调湿后的试样别离平放在每一层的支架上,当即放入圆筒内,维持30s。
然后移出试样,冷却30s,再将其放入圆筒,如此反复3次。
通过3次循环后将试样放在一滑腻平面上冷却,经调湿处置后测量其经、纬向尺寸的转变。
(2)缩水率实验缩水率表示材料浸水或洗涤干燥后,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收缩情形。
测试方式较多,按处置条件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浸渍法和机械处置法。
浸渍法又有温水浸渍法、滚水浸渍法、碱液浸渍法和渗透浸渍法。
采纳浸渍法时,纺织品所受到的作用是静态的,能够排除织造和染整加工中所产生的形变,使织物达到接近稳固的状态。
而机械处置法一样采纳的是家用洗衣机,选择必然的条件进行测试。
这时纺织品收到的作用是动态的,它尽管能达到排除加工中产生变形的目的,但由于机械处置作用比较强烈,多数会使纺织品产生新的变形。
以下要紧介绍浸渍法。
原理:从样品上截取试样,经调湿处置后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其标记尺寸,然后通过温水或皂液的静态浸渍、干燥,再次测量原标记的尺寸,计算其尺寸转变率。
纺织工程中的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在当今高度工业化和科技化的时代,纺织工程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其中,智能检测技术的引入为纺织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纺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一、纺织工程中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质量和多样性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人工,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它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纺织生产过程的实时、准确监测。
二、常见的智能检测技术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1、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技术机器视觉系统通过摄像头获取纺织品的图像,然后运用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
这可以检测出纺织品表面的疵点,如破洞、污渍、色差等。
相比人工检测,机器视觉具有更高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
2、光谱检测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光谱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分析纺织品的成分和结构。
例如,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检测棉花的含水量和纤维品质,而拉曼光谱则能够鉴别纺织品中的化学物质残留。
3、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在纺织材料中传播时,会因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检测出纺织品内部的缺陷,如纱线的不均匀分布、纤维的断裂等。
三、智能检测技术在纺织生产流程中的具体应用1、原材料检测在纺织生产的源头,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
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棉花、羊毛等原材料的纤维长度、细度、强度等指标,为后续的生产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2、纺纱过程检测在纺纱环节,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纱线的粗细均匀度、捻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并调整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纱线质量的稳定性。
3、织布过程检测在织布过程中,智能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织物的密度、幅宽、疵点等,确保织物的质量符合标准。
4、印染过程检测印染环节中,智能检测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染料的浓度、温度和 pH值等参数,保证印染效果的一致性和色彩的准确性。
浅谈纺织品的检测技术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针对纺织品检测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几种检测技术在实际纺织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还针对纺织品标识检验做了详细的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技术
纺织品检测的各种新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了纺织行业上,使纺织品分析和检测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纺织品的各种检测技术及应用情况
纺织品常用的各种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x射线衍射(xrd)技术使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测定纺织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等这些决定材料性能的基本因素。
通过化学分析可知道材料的成分,通过形貌分析可揭示材料的显微形貌,而通过xrd可给出材料的物相结构及元素存在状态的信息。
x射线衍射(xrd)技术特点:用xrd不仅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还可进行特殊信息的分析,如晶粒度测定、应力测定、薄膜厚度及介孔结构测定等。
测定晶粒度,可先测出衍射线宽度,再通过xrd谱图及scherrer公式可计算出纳米材料的晶粒大小,对一些新型的纤维或是一些镀层薄膜的测定分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上的应用
红外光谱仪是基于红外光谱法(ftir),利用光的色散原理制成的。
红外光谱仪特点:早期使用的红外光谱仪在扫描的每一瞬间,只
有极窄的一段光波落在检测器上,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均受到限制;
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使光谱信号做到“多路传输”,并将干涉信号经傅立叶数学变换转换成普通光谱信号,因此能在同一时刻收集光谱中所有频率的信息,在1分钟内能对全部光谱扫描近千次,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和工作效率。
它在纺织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对未知物的分析、定量分析、织物等表面涂层的分析,以及高分子材料大分子链等的测定。
红外光谱仪在纺织品检测中可以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由于各种纺织纤维、染料、助剂和织物表面涂层都有它特定的化学基团,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出红外光谱图后,可以显示出各种分析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它们在纺织品检测的应用情况。
纺织品检测,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高科技的检测手段被应用到了纺织品检测上,包括像红外光谱,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扫描电镜和热差热重分析法等,都被广泛的应用在了纺织行业上,使纺织品分析和检测的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纺织品常用的各种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x射线衍射(xrd)技术使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测定纺织品的成分和组织结构等这些决定材料性能的基本因素。
通过化学分析可知道材料的成分,通过形貌分析可揭示材料的
显微形貌,而通过xrd可给出材料的物相结构及元素存在状态的信息。
用xrd不仅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还可进行特殊信息的
分析,如晶粒度测定、应力测定、薄膜厚度及介孔结构测定等。
测定晶粒度,可先测出衍射线宽度,再通过xrd谱图及scherrer公式可计算出纳米材料的晶粒大小,对一些新型的纤维或是一些镀层薄膜的测定分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纺织品标识与组成材料检测
纺织品的标识是显示本产品的原材料的组成部分,通过标识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纺织品的材料构成和各个原材料的含量比例。
那么标识中所涉及的原材料成分的组成就是商品最基本的品质基础,而纺织制品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各类的纤维。
1、纤维标识
纺织纤维的鉴别是根据各种纤维原料的外观形态特征和内在性质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识别的。
一般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45丝绸1999年第9期标准测试法、药品着色法、化学分析法(溶解法),前四种鉴别方法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化学分析法常用作定量分析。
纤维鉴定的标准有gb/t 13787-92织物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着色剂法、gb/t 2910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1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在标识采用纯羊毛标志的时候,国际羊毛局对该产品进行有效控制后,才能挂其标签,并且产品要通过品质指标的考核,需要考核的内容为:羊毛的类型和含量、染色牢度(耐光耐水、耐汗渍、耐摩擦等)、面料组织结构及单位面积质量、强度(断裂撕破、脱缝、耐磨性)、外观稳定性(起
毛起球、折皱弹性等)、洗涤性能(干洗等)。
2、环保标识
环保标识所涉及的检测内容环保标识直接与产品相关,在产品
上加贴生态标识需满足相关标准,因此,这类标识已引起各国的重视,它将成为一项重要的非关税壁垒.对有环保标识的纺织品,我们认为这是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一种质量保证,是贸易双方对纺织品无害性的一种承诺,在检验纺织品时,对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作
内在质量的测试,测试内容有:甲醛、有害染料(azo)、有害重金属、农药及有机氯、有机磷化合物、染色牢度、ph值、纺织品上对皮肤刺激性化学药剂、有害气味等,对一些公益性的环保标识要检验其是否符合可回收、利用及保护地球的特性。
在环保标签中涉及的检测标准如下:
1)甲醛测定标准:中国 gb/t 2912-82,美国aatcc 112-93,日本 jisl 1041,德国 din54260-88,欧洲 en 34184-94,oeko-tex 标准200推荐jisl 1041为测试甲醛含量的标准。
经典的甲醛测定方法为液相吸收后再测定其在液体中溶解的甲醛与乙酰丙酮显色
反应后,在分光光度计上反映的浓度。
随着气相色谱仪的广泛应用,直接从织物上测定甲醛含量成为可能,因此,必将有新气相测定甲
醛的方法标准问世。
2)重金属检测标准:欧洲 en71-92 (适用玩具),英国
bs6810-1987 bs7007。
由于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推出,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也多样化.
常用的有原子吸收光谱(aa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icp-ms), oeko-tex标准200推荐使用aas法.
3)azo检测方法:纺织品上禁用染料的检出方法有: 纸色谱法(pc); 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质谱(ms)联用法; 气相色谱-付立叶变换光谱(gc-ftir)联用技术。
由于上述各种分析方法对其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不高,常常作为
定性分析用.
对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测试,虽然有不少文献报道,但要制定出适用性强、简单快捷的测试标准需一定时间.
三、结语
纺织品标识是与商品内容密切相关的,在商品检验工作中,我们不但要认真查清双方所规定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情况,而且也要重视标识所包含的一切质量信息的符合性。
标识的内容也是商检工作重要的检验依据,为此,对标识中所含品质、成分、有害物质及有关安全、卫生项目应作为服装检验中的强制检验项目,以弥补我国服装标准内容的不足。
纺织品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各类材料的含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染料原材料之类,所以对于纺织品的各方面质量检测是绝对不可疏忽的,及时的制止、清除不合格的纺织品是我们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