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0
试析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检测技术也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主要对当前生态纺织品的主要检测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提高生态纺织品检测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对策生产、消费及处理三方面都与生态相符的纺织品,即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强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害,环境污染程度小,满足资源保护的再生需要。
以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角度为出发点,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在穿着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处置时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1、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1.1甲醛甲醛在纺织物中的应用,主要作为反应剂,提高印染助剂在纺织物中的持久性。
但是甲醛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强烈刺激,并引发呼吸道皮炎、鼻炎、眼结膜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甚至引发癌症。
1.2ph值在纺织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化学药剂没有清洗干净的现象,而自来水或水质较差的深井水中含有碳酸氢钠,烘干之后,纺织物中将带有碱性。
由于人类的皮肤表层有酸性物质,为了避免病毒入侵,纺织物中的ph值应该处于中性到弱酸性状态,对人体皮肤较为有益。
一般性纺织品的ph值标准约在4.8-7.5,羊毛织物的ph值标准约4.0-7.5。
1.3重金属纺织物中的重金属主要由于天然纤维可吸收土壤空气中的重金属,或者使用各种助剂、金属铬合染料等。
在一些防霉、抗菌、防臭的纺织物中,应用cu、gr、hg等处理方式,也会带来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可能在纺织物中残留as、cd、cu、co、cr、hg、ni、pd、zn等物质。
一旦人体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则会在肝、肾、大脑或骨骼中存蓄,极大危害人体健康。
1.4含氯有机物载体染色工艺在聚醋纤维纯纺和混纺中常常使用。
通过这种载体染色,利于染料的分散,并在常压沸染环境下,对聚醋纤维进行染色。
有些如二氯甲苯、三氯苯等高效、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并可能对人体致畸或诱发癌症。
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摘要: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对生态纺织品有害物质,如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农残、气味及VOC 含量等的测定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一、生态纺织品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
它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1. 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 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3. 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4. 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的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下,经过测试不含有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且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
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有关内容。
1. 生态纺织品内容1) 生产生态性从生产生态学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2) 消费生态性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处理生态性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2. 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 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 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 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
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 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 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均应符合要求。
3. 检测对象1) 有关的生态纺织品(和皮革制品)检测对象包括:2) 服装、睡袋、床上用品、毛巾、发饰、假发、帽子、尿片及其它卫生用品;3) 鞋袜、颈挂式钱袋、手套、表带、手袋、钱包/ 皮夹子、行李箱、座椅套;4) 纺织品或皮革制成的玩具,包括纺织制品和皮革服装上的玩具;5) 最终将为消费者使用的纤维和织物。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xtilesGB/T 18885-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分类、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皮革制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eqv ISO/FDIS 14184.1)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eqv ISO 105/X12)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eqv ISO 105/E01)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idt ISO 3071)GB/T 17592.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2.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592.3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8412纺织品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8414.2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气相色法GB/T 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Ⅵ)含量的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Oeko-Tex200 检测程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第十章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测试方法标准第一节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发展一、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化发展现状至目前为止,在列入生态纺织品监控检测范围的项目中,除了《日用品分析纺织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皮革检验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测定》、《日用品分析聚酯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检测》这三个用于检测禁用偶氮染料的专用检测方法之外,只有pH值、甲醛含量以及色牢度等少数几个项目的测定方法有现成的国际标准或国际通行的国外标准可以采用,大多数项目的检测主要参照采用了欧盟标准、德国标准、英国标准或借用其他相关的测试方法标冶,有的则根本没有可以参照的测试方法标准而采用了相互约定一致的内部测试方法或某些标准的草案。
可见,目前在生态纺织品认定检测方面,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程度还是很低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测试方法研究及其标准化的步伐远跟不上立法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的变化;(2)各国在立法以及对立法含义的认识上的差异给测试方法及其标准化的研究带来了不少障碍;(3)除了样品的预处理之外,有些项目测试的技术内容、技术条件和分析步骤有不少现成的相关测试方法标准可以参照采用而不必制订专门的标准;(4)部分项目的测试可以采用通用的测试技术,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测试仪器和技术条件;(5)有些项目的测试技术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标准化的时机尚不成熟;(6)对某些项目的测试方法,因不同的国家、公司或实验室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而暂时无法统一并使之标准化。
尽管如此,不同的国家或买家都会根据本国的法规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井基于自己对生态环保产品的认识确定所采用的测试方法。
因此,在少数情况下,同一检测项目会因为进口国或买家的不同而必须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或标准。
同样地,同一测试结果也可能因为进口国或买家的不同而面临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或被接受或被拒绝。
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并不鲜见。
二、适用于生态纺织品检测的通用技术1.GC—MSD和GC—ECD技术及其应用气相色谱(GC)分析作为一种通用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分析技术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无论是在仪器的系列化设计开发制造技术还是在智能化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近几年,在世界“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和生产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对于纺织工业则要求生产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不仅要求纺织品本身无毒无害,与人体接触无刺激,同时要求其生产加工工艺如印染、整理等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染料及印染助剂应具有安全性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1 生态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生产、消费、处理三方面都满足生态性的纺织品可称为生态纺织品。
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保护和再生;从生产、使用、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带给环境的负荷都很小的纺织品;从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出发,生态纺织品应达到:消费者产着实对健康无害或少害,生产过程对劳动者无害或少害,生产及处置对无害或少害,生产对地球资源无耗或少耗[1]。
生态纺织品的狭义含义: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2 生态纺织品的标志与标准许多国家对纺织品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了限量规定,出现了10多种绿色纺织品的标准和标志,代表性的有:O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M.S.T(通过了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Eco-Tex(国际生态协议)、M.U.T(无环境污染方法制造纺织品商标)、GUW (生态友好装饰织物协会印记),这些标志对纺织品所含的'有害物质做了明确限制,综合检测项目多达30个[2] 。
2.1生态纺织品标准制定依据生态纺织品的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是1992年由l5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的。
从颁布起,就成为国际上判定纺织品生态性能的基准,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
制定Oeko-Tex Standard 100的理论基础是纺织生态学。
纺织生态学从纺织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动态过程考察纺织生产与纺织品的生态性能,分为:生产生态学、人类健康生态学和处理生态学。
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其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生态纺织品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环保的选择,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市场上生态纺织品的增多,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建立和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态纺织品的原材料检测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纺织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纤维和染料。
纤维的检测需要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不含有有害物质。
染料的检测则需要关注其色牢度和对皮肤的刺激性,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原材料的检测还需要关注其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其次,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使用、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环节都需要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化学品使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废水排放需要符合环保部门的排放标准,废弃物处理需要做到资源化利用或者安全处理。
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才能确保生态纺织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最后,生态纺织品的最终产品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
产品的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都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产品的舒适性和耐久性也是需要进行检测的内容。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测,才能确保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发展和促进环保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才能确保生态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产品。
同时,也能够推动纺织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和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共同推动生态纺织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作者:王俊杰魏玉娟吴丽来源:《中国纤检》2010年第06期摘要: 介绍了生态纺织品的基本概念、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来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和指标体系。
以Oeko-Tex Standard 100为例着重讨论了纺织品上残留甲醛、重金属、杀虫剂、防腐剂和染色载体等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同时也简单介绍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常用检测方法。
关键词: 生态纺织品;检测方法;标准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textiles, the sources and harms of harmful substances in textile, presents detection method and standard system. Then discusses the harmful substances on textiles listed in Oeko-Tex standard 100, such as formaldehyde residua, heavy metal, insecticide, preservative and dyeing carrier, endanger the health and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common detection method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Ecological fabrics;Detection method;Standard近几年,在世界“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和生产有益于人体健康、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对于纺织工业则要求生产生态纺织品。
生态纺织品不仅要求纺织品本身无毒无害,与人体接触无刺激,同时要求其生产加工工艺如印染、整理等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染料及印染助剂应具有安全性和好的生物降解性。
纺织品生态安全检测第一节概述随着人们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纺织品中各种有害物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证据表明: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表现有过敏性、致癌性及造成基因破坏性等,纺织品生产加工及废弃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开发对生态、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绿色生态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原料的获取、纤维制造、纺织印染等后整理加工、最终使用废弃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中,不产生或最低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无害、有益健康的纺织品。
在国际上,一些行业协会、地区性民间组织、大型生产企业或第三方公证检测机构根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标准,推出了各种与生态纺织品有关的标签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及授权使用该标签的审核程序。
Eco—Tex Standard是由欧盟执委会于1994年委托丹麦制定的纺织品生态标准,它要求考核纺织品从纤维种植或生产、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制造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即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悬挂Eco lable标志。
Oko—Tex Standard 100是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在1991年底提出的,并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该协会在欧盟国家共有十三个独立研究检验结构(实验室),这些会员单位承接送检申请并承担检测工作。
Oko—Tex Standard 100主要是检测控制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以避免在使用中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O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所谓有害物质是指存在于纺织品或附件中并最大限量,或者在通常或按规定使用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某种影响,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水平推断,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
由于Oko-Tex Standard 100对不同产品的有害物质控制量标准不同,因此,该标准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四类:产品分类I:婴儿用产品。
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生态纺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生态纺织品是指符合环保和健康标准的纺织品,通常采用天然或低影响的材料,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由于生态纺织品的绿色环保、健康舒适、功能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生态纺织品,推动了生态纺织产业的发展。
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环保和安全标准,其中检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检测技术可以保证生态纺织品的环保和健康标准得以实现,也可以防止市场上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纺织品。
以下是对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的介绍。
一、生态纺织品的特点1.环保:生态纺织品所采用的材料都是环保的,包括有机棉、竹纤维、蚕丝、亚麻、大麻、苎麻等天然材料,以及再生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材料。
这些材料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健康舒适:生态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不会产生毒气、致癌物质、过敏原等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
同时,这些材料天然、柔软、透气、吸湿性好,能够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对皮肤也没有不良刺激。
3.功能性强:生态纺织品除了保证环保和健康标准外,还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如防水、防晒、抗菌、吸湿、排汗等功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包括材料的原始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环保措施、使用的化学品和有害物质的限制、成品的质量标准等。
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标准有OEKO-TEX100标准和GOTS标准。
OEKO-TEX100标准是针对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包括环保纺织品、皮革制品和鞋类三部分。
标准每年更新一次,由国际文化协会和国际实验室检测协会共同负责颁布和维护。
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标准是一套全球性的有机纺织品标准,其目的在于规范整个有机纺织供应链,确保生态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申请获得GOTS认证的纺织品必须符合严格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标准。
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项目原理要求及应对生态纺织品测试是指对纺织品的环境友好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的过程。
纺织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而生态纺织品则在纺织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生态纺织品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并对整个生产和消费链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有害物质测试: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的检测,以确保纺织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没有危害。
2.色牢度测试:用于评估纺织品颜色的牢度,确保其在日常使用和清洗过程中不会褪色或染色其他物质。
3.抗紫外线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以确保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不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4.抗菌性能测试:评估纺织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能力,以确保纺织品的卫生安全性。
5.织物透气性测试:评估纺织品的透气性能,包括空气透过性和湿气透过性,以确保人们在使用纺织品时不会感到不适。
6.可降解性测试:评估纺织品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能力,以确保其在结束生命周期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于生态纺织品测试的要求,主要是要遵守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纺织品的可持续性和对人体的安全性。
纺织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不应对环境和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生态纺织品测试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控制原材料的选择:选择环保的纺织原材料,如有机棉、竹纤维等。
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应的环保标准。
2.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采用低污染的染料和助剂,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气排放。
3.推行可回收再利用:鼓励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设置回收箱和回收点,加强废纺织品的处理和再利用。
4.加强监督和合规: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生态纺织品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检查和抽查。
总结起来,生态纺织品测试是确保纺织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重要环节。
生态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共5则)第一篇:生态纺织品生态染整技术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
内容:生产生态性,从生产生态学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消费生态性,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处理生态性,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目前,生态纺织品主要指从生产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的要求出发,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其中又以后者占大多数,这类生态纺织品重点是控制如有害染料、甲醛、重金属、整理剂、异味等有害物质。
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
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均应符合要求生态纺织品——这一理念或概念源于欧盟,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纺织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从出现伊始就带有绿色壁垒的特性,它一方面限制了我国某些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纺织产业的升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国情,从最基本的安全性能方面入手,制定了GB 18401标准,GB 18401标准中的考核项目都是生态纺织品的检测项目。
1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生态纺织品” 的概念源于1992 年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生态纺织品。
广义的生态纺织品又称全生态纺织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的制造到运输,产品的生产、消费以及回收利用和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坟墓”)都要符合生态性,既对人体健康无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技术摘要: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安全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对生态纺织品有害物质,如甲醛、禁用偶氮染料、农残、气味及VOC 含量等的测定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一、生态纺织品生态纺织品是指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又称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
它必须符合四个基本前提:1.资源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2.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3.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危害;4.废弃后能在环境中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的纺织品。
狭义的生态纺织品是指在现有的科学知识下,经过测试不含有会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且具有相应标志的纺织品。
目前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有关内容。
1.生态纺织品内容1)生产生态性从生产生态学的角度,控制包括从纤维种植、养殖、生产到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自身不受“污染”;2)消费生态性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纺织品中残留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处理生态性从处理生态学的角度,控制纺织品可回收利用、自然降解、废物处理中其释放的有毒物对环境无害。
2.生态纺织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产品不得经过有氯漂白处理。
2)产品不得进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
3)产品中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
4)产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气味。
有气味,则有残留物存在。
5)产品不得使用分解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过敏的染料。
6)产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属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杀虫剂留量均应符合要求。
3.检测对象1)有关的生态纺织品(和皮革制品)检测对象包括:2)服装、睡袋、床上用品、毛巾、发饰、假发、帽子、尿片及其它卫生用品;3)鞋袜、颈挂式钱袋、手套、表带、手袋、钱包/皮夹子、行李箱、座椅套;4)纺织品或皮革制成的玩具,包括纺织制品和皮革服装上的玩具;5)最终将为消费者使用的纤维和织物。
不属生态纺织品检测范围的有:1)土工布、防水油毡基布等工程用纺织品2)造纸毛毯、帘子布、过滤布、绝缘纺织品等工业用纺织品3)无土栽培基布等农业用纺织品4)防毒、防辐射、耐高温、阻燃等特种防护用纺织品5)渔网、缆绳、登山用绳索等绳网类产品6)麻袋、邮包等包装用纺织品7)医用纱布、绷带等医疗用纺织品8)装饰挂件、工艺品等小物件装饰用纺织品9)广告灯箱布、遮阳布等室外装饰用纺织品10)东方手工纺织制品除外11)部分回用纤维制成的纺织品4.测试项目根据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Oeko-Tex 标准100,生态纺织品必须测试的项目有:pH值、禁用染料、甲醛、重金属、氯苯酚、色牢度、农药残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挥发性物质、气味等。
所涉及的化学物质有100多。
目前实际检测最多的主要是前五项内容。
Oeko-Tex 标准1001)在后道加工中必须进行湿处理的产品,其pH值允许在4.0-10.5之间;产品分类为Ⅳ的皮革、涂层或层压(复合)产品,其pH值允许在3.5-9.0之间。
2)n.d.相当于按日本法规112测试方法低于20mg/kg的吸光度值。
3)仅适用于天然纤维(包括木质材料)及金属辅料。
4)对无机材料制成的辅料无要求。
5)合格限定值为:对Cr+6为0.5mg/kg,致癌芳香胺20mg/kg,过敏性染料0.006% 。
6)包含欧盟指令94/27/EC的要求。
7)仅适用于天然纤维。
8)Oeko-Tex允许的整理除外。
9)对洗涤褪色型产品无要求。
10)对颜料、还原或硫化染料,其最低干磨擦色牢度为3级。
11)仅适用于纺织地毯、床垫以及发泡沫和有大面积涂层的用于非穿着的物品。
12)无霉味、高沸石油的馏分气味、芳香烃或香水的气味。
此外,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含有镍涂层,此类含镍配件直接或长期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引起过敏和严重的皮炎,德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已对此制订有严格的法规,并加以监控。
其检测方法包括标准镍(Ni)释放量,检测方法和加速磨损、腐蚀的检测方法。
镉常被用作高分子材料的着色剂、涂料的着色剂、PVC材料的稳定剂和金属的表面处理剂,因此某些塑料辅料或产品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总镉(Cd),必须严格监控。
对此,德国、瑞士和荷兰等欧盟国家已有相应法规。
不同产品的测试项目应根据其原料的构成加以选择,对于混纺或复合产品,则应将不同的测试项目加以考虑。
不同原辅料纺织品的主要检测项目除常规监控项目之外,以下化学品和原材料还可能被一些买家列入监控范围:1)臭氧层消耗化学品(ODCs氯氟烃制冷剂)2)酚类聚氧乙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EO)3)卤代脂肪族化合物4)含氯漂白剂5)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6)二甲基甲酰胺7)多种有机单体(如丙烯腈、二异氰酸酯等)8)石棉材料9)部分芳香胺及其盐类10)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11)防虫整理剂12)放射性物质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技术1.主要测试仪器1)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仪包括气相色谱仪、质谱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全自动(或顶空)进样器等。
主要检测禁用偶氮染料(即致癌芳香胺)、氯苯酚、农药残留、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等。
2)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二元泵系统、自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或可变紫外)检测器等。
主要检测禁用偶氮染料(即致癌芳香胺)、氯苯酚、农药残留、PVC增塑剂等。
3)原子吸收光谱仪包括火焰系统、石墨系统和自动进样器等(若一个样品要检测多种重金属,最好采用ICP-AES)。
4)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1ppb(水溶液)以下的As、Hg、Se等易挥发重金属,建议配备国产(北京)原子荧光。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检测甲醛,配备积分球还可检测织物的防紫外辐射性能。
6)pH酸碱度计7)其他配备旋转蒸发器,旋涡混合器,离心机,超声波发生器,冰箱,电子分析天平,微波消解器,马夫炉,氮吹仪,索氏提取器,恒温水浴锅,恒温水浴振荡器和各种色牢度试验仪等等。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消费”、“生态安全”等倡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纺织品”等观念的引入正不断促进纺织产品安全性的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然而,纺织品中所含的对人体产生伤害(如引起过敏、致癌、破坏基因等)的物质,通常处于微量甚至痕量级范围,需采用高灵敏度和高智能化的现代分析仪器才能检测出来。
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质谱(massspectrometry,MS)联用仪因其高灵敏度和智能化,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已成为对纺织品检测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GC-MS在对以下几种有害物质检测过程中的应用:1)甲醛的测定甲醛是在纺织品整理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试剂之一,其作为反应剂可提高纺织品中助剂的耐久性,作为树脂加工剂可提高纺织品的抗皱、防缩性。
甲醛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有毒性作用,纺织产品如在穿着应用过程中释放出游离甲醛,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危害,甚至引发癌症。
国内外已出台相关规定,对产品中的甲醛、游离甲醛的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定做出了相关规定。
研究表明,利用甲醛与五氟苯盐酸氢胺的衍生化作用,将织物中游离的甲醛在一定条件下衍生化处理后,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对衍生化产物醛腙进行超声波提取,再利用GC-MS选择离子检测法定量,可确定出方法的检测限量(甲醛检出限LOD值为0.02mg/kg)和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单层或多层纤维织物游离甲醛的测定,且其准确度、灵敏度均优于现行的分光光度法,同时克服了选择性低、检测限高、显色试剂保留时间短和吸光度稳定性差等缺点,为纺织品中低限量甲醛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
2)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禁用染料主要分为致敏性染料与致癌性染料。
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中近70%为偶氮染料,其中可能会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约210种。
经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含偶氮染料的产品会释放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有毒物质通过人体皮肤的吸收进入体内,引发人体病变,因此,对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已成为生态纺织品生产及评价的重要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则凭借其对混合物特有的分离能力,对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及其结构式的确定能力以及其较高的灵敏度,被认为是对禁用芳香胺最有效的检测方法。
3)农药残留的测定在天然植物纤维的种植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被除去,但仍可能有部分残留在最终产品上。
虽然农药的危害因其毒性和残留量有关,但其则极易被人体皮肤吸收并引发不良反应,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针对纺织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和通用的分析方法。
王明泰等通过超声波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技术,研究建立了纺织品中77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包括有机氯农药26种、有机磷农药30种、拟除虫菊酯农药12种、氨基甲酸酯农药8种、有机氮农药1种。
4)异味的测定在国际通认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100和我国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都明确指出:生态纺织产品不得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和香味等。
对异味的检测评定方法主要是嗅觉法,但该方法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
因不同气味的化学组成不同,可根据指纹图谱的差异进行气味的辨别评定。
5)VOC含量的测定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体吸入有害的VOC (如丙酮、甲苯、苯酚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水平失衡、影响中枢神经、出现头晕等症状。
Oeko-TexStandard100对生态纺织品中含有的挥发性有害物质的限量有严格要求,目前对VOC含量的测定常采取气质联用技术,如张卓旻等人研究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HSSPME-GC-MS)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萘和1-苯基环己烯;聂凤明等人通过进一步对比性研究,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纺织品中苯乙烯含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1]郑娟,苏红伟,陈如.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应用(五)—气质联用技术及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J].印染,2007,7:40-43.[2]石红,杨伟中.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精度的探讨[J].印染,2005,10:42-44.[3]王为诺.生态纺织品主要检测项目介绍[J].中国纤检,2005,9:14-15.[4]陈军,张燕.HS-SPME-GC-MS法测定纺织品游离甲醛[J].印染,2006,1:39-41.[5]赵洋,王元凤.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存储法检测皮革和纺织品中的禁用偶氮染料[J].化学分析计量,2009,18(5):14-18.[6]王明泰,靳颖,牟峻等.GC-MS法测定纺织品中77种农药残留量[J].印染,2007,4:31-41.[7]刘瑛,梁勇,邓志光等.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检测纺织品中异常气味[J].印染,2005,8:37-38.[8]张卓旻,李攻科,刘丽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9]百度文库,生态纺织品的检测[10]百度知道,生态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