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40讲教案第16讲 应用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由(1),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8=0+8=1+7=2+6=3+5=4+4;24可用乘法拆分为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1×2×12=2×2×6=…(三个数之积)=1×2×2×6=2×2×2×3=…(四个数之积)例1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1)□+5=13-6;(2)28-○=15+7;(3)3×△=54;(4)☆÷3=87;(5)56÷*=7。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由(1),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8=0+8=1+7=2+6=3+5=4+4;24可用乘法拆分为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1×2×12=2×2×6=…(三个数之积)=1×2×2×6=2×2×2×3=…(四个数之积)例1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1)□+5=13-6;(2)28-○=15+7;(3)3×△=54;(4)☆÷3=87;(5)56÷*=7。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一)专题简析: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例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
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练习一:(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
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2)新华小学买了两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款195元。
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3)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款156元。
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
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例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
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练习二(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
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
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3)一只油桶里有一些油,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2倍,油桶连油重38千克;如果把油加到原来的4倍,这里油和桶共重46千克。
原来油桶里有油多少千克?例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
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练习三(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
原来每筐有多少个?(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
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
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1)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三、乘法分配律数学智慧园(一)四、等量替换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七、和差问题数学智慧园(二)八、图形空格填数九、归一问题十、和倍问题十一、差倍问题数学智慧园(三)十二、两积之和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2. 第二课时:加减法应用题3. 第三课时:乘除法应用题4. 第四课时:几何应用题5. 第五课时:逻辑推理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奥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奥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奥数应用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2.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奥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讲解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加减法应用题。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1. 讲解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乘除法应用题。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1. 讲解几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几何应用题。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1. 讲解逻辑推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逻辑推理应用题。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奥数应用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归一问题知识要点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另外还有在正归一和反归一基础上的两次归一。
两次归一可以是正归一,也可以是反归一。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下面是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推荐给大家作为参考: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总工作量÷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正归一)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反归一)与归一问题类似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找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找出“总量”,再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
所谓“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产量、工作总量、物品的总价等。
正归一1.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153735÷⨯=(千米)。
答:7小时行35千米。
2.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的速度,30分钟爬行多少分米?【解析】本题属于正归一,有两种解题思路.(方法一)归一思想.为了求出蜗牛30分钟爬多少分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单一数),“照这样速度”说明小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是相等的,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小蜗牛每分钟爬行1262÷=(分米),30分钟爬23060⨯=(分米).(方法二)倍比思想.仔细观察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已知30分钟正好是6分钟的5倍,爬行的距离也应是12的5倍.即12560⨯=(分米).3.先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口头列式解答.⑴孙悟空3天吃了45个桃子,?⑵学学买2支钢笔用了18元钱,_______ ?【解析】建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⑴每天吃多少个?⑴每只钢笔多少元?再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⑴7天吃多少个桃子?⑴54元可以买多少只钢笔?使本道例题成为归一问题的最典型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归一问题的题型.4.小红骑车3分钟行6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到学校行了10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解析】600310200102000÷⨯=⨯=(米)。
第40讲一题多解一、专题简析: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二、精讲精练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练习一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周围一共种了多少棵?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练习二1、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
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6千克。
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
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练习三1、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来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2、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
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练习四1、亮亮经过小明、小丹家到电影院共500米,从亮亮家到小丹家是270米,从小明家到电影院是410米。
从小明家到小丹家多少米?2、小敏外出旅游乘车回家,从汽车站经医院、商店到家共1000米,从汽车站到商店是620米,从医院到家是690米。
那么医院到商店多少米?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练习五1、玲玲上楼,从一楼到三楼用6分钟,如果她走12分钟,应走到几楼?2、路的一旁插着彩旗,如果从第一面旗走到第4面旗要用12分钟,那么走24分钟能从第一面走到第几面?三、课后作业1、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2、一筐橘子,连筐共重45千克。
第16講應用題(一)一、知識要點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需要我們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學好應用題的關鍵在於認真分析題意,掌握數量關係,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在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逐步推出所求的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找到必須的兩個條件。
在實際解答時,我們可以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靈活運用這兩種方法。
有時,借助線段圖來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解答就更容易了。
二、精講精練【例題1】學校裏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數比排球的2倍少5只,學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練習1:1、小紅每分鐘跳繩25下,小軍每分鐘跳的下數比小紅的3倍少16下,小軍每分鐘比小紅多跳幾下?2、王奶奶家養雞12只,養鵝的只數比雞的只數的4倍還多7只。
王奶奶家共養雞、鵝多少只?【例題2】人民廣場花圃中有180盆鬱金香,比月季花盆數的3倍少15盆。
月季花有多少盆?練習2:1、小明的父親每月工資1000元,比小明母親每月工資的2倍少200元。
小明母親每月工資多少元?2、飼養場養母鴨400只,比公鴨只數的7倍還多36只。
飼養場養公鴨多少只?【例題3】小林家養了一些雞,黃雞比黑雞多13只,白雞比黃雞多12只,白雞的只數正好是黑雞的2倍。
白雞、黃雞、黑雞各多少只?練習3:1、商店裏有紅、白、藍三種圍巾,其中紅圍巾比白圍巾多12條,藍圍巾比紅圍巾多20條,藍圍巾的條數正好是白圍巾的5倍。
紅圍巾、白圍巾、藍圍巾各多少條?2、有甲、乙、丙三筐蘋果,甲筐比乙筐多12只蘋果,丙筐比甲筐多15只蘋果,丙筐蘋果個數是乙筐的4倍。
甲、乙、丙筐各有多少只蘋果?【例題4】用一批紙裝訂同樣大小的練習本,如果每本16頁,可裝訂400本。
如果每本20頁,可以少裝訂多少本?練習4:1、水果市場要將一些水果裝箱,如果每箱10千克,可裝30箱。
如果每箱15千克,可少裝多少箱?2、服裝廠有一些布料加工窗簾,如果把窗簾做成3米長,可做140幅。
第16讲应用题(一)一、知识要点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需要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好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两个条件。
在实际解答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有时,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就更容易了。
二、精讲精练【例题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练习1:1、小红每分钟跳绳25下,小军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军每分钟比小红多跳几下?2、王奶奶家养鸡12只,养鹅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4倍还多7只。
王奶奶家共养鸡、鹅多少只?【例题2】人民广场花圃中有180盆郁金香,比月季花盆数的3倍少15盆。
月季花有多少盆?练习2:1、小明的父亲每月工资1000元,比小明母亲每月工资的2倍少200元。
小明母亲每月工资多少元?2、饲养场养母鸭400只,比公鸭只数的7倍还多36只。
饲养场养公鸭多少只?【例题3】小林家养了一些鸡,黄鸡比黑鸡多13只,白鸡比黄鸡多12只,白鸡的只数正好是黑鸡的2倍。
白鸡、黄鸡、黑鸡各多少只?练习3:1、商店里有红、白、蓝三种围巾,其中红围巾比白围巾多12条,蓝围巾比红围巾多20条,蓝围巾的条数正好是白围巾的5倍。
红围巾、白围巾、蓝围巾各多少条?2、有甲、乙、丙三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2只苹果,丙筐比甲筐多15只苹果,丙筐苹果个数是乙筐的4倍。
甲、乙、丙筐各有多少只苹果?【例题4】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页,可装订400本。
如果每本20页,可以少装订多少本?练习4:1、水果市场要将一些水果装箱,如果每箱10千克,可装30箱。
如果每箱15千克,可少装多少箱?2、服装厂有一些布料加工窗帘,如果把窗帘做成3米长,可做140幅。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奥数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讲解奥数应用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
2. 第二课时:数的规律应用题讲解数的规律在应用题中的应用,如数字推理、数列等。
3. 第三课时:几何图形应用题讲解几何图形在应用题中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面积、体积计算等。
4. 第四课时:时间和速度应用题讲解时间和速度在应用题中的关系,如行程问题、钟表问题等。
5. 第五课时:逻辑推理应用题讲解逻辑推理在应用题中的运用,如推理、判断、归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解题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奥数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实时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奥数应用题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题库:收集各类奥数应用题,便于课后练习和巩固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视频和拓展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第二周:学习数的规律应用题,并进行练习。
3. 第三周:学习几何图形应用题,并进行练习。
4. 第四周:学习时间和速度应用题,并进行练习。
5. 第五周:学习逻辑推理应用题,并进行练习。
第1讲 加减法的巧算 第2讲 横式数字谜(一) 第3讲 竖式数字谜(一) 第4讲 竖式数字谜(二) 第5讲 找规律(一) 第6讲 找规律(二) 第7讲 加减法应用题 第8讲 乘除法应用题 第9讲 平均数 第10讲 植树问题 第11讲 巧数图形 第12讲 巧求周长 第13讲 火柴棍游戏(一) 第14讲 火柴棍游戏(二) 第15讲 趣题巧解 第16讲 数阵图(一) 第17讲 数阵图(二)第18讲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20讲 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 乘法中的巧算 第22讲 横式数字谜(二) 第23讲 竖式数字谜(三) 第24讲 和倍应用题 第25讲 差倍应用题 第26讲 和差应用题 第27讲 巧用矩形面积公式 第28讲 一笔画(一) 第29讲 一笔画(二) 第30讲 包含与排除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二) 三、乘法分配律 数学智慧园(一) 四、等量替换五、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六、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七、和差问题 数学智慧园(二) 八、图形空格填数 九、归一问题 十、和倍问题 十一、差倍问题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第40讲一题多解一、专题简析: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二、精讲精练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练习一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周围一共种了多少棵?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练习二1、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
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6千克。
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
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练习三1、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来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2、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
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练习四1、亮亮经过小明、小丹家到电影院共500米,从亮亮家到小丹家是270米,从小明家到电影院是410米。
从小明家到小丹家多少米?2、小敏外出旅游乘车回家,从汽车站经医院、商店到家共1000米,从汽车站到商店是620米,从医院到家是690米。
那么医院到商店多少米?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练习五1、玲玲上楼,从一楼到三楼用6分钟,如果她走12分钟,应走到几楼?2、路的一旁插着彩旗,如果从第一面旗走到第4面旗要用12分钟,那么走24分钟能从第一面走到第几面?三、课后作业1、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2、一筐橘子,连筐共重45千克。
三年级奥数教材目录第一章实践与应用(一)…………………………………………第一讲对应法解题 (2)第二讲和倍问题 (6)第三讲差倍问题(一) (9)第四讲和差问题 (13)第二章组合与推理(二)…………………………………………第一讲最佳安排 (17)第三章实践与应用(二)………………………………………第一讲年龄问题 (21)第二讲“还原”解题 (24)第三讲“假设”解题 (27)第四讲平均数问题(一) (30)第五讲平均数问题(二) (33)第一讲用对应法解题【专题简析】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他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典型例题】【例1】小进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如果买了4本练习本,3支2元钱一支的笔,一共用去8元钱。
一本练习本多少钱?【试一试】1.在花店里买1枝百合和5枝1元一枝的康乃馨共需要8元钱。
一枝百合多少钱?2.妈妈在超市里用了20元钱,买了4把牙刷和2条毛巾,她只记得牙刷是3元钱一把,忘记了毛巾的价钱。
你知道吗?能不能帮她算一算?【例2】平价水果店的水果,若买1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需18元,若买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则需要24元。
梨子、苹果每千克各多少元钱?【试一试】1.某车间工人,车1个螺丝和2个螺帽需4分钟,车1个螺丝和3个螺帽需5分钟。
车一个螺丝需要多长时间?2.学校需买一些足球和排球,若买1个足球和3个排球需要100元,若买2个足球和3个排球则需要140元。
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共需要多少钱?【例3】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试一试】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2.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例4】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试一试】1.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2.4本练习本和5枝圆珠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例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试一试】1.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明和小丽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2.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课外作业家长签名:__________1.小芬买2本童话书和1本16元钱的科普书一共用去40元。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讲解奥数应用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2. 第二课时:分数应用题讲解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单位“1”的确定、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等。
3. 第三课时:倍数应用题讲解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等。
4. 第四课时:几何应用题讲解几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等。
5. 第五课时:时间应用题讲解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求经过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步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每课时安排1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每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全面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第六课时:行程应用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行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行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2. 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行程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奥数应用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整数加减法应用题理解整数加减法应用题的题意掌握整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2. 第二课时: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理解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题意掌握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3. 第三课时: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理解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的题意掌握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4. 第四课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题意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5. 第五课时:几何应用题理解几何应用题的题意掌握几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奥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解决复杂的奥数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奥数应用题的题意和解题方法。
2. 采用示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掌握解题步骤。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奥数应用题题目。
2. 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讲解和示例。
3. 准备练习本,用于学生练习。
教学计划暂时写到这里,后续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奥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奥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应用题。
3. 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奥数竞赛或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推荐学生参加校外的奥数培训班或竞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16讲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需要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好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两个条件。
在实际解答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有时,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就更容易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
练习1:
1、小红每分钟跳绳25下,小军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军每分钟比小红多跳几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