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应用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8、7、6加几︳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8、7、6加几 | 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具体是第8.2节的内容,8、7、6加几。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运用例题进行讲解,进行随堂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8、7、6加几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小明的书包里有8本书,他又买了一本书,现在他有多少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例题,比如:8+1=?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法的概念。
我会解释说,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它们的和。
3. 练习: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比如:7+2=?6+3=?等等,并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例题和答案写在黑板上,并标注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8+1=?7+2=?6+3=?答案:1. 8+1=92. 7+2=93. 6+3=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错误。
在课后,我需要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拓展延伸:除了8、7、6加几,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字的加法,比如5加几、4加几等等。
我们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这些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8、7、6加几 | 人教新课标(2014秋)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8、7、6加几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精编版)带答案解析(1)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爷爷比爸爸大了28岁,请问爸爸是多少岁?爷爷是多少岁? 解析:38岁;66岁 【分析】根据题意,从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可知,爷爷的年龄加上10岁正好是爸爸年龄的2倍,已知爷爷比爸爸大28岁,也就是说爷爷的年龄再加上10岁,不仅是爸爸年龄的2倍,而且比爸爸大28+10=38岁,由此可利用差倍公式:两数之差÷(倍数-1)=较小数,得出爸爸的年龄,再求出爷爷的年龄。
【详解】(28+10)÷(2-1) =38÷1 =38(岁) 38+28=66(岁)答:爸爸是38岁,爷爷是66岁。
【点睛】此题属于年龄问题,其中关键运用了差倍公式,需要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2.奶奶和小红爬楼梯比赛,小红的速度是奶奶的2倍,当奶奶从一楼爬到六楼时,小红爬到几楼? 解析:11楼 【详解】6-1=5(层) 2×5+1=11(楼)3.小小在计算一道加法试题时,由于粗心,将其中一个加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所得的和是52。
求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解析:112 【分析】十位上的7看成了1,少算了60,52加上60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716-= 61060⨯= 5260112+=答:正确的答案是112。
【点睛】本题也可以构造一个算式,比如401252+=,假设12原来是72,那么4072112+=。
4.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的成绩和是188分,那么甲比丙少多少分? 解析:4分甲、乙和为184,乙、丙和为188,所以丙比甲多1881844-=分,即甲比丙少4分。
【详解】甲+乙=184(分)乙+丙=188(分)188-184=4(分)答:甲比丙少4分。
【点睛】通过对比甲、乙分数和与乙、丙分数和的差,从而得出甲与丙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第八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如何用6、7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比如:“小猫有6个球,小狗给了它2个球,小猫现在有多少个球?”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具体的例题来讲解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比如:“如果有7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内容。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粉笔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比如:“6+3=9”,“74=3”,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a) 6 + 3 =b) 7 4 =c) 6 + 4 =d) 7 4 =2. 应用题:小明的书有6本,他又买了几本,现在一共有9本,请问他买了多少本?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6、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否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减法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专项专题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笑笑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最近几天晚上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如下。
(单位:千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530649649773890(1)星期二与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相同,说明了什么?(2)星期四,笑笑的爸爸开车行驶了多少千米?(3)最近几天,笑笑的爸爸星期几开车行驶的里程最多?解析:(1)说明了笑笑的爸爸星期三没有出车。
(2)124千米(3)星期四【详解】(2)773-649=124(千米)(3)星期二:649−530=119(千米)星期三:649−649=0(千米)星期四:773-649=124(千米)星期五:890−773=117(千米)124>119>117>0 星期四行驶的里程最多2.同学们布置庆六一文艺演出会场,需要搬8张桌子和16把椅子,若搬法如下图.那么一次搬完需要多少名同学?解析:24人【详解】搬椅子:16÷2=8(人)搬桌子:2×8=16(人)16+8=24(人)3.李老师家、芳芳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街上,李老师家距学校570米,芳芳家距学校390米.请问芳芳家到李老师家有多远?解析:180米或960米【解析】【详解】李老师家、芳芳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同侧和两侧这2种关系.在同一侧时有:570﹣390=180(米)在两侧时有:570+390=960(米)答:芳芳家到李老师家有180米,也可能有960米.4.三(2)班有20人去秋游,如果每辆车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车?出租车限乘4人面包车限乘6人解析: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分析】本题用列表法找出方案即可。
【详解】方案出租车4人面包车6人人数方案一5020方案二22204×5=20(人)2×4+2×6=8+12=20(人)答: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点睛】本题考查优化问题,用列表法解决比较简单直观。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1.白云小学三个年级订《科学画报》,一年级订了67份,二年级比一年 级少订19份,三年级比二年级多订24份。
二年级订了多少份?三年 级呢?2.大雄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少儿自行车比赛。
为此大雄的父母周日带大雄 到体育用品店购买自行车,大雄看中了下面的两件物品,用800元能 买到吗?3. 阳光小学以“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在本校举办了体育节。
(1)阳光小学今年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活动?(2)参加篮球活动的人数多还是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多?多多少人?4.小小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第一个加数360看成了630,结果得 920。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760元110元全校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0人。
参加跳绳活动的人数比参加篮球活动的人数多88人。
参加足球活动的人数比参加跳绳活动的人数少64人。
5.妈妈在商场购物时付了500元,找回了10元。
猜一猜她可能是买了下 面哪几件物品。
6.某家电商场十一期间推出三款促销活动。
(1)买一个吸尘器比原来大约便宜多少钱?(2)妈妈带了900元,买一个烤箱和一台冰箱,钱够吗?7.下面是一所学校的水表7月底、8月底和9月底显示的数字,请你预测 一下,10月底水表显示的数可能是多少?(单位:吨)故事丛书电烤箱空调扇裙子108元248元230元134元原价478现价268原价502现价328原价869现价659时间7月底8月底9月底水表显示的数368429487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1.67-19=48(份) 48+24=72(份)2.110+760=870(元) 870﹥800,800元买不到。
3.(1)120+88=208(人)(2)参加足球的人数:208-64=144(人)144﹥120 144-120=24(人)参加足球的人多,多24人。
4.920-630+360=6505.可能买了故事丛书、电烤箱、裙子。
6.(1)502≈500 328≈330500-330=170(元)(2)268+659≈270+660=930(元)930﹥900,钱不够。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倍的认识一、单选题1.求6的2倍是多少,列式为()。
A. 6÷2=3B. 6×2=12C. 6+2=8D. 6-2=42.“________,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倍,有白兔多少只?”这道应用题,应填的条件是()A. 有鸭8只B. 有白兔8只C. 有灰兔8只D. 有黑兔8只3.黑棋有9粒,白棋有67粒,要使白棋数量是黑棋的8倍,白棋需()粒。
A. 减少4粒B. 减少5粒C. 增加5粒4.填写应提的问题,再列算式解答,正确的是()河里有9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5倍,________?A. 应提的问题是:鹅有多少只?算式是:9+5=14(只)B. 应提的问题是:鸡有多少只?算式是:5×9=45(只)C. 应提的问题是:河里有多少只鹅?算式是:9-5=4(只)D. 应提的问题是:鸭有多少只?算式是:9×5=45(只)5.下列不能表示“★的个数是的3倍”的是()。
A. B. C.二、判断题6.小花猫吃了3条鱼,小白猫吃了9条鱼,小花猫吃的鱼是小白猫的3倍。
7. 8.4能被4整除.8.甲数是乙数的3倍,甲数是90,乙数是30.9.如果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鸭的只数是鹅的3倍.那么,鸡的只数是鹅的6倍.10.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7倍,明年妈妈的年龄还是小华的7倍.三、填空题11.16里面有________个8,16是8的________倍。
12.小明、小英、小兰、小强四位同学都有一些课外书,小明的书本是小英的6倍,小英的书本数是小兰的3倍,小强的书本数是小兰的9倍。
小明的书本数是小强的________倍。
13.兔妈妈拔了________个萝卜.14.9的3倍是________;8是4的________倍。
15.看图回答________倍四、解答题16.小明今年8岁,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老师今年多少岁?17.小乐家养了36只鸭,正好是母鸡的4倍,是公鸡的9倍。
数学三年级上人教新课标9.1数学广角教案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能够按一定顺序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大胆猜想、积极思维,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三、考点分析:1、通过观察,实践活动,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序观察、全面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知识梳理这一讲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字母形式)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同学们要学习思考如何进行组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如,3件上衣和2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用3张数字卡片能摆出多少个三位数等。
典型例题方法应用题:例1、一天早晨,天气特别好,小丽的妈妈要带她去数学乐园玩,小丽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小丽很爱美,也很聪明,出发前她拿出2件上衣和3件下装,马上就想出自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采用连线的方法来解答。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这是一道考查组合的题目,比较简单,属于基础性题目。
2)解题思路: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解答问题的方法,拼摆或者连线都可。
但是最终同学们要总结规律,用数学计算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解答过程:仅以连线的方法为例:这道题中共有上衣2件,下装3件,分别连线就得到6种搭配。
根据连线后的情况列式:2×3=6(种)。
解题后的思考:通过解答这道题,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即将搭配的项目的个数相乘就能求得组合数。
例2、五年级举行足球联赛。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3吨的认识一、单选题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A. 千米B. 吨C. 千克2.一条草鱼大约重()。
A. 2克B. 3千克C. 1吨D. 500千克3.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是()。
A. 3吨300千克B. 2900千克C. 3330千克4.下列重量中最重是()A. 2990千克B. 3吨C. 5000克二、判断题5.一头大象约重4吨。
6.乐乐今年1岁,体重是1千克。
()7.1袋面粉重25千克,4袋面粉重1吨。
8.一座大桥的限重是以吨为单位的。
()三、填空题9.5400千克=________吨________千克10.6吨=________千克 10t=________kg 7000千克=________吨________t=3000kg 8吨500千克=________千克 1t-652kg=________kg11.________ 吨=3650千克12.一千克大豆可榨油0.43千克,1吨大豆可以榨油________千克。
四、解答题13.用100kg大豆可以榨出13kg豆油,1t大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14.有40吨黄沙,用两辆载重量是6吨和8吨的车来运,每次两辆车都装满,怎样运才能正好运完?五、应用题15.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还剩大白菜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故答案为:B。
【分析】“吨”是质量单位中最大的单位。
2.【答案】B【解析】【解答】解:一条草鱼大约重3千克。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草鱼的实际重量作答即可。
3.【答案】C【解析】【解答】3×1000+300=3300(千克);3330千克>3300千克>2900千克;最重的是3330千克。
故答案为:C。
【分析】吨×1000=千克;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4.【答案】B【解析】【解答】解:3吨=3000千克,5000克=5千克,因为3000千克>2990千克>5千克,所以最重的是3吨;故选:B.【分析】比较2990千克、3吨、5000克,要先统一单位,再根据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即可作出选择.二、判断题5.【答案】正确【解析】【解答】解:一头大象约重4吨。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关于“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2. 利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3. 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步骤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商店购物”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讲解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强调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典型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及时反馈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2. 乘法解答应用题的步骤3. 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七、作业设计(1)一件衣服20元,买了3件,一共花了多少钱?(2)一瓶饮料5元,喝了2瓶,还剩多少钱?(3)一支笔3元,用了2支,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60元(2)0元(3)6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步骤1. 理解题意:在解答乘法应用题时,要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答案。
课 题:解决问题(2) 第 6 课时 总计第 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并会找等量关系,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体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
能借助解方程的方法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列式解答。
2.掌握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看图回答问题问题: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1 ”。
3.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1+41)=( ) 或者:( )+( )=( )“1”如果女生有x 人,怎样列出算式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列等量关系的复习以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5。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158,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阅读与理解。
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小明的体重是 。
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 。
要求的是 的体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有序的观察,有条理的分析题意,从而发现问题。
2.分析与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条件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1)引导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
爸爸体重×(1-158)=小明体重35千克 或 爸爸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体重(2)你喜欢用哪种关系式解答,用什么方法解答?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发现,单位“1”是未知的,就不能像以前一样来解决,但是单位“1”我们可以用未知数来代替,根据我们刚才的等量关系怎样列出方程?学生自己解答。
方法1解:设小明爸爸的体重是x 千克。
爸爸体重×(1-158)=小明体重35千克 (1-158)x=35 157 x=35 x=35×715 x=75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75kg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整数的概念及大小比较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整数大小比较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能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整数大小比较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整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2.运用整数大小比较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整数大小比较进行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整数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1.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整数大小比较练习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老师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比较大小:-3 和 5,哪个数更大?”3. 学生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整数大小比较的练习题,督促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讨论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整数大小比较规则。
5. 拓展练习为巩固学生对整数大小比较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如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练习。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老师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
七、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整数大小比较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整数大小比较展开,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概念。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整数大小比较的应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数大小比较的概念。
(尖子生专项题库)第一单元时、分、秒应用题(提高)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应用题(共28小题) 1.她们俩谁睡得早?2.秒针从数字7走到12,一共用了多长时间?3.王华和李明同时做相同数量的口算题,分针走了5小格时,王华恰好完成;秒针走了300小格时,李明恰好完成。
他们谁做得快?4.“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时间是7月27日20时12分,也就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其中的原因.5.振华小学进行50米短跑比赛,小刚跑了12秒,小利跑了15秒,他们两人谁跑赢了? 6.军军用橡皮泥捏一个如图这样的房子需要8分钟,他半小时能捏几个这样的房子?7.机灵狗从家出发去给距离22千米的森林老人送信,机灵狗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8.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下午开始,从学校到电影院步行需要15分钟,最迟什么时候从学校出发,才不会晚点?9.小丹和小敏放学后从学校回家,小丹回到家用了14小时,小敏回到家用了18分钟。
如果两人的行走速度相同,谁家离学校远些?10.火车9:20开,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李华至少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11.小红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12.三个小朋友进行骑自行车比赛,9:35三人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下面是三个小朋友到达终点的时间.(1)谁获胜了?(2)他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13.优优小学一天的郊游优优小学2018年的1月1日计划带领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去郊游.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出发吧!.14.我国的高铁站现在实行“刷脸”识别通过闸机。
过闸机只需将身份证放在检票区,抬头看小屏幕,整个过程只需3秒钟。
1个闸机10分钟大约能通过多少人?15.下面是同学50米比赛成绩,谁跑的最快?姓名吴潮辉张润杰丁峰吴哲成绩12秒11秒14秒13秒16.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林的成绩是2分28秒,小玲的成绩是3分5秒,小林比小玲快了多少秒?17.果果做口算用了1分30秒,奇奇用了130秒,他俩谁做的快一些?18.在一次体育测试中,小军跑100米的成绩是25秒,比小丽慢了5秒,小丽的成绩是多少秒?19.丫丫、果果、轩轩参加游泳测试,丫丫用了2分28秒,果果用了3分10秒,轩轩用了3分6秒,谁的成绩最好?20.芳芳、菲非、西西、苗苗四人进行400米赛跑,她们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分30秒、78秒、1分23秒、84秒.这四人的名次分别是怎样的?21.《兔兔历险记》还要多少分钟才能播完?22.小芳绕草坪跑一圈用了56秒,小丽绕草坪跑一圈用了1分8秒。
20XX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素材期末复习:解决问应用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所得的和是199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3.爸爸买了两块同样的比萨饼,把其中的一块平均分成6小块,爸爸吃了1小块,妈妈也吃了1小块,把另一块平均分成3小块,小明吃了其中的1小块。
哪一块剩下的多?4.李爷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截出一块正方形的地种西红柿,另一部分种黄瓜(如下图所示)。
(1)西红柿地占这块菜地的15,黄瓜地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2)沿着种黄瓜的菜地周围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5.把两根60厘米长的竹板钉在一起,钉完后的竹板长116厘米,钉在一起的部分是多少厘米?6.小茜在做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是592.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7.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百位上的8错写成6,把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这样求得的差是290.那么正确的差是多少呢?8.小明家、小红家和书店都在振兴路上,小明家离书店420米,小红家离书店170米。
小明家可能距小红家多少米?9.16个女同学旅游住旅店,有双人间和三人间,怎样安排能刚好住下?10.小红、小敏和邮局在人民路一旁,小红家离邮局360米,小敏家离邮局250米。
小红离小敏家有多远?11.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结果和为195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12.小兰家、小飞家和学校都在雄楚大道上,小兰家距离学校680米,小飞家距离学校220米.小兰家距离小飞家多少米?13.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
类型七归一问题【知识讲解】1.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题目叫归一问题。
2.解题思路:○1求单一量总数÷份数=每份数(单一量)○2求总量单一量×份数=总量(正归一)或求份数总量÷单一量=份数(返归一)3.常见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为单一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为单一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为单一量)【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豆腐厂用80千克黄豆做了320千克豆腐。
那么120千克黄豆可以做豆腐多少千克?【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先求1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豆腐,再求出120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豆腐即可。
【答案】1千克黄豆可做豆腐:320÷80=4(千克)120×4=480(千克)答:120千克黄豆可以做豆腐480千克。
【例题2】5个同学一共折了40个纸飞机,要折800个纸飞机需要多少个同学?【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先求1个同学可以折几个纸飞机,再求出800个纸飞机需要多少个同学即可。
【答案】40÷5=8(个)800÷8=100(个)答:要折800个纸飞机需要100个同学。
【例题3】友谊服装厂加工160套衣服,原计划每人每天加工2套,8人可以按时完成.现在要提前4天完成任务,如果每人每天工作效率不变,实际需要多少人参加生产?【解析】解决此类问题要先求原计划多少天完成,再根据实际求出需要的天数,最后求出需要多少人参加生产即可。
由题意知,先求出原计划几天完成,160÷2÷8=10天,现在要提前2天完成任务,就是10-2=8天完成,由于每人每天工作效率不变,实际需要多少人参加生产才能按时完成,160÷2÷8=10(人)。
【答案】160÷2÷8=10(天)10-2=8(天)160÷2÷8=10(人)答:实际需要10人参加生产。
类型三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讲解】1.进一法: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类似剩下的不足1份又不能舍去的情况时,我们不论要保留的数位后一位上的数是否满5,都往前一位进一,这就是“进一法”2.去尾法: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这种剩下的不足1份,无论保留数位后一位数是否满5,都去掉,这就是去尾法3. 比较两种不同的取值方法相同点:两道题目并没有要求商取近似值,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商的近似值,并都是整数,我们计算时只要除到十分位就可以了不同点:不管保留位数后一位是否满“5”,“去尾法”则把保留位数后一位舍去,“进一法”在商的个位加1【例题讲解】【例题1】判断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再口答下列题目(1)一批水泥,一辆车2.8次运完,实际要运()次(2)一块布可以做6.7套西服,实际做()套(3)52名同学坐旋转木马,每次最多可以乘坐12人,实际需要()次,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乘坐旋转木马(4)王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的单价是18.5元他可以买()本词典【解析】(1)运送水泥,2.8次运完,说明2次运不完,还有剩余,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实际要运3次;(2)做衣服,一块布料可以做6.7套,说明可以做6套,余下布料只够做0.7套,因此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实际做了6套;(3)52名同学们坐旋转木马,每次最多可以乘坐12人,可以乘坐4次,还剩4人需要乘坐1次,因此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实际需要5次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乘坐旋转木马;(4) 100元买单价是18.5元的《汉语词典》,可以买5本还剩7.5元,7.5元不够再买一本,应该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实际上他可以买5本词典【答案】(1)“进一法”, 3次;(2)“去尾法”,6套;(3)“进一法”, 5次;(4)“去尾法”,5本【例题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⑴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⑵儿童乐园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解析】(1)假设都装0.4千克,根据“总重÷每瓶香油的重量=需要瓶子的个数”计算出需要瓶子的个数,然后联系实际,不够一瓶的油也要一个瓶子去装解答即可(2)每张儿童乐园门票45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计算出门票的数量,然后联系实际,用“去尾法”解答即可【答案】(1)解:2.5÷0.4=6(个)...0.1(千克)至少:6+1=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2)300÷45=6(张)...30(元)答:300元最多可以买6张【巩固练习】一、进一法1. 养鸡场一批鸡蛋重2160千克,已经运走960千克,剩下的装纸箱运走,每个纸箱可能装4.5千克,需要多少个纸箱?2. 一个香油瓶最多能装香油0.5千克,要装5.9千克香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香油瓶?3. 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7棵树,回收54.5吨的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得数保留整数)4. 幸福小学有378人,去旅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车?5.果农要将680千克的芒果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6.每条麻袋能装粮食75公斤,现在有1380公斤粮食,需要麻袋多少条?7.花店进93朵花,每6朵扎成一束,最多可以扎成几束?8.仓库有18.6吨水泥,现在用卡车运到工地,每辆卡车运2.5吨,需要多少辆卡车?9.王老师把75个笔记本分给同学们,每人分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10.张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一共占硬盘空间12MB,现在他准备用软盘把这些图片拷贝到学校的电脑里,每张软盘的空间是1.44MB,那么这些图片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软盘?11.一堆煤有27.4吨,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输,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12.一个工地的施工处有38吨石子需要运走,一辆小卡车一次最多能运走5吨,这些石子需要运几次才能运完?13.一本书有83000个字,如果每页排25行,每行排24个字,从第1页起,排完这些字最少需要多少张纸?二、去尾法14.一根长10米的彩带,每1.5米可以包扎一个礼盒,这根彩带可以包扎几个礼盒?15. 王老师要用80元买一些文具,他先花45.6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每支钢笔2.5元,王老师还可以买几支钢笔?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6. 新美服装加工店购进一匹58.4m长的布料,每1.6m可以做1套童装,这匹布料能做童装多少套?17.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18.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2米,现有17.6米,可以做这样的衣服多少件?19.李明家正在给新房子装修,已知卫生间的面积是6m2,如果用边长是0.3m的正方形瓷砖铺地,每块瓷砖的价格是9.83元,那么大约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20.有18个扣子,每件衣服钉5个扣子,最多能钉几件衣服?21.每只小船租金30元,100元钱最多租几小时?22.有295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23.有450米布,做一个沙发套需要7米布,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做一个沙发套要付手工费8元,做这些沙发套一共要付手工费多少元?参考答案与解析1. 【解析】先求出剩下的鸡蛋的质量,用2160﹣960=1200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用剩下鸡蛋质量除以每箱能装的质量即得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纸箱【答案】解:2160﹣960=1200(千克)1200÷4.5≈267(箱)答:需要267个纸箱小结:本题运用“总重量÷一箱的重量=箱子的个数”进行计算即可,注意:应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2. 【解析】要求5.9千克的香油需要多少个香油瓶,就是求5.9千克里面有几个0.5千克,用5.9除以0.5即可求解【答案】解:5.9÷0.5≈12(个)答:要装5.9千克香油需要12个这样的香油瓶小结:解决本题根据除法的包含意义求解,注意结果根据进一法保留整数3. 【解析】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7棵树,要求回收54.5吨的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就是求54.5的17倍是多少【答案】解:17×54.5=926.5≈927(棵)答:回收54.5吨的废纸可以保护927棵树4.【解析】幸福小学有378人,去旅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378÷40=9(辆)...18(人),不满一辆车的人也需要1辆车,因此一共需要10辆车【答案】378÷40=9.45≈10(辆)答:需要10辆车5.【答案】680÷15≈46(个)答:需要46个纸箱6.【解析】每条麻袋能装粮食75公斤, 1380公斤粮食需要1380÷75=18 (30)余下的30公斤粮食也需要1条麻袋,因此一共需要18+1=19(条)麻袋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答案】1380÷75≈19(条)答:需要19条麻袋7.【答案】93÷6≈16(束)答:最多可以扎成16束8.【答案】18.6÷2.5≈8(辆)答:需要8辆卡车9.【解析】王老师把75个笔记本分给同学们,每人分4本可以分给75÷4=18(个)...3(本),剩下3本书分给1同学,所以75本书一共可以分给19个同学【答案】75÷4≈19(个)答:每人分4本可以分给19个人10.【答案】12÷1.44≈9(张)答:这些图片至少需要9张这样的软盘11.【解析】一堆煤有27.4吨,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输,需要27.4÷5=5次...2.4吨,剩下的2.4吨煤也需要1辆卡车运走,因此这堆煤一共需要6辆卡车才能全部运完【答案】27.4÷5≈6(次)答:这堆煤至少要运6次才能全部运完12.【答案】38÷5≈8(次)答:这些石子需要运8次才能运完13.【解析】先求出每页排多少个字,再用“进一法”求出全书一共可以排多少页因为在印刷书时,一张纸可以印2页,所以要用所排的总页数除以2,就得出排完这些字需要用纸的张数如果所求的纸的张数不是整数,也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答案】25×24=600(个)83000÷600≈139(页)139÷2≈70(张)答:排完这些字最少需要70张纸二、去尾法14.【解析】用彩带的总长度10米除以包扎一个礼盒用的长度1.5米,所得的商就是最多可以包扎礼盒的个数【答案】解:10÷1.5≈6(个)答:这根彩带可以包扎6个礼盒15. 【解析】先用总钱数减去买相册用的钱数,求出剩下的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可求出还可买钢笔的支数还可提出每支钢笔比每本相册少多少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求出每本相册的价钱,再用相册的价格减去钢笔的价格,据此解答【答案】解:(80﹣45.6)÷2.5=34.4÷2.5=13.76≈13(支)答:王老师还可以买13枝钢笔还可提出:每支钢笔比每本相册少多少元?45.6÷8﹣2.5=5.7﹣2.5=3.2(元)答:每支钢笔比每本相册少3.2元.小结:本题的重点是求出剩下的钱数,再根据数量=总价÷单价,列式解答.注意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要用“去尾法”求近似值16.【解析】用布的总长度58.4米除以每套童装用的长度1.6米,所得的商就是最多可做的套数,58.4÷1.6=36.5≈36(套)【答案】解:58.4÷1.6≈36(套)答:这匹布料能做童装36套17.【解析】用面粉的数量除以每个蛋糕需要的面粉数量就可以求出可以做的蛋糕数量由于结果不是整数,说明还剩下一部分面粉,但还不够做一个蛋糕,所以应该舍去【答案】4÷0.32=12.5≈12(个)答:他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18.【解析】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2米,现有17.6米,可以做这样的衣服17.6÷1.2=14(件)...0.8(米),由于剩下0.8米布,不足做一件,因此17.6米布可以做14件衣服【答案】17.6÷1.2≈14(件)答:17.6米布可以做14件衣服19.【解析】先根据瓷砖边长求出瓷砖面积;再根据瓷砖面积和卫生间面积求出所需瓷砖的块数;最后根据瓷砖的单价求出所需要的钱数求瓷砖块数时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求所需钱数时要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答案】6÷(0.3×0.3)≈67(块)9.83×67≈659(元)答:大约需要659元20.【解析】每件衣服钉5个扣子,18个扣子可以钉18÷5=3件 (3)个,根据实际可以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答案】18÷5≈3(件)答:最多能钉3件衣服21.【解析】要求100元最多可以租几小时,可以用总钱数除以每小时的钱数,即可得出可以租的时间,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取近似值【答案】100÷30≈3(小时)答:100元钱最多可以租3小时22.【解析】组装电风扇,根据实际情况,不满3片就不能装一台,因此应该采用“去尾法”确定能够组装的电风扇台数【答案】295÷3≈98(台)答:这些扇叶够装98台电扇23.【答案】450÷7=64(个)...2(米)答:这些布可以做64个沙发套64×8=512(元)答:做这些沙发套一共要付手工费512元。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新授:
(一)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
(2)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谈话:你能把“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这个条件里的两个信息用图表示,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楚吗?
(3)展示学生的作品
(预设展示不完整的和完整的作品)。
渗透符号化思想
2.请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3.请学生说解题思路
预设作品一:18÷3=6(元)6×8=48(元)
让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好,再追问一支笔多少元根据哪个条件来求?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列综合算式
提问: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吗?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
6.检验:
请学生来检验这道题是否正确吗?
电脑演示书上的检验方法。
齐读课本中的检验方法。
7.回顾解题过程;明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找解题规律
1.谈话:如果现在把碗的数量进行变动,你们还能做吗?能不能?看我的变9,你能列算式吗?(不动笔写,直接说)你是怎么想的?
2.改成5、9、30、50、100、201,你能列算式吗?(一起说)
3.寻找相同特点,得出规律
继续改动:
(1)把碗的数量改成A;
(2)把18元改成X元。
探寻规律:都是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再乘以数量,就等于总价钱了。
(三)运用规律,深入探究
1.出示题目: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买几个同样的碗,需要30元钱?
学生齐读
2.比较
(1)现在的题目和原来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列式解答,说解题思路。
(板书)追问:为什么要添括号?
(2)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第一题求8个碗要多少钱。
(求8个碗要多少钱,每个碗6元,也就是求8个6是多少,用乘法)
第二题求30元可以买几个碗?(求30元可以买几个碗,每个碗6元,那么30元里有几个6呢,就用除法)
四、用倍比法解决问题
1.出示:买()个碗用了()元,如果买()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请学生在纸上填上数并列式解答。
同桌交换,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2.买3个碗只要10元钱。
如果买6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
让学生画图,从图中找解决方法
请学生说说想法。
小结: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图能够帮助我们。
画图的作用真大啊!
五、巩固练习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师:照这种速度是什么意思?
2、一只乌龟3分钟爬行21分米。
(1)照这样速度,6分钟爬行多少分米?
(2)照这样速度,爬行63分米,需要几分钟?
提高练习:ABC(2个)
买(A )个碗用了( B )元,如果买( C )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买(A )个碗用了( B )元,如果买(几)个同样的碗,需要X钱?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