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框架罗列(一、二)
- 格式:docx
- 大小:28.27 KB
- 文档页数:4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发展理论1.爱因斯坦的生物发展理论:强调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发展是通过心理阶段的冲突解决而实现的。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而变化的,从感知到抽象推理。
二、发展阶段2.幼儿期(2-6岁):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身份,学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小学阶段(6-12岁):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对自我概念和道德发展的关注。
4.青少年期(12-18岁):身份形成和独立性的探索,性别角色的认同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5.成年期(18岁以后):个人和职业发展,建立与伴侣和家庭的关系。
三、发展领域1.社会与情感发展:关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2.认知发展: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感知、记忆、语言和推理能力的变化。
3.物理发展: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卫生和健康习惯的培养。
4.知觉和运动发展:探索婴儿和儿童的感觉和运动控制的发展,包括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
四、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基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社会期望和文化价值观。
3.社交因素:儿童与同伴和成年人的交互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4.教育因素: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法对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5.生物因素:身体健康和生物过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营养和基因表达。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发展过程。
2.问卷调查:通过给个体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变量,将个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研究特定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4.长期研究:通过长期追踪和观察个体的发展过程,来了解发展的模式和因素。
总的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了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见表6-1。
表6-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二、心理发展的动因心理发展的动因见表6-2。
表6-2心理发展的动因精品文档(续)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见表6-3、表6-4和表6-5。
表6-3年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特点表6-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表6-5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6。
表6-6婴儿期的(0~3岁)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7。
表6-7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续)精品文档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8。
表6-8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续)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9。
表6-9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10。
精品文档表6-10青年期(17、18—35岁)的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11。
表6-11中年期(35~60岁)的心理发展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见表6-12。
精品文档表6-12老年期(60岁以后)的心理发展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概述一、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基本性质:1.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四、各种发展心理学派都必须对如下一些问题作出阐述: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空间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主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五、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六、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物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獐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3.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地位。
4.早在20世纪初,霍尔就对老年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著有《衰老:人的后半生》七、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一、婴幼儿发展1.婴儿认知发展: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开始建立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从出生到两岁之间,婴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感知到逐渐建立概念和符号的运用能力。
2.社会性发展:婴儿学会与他人互动、表达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在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中,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
3.运动和运动发展:婴儿从刚出生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到逐渐习得翻身、坐、爬行、站立和行走等能力;同时,婴儿通过运动探索周围环境,促进其感知和认知发展。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1.认知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从感知世界到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发展出具体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社会性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开始更多地与同伴互动,建立友谊关系和群体认同;同时,他们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独立性增强。
3.情绪和社会发展: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关系。
三、成年发展1.身份和角色发展:随着进入成年期,个体开始形成自我身份,思考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逐步承担起社会角色(如工作者、家庭成员、夫妻、父母等)。
2.爱情和亲密关系:成年人开始追求和经历爱情和亲密关系,形成恋爱、伴侣关系和婚姻。
3.职业发展:成年人逐渐进入职场,选择职业并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也面临职业压力和挑战。
4.中年危机:中年时期,个体面临对过去选择和经历的评估,思考未来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也可能产生内在的紧张和焦虑。
以上只列举了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辅助个体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心理学知识框架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记忆窍门:橫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橫断研究的优点就是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的优点就是橫断研究的缺
点
二、心理发展的动因
心理发展的动因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年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特点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0~3岁)心理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概念比较
从出生到幼儿期(主要指0~1岁)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第一反抗期在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第二反抗期在青春期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18~24个月出现,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在青春期出现。
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17、18~35岁)的心理发展
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中年期(35~60岁)的心理发展
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60岁以后)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发展的一门科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学科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它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发展任务和发展风险,以及促进发展的因素和干预措施。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胎儿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领域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这些理论试图解释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内在的心理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来源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强化和惩罚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
3、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认知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认为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认知结构的平衡。
4、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与环境互动。
三、重要知识点发展心理学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点:1、胎儿期的发展:胎儿期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营养、药物、吸烟和饮酒等。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和前操作阶段。
3、儿童期的社会认知发展:儿童期是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变化、性成熟和认知发展等。
5、成年期的认知发展:成年期是认知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