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植物修复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实验验证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4. 分析植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的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2. 污染土壤:含有Cd、Pb等重金属的土壤;3. 实验设备:盆栽、土壤分析仪器、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准备:将污染土壤过筛,去除石块等杂物,然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实验组;2. 植物种植:将紫花苜蓿种子播种于两组土壤中,确保两组土壤的播种量、种植密度、水分管理等条件一致;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中期和后期;a. 前期:在播种后30天内,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b. 中期:在播种后30~60天内,每10天测定一次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情况;c. 后期:在播种后60天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植物修复效果;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植物生长、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情况:实验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植物的叶片颜色更绿,生长速度更快;2. 土壤重金属含量:实验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好的吸收和降解作用;3. 植物修复效果:实验组植物生物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表明植物修复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六、实验结论1.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 紫花苜蓿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作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候选植物;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污染程度、植物种类、种植密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修复方案。
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摘要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植物修复的基本机理、目前的进展和展望。
目前植物修复重金属主要包括了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化和根系过滤等几种技术,通过在植物体吸收转化、与植物体内物质络合和转化为挥发性物质进入大气等机理减轻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重金属种类及其形态、温度、pH 和根系微生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修复的效率。
植物修复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土壤和水域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一个严峻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约有3万多hm2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万多hm2土地受镉的污染,每年仅生产“镉米”就达5万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200万t⑴。
重金属污染具有稳定性高、不可逆和后果严重等特点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治理方法,而传统的工程、物理和化学等手段因耗资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修复重金属上的应用,因此需要探索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 1 2。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 )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3。
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一门正在崛起并涉及土壤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植物修复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4。
植物固化指的是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在这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并不减少,只是暂时将其固定,其中包括分解、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过程。
Salt D. E.等人在1995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将六价铬转变为三价铬,从而减小了伤害性。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有多种植物种类被广泛应用。
这些植物主要通过吸收、富集和转化重金属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1. 印度芥菜:这种植物能够吸收铅、镉、锌等重金属,并将其储存在叶片和根部。
印度芥菜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因此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
2. 柳树:柳树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如铅、镉、铜等。
柳树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的重金属。
3. 杨树:杨树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杨树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可以持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4. 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湿地和水体。
芦苇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5. 紫云英:紫云英是一种草本植物,对铅、锌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紫云英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提高土壤质量,降低重金属含量。
6. 狗牙根草:狗牙根草是一种常见的草坪草种,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狗牙根草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7. 苎麻:苎麻对铅、锌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苎麻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可以持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8. 狼尾草:狼尾草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狼尾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的重金属。
除了上述植物种类外,还有多种其他植物也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如向日葵、油菜等。
这些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中的运用摘要: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程度越来越强,如果耕地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必然会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加大管理措施,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问题进行有效修复,这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有效满足社会环保发展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中的修复应用进行以下相关内容研究,从而为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奠定理论基础以及经验借鉴。
关键词:植物;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耕地土壤前言:在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当中,土壤是其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当前,工业、农业发展迅速,土壤污染问题逐渐突显,这对社会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久而久之也对人们生活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在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修复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在重金属土壤修复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于植物修复技术,其能够在一定层面上节约资金成本,并且也具有高效果的优势。
总之,其应用价值意义非常重要。
一、植物修复技术概念植物修复技术,能够对重金属污染过后的耕地土壤问题进行有效修复。
在修复过程当中,可通过特定的植物,吸附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避免重金属元素进一步扩散到耕地土壤当中,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总之,植物修复技术能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修复生态系统等,从而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其中,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可包含以下几种技术形式:一是植物提取技术。
其能够在吸收以及运转的功能作用下,集中处理重金属污染元素等,确保重金属污染元素得到统一、有效的处理。
同时,将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不断降低。
另外,在技术应用下,所选用的植物要具备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抵抗一些外在病菌的侵扰,从而有效在耕地土壤中提取更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质。
二是植物稳定技术。
其中,所使用的植物可在光合作用原理下,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进行转化,使其中重金属污染元素转变成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综述1前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土壤是人类获取食物和其他再生资源的物质基础1,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世界面临的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土壤密切相关2。
然而近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土壤环境污染日严重。
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灌溉,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工业污泥和垃圾农用,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采矿冶炼,电子、制革和染料等工业产生的三废及汽车尾气排放等等都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急剧增加,已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使得土壤肥力退化、作物产量与品质降低、恶化水环境,并能通过重金属在作物的可食部位过量积累后再通过食物链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1.2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途径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4。
自然净化过程十分漫长,一般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在人类不断探索寻求治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进程中,经历了传统的方法包括客土法,淋溶法等物理方法以及生物还原法,络合浸提法等化学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成本昂贵,需要特殊的仪器和专业人员,而且对大面积的污染无可奈何,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不得不寻找新途径,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又催生着成本低廉,方便可行的新方法的产生,在这种形势下,植物修复应运而生。
植物修复是指在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提取有害物质并大部分转移至地上部。
人们发现植物吸收重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有些植物甚至显示超积累功能,即对某些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超过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其中超积累植物积累的Co、Ni、Cr、Cu、Pb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上,积累的Mn、Zn一般在1%以上。
超积累植物像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过量元素不断地泵到植物体内,使得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成为可能。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治理土壤污染的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1)成本低廉,利用自然植物,通过传统的农业种植方法即可。
探析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强化技术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技术手段,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理、强化技术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理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通过种植植物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植物根系通过根毛和根细胞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能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而将其传输到植物体内。
2. 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和富集能力:植物可将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通过植物体内的通道和组织分布到植物体内不同的部位,如根、茎、叶等,从而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
3. 植物对重金属的转化能力: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生理机制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生物转化,降低其毒性。
基于以上原理,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使得土壤环境得到改善。
1. 土壤修复剂的应用:通过添加适量的有机质、石灰、腐殖酸等土壤修复剂,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提高土壤的抗性和保肥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增强植物修复能力。
2. 植物共存修复技术: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种植多种不同的植物,利用它们的耐性差异和协同作用,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
3. 基因改良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的基因型,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加强植物修复效果。
4. 微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具有降解和富集能力的微生物,促进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作用。
通过上述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土壤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具有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环保效益:植物修复技术可以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能有效地降低土壤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科技风2021年4月心机械化工DOD10.19392/ki.1671-7341.202111086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进展高诗倩1*马广翔2马涛2黄丽珠2邱金伟2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摘要: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现代,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对环境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现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用于修复受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提取富集转化等一系列的做用降低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作用。
这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被认为是具有成本效益、效率高、新颖、环保和太阳能驱动的技术,公众接受度高。
植物修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化学辅助植物提取和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技术也可大规模用于净化受污染的土壤,在基因工程领域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修复能力,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和有效性加以研究,帮助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生物可利用度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人类通过矿石提取、污水排放等途径将这些元素释放到环境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的生物地化循环的干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与有机物不同,重金属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因此会在环境中积累。
重金属元素是单质密度大于4.5g/cm3的一类金属元素的总称⑴。
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若含量高于安全标准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就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由于它们有进入食物链的风险,所以这些重金属在农业土壤和水资源中的积累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现如今有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用于修复受金属污染的土壤。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修复过程中工作量大,且修复成本较高,土质混浊,使得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且这个变化是不可逆的。
所以,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经济有效的修复方式就是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物质对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都是一种强烈的毒性物质,直接影响着地下水和植物的生存。
而植物修复技术则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本文就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及其代谢能力对土壤、地下水、废水及气体等环境因素进行治理的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将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他们的生长、代谢、吸收、积累、转运等生理生化过程,来修复、减轻土壤、地下水、废水及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二、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表面分泌的分泌物,具有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能力。
例如,筛子芦、白皮松等植物能够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方式减轻土壤中的污染物。
2. 生物富集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是通过生物累积作用实现的。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向上转运到植物体内,使其在体内得到积累。
例如,农杆菌、高粱、枸杞等植物表现出了强烈的富集效应。
3. 生物还原作用植物从根中排放出的一些物质,在土壤中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还原。
例如,一些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具有很强的生物还原能力,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原为微生物可利用的价态。
4. 生物分解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与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共同作用,能够分解有毒污染物。
例如,旋花、水稻、甜菜等植物具有分解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效果。
三、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植物修复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在于:1. 治理成本低:植物修复技术需要的成本相对其他治理手段较低。
2. 对环境友好: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无脏污、无物理损伤的修复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操作方便:植物修复技术的操作简单,对于一些难以人工访问的区域非常适合。
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一、引言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重金属对土壤和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具有长期性和积累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修复方法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二、植物吸收修复法植物吸收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然后通过剪除、收割等方式将重金属带走,从而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常用的修复植物有耐重金属的植物(如拟南芥、铜锈树等)和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如剑麻、酸模等)。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效果受到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菌根修复法菌根修复法是通过植物与菌根共生菌的相互作用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
菌根能够增加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和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菌根菌还能够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减少其毒性。
因此,通过引入菌根菌来促进植物生长和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菌根菌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土壤改良修复法土壤改良修复法是通过改良土壤性质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常用的改良方法有添加有机物、石灰等。
有机物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石灰能够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因此,通过改良土壤性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五、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而微生物能够降解重金属和促进植物生长,二者相互协同作用,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六、生物炭修复法生物炭修复法是利用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重金属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它们容易在自然环境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植物具有很强的重金属修复能力,可以通过吸收、转运和积累来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
1.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的机理是通过根系吸收离子态污染物,再通过形成根瘤细胞、闭合细胞、压根壤膜等机制,将重金属排斥至根系、茎叶等其他器官。
植物对重金属有选择性地吸收,有些重金属对植物生长有利,例如铜、锌、铁等,但有些对生长有害,如铅、镉、汞等。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取决于根系对重金属的响应和选择,以及植物本身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2.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转运和分配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和分配是指吸收了重金属的植物将其转移到茎叶等器官,并分配到各个组织细胞中。
对于不同的植物物种,对重金属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
某些植物物种在吸收重金属后会通过转运机制将其分配到叶片等以上部分,使其与根系分离;而对于一些含钙组织的植物物种,重金属将主要分配到根部或叶片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钙化合物的部分。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转运和分配可能发挥一定的解毒作用,但如果超出其调节能力,将会导致植物组织损伤和生长受限。
3.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积累和修复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修复能力是指植物將吸收的重金属在体内或体外比较稳定地蓄积、结合或转化为无毒化合物。
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修复机制主要包括沉积、结合以及配位等方式,通过抑制毒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并固定在体内,以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某些植物物种对污染物质拥有明显的吸收、积累或螯合作用。
例如,马尾松、铜钱树、爵床等可以吸收铬、汞、铅等重金属,通过转移和分配等机制将其稳定在体内或体外,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4.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植物在修复环境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可持续、低成本的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减轻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蓄积作用:某些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和蓄积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根系和地上部分组织中,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迁移性。
这有助于稳定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防止其进入食物链和地下水。
2. 降解作用:一些植物具有超富集能力,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这些植物通常被称为超富集植物或超级吸收器。
通过采收这些植物,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
3. 转化作用:某些植物能够将吸收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较为稳定或低毒的形态,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性。
这包括重金属的还原、氧化、沉积和络合等转化过程。
4. 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淋溶。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物质,如有机酸和螯合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5. 促进微生物活动: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提供碳源和能量,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生,形成根际微生物群落,进一步参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和降解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修复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土壤性质、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环境条件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物种和修复策略,并进行监测和管理。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直接利用植物把受污染土地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等)移除、分解或围堵的过程。
其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目前普遍认为利用植物修复的方法,来清除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是一种较便宜且方便的作法。
透过了解植物在重金属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有助于人类利用生物科技制造出可以大量吸收重金属的植物。
基本上可以有效清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最好须有下列特征:生长快速、根系能深植土壤、容易收割、能够容忍并累积多样化重金属。
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植物修复作用可以具体分为5种:
1、植物转化
原理:植物转化也称植物降解,指通过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或者通过植物分泌出的化合物(比如酶)的作用对植物外部的污染物进行分解。
2、根滤作用
原理:借助植物羽状根系所具有的强烈吸持作用,从污水中吸收,浓集,沉淀金属或有机污染物,植物根系可以吸附大量的铅,铬等金属.另外也可以用于放射性污染物,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如三硝基甲苯TNT)的治理。
进行根滤作用所需要的媒介以水为主.因此根滤是水体,浅水湖和湿地系统进行植物修复的重要方式,所选用的植物也以水生植物为主。
3、植物辅助生物修复
原理:通过植物的吸收促进某些重金属转移为可挥发态,挥发出土壤和植物表面,达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有些元素如Se、As和Hg通过甲基化挥发,大大减轻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4、植物萃取
原理:种植一些特殊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地上部,通过收割地上部物质带走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
植物提取作用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5、植物固定
原理: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植物在植物稳定中主要有两种功能:
1.保护污染土壤不受侵蚀,减少土壤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淋移;
2.通过金属根部的积累和沉淀或根表吸持来加强土壤中污染物的固定。
被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和石油怎样处理?
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石油类有机质被植物吸收后,石油等有机物质被植物分解吸收转化为其生长所需营养,其余分解产生简单无害的水、氧气、二氧化碳排入环境中;而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植物只能将重金属固定在体内,无法被分解只能滞留在植物体的叶子、根茎、果实等各个部分,如果不及时将植物回收萃取其富集的重金属,其体内的重金属还会随植物的生老病死在土壤中循环。
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还存在不少缺点。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廉;原位的、主动的修复;净化与美化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环境扰动小;大面积处理;易为公众所接受
缺点:修复时间较长,处理过程比物理化学处理慢;不能修复所有污染对象,只针对浅层地下水、表层土壤和沉积物;生物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还不清楚;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分子、生化、生理过程有待深入阐明,限制了植物修复的潜力发挥;食草动物对修复植物的取食行为使污染物进入食物链;修复植物的后期处置问题难以解决;外来修复植物种类可能对当地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