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宗教课件 川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1.24 MB
- 文档页数:51
第11课古代宗教一、学习目标一、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刻、创建者和经典,明白三大宗教的大体教义;二、明白得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熟悉;正确明白得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学习进程(一)导入恩格斯曾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
”初期的宗教和那时的各类新思潮一样,极大地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爱好。
那么宗教在各国的历史转折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什么缘故能起到这种作用?要想了解这些,请看第11课。
(二)自学任务(独立完成)展现自学功效活动方案一阅读教材完成古代宗教的相关知识点宗教名称创建时间、地点创建者基本教义经典佛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或释迦牟尼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
基督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耶稣 (“救世主”)崇拜救世主______,要人们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升入天堂。
伊斯兰教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崇拜真主________;顺安拉者天堂,逆安拉者地狱。
教义相同点三大宗教都产生与_______洲。
一、活动方案二(1)指导学生看书67—68页了解佛教的大体情形,找出佛教的创建时刻、创建者、大体教义和经典,了解佛教别传的大体状况,在教材中划出来并讨论回答。
同时试探什么缘故佛教深受基层人民的支持?佛教什么缘故会成为国王保护统治的工具?(2)“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古兰经》第112章称:‘安拉是真主,是唯一的主,他没生产,也没用被生产;没用任何物能够做他的正敌。
’”你明白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古兰经》是什么样的高作?二、活动方案三(1)咱们都明白12月25日是圣诞节,可是大伙儿明白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吗?那么耶稣又是谁呢?基督教是怎么诞生的呢?(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8—69页了解基督教的大体情形,找出基督教的创建时刻、创建者、大体教义和经典,了解基督教别传的大体状况,在教材中划出来并讨论回答。
古代宗教、选择题1. 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记载了唐僧师徒到佛教的发源地西天取经的故事。
唐僧师徒最终会到达A.阿拉伯半岛B.古印度C. 巴勒斯坦D.小亚细亚2. (2014 •四川乐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宗教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与之相关的宗教是()A.道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佛教3.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佛教起源于古代阿拉伯 B .佛教的创立者是耶稣C.佛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D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4. (2014 •江西抚州)小芳同学通过网络查找耶稣、圣诞节、耶路撒冷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她正在探究学习()A.伊斯兰教B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C •基督教D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5. (2014 •天津市)在圣诞节前夜,传说会有"圣诞老人”专门为好孩子送上礼物。
与该节日相关的宗教创始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3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7世纪6. (2014 •湖北利川)世界三大宗教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与“圣诞节”“公元纪年”相关的宗教是()A.佛教 B .基督教 C .犹太教 D .伊斯兰教7. (2014 •山东泰安)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A.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人“天堂”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8. (2014 •江西)《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
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
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T )A.印度 B .巴勒斯坦 C .罗马 D .麦加9. (2014 •广东佛山)11.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
第11课古代宗教导学提纲一、佛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古代___________。
3.创始人:相传佛教的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创立后称___________________。
4.教义:佛教宣扬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_,寻求自我解脱。
5.经典:“__________”6.传播:公元前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先后传入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二、基督教1.时间:____________2.地点:在罗马帝国境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兴起,并迅速传播到_______和北非,成为流行的宗教。
3.创始人:传说________________是基督教的创立者,是人类的“__________”。
4.教义:基督教宣扬:__________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下来就是_______的,人类深重的苦难和罪孽只有依靠上帝才能拯救。
要人们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教早期的信徒多是贫苦民众和奴隶,他们反对_________,主张平等共产。
5.经典与组织:基督教的经典《__________》,组织是___________。
6.分裂与传播:公元11世纪中叶,东西教会分裂,形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教派。
基督教从欧洲逐渐传入_____、_____、_____洲,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三、伊斯兰教1.时间:公元____________2.地点: _______________3.创始人:____________是伊斯兰教的创建者,他被奉为“________”、天神安拉的使者。
4.教义:宣扬对天神_________的崇拜:安拉是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全知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神;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反之,灵魂就会坠入地狱。
古代宗教考点名称:佛教的产生•佛教: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
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
四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四谛: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
(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
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
(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
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
(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
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佛教产生的背景:1.佛教产生的时代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代。
2.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所谓“列国”时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国家。
各国之间不断发生争霸战争,战乱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促使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和新思潮的出现。
3.奴隶阶级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而且奴隶主阶级也需要探索解脱险境的道路。
4.佛教的产生受沙门教的影响。
5.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统治阶级需要新思想束缚民众。
佛教的传播:1.向北:经中亚地区一中国一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2.向南:传人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的傣族地区。
•释迦牟尼涅槃遗迹:考点名称:早期基督教•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与犹太教有关联,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又称《新旧约全书》。
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
第 11课古代宗教课题古代宗教课型授新课媒体课时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和相关的故事资料、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德育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要点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教学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教法谈话法、讲演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活动共性部分个性部分导入新课:师:如来佛像、观世音坐像”;“八仙、福禄寿三星”;“基督教的标志十字架”;“聪明的阿凡提”。
请学生说说这些人和物的名称,与什么宗教有关?师:学生答后指出,这四组人物图分别与四种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关,这些宗教至今已成中国化的宗教。
但是,这些宗教并不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
请同学们说,哪一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哪些是外来的宗教?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
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宗教名称产生背景创建时间地点创建者基本教义经典传播影响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达多或释迦牟尼《三藏》基督教公元1世纪后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耶酥《圣经》伊斯兰教公元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⑷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比较:①三教的产生都是在社会的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对被统治阶级·加强精神奴役,被统治阶级苦难深重,无力解脱,需要精神安慰的时代产生的。
第11课《古代宗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宗教思想及影响【教学难点】宗教的实质【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体验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如教义、与宗教有关的建筑、节日或习俗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圣诞节导入:有一个节日的时候,商店门口立着高大的雪松,雪松上装饰着彩灯,红帽子白胡子的老头会分派礼物。
这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跟哪个宗教有关吗?生:圣诞节,跟基督教有关。
师:除了基督教外,世界上还有什么其他宗教?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主要宗教。
(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更易唤起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师: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宗教?请大家研讨教材导语,回答这两个问题,并思考我们应怎样对待宗教。
第11课古代宗教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同时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唐三藏取经的故事导入,也可由伊拉克议会选举中出现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导入。
新课学习1.通读教材,填写下表:2.教师讲解:佛教、基督教的基本教义:3.说说:佛教为什么会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工具?回答后明确:佛教“众生平等”的主张顺应了人们破除种姓等级界限的愿望,深得中下层民众支持。
同时,它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的抗争,禁欲修行,有利于维护国王的统治,因此得到国王的大力推崇,佛教逐渐成为国王维护统治的丁具。
4.比较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教义上有什么共同点,可看出什么?明确:两种宗教教义的共同点是:都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的真神,并要求对这唯一的真神虔减崇拜;都主张有天堂和地狱,对神虔减者,灵魂就能升人天堂,反之,则会坠人地狱。
5.思考: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民族的密切关系。
明确:伊斯兰教在促进阿拉伯各部落统一的过程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已渗透到阿拉伯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阿拉伯民族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政策和阿拉伯人民的社会生活,并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11课古代宗教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同时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比较基督教、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昀共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通过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重点难点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教义和影响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及客观评价。
课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知宗教)图片:释迦牟尼像、纯金玉球十字架、印度佛塔、巴黎圣母院、麦加清真寺、麦加朝圣、新月挂件等图片。
引导:这些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主题?过渡:同学们,在了解了古代的文字、文学、科技和造型艺术的成就后,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神秘的宗教世界。
二、学习新课(认识宗教)(一)佛教阅读:P57,勾画批注:佛教创建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建者、经典和教义。
1.创建的背景佛教是印度没落奴隶主阶级为寻找精神解脱,综合了印度各种宗教思想而创立的。
点引:请阅读P13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点拨: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潮流中产生的。
公元前6世纪,印度列国纷争,社会动荡,各种新思潮、新学派和新宗教应运而生,印度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婆罗门阶层为了既得利益,顽固地维护种姓制度,成为保守的反动势力的思想代表。
在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中,刹帝利阶层出身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