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组织培养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9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兰花的无性繁殖,加速繁殖速度,提高兰花的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真兰属兰花种苗- 高葡萄糖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消毒酒精、消毒器具2.2 方法1. 准备工作台和培养瓶,对工作台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2. 从健康的兰花种苗上剪取茎秆,长度约为2-3厘米。
3. 将茎秆表皮剥去,取内部的茎骨,切成1-2毫米长的组织块。
4. 将组织块置于消毒的高葡萄糖培养基上,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5. 将培养瓶密封并置于暗处,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6. 观察培养过程,通常在3-4周后,组织块开始呈现出小苗的形态。
7. 将小苗转移到含有较低濃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3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大量的兰花幼苗。
观察发现,这些幼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与传统的兰花繁殖方法相比,组织培养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兰花的繁殖速度。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同时繁殖多个兰花品种,加大了兰花生产的规模。
4.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兰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实现了兰花的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突破品种限制、容易获得大批量无病毒种苗等优势。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提高兰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尝试引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培育抗病虫害、提高花期持久性等优良特性的兰花品种。
5. 参考文献[1] 王明. 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4):79-80.[2] 谢丽.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兰科技, 2012(6): 42-43.。
春兰组织培养春兰是地生兰常见的原种,多产于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是中国的特产。
以江苏、浙江所产春兰为贵,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安徽、江西、甘肃、台湾等地亦有出产。
兰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多进行盆栽,作为室内观赏用,开花时有特别幽雅的香气,花期2到4月,为室内布置的佳品,其根、叶、花均可入药。
1植物名称春兰(大富贵)2材料带1-2个叶原基的茎原锥(中间部位侧芽成活率也高),茎尖适用于复轴生长类型的兰花3培养条件(1)茎原锥诱导培养基:1/2MS+6-BA 3.0mg/L+NAA0.5mg/L(2)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MS+NAA 0.2mg/L +6-BA2.0 +椰汁100g/L,(3)壮苗培养基:1/2MS培养基+6-BA 0.5+NAA0.05+活性炭2g/L+椰汁100g/L(4)生根培养基:3g/l花宝3号+IBA0.5g/L+2g/l活性炭以上培养基,蔗糖浓度(1),(2),(3)为2.0%,(4)为5.0%,琼脂7.0g/L,PH 5.3,培养温度(26±2)℃,连续光照12h/d,光照度为2000lx。
4生长与分化情况4.1 原球茎诱导培养将大约3cm长且生长健壮的幼芽从母株上采下,自来水冲洗1h,去掉外部叶片,先用75%酒精消毒30s,再用零点0.1%升汞溶液,消毒10min,无菌水冲洗6到8次。
用消毒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接种到培养基(1)中。
4.2 丛生芽诱导培养与增殖培养:将获得的原球茎转接入新鲜培养基(2)中培养,20d时由原球茎上长出绿色丛生芽,将从生芽转入新鲜培养基(2)中继续培养,30d为一个继代增殖周期。
4.3 幼苗的生长与生根将丛生芽接到新鲜培养基(3)中,丛生芽逐渐长大成苗,将其切割成单个苗接入培养基(4)中进行生根培养。
最佳切割方式为掰开。
4.4 炼苗与移栽移栽时特别注意要提前将瓶盖打开。
让组培苗适应一下外界的环境,两天后再将小苗取出,洗净根部琼脂,载入湿润,但拧不出水的水苔中,不需盖膜保湿,保持环境温度20到25摄氏度即可成活率达90%,待新根长出后再浇水。
FORESTRY AND ECOLOGY >花美湖南国兰的组织培养技术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
兰科植物多数生长在温暖、湿润、通风、排水良好、有散射阳光的环境。
中国是兰属分布中心之一,已知的兰属植物有31种,占全球兰属的一半以上,以地生兰为主。
国兰是兰属中观赏价值较高的地生兰,其品种十分丰富,多达上千种,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
在20世纪以前,中国兰花主要是靠无性繁殖和到原产地采集野生种植物来供应市场。
目前我国产兰山区的兰花资源受到很大破坏,容易到达的地方兰花基本绝迹,只有在人迹罕到之处的深山才有零星分布。
兰花的繁殖可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类。
无性繁殖又称营养繁殖,包括分株繁殖、扦插繁殖等传统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
兰花种子以随采收随播种为好。
兰花种子的播种繁殖可分为有菌播种法和无菌播种法两种。
有菌播种法是指兰花种子在自然环境中与兰菌共生也称共生萌发。
真菌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是由于菌丝为种子内的胚和基质构建了一个通道,菌丝吸收营养输送给种子,促进了种子的糖异生及营养物质的积累。
无菌播种法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为兰花种子提供所需要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促使其萌发的一种方法。
大部分兰花种子可通过无菌萌发方式发芽,在特定培养基上种子萌发生长。
兰花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0年, 法国人莫雷尔就利用大花蕙兰的茎尖,将其分生组织诱导形成原球茎并分化成植株,为实现兰花生产的工厂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在兰花组织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快,不少研究者都有研究组织培养,取得了很多成果。
目前常用组织培养方法批量生产小苗,特别是热带兰花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比较成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其快速繁殖、品种复壮、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挽救珍稀濒危种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国兰的快速繁殖和资源保存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一下国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的处理。
一般而言,凡是生长健壮、具有活性的细胞组织都可以作为外植体。
兰花的组织培养张婷婷20081070175摘要: 对兰花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综述。
着重阐述了兰花组织培养中组织培养程序、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与激素的选择、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兰花;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培养基兰科(Orchidaceae) 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 约有800 属, 25 000~30 000 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的总称, 常见的有春兰、蕙兰、建兰、蝴蝶兰、石斛、卡特兰, 文心等, 其花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有些种类如天麻等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兰花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60 年代。
Morel[1]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 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KC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茎尖分生组织膨大形成原球茎, 并分化出根和叶, 首次获得兰花无病毒小植株。
目前大约已有60 余属数百种兰花可以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
1 组织培养程序与外植体选择种子、胚形态建成途径用于兰花离体繁殖的外植体材料很多, 通常选择有新芽、幼叶、茎尖等。
茎尖是最早用于兰花快速繁殖的外植体。
大花蕙兰(Cymbidium) 、嘉德丽亚兰(Cattleya) 、石斛兰(Dendrobim) 蝴蝶兰( Phalaeanopsis) 、文心兰(Oncidium) 等首先在茎尖培养中取得成功[2]。
侧芽的应用也很广泛, 一般认为带1~2 个叶原基的茎原椎成活率高, 中间部位侧芽成活率及生长率较高。
但因为有的兰花只生一茎,摘取茎尖就有可能丧失母株, 因此, 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外植体。
用叶片作外植体可以减轻或避免对母株的伤害。
大多数以叶片为外植体的成功报道是取试管苗的幼叶为培养材料, 从成熟植株上取幼叶为外植体培养成功的报道不多。
有研究指出: 蝴蝶兰试管苗幼叶原球茎发生率可达90%, 而成熟叶对诱导反应极弱[。
这可能是由于成熟植物组织向培养基中释放高浓度的抑制生长物质, 严重影响兰花组织的存活。
兰花组织培养1、As orchids in roots, stems, leaves, pedicels, and seed tissue culture efficiency are reviewed, tissue culture of orchid is introduc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plant hormones, sucrose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and progress of external conditions.1、就目前兰花在根、茎、叶、花梗和种子等方面的组织培养效率作简要综述,介绍了兰花组织培养在培养基、植物激素、蔗糖等理化因子及外界条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2、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chid industry, from the orchids in vitro rapid propagation, the seeds germinate aseptic seedling, cross breeding, embryo culture and mutation breeding research, etc.,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in the orchid breeding, and the orchid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2、为促进兰花产业发展,从兰花的离体快速繁殖、种子无菌发芽育苗、杂交育种胚培养及诱变育种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繁育中的应用,并对未来我国兰花产业进行了展望。
3、On tissue culture of orchid is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are briefly reviewed, emphatically expounds the explantmaterials, culture medium, hormone factors such as external implant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original bulb proliferation and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orchid seed germination in vitro technology, orchid protoplast culture, protoplast fusion and gene engineering research progress3、对兰花组织培养的历史和进展作了扼要综述 .着重阐述了外植体取材、培养基、激素等因素对外植体培养、原球茎增殖及芽分化的影响 ,并介绍了兰花种子离体萌发技术、兰花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及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