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达到祛疾除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二、临床作用

火针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火针的治疗机理在于让温热刺激穴位和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温通经脉,活血行气。将火针的这些功效应用到临床上,可以助阳补虚,升阳举陷,消癥散结,生肌排脓,除麻止痉,祛痛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针具

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材料:钨锰合金

四、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取穴可略多。确定穴位: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方法:拇指掐“+”字,选定穴位候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以防感

染。

2、烧针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起作用。较为方便的方法是用酒精灯烧针。

3、针刺与深度

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随即迅速出针。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关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1~2分深。

4、执针方法

⑴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针柄上,稳固的持着。所用力量就像“衔着虎仔过山涧”的比喻,用力太大则针易折,用力太小则针易脱手。

⑵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针即可。

⑶手背圆:是形容执针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

执针姿势如握笔姿势,要注意做到指实掌虚,腕部需灵活有力。这一点很像书法和篆刻,强调执笔、运腕的重要,康有为言:“书法之妙,全在运笔。”笔毫挥运时,一起一落,一往一复,笔画在转折、起收之间便有了强弱厚薄之分,生动活泼与呆滞平板之别,尽现其中。

5、针刺角度

火针针刺以直刺为主,斜刺为辅,如在针刺囊肿、腧穴、阳性点等多采用直刺;在刺鸡眼等病灶时除直刺外,可以辅以斜刺,为的是达到病所,不过斜刺的角度在60°角以上,不宜平刺。

五、针刺方法

火针的针刺方法可分为4种:点刺法、散刺法、密刺法和围刺法。其中,点刺法适用于针刺穴位,而后3种方法适用于针刺病灶的部位。

1、点刺法

根据临床症状与辨证归经,在经络上选择一定的穴位施以火针,或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阿是穴”上施以火针,都属于点刺法。经穴刺法是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这种刺法适用于内科疾病。使用的针具以细火针或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深度较毫针浅。

痛点刺法主要适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痛,因

为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以使局部经脉畅通,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痛点刺法可选用中粗火针,进针可稍深一些。

2、散刺法

是将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刺法。它是通过火针的温热作用,温阳益气,从而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麻木、治疗瘙痒、定痉止痛的功效。散刺法的针距一般为1.5cm,多选用细火针,进针较浅。

3、密刺法

即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刺法。此法是借助火针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灶处的组织代谢,以缓解病症。密刺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针刺时的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一般间隔1cm,如病重可稍密,病轻则稍疏,如病损部位的皮肤厚而硬。针刺时可选用粗火针。反之,则用中粗火针,针刺的深度以刚接触到正常组织为好,太浅太深都不适宜,

4、围刺法

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针刺的一种针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其主要适用于皮科与外科疾患。围刺法所用的针具为中粗火针。每针间隔1~1.5cm 为宜。针刺的深浅视病灶深浅而定,病灶深针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