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水处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82.50 KB
- 文档页数:16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和工业污水排放的重要环保问题。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应用案例和发展前景。
二、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基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在生物膜法中,通过在填料或者膜表面形成生物膜,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生长,并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降解。
生物膜能够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和保护微生物免受外界干扰,从而提高降解效率。
三、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将原水经过格栅、砂池等设备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2. 生物反应器: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搅拌、曝气等方式使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微生物在生物膜上附着生长并进行降解。
3. 沉淀池:处理后的水流经过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反流洗涤和排泥等方式进行处理。
4. 二次沉淀:经过初级沉淀的水再经过二次沉淀,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污泥颗粒。
5. 消毒: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原体。
6. 出水:经过以上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或者进一步利用。
四、应用案例1. 城市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生物膜法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也适合于工业废水处理。
根据不同的工业废水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膜材料和工艺参数,实现高效降解和去除有机物。
3. 农村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在农村地区也有应用潜力。
通过简化工艺和降低投资成本,可以实现农村污水的集中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五、发展前景污水处理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规的不断完善,对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物膜法处理工业废水摘要:目前化工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随之而来的化工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化工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随着国家对其处理达标要求越来越严格,其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实质是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即生物膜。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有着广泛应用。
关键词:生物膜,废水,净化生物膜法是属于好养生物处理的方法,它是将废水通过好氧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在载体填料上生长繁殖形成的生物膜,吸附和降解有机物,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根据装置的不同,生物膜法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等四类。
在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废水处理中,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接触氧化法。
一、生物膜法的机理1、生物膜法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物膜法却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生产中最早采用的生物膜法构筑物是以碎石为填料的滴滤池。
碎石的比表面积小,能够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积小,因而滴滤池的负荷不可能很大,使其占地面积较大,卫生状况也不好。
50年代,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以及塑料填料引入生物膜处理系统,使生物膜法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
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生物膜法设备。
20世纪70年代末,为强化生物膜法反应器中的传质,流化床系统被引人生物膜处理中,称为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待点,又称为半生物膜和半悬浮生长系统。
2、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下图为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废水经初次沉淀池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在生物膜反应器中经需氧生物氧化去除有机物后,再通过二次沉淀池出水。
图1-1生物膜法基本流程3、生物膜净化污水的机理(1)、 生物膜的构造特征 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附着水层(高亲水性)。
污水测定方法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污水测定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必要的工作,但其中涉及到一些危险因素和化学物质,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污水测定方法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的详细说明。
一、安全操作规程1.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污水测定之前,操作人员应戴上防护眼镜、手套和护目镜等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和飞溅伤害。
2.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在进行污水测定时,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以免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正确使用实验器具:操作人员在进行污水测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使用实验器具。
使用前应对实验器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4.避免混合使用化学物质:在进行污水测定时,操作人员应避免将不同性质的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5.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步骤或违反操作规程。
如实验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二、实验室安全保养规程1.定期检查实验设备: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损坏或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安全储存化学试剂:将化学试剂储存在专用柜子或容器中,保证其密闭性和防腐性。
应定期检查化学试剂的保质期,过期的试剂应及时处理。
3.定期清理实验室: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确保实验台面、地面和器具的清洁卫生。
特别是在完成一项实验后,应及时清理,并将化学废液按规定方式处理。
4.熟悉应急处理措施: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装置,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5.参加安全培训和演习:操作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演习,增加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以上是污水测定方法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的详细说明,操作人员在进行污水测定时,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保养工作,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卫生。
第四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生物膜法第一节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主要的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结构1、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起支撑作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物质:在生物滤池中称为滤料;在接触氧化工艺中成为填料;在好氧生物流化床中成为载体;②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③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1) 生物膜的形成: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2) 生物膜的成熟: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城市污水,20 C)2、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1) 生物膜的性质: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2)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3、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1) 厌氧膜的出现: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2) 厌氧膜的加厚: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3) 生物膜的更新: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4)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二、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特点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1) 微生物种类多样化:①相对安静稳定环境;②SRT相对较长;③丝状菌也可以大量生长,无污泥膨胀之虞;④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较高;⑤藻类、甚至昆虫类也会出现;⑥生物膜上的生物:类型广泛、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
(2)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①动物性营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较高;②食物链长;③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仅为1/4左右)。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2、在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1) 对水质、水量变动又较强的适应性;(2) 剩余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3) 能够处理低浓度污水;(4) 易于维护运行,运行费用少。
第二节生物滤池工艺一、生物滤池的基本原理生物滤池是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法;首先于1893年在英国试验成功,从1900年开始应用于废水处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活性生物滤池等。
1、基本结构图2 生物滤池示意图2、工艺流程出水回流图3 生物滤池的基本流程与活性污泥工艺的流程不同的是,在生物滤池中常采用出水回流,而基本不会采用污泥回流,因此从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全部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从上而下从长有丰富生物膜的滤料的空隙间流过,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进一步降解,使得废水得以净化;主要的净化功能是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
二、生物滤池的构造与组成生物滤池一般主要由滤床(池体与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三部分组成,下面将分别予以说明。
1、池体在20世纪30、40年代以前,生物滤池的池体多为方形或矩形;在出现了旋转布水器之后,则大多数的生物滤池均采用圆形池体,主要是便于运行;高负荷生物滤池通常是圆形;池壁可有孔洞或不带孔洞的两种:有孔洞的池壁有利于滤料的内部通风,但在冬季易受低气温的影响;一般要求池壁高于滤料0.5m;在寒冷地区,有时需要考虑防冻、采暖、或防蝇等措施。
2、滤料生物滤池中的滤料是生物膜赖以生长的载体,其主要特性有:①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②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面;③有足够大的孔隙率,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到池底,同时保证良好的通风;④适合于生物膜的形成与粘附,且应该既不被微生物分解,又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⑤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和破碎。
(1) 普通生物滤池的滤料:①一般为实心拳状滤料,如碎石、卵石、炉渣等;②工作层的滤料的粒径为25~40mm,承托层滤料的粒径为70~100mm;③同一层滤料要尽量均匀,以提高孔隙率;④滤料的粒径愈小,比表面积就愈大,处理能力可以提高;但粒径过小,孔隙率降低,则滤料层易被生物膜堵塞;⑤一般当滤料的孔隙率在45%左右时,滤料的比表面积约为65~100m2/m3。
(2)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滤料:①滤料粒径较大,一般为40~100mm,其中工作层滤料的粒径为40~70mm,承托层则为70~100mm,孔隙率较高,可以防止堵塞和提高通风能力;②滤料常采用卵石、石英砂、花岗岩等,一般以表面光滑的卵石为好;③目前常采用塑料滤料:多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制成;形状有波纹板式、斜管式和蜂窝式等,其特点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较大。
主要缺点:造价较高,初期投资较大。
表3 两种塑料滤料的性能(3) 塔式生物滤池的滤料:①多采用质轻、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率高的人工合成滤料;②比表面积为100~220 m2/m3,孔隙率一般大于94%。
3、布水装置布水装置的目的是将废水均匀地喷洒在滤料上;主要有两种:固定式布水装置、旋转式布水装置;普通生物滤池多采用固定式布水装置;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则常用旋转布水装置:图7 固定式布水装置 图8 旋转布水器4、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处于滤床的底部,其作用是收集、排出处理后的废水和保证良好的通风;一般由渗水顶板、集水沟和排水渠所组成;渗水顶板用于支撑滤料,其排水孔的总面积应不小于滤池表面积的20%;渗水顶板的下底与池底之间的净空高度一般应在0.6m 以上,以利通风,一般在出水区的四周池壁均匀布置进风孔。
三、影响生物滤池功能的主要因素1、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生物膜是生物膜法的主体;滤料表面积愈大,生物膜的表面积也愈大,生物膜的量就愈多,净化功能就愈强;孔隙率大,则滤床不易堵塞,通风效果好,可为生物膜的好氧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愈大,扩大了传质的界面,促进了水流的紊动,有利于提高净化功能。
2、滤床的高度滤床的不同高度,生物膜量、微生物种类、去除有机物的速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滤床的上层,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营养物质丰富,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物膜量多且主要以细菌为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速度高;随着滤床深度的增加,废水中的有机物量减少,生物膜量也减少,微生物从低级趋向高级,有机物去除速度降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随滤床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去除速率却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表4 滤床高度与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和滤床不同深度处的生物膜量3、有机负荷与水力负荷有机负荷-----kgBOD 5/m 3.d ;水力负荷:①水力表面负荷----m3/m2.d,或m/d;----滤速;②水力容积负荷---- m3/m3.d在有机负荷较高时,生物膜的增长也会较快,可能会引起滤料堵塞,此时就需要调整水力负荷,当水力负荷增加时,可以提高水力冲刷力,维持生物膜的厚度,一般是通过出水回流来解决。
4、回流对于高负荷生物滤池与塔式生物滤池,常采用回流。
其优点:①不论原废水的流量如何波动,滤池可得到连续投配的废水,因而其工作较稳定;②可以冲刷去除老化生物膜,降低膜的厚度,并抑制滤池蝇的孳生;③均衡滤池负荷,提高滤池的效率;④可以稀释和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以及进水有机物浓度。
5、供氧生物滤池一般时通过自然通风来保证供氧的;影响生物滤池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有:①池内温度与气温之差;②滤池高度;③滤料孔隙率及风力等;④滤池堵塞也会影响通风。
四、生物滤池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生物滤池早于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的发明之初是以生物滤池的替代工艺出现的;但生物滤池至今仍有大量应用。
表5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生物滤池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滤床容积、布水系统、排水系统等三个部分。
1、普通生物滤池(1) 主要设计参数①工作层填料的粒径为25~40mm,厚度为1.3~1.8m;承托层填料的粒径为70~100mm,厚度为0.2m。
②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处理城市废水时,表面水力负荷为1~3 m3/m2.d,BOD5容积负荷为0.15~0.30kgBOD5/m3.d,BOD5的去除率一般为85~95%;③池壁四周通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滤池表面积的1%;④滤池数不应小于2座。
(2) 计算公式表6 生物滤池计算公式2、高负荷生物滤池(1) 主要设计参数①以碎石为滤料时,工作层滤料的粒径应为40~70mm,厚度不大于 1.8m,承托层的粒径为70~100mm,厚度为0.2m;当以塑料为滤料时,滤床高度可达4m;②正常气温下,处理城市废水时,表面水力负荷为10~30 m3/m2.d,BOD5容积负荷不大于1.2kgBOD5/m3.d,单级滤池的BOD5的去除率一般为75~85%;两级串联时,BOD5的去除率一般为90~95%;③进水BOD5大于200mg/l时,应采取回流措施;④池壁四周通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滤池表面积的2%;⑤滤池数不应小于2座。
(2) 计算公式:(3)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流程(4) 出水水质与滤池高度和水力负荷之间的关系高负荷单级生物滤池的出水水质与滤池高度以及水力负荷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nq HK ieeC C ⋅-=式中:e C ——出水BOD 5浓度,mg/l ; i C ——进水浓度;mg/l ;H ——滤池高度,m ; q ——水力负荷,m 3/m 2.d; K ——常数,min -1; n ——常数。
3、塔式生物滤池(1) 主要设计参数:① 一般常用塑料滤料,滤池总高度为8~12m ,也可更高;每层滤料的厚度不应大于2.5m ,径高比为1:6~8;② 容积负荷为 1.0~3.0kgBOD 5/m 3.d ,表面水力负荷为80~200 m 3/m 2.d ,BOD 5的去除率一般为65~85%;③ 自然通风时,塔滤四周通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滤池横截面积的7.5~10%;机械通风时,风机容量一般按气水比为100~150:1来设计;④ 塔滤数不应小于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