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毒性作用的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化疗后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分级标准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依据,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毒性分级标准使用最为广泛。
根据WHo毒性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具体如下:1.轻度:这类不良反应程度较轻,通常不需要治疗。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2.中度:中度不良反应需要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重度恶心、呕吐、脱发、疲劳、感染风险增加等。
需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调整化疗方案等,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重度:重度不良反应威胁生命,但可恢复。
这类不良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降低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然而,通过积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支持疗法等,患者通常可以恢复。
4.严重:严重不良反应直接致死或促进死亡。
这类反应极其严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不可逆的损伤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或加速死亡。
除了WHO毒性分级标准,白细胞下降程度也是评估化疗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化疗后不良反应可分为四级:1.一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4000之间,属于轻度不良反应。
2.二级:白细胞计数在3000-2000之间,属于中度不良反应。
3.三级:白细胞计数在2000-100o之间,属于重度不良反应。
4.四级: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属于严重不良反应。
通过这些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化疗副作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分级标准,化疗后不良反应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反应的时间效应关系,不良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不良反应和延迟性不良反应。
急性不良反应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而延迟性不良反应则可能在给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如骨髓抑制、肺部毒性等。
此外,根据不良反应对器官系统的损害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影响给药部位及其附近的器官,如静脉炎、口腔黏膜炎等;全身不良反应则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
癌症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简介癌症化疗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关键。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制定了癌症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级别的药物进行评估和管理。
分级管理制度1. 一线药物:这些药物是首选的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并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和证实。
一线药物应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来推荐和使用。
2. 二线药物:这些药物是次选的化疗药物,可用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
二线药物的疗效可能不如一线药物,且毒副作用较为明显。
二线药物的使用应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
3. 三线药物:这些药物是最后的选择,仅在前两线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
三线药物的疗效相对较差,且毒副作用较为严重。
三线药物的使用需要在严密的监测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
管理流程1. 评估和确认药物的级别:根据各种癌症化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级。
评估结果需要得到权威机构或专家的认可和确认。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药物的分级和相关临床指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监测和调整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管理和记录药物使用: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和记录,包括用药剂量、频率、疗程等信息,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结论癌症化疗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合理的药物分级和管理流程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最适合的化疗药物治疗。
完整版)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骨髓抑制是其主要的副作用。
骨髓抑制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及时发现骨髓抑制并给予相应处理是化疗的重要环节。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
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
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
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
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具有以下意义:(1)它限定化疗
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
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2)涉及对2度骨髓抑制的
处理。
对于3度和4度骨髓抑制必须给予干预,但对于2度骨
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
利用
上述规律,有助于决策(后述);(3)有助于及早发现骨髓
抑制。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后,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
化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化疗毒副反应评定抗癌药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WHO)0级Ⅰ级Ⅱ级ⅢⅣ级血液学(成人)血红蛋白g/100ml ≥11.0 9.5~10.98.0~9.4 6.5~7.9 <6.5白血球1000/mm³≥4.0 3.0~3.92.0~2.9 1.0~1.9 <1.0粒细球1000/mm³≥2.0 1.5~1.91.0~1.4 0.5~0.9 <0.5血小板 1000/mm³≥100 75~99 50~74 25~29 <25出血无瘀点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出血致衰竭胃肠道胆红素≤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SGOT/SGPT ≤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N2.6~5×N 5.1~10×N >10×N口腔正常红斑、疼痛红斑、溃疡、溃疡,只进流不能进食可进食汁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性<2天能耐受>2天不能耐受需治血性腹泻疗肾、膀胱尿素氮≤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肌酐≤1.25×N 1.26~2.5×N 2.6~5×N 5.1~10×N >10×N蛋白尿无 1+<0.3g/100ml2-3+,0.3-1g/100ml 4,>1g/100ml 肾病综合征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血泌尿道梗阻块肺正常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休息时呼吸需完全卧床困难困难药物热无低于38℃38℃~40℃高于40℃发烧伴低血压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过敏无水肿无需注射治需注射治疗过敏反应疗皮肤正常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溃剥落性皮炎,水疱瘙痒疡坏死,需手术头发正常轻度脱发中度,斑状完全脱发,可脱发不能再脱发再生生0级Ⅰ级Ⅱ级ⅢⅣ级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心脏节律正常休息时心率> 单灶PVC,房性多灶性PVC 窦性心律不齐100次/分无症状,但有短暂的心功能有症状,心功有症状,心功心功能正常异常心脏征象不全症状但无不足对治疗有不足对治疗无需治疗效效神经毒性嗜睡,时间不嗜睡,时间多神志清醒短暂时间嗜睡到清醒的50% 于清醒的50% 昏迷感觉异常及/或严重感觉异常不能耐受的感周围神经正常腱反射减退及/或轻度无力觉异常及/或瘫痪显著运动障碍便秘** 无轻度中度腹胀腹胀、呕吐疼痛*** 无轻度中度严重难控制*N:正常上限值**便秘不包括由镇静剂引起***疼痛:仅治疗相关疼痛,而非疾病相关疼痛。
化疗副作用分级及处理措施指引肿瘤化疗是目前常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药物靶点存在非绝对特异性,肿瘤细胞被杀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无法逃脱化疗药物的“误伤”,患者出现化疗副反应。
常见的化疗药物副作用主要有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毒性、心脏毒性、脱发。
一、胃肠毒性胃肠毒性的表现大多数化疗药物引起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胃肠出血及腹痛。
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可预见和可预防的胃肠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根据催吐潜能可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轻微4个催吐风险等级,是指不予预防处理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0%、30%~90%、10%~30%和<10%。
不同的化疗药物催吐效应不同,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提前了解药物的催吐潜能,根据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有效且能耐受的化疗方案。
恶心呕吐的药物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案除了恶心呕吐,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diairhea,CID)也是一种常见胃肠毒副反应。
C1D会导致水电紊乱、脱水、感染,严重可致休克、死亡。
氟尿喀咤、伊立替康,羟基喜树碱、卡培他滨等是常见导致C1D的药物。
国际抗癌协会将C1D 分为0-5级,相应的治疗方案见下表:如果使用伊立替康,可在使用前检测UGTIA1基因致预测腹泻的发生率,纯合子突变型UGT1AI7/7、杂合子UGTIAI6/7、野生型UGTIA16/6导致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7.6%、18.5%、6.9%o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表现分级骨髓抑制在早期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严重时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多数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抵抗力下降、出血等表现。
根据临床血液学检查,骨髓抑制由轻到重分为4级,如下表: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不同药物或化疗方案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患者因素如高龄且接受全量化疗、骨髓受侵、肝肾功能异常、免疫抑制状态、近期进行手术、既往放化疗等都是出现骨髓移植的高危因素。
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WHO)
毒副反应指标分级(度)
0ⅠⅡⅢⅣ血液系统
血红蛋白(g/L)≥11095~109 80~94 65~79 <65
白细胞(×109/L)≥4.0 3.0~3.9 2.0~2.9 1.0~1.9 <1.0
粒细胞(×109/L)≥2.0 1.5~1.9 1.0~1.4 0.5~0.9 <0.5
血小板(×109/L)≥10075~99 50~74 25~49 <25
出血无瘀点轻度失血明显失血严重失血胃肠道
胆红素≤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谷丙转氨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碱性磷酸酶≤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口腔无异常红斑、疼痛红斑、溃疡,
可进食溃疡,只能进
流食
不能进食
恶心呕吐无恶心暂时性呕吐呕吐,需治疗难控制的呕吐腹泻无短暂(<2天)能忍受(>2天)不能忍受,需
治疗
血性腹泻
肾、膀胱
尿素氮≤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肌酐≤1.25×N 1.26~2.50×N 2.6~5.0×N 5.1~10.0×N >10×N
蛋白尿无+,<0.3克/100
毫升++,+++,0.3~1.0
克/100毫升
++++,>1.0克
/100毫升
肾病综合征
血尿无镜下血尿严重血尿严重血尿,带血
块
泌尿道梗阻
肺无症状症状轻微活动后呼吸困
难休息时呼吸困
难
需完全卧床
发热(药物性)无<38℃38~40℃>40℃发热伴低压
过敏无水肿支气管痉挛,不
需注射治疗支气管痉挛,需
注射治疗
过敏反应
皮肤无红斑干性脱皮,水
疱、瘙痒湿性皮炎,溃疡剥脱性皮炎、
坏死,需手术
头发无轻度脱发中度、斑状脱
发完全脱发,可
再生
脱发,不能再
生
感染(特殊部位)无轻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重度感染伴低
血压
心脏
节率正常窦性心动过
速,休息心
率>100次/分单灶PVC,房
性心律失常
多灶性PVC 室性心律不齐
心功能正常无症状,但有
异常心脏征象短暂的心功不
足,但不需治
疗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有
效
有症状,心功
不足,治疗无
效
心包炎无有心包积液,有症状,但不心包填塞,需心包填塞,需
无症状需抽积液抽积液手术治疗神经系统
神志清醒短暂时间嗜睡嗜睡时间不及
清醒的50% 嗜睡时间超过
清醒的50%
昏迷
周围神经正常感觉异常或腱
反射减退严重感觉异常
或轻度无力
不能忍受的感
觉异常或显著
运动障碍
瘫痪
便秘无轻度中度腹胀腹胀,呕吐疼痛(非肿瘤引起)无轻度中度严重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