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48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教版教材高三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从这一框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矛盾的定义: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解决:矛盾通过斗争和统一的方式得到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矛盾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矛盾。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特点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对抗性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如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
非对抗性矛盾: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矛盾,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和次要矛盾。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矛盾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矛盾的解决方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解决的两种方式。
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斗争性解决:通过对立面的斗争,消除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非斗争性解决:通过妥协和调整,达到矛盾的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解决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解决方式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掌握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3.熟练掌握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4.能够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5.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矛盾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2.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演示法;3.探究式学习法;4.小组讨论法;5.问题情境法。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矛盾是概念的范畴,是哲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
因为矛盾推动着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而没有矛盾,世界就会停滞不前。
第二节: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1. 矛盾的基本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方面,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次要地位的方面。
2. 矛盾的类型矛盾可以分为对立矛盾和非对立矛盾,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互相排斥、互相矛盾;非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并不互相排斥、矛盾。
3. 矛盾的特征矛盾的特征包括对立性、统一性、普遍性和主导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联系是以斗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是普遍而永恒的;主导性是指在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对于矛盾的另一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第三节: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1. 正确认识矛盾正确认识矛盾是理解和把握矛盾本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矛盾,才能够准确地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言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驱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不断进步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促使社会和自然界朝着更高的形态和状态发展。
本文将从矛盾的本质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本质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这种联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包含着对立面和联系的统一,即事物中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两个侧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互相联结。
矛盾不仅是事物内部不同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更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基础。
矛盾的作用1. 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促使事物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
矛盾通过不断的斗争、冲突和调和,推动事物的变革和进步。
在人类社会中,阶级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如生与死、繁衍与灭绝等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进化。
2. 维持事物的平衡矛盾的存在维持着事物的平衡状态,保持着事物相对稳定的发展。
矛盾通过斗争和调和,推动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平衡状态。
正是这种平衡状态的维持,使得事物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创新和提高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不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推动创新和进步。
在矛盾的冲突和对立中,人们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正是矛盾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达到新的高度。
矛盾的特点1. 普遍存在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矛盾。
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界,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矛盾。
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一对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表现为一对一对的对立面。
矛盾的发展永远是两个方面的斗争和统一,没有单独存在的矛盾。
例如,在社会矛盾中,富与穷、劳动者与资本家等是矛盾的一对对立面。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第九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目的逻辑依次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冲突的定义──冲突的两个根本属性──冲突的同一性──冲突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世界。
其次目,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
这一目的逻辑依次是:事事有冲突,时时有冲突──成认冲突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冲突的特别性及其三层含义──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关系原理是冲突问题的精华。
最终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表达了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详细的历史的结合。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冲突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学问,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识记冲突的含义,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理解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实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实力,理解冲突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改变和开展。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活动体验及身边的热点等,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敢于直面冲突的存在,勇于成认和揭露冲突、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冲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冲突的概念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冲突的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倡议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溢教学民生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开展的实力。
探究分析法:老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意参加,强调过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之《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和理解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②识记和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概念,并掌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③识记和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概念,并掌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理解矛盾的含义,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②在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否定;坚持“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重难点】①矛盾的客观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方法点津】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设计理念】“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哲学教学过程的生活性、生成性、发展性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一、预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过渡: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何为矛盾?哲学上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矛盾一样吗?多媒体展示:矛盾的客观性原理举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评价历史人物如毛泽东、蒋介石各自的功过。
总结:哲学关于矛盾的含义,即反映了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二、快乐体验,探究总结多媒体展示关于同一性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发言。
师提示:生活中悲与喜、攻与守、吸引与排斥等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特别是水火不容等等。
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能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呢?如果不能,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学生:(讨论、举例)师总结: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让学生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应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自觉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水平与能力,真正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五、课的类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堂探究:现在给大家欣赏一首艾青的诗——光的赞歌,大家可以出声朗读,感悟这首诗的同时找出诗的当中矛盾的词语。
(PPT)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青﹨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探究提示: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如“聪明与愚蠢”“光与暗”等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老师:这些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立,如果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了)(二)讲授新课(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试着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1)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2)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3)运用实例说明,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4)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茅盾的概念;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感知】: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方法点津】:(1)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
(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例,运用本课原理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