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5.88 MB
- 文档页数:6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3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4芳和梁禄。
5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采样技术规范采样技术规范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进行样品采集的指南和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样技术规范的制定可以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采样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以供参考:1.采样计划的制定: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等。
采样计划要综合考虑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成本,合理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
2.采样点位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要均匀分布在被研究区域内,避免在异常点附近采样,以减小异常点对结果的影响。
3.采样设备的选择与清洗:采样设备的选择要与被研究对象和采样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水样采样,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采样瓶;对于土壤样品,应选择防污染的土壤钻等。
同时,在进行采样前,对采样设备进行充分的清洗,以杜绝污染源的影响。
4.采样方法的规范:采样方法应细致、准确,并符合科学合理的标准。
例如,在采集大气颗粒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速、流量和时间等条件,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采样现场的操作规范:在采样现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采样污染和异物的干扰。
例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注意避免异物的进入和水质的变化,如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采样瓶的污染等。
6.采样样品的封存与运输:采样完成后,样品应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同时,为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和容器,以防止样品的泄漏和损坏。
7.质量控制的要求:为确保采样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封样剂进行封存,设置空白管进行背景测试等,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采样技术规范对科研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制定采样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设备、遵循严格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可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159-2004【发布日期】2004-12-0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1.戊烷、己烷和庚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8d,置冰箱内可保存更长时间。
2.辛烷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3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10d,置冰箱内可保存更长时间。
3.溶剂汽油和非甲烷总烃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向上,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 /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在室温下样品至少可保存7d,低温下可延长保存时间。
4.石蜡烟的溶剂提取称量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以2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2L /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生产技术辅导: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l59—2004)规定了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正确空气采样方法。
空气中不同理化特性的物质,其采样测定方法和要求各有不同。
因此,在监测时,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设计空气采样方案。
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必须按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
如果该毒物容许限值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就应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法进行采样,最后计算8h 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如果按该毒物特点应测定短时间接触限值,则应按STEL测定方法要求,在15min完成采样,算出15min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如该毒物定有上限值,则应按上限值测定法要求进行采样。
以上3种采样方法都强调了采样时间。
在采样空间上可分为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方式。
区域采样是在有害物质发生源附近工人活动的区域,选择一些能反映工人实际接触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可绘成车间平面示意图标明监测点),在工人不同活动时进行采样,同时记录各种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这种采样测定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价有害物质的来源、污染程度、分布情况和卫生技术措施效果等。
个体采样是利用佩戴在工人身上的个体采样器,在一个工作班内连续不断地采集空气样品,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其结果可以反映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班的各种不同活动中,所接触的累积量或平均接触水平。
有些化学物质(如氯气、一氧化碳)可采用检气管测定。
检气管是一种把采样和分析结合起来的快速简易监测器,当场即可显示测定结果,但它只能反映空气中毒物的瞬间约略浓度,不能代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另一种简易快速的测定法是采用特制的能与有害物质起显色反应的试纸,也能当场显示大致的结果。
检气管和试纸法测得的结果虽不够精密、准确,但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灵敏度尚能满足一般监测的要求。
为了防止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对于以急性作用为主的毒物,还可以在生产场所装设报警器。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颁布时间】 1997-10-1【实施时间】 1997-11-11【颁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文】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 17061-1997前言本标准是为劳动卫生标准的监测配套的采样仪器技术规范,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我国经验并参考了国外仪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鞍钢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梁禄、范成元。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规格和技术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制造和性能测试。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空气采样仪器 air sampling instrument在空气监测中,用于采集空气中被测物质的仪器,包括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等。
2.2 空气收集器 air collector用于收集空气中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状态被测物质的器具,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气体吸收管、滤料采样夹和固体吸附剂管等。
2.3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与空气收集器配套,能以一定的流量抽取空气样品的仪器;主要由抽气动力和流量控制装置等组成,包括气体采样器和粉尘采样器。
2.4 无泵型采样器 passive collector利用毒物分子扩散或渗透的原理设计制作的空气采样仪器,包括扩散式和渗透式两种。
3 空气收集器3.1 空气收集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3.1.1 空气收集器的采样效率应大于90%。
3.1.2 空气收集器的机械构造和形状要合理,重量要轻,体积要小,携带和操作要简便安全。
3.1.3 制作空气收集器的材料应不吸附或吸收待测物质,不产生对采样和检测有影响的物质。
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职业卫生检测中的样品采集和采样规范本文讲述了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中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规范,主要内容有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场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和采样方法。
重要性: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空气中毒物的存在状态决定着采用何种采样方法,使用正确的采用方法才能得到高的采样效率。
一、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
各种毒物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职业活动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以气体或蒸气状态存在,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分散于空气中。
(一)气体和蒸气状态 1.特点: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的毒物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能迅速扩散,其扩散情况与它们的比重和扩散系数有关,比重小者(如甲烷等)向上飘浮,比重大者(如汞蒸气),就向下沉降;扩散系数大的,能迅速分散于空气中;气温及气流也影响毒物分子的扩散。
以气态或蒸汽态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基本上不受重力的影响,分子状态的毒物能随气流以相等速度流动。
在采样时,能随空气进入收集器,不受采样流量大小的影响;在收集器内,能迅速扩散入收集剂中被采集(吸收或吸附)。
2.气体和蒸气状态的毒物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击式吸收管)固体吸附剂管法扩散吸收法无泵型采样法直接采样法(容器采样法)注射器采气袋大部分已经被淘汰有泵型采样法----液体吸收法吸收管吸收液用量采样流量适用范围ml L / min大型气泡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小型气泡吸收管 2 0.1~1.0 气态和蒸汽态多孔玻板吸收管 5~10 0.1~1.0 气态和蒸汽态雾态气溶胶冲击式吸收管 5~10 0.5~2.0 气态和蒸汽态3.0 气溶胶态有泵型采样法----固体吸附剂管法固体吸附剂管适用范围优缺点活性炭管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硅胶管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较小、水的影响较大分子筛管非极性气体、蒸汽吸附容量较大、水的影响较小高分子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多孔微球管无泵性采样法在采集空气中毒物时,不需要抽气动力和采样流量装置,而是利用毒物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完成采样的,这种采样器叫做无泵型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