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5.88 MB
- 文档页数:6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3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4芳和梁禄。
5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采样技术规范采样技术规范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进行样品采集的指南和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样技术规范的制定可以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采样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以供参考:1.采样计划的制定: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等。
采样计划要综合考虑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成本,合理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
2.采样点位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要均匀分布在被研究区域内,避免在异常点附近采样,以减小异常点对结果的影响。
3.采样设备的选择与清洗:采样设备的选择要与被研究对象和采样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水样采样,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采样瓶;对于土壤样品,应选择防污染的土壤钻等。
同时,在进行采样前,对采样设备进行充分的清洗,以杜绝污染源的影响。
4.采样方法的规范:采样方法应细致、准确,并符合科学合理的标准。
例如,在采集大气颗粒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速、流量和时间等条件,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采样现场的操作规范:在采样现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采样污染和异物的干扰。
例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注意避免异物的进入和水质的变化,如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采样瓶的污染等。
6.采样样品的封存与运输:采样完成后,样品应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同时,为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和容器,以防止样品的泄漏和损坏。
7.质量控制的要求:为确保采样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封样剂进行封存,设置空白管进行背景测试等,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采样技术规范对科研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制定采样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设备、遵循严格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可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159-2004【发布日期】2004-12-0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1.戊烷、己烷和庚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2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8d,置冰箱内可保存更长时间。
2.辛烷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3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10d,置冰箱内可保存更长时间。
3.溶剂汽油和非甲烷总烃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1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向上,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 /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在室温下样品至少可保存7d,低温下可延长保存时间。
4.石蜡烟的溶剂提取称量法: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采样夹,以2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2L /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