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嗅觉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扩散张量成像吴晓阳(张掖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探索早期帕金森病(PD )患者嗅觉损害与嗅觉中枢相关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的关系。
方法应用UPSIT 测试系统对24例诊断明确的早期原发性PD 患者(Hoehn-Yahr 分级≤Ⅱ级)及24例年龄和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嗅觉功能检测,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程进行相关分析。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DTI 检查,测量嗅觉中枢相关区域FA 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PD 患者的嗅觉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t =6.22;P <0.001),但与病情严重程度(r =0.21;P =0.39)、Hoehn-Yahr 分级(r =-0.31;P =0.22)以及病程长短(r =-0.21;P =0.41)均无明显相关性。
重度嗅觉障碍PD 组初级嗅皮质区域的FA 值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低,中、重度嗅觉障碍PD 组直回的FA 值较对照组及轻度嗅觉障碍PD 组亦有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早期PD 患者中即存在嗅觉中枢相关区域FA 值的减低,这种嗅觉中枢相关区域白质纤维束结构完整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早期PD 患者嗅觉功能的损害。
〔关键词〕帕金森病;嗅觉障碍;扩散张量成像;嗅觉测试;嗅觉中枢〔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6-1161-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6.022第一作者:吴晓阳(1965-),男,放射主管技师,主要从事放射医学技术研究。
帕金森病(PD )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和非运动系统症状,其中嗅觉减退为主要的非运动系统症状之一。
在疾病早期,嗅觉障碍较运动障碍更常见〔1,2〕。
PD 患者的嗅觉功能失常通常表现为气味感知、气味识别和气味再认记忆全面受损,多由嗅觉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初级嗅皮质(primary olfactory cortex ,POC )和眶额叶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 )的功能不全引起。
嗅觉障碍?警惕帕金森的预警信号1. 我们是如何闻到味道的?从生物进化的过程来看,嗅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功能之一。
嗅觉系统主要由嗅上皮、嗅球和嗅皮质三部分组成。
我们在深吸气时大量空气到达嗅区,空气里的含气味微粒,气味分子与嗅觉感受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神经冲动,从而产生嗅觉。
2. 嗅觉的作用嗅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一种本体感觉之一,在食物的选择、影响心理情绪以及环境危险预警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时嗅觉还参与了自身机体免疫调节与认知功能。
临床上,我们将因病变导致气味感知出现异常的现象被称为“嗅觉功能障碍”。
3. 影响嗅觉的因素不同人的嗅阈可有很大的差别,嗅觉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无法闻到美食与花香,无法感知危险气味。
影响嗅觉功能的因素包括:①性别与年龄。
男女嗅觉敏感性基本相同,但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敏感性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功能逐渐减退。
②局部或某些全身性感染。
如病毒性或细菌性鼻窦炎,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肝炎或麻风等,都会导致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
③局部机械性阻塞。
如鼻息肉,鼻部肿瘤,肥厚性鼻炎或鼻中隔偏曲等。
④其他。
如心理状况欠佳,情绪波动,营养和内分泌障碍、精神和神经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和外伤皆可影响嗅觉功能。
除此之外,有文献报道嗅觉减退还是老年人群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甚至还与老年人群死亡率密切相关。
4. 嗅觉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行业内已发展出了包括嗅觉识别能力测试、嗅觉辨别测验,嗅觉阈值测验等嗅觉测试。
基于嗅觉可再生与可塑的天然属性,治疗与康复环节同样发展出了除手术与使用激素类药物外的芳香疗法与中医特色治疗,包括针灸与中药调理等多种方法。
有研究指出,无论是服用中药方剂、针刺穴位治疗还是中西医联合治疗手段,中医药方法治疗嗅觉功能障碍的疗效与治愈率均比单一常规现代疗法高。
追其原因,传统中医学讲求整体,症状为疾病之标,其疾病之本或在脏腑、血脉、筋骨,这与西医的治疗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 (1)(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 (1)(2)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2)(3)患者抑郁的相关研究和测量方法 (2)(二)国外相关研究 (3)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岳丽春等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在运动管理上。
病人的不同社会学特征在自我管理上呈现出百态,并且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大影响是病人的生活方式、疾病阶段、自我护理能力、患病时间和所感觉的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
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或指导,以改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进而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4-6]。
庄娜持有的观点是,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将随访评分应用于家庭护理,可以改善他们的负面心理、运动和非运动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改善他们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质量[7-9]。
严荣持有的观点是,在学习和掌握临床分级的概念和科学客观运用的指引下,有机融合临床分级的理论,以整体的综合护理难度为标准,进一步提出帕金森病的分级护理。
在对应的帕金森病临床评分和等级之间的对应表中比较了不同的临床评分和等级。
该表是指导临床护理的有力指南。
加强和完善帕金森病的护理等级,反映出对特定疾病的护理等级的进一步完善,并有助于形成更完整的护理体系,对该病的护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0-12]。
姜俊香对帕金森症老年患者无症状情况的分析以及对非运动症状的初步护理干预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13-14]。
(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综合(全面)的护士干预是一系列基于特定科学理论并在护士诊断指导下进行的护理活动,与预先定义的干预方法一致。
护士根据护理人员的诊断特征、护理研究的结果、患者可得到的改善潜力以及患者和护士的能力来确定护士干预方法。
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采取何种干预的类型。
近两三年来,年近六旬的贾大爷房间里时不时地会有些异味儿,子女们提醒时贾大爷总是一脸茫然,说:“我怎么没有闻到?”由于贾大爷平素身体一直很健康,他和子女都没有太当回事儿。
直到几个月前,贾大爷发现自己的手也慢慢变得笨拙起来,甚至连拿水杯都会觉得很费事儿,手和腿也开始有些颤抖起来。
家人不敢大意,连忙带着贾大爷到大医院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以后,确诊贾大爷是患上了帕金森病。
而当初他闻不到气味儿,即为嗅觉减退,事实上正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牛光明主任医师介绍,嗅觉减退是帕金森病早期的典型表现,而且嗅觉减退症状一般出现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发作前的3-5年,在临床上,有超过9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嗅觉减退的症状。
也正是这一原因,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发布的最新《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也将嗅觉减退列为确诊帕金森病的支持标准之一。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中老年人有嗅觉减退的现象,尤其是伴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等,应该尽早到当地医院的帕金森专病门诊就医,争取在疾病早期就明确诊断。
专家介绍,嗅觉失灵除了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之外,也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病信号,譬如:鼻部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病毒感染等。
鼻部疾病与嗅觉障碍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点也非常直观,常见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相关疾病。
究其原因是因为鼻腔黏膜水肿、鼻息肉导致气道堵塞,造成传导性嗅觉障碍,同时长期慢性的炎症也会对嗅觉神经上皮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者嗅觉。
患有中枢神经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颅内肿瘤等的患者,神经功能的衰弱可能会造成嗅觉神经萎缩,进而嗅觉减退。
病毒感染类的嗅觉失灵相比而言则更容易治疗一些,它们多以短暂性嗅觉障碍为常见,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造成鼻腔黏膜肿胀、流涕、充血等,阻塞鼻腔气道,嗅觉减退,但通常随着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好转,患者的嗅觉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嗅觉失灵,表面上看并不会给人造成特别大的困扰,但值得警惕的是,它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颅内肿瘤等的发病信号,因此,嗅觉失灵绝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一定要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DJ-1蛋白在帕金森病嗅觉障碍中作用研究进展张秩荻;张迎宏;马芙蓉;毛兰群【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22(42)23【摘要】嗅觉障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占老年人口的13.9%~31.7%,被认为是老年人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先兆。
帕金森病(PD)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四大主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嗅觉减退等非运动障碍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多数PD患者患病早期表现有不同程度嗅觉障碍,发生率高达45.0%~96.7%,故嗅觉障碍被认为是PD首发症状和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2])。
研究发现一种与PD密切相关蛋白名为DJ-1蛋白,又名PD蛋白(PARK)7,主要参与神经元的保护过程~([3]),该蛋白在PD患者血液及唾液中高度表达~([4]),而PD患者中DJ-1蛋白表达异常时出现明显嗅觉障碍~([5]),但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
因此,本文就DJ-1蛋白概况及DJ-1蛋白在PD嗅觉障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PD嗅觉障碍提供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靶点。
【总页数】5页(P5881-5885)【作者】张秩荻;张迎宏;马芙蓉;毛兰群【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相关文献】1.DJ-1在帕金森病和肿瘤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2.DJ-1在帕金森病和肿瘤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3.唾液α-突触核蛋白和DJ-1蛋白水平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4.DJ-1蛋白对线粒体的功能调节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5.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唾液DJ-1蛋白与非运动症状、α-突触核蛋白的相关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嗅觉功能改变的研究李嘉;顾承志;朱连海;李丹;黄怀宇【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olfac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vascular parkinsonism (VP)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lfactory function exami-nation by Sniffin'Sticks test (SST)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D. Methods Forty participants with PD (PD group), 40 participants with VP (VP group)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HC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treat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5 with gender and age matched. Sniffin'Sticks test (SST) was used to assess olfactory function of all participants in three groups, including odor threshold (OT), odor discrimination (OD), odor identification (OI) and TDI total score. TDI score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among PD, VP and HC group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lfactory function and age, gender, 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disease duration, H-Y rating and UPDRS-Ⅲ score were ana-lyzed.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DI score in diagnosis of PD. Result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mong PD, VP and HC group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dysfunction in PD group was 9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VP group (37.5%) and HC group (35.0%), P<0.05. The TDI score was (20.07 ± 4.45) in PD group, (30.53 ± 5.90) in VPgroup and (31.00±4.99) in HC group. Compared to VP and HC group, TD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D group, whil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VP and HC groups. In HC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r=-0.987, P<0.05)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score (r=0.866, P<0.05). In PD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duration (r=-0.484, P<0.05)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score (r=0.618, P<0.05), bu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age, gender, H-Y rating and UPDRS-Ⅲscore. In VP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disease duration and H-Y rating (r=-0.989, P<0.05; r=-0.770, P<0.05;r=-0.353, P<0.05 respectiv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hth MMSE (r=0.838, P<0.05), while not correlated with gender and UPDRS-Ⅲ score.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AUC) of TDI for discriminating PD group and HC group was 0.944, with cut-off value of 23.313, sensitivity of 82.5% and specificity of 97.5%. The AUC of TDI score for discriminating PD group and VP group was 0.911, with cut-off value of 23.563, sensitivity of 87.5%and specificity of 82.5%. Conclusion SST is a simple, reliable tool for evaluating olfactory function. Obvious olfacto-ry dysfunction was observed in PD patient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lfactory function between VP and HC groups. The use of SST may provide important clinical information with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D.%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嗅觉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Sniffin' Sticks方法(SST)嗅觉功能检查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帕金森病嗅觉改变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改变及其与病程、病情和年龄的关系以及可能对帕金森病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 月~2017年8月帕金森病住院患者41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患者健康家属41例为对照组,应用简易嗅觉测定的方法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嗅觉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嗅觉功能,分析年龄,病程,Hoehn-Yahr(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嗅觉障碍的发生率为85.36%,高于对照组26.82%,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在Hoehn-Yahr分级Ⅰ~Ⅱ级嗅觉障碍发生率高于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年龄、病程无关(P>0.05)。
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功能异常,其与病程、年龄无关,与病情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olfac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course,condition and age,and the value of possible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41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41 healthy family members of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simple olfactory measur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lfactory function was evaluated,the olfactory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the age,duration of disease,Hoehn-Yahr(H-Y)grading and olfactory correl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olfactory disturbance in the case group was 85.36%,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6.82%,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significant(P <0.01);the incidence of olfactory disturbance in Hoehn-Yahr grade I~II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ade IV,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t was not related to age and duration(P>0.05).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have abnormal olfactory function,which is not related to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age,and is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Olfactory disorder;Simple olfactory detection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有研究发现,帕金森病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有一些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并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其中嗅觉障碍是最具代表性的非运动症状之一[1]。
为进一步探讨PD患者的嗅觉功能改变及其与年龄、病程、病情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诊断价值,我们采用简易的嗅觉检测方法,对41例原发性PD患者的嗅觉功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成人作对照,来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3 月~2017年8月阎良区中医院内科门诊和少数内科住院的原发性PD患者41例作为病例组。
纳入标准:①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对检查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可能有影响嗅觉的其他神经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入选病例MMSE 评分均>23 分)、癫痫、精神分裂症、先天发育不全、精神障碍等;②有鼻或鼻窦疾病,有头部外伤和酗酒史,近期(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③用影响多巴胺转运体结合或影响嗅觉功能的其他治疗;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雌激素、类固醇激素等;④检查不合作者。
病例组男性23 例,女性18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1.12±9.13)岁,其中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嗅觉检测的方法依据参考文献[2]选用樟脑、香水、茶叶、香烟为测试物,清水为对照物,分别盛在相同的小瓶中,检查时嘱患者闭目,均匀呼吸,并用一手指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嗅之;说明气味的性质,并说明其名称,依次检查完毕。
1.3判断标准常见的嗅觉障碍包括嗅觉丧失和嗅觉减退,嗅觉减退,指受试者能辨别1种以上,4种一下的测试物,对部分或所有测试物敏感性减退;嗅觉丧失指4种测试物均不能辨别,嗅觉障碍还有嗅觉识任,嗅觉幻觉等。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各组间嗅觉障碍发生率的比较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2.1两组嗅觉障碍的发生率比较病例组嗅觉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见表1。
2.2嗅觉障碍的发生率与年龄的比较病例组年龄与嗅觉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0.05),见表3。
2.4 PD组Hoehn-Yahr分级与嗅觉功能的比较三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各组嗅觉障碍的比较,Ⅰ~Ⅱ和Ⅲ级、Ⅲ级和Ⅵ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嗅觉改变高于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PD是目前最常見的严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左旋多巴制剂试验有效,但有研究发现PD的临床症状并非帕金森病所独有,因此,依据临床症状诊断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3];如何早期诊断或发现其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是目前PD诊断研究领域的重点,现有研究SPECT ,PET对PD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临床应用受限,人们期待寻找一种简单、实用、客观的生物学指标。
研究发现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应用“五味测试液”对早期帕金森患者进行双侧鼻孔嗅觉检测显示,早期PD患者存在嗅觉功能障碍,并且双侧对称出现,嗅觉检测对早期诊断PD有一定意义[4]。
郭莎莎等应用T&T嗅觉测试液对PD 患者嗅觉检测,发现76.2%的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通过对嗅觉觉察阈、嗅觉识别阈的分析,发现PD患者早期即出现嗅觉障碍[5]。
本次研究发现病例组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85.36%,高于对照组的26.82%(P <0.01),表明PD患者存在嗅觉功能障碍,这与既往的研究相一致;年龄是影响嗅觉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功能逐渐下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较为明显。
本研究发现PD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与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嗅觉障碍发生率<60岁优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嗅觉障碍的发生是疾病和年龄双重作用的结果。
我们观察到PD患者各期均可出现嗅觉障碍,与病程无关,估计可能是嗅觉系统包括嗅中枢和嗅粘膜早期即参与了PD的病理过程,嗅觉障碍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出现;H-Y各分期均有嗅觉障碍,Ⅰ~Ⅱ级嗅觉改变高于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嗅觉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推测是晚期嗅中枢的变性加速嗅觉功能的减退。
PD组的嗅觉障碍与病程关系的研究表明,嗅觉障碍的发生与病程不相关。
PD患者的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现有的研究认为脑内多巴胺能、乙酰胆碱及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嗅觉皮层内α-突触蛋白的异常沉积,嗅球内小角质细胞的激活,神经免疫炎性反应水平的升高及其他多种因素可能参与了PD嗅觉障碍的发生[6]。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认为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早期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可以是PD患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对PD患者进行嗅觉检测对于亚临床期PD的诊断和筛查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嗅觉检测简单、省时、无创伤、耗费低的优点;将嗅觉检测用于P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庞灵思,张扬,管得宁.帕金森病的嗅觉障碍[J].医学综述,2015,21(7):1237-1240.[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8.[3]刘宇翔,刘振华,张峪函.帕金森病异动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121-126.[4]檀国祥,许启伍,丁婷,等.早期帕金森病病人嗅觉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3):339-341.[5]郭莎莎,李玲,戴艳,等.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7):489.[6]陈泽颉,王瑞丹,张威.帕金森病嗅觉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7,24(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