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帕的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颤抖、僵硬、行动迟缓和平衡困难。
这种疾病通常出现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但也有一些人在30岁或更早的年龄段就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们一直在探索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下就是一篇关于帕金森病症状研究论文的概述。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虽然已经有一些药物可以减缓症状,但它们不能完全治疗疾病。
因此,了解和识别该疾病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此外,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表现。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和表现,包括颤抖、僵硬、行动迟缓、平衡失调和认知功能减退等方面。
我们还希望了解这些症状的发生和进展情况,并评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横向研究设计,并对2015年至2019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患者的年龄在30岁至90岁之间,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左右。
我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估,以便了解该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表现。
研究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颤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四肢和颈部最易受到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行动迟缓、平衡失调和功能受损,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些症状会逐渐变得更加明显和严重。
我们还发现,帕金森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方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此外,我们注意到女性患者往往比男性患者更易受到该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在晚年的时候。
结论该研究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以及其对患者认知和功能的影响。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该疾病的潜在原因,以便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痛苦和改善病人的生活。
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张丽娜;李冉;谢安木【摘要】目的:检测原发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探讨嗅觉障碍在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特发性震颤、30例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简易嗅觉检查,分析比较嗅觉障碍在早期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血管性帕金森病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按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结果:原发性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远高于对照组,而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障碍与对照组相近.结论: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明显嗅觉障碍,嗅觉检测可作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以及鉴别原发性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和血管性帕金森病的方法.【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1(025)002【总页数】3页(P172-174)【关键词】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血管性帕金森病;嗅觉功能【作者】张丽娜;李冉;谢安木【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康复科,山东,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D除了上述的运动症状外,还存在非运动症状,其中嗅觉障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有研究认为高达80%~90%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觉障碍[1]。
目前PD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治疗反应,须排除临床症状相似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和血管性帕金森病(Vascular Parkinsonism,VP),我们推测嗅觉检测可能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帕金森病症及其护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 (1)(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 (1)(2)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 (2)(3)患者抑郁的相关研究和测量方法 (2)(二)国外相关研究 (3)1.帕金森病症的相关研究岳丽春等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在运动管理上。
病人的不同社会学特征在自我管理上呈现出百态,并且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最大影响是病人的生活方式、疾病阶段、自我护理能力、患病时间和所感觉的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
因此,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或指导,以改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进而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4-6]。
庄娜持有的观点是,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将随访评分应用于家庭护理,可以改善他们的负面心理、运动和非运动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改善他们的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质量[7-9]。
严荣持有的观点是,在学习和掌握临床分级的概念和科学客观运用的指引下,有机融合临床分级的理论,以整体的综合护理难度为标准,进一步提出帕金森病的分级护理。
在对应的帕金森病临床评分和等级之间的对应表中比较了不同的临床评分和等级。
该表是指导临床护理的有力指南。
加强和完善帕金森病的护理等级,反映出对特定疾病的护理等级的进一步完善,并有助于形成更完整的护理体系,对该病的护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0-12]。
姜俊香对帕金森症老年患者无症状情况的分析以及对非运动症状的初步护理干预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13-14]。
(1)综合护理干预概念及方法综合(全面)的护士干预是一系列基于特定科学理论并在护士诊断指导下进行的护理活动,与预先定义的干预方法一致。
护士根据护理人员的诊断特征、护理研究的结果、患者可得到的改善潜力以及患者和护士的能力来确定护士干预方法。
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采取何种干预的类型。
开题报告范文《帕的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文-《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论文【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研究课题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简介 1.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脑血管因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上该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常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脑血管危险因素,急性起病大多有明确的卒中病史。
症状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下肢受累为主。
突出的症状是步态异常,典型者呈阔基小碎步,常有冻僵现象,易跌跤。
一般无静止性震颤,少数可有不典型静止性震颤,但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较常见。
肌张力升高,但常为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混合性因素导致,既肌痉挛与强直同时存在,上肢以屈肌、下肢以伸肌为明显,一般无齿轮样肌强直。
常伴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认知功能减退、尿便失禁。
vp是脑血管因素作为病因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该病的患病人数也相应的增加。
西班牙[1]在一项5160例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中,vp占%。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病理资料的积累,vp占全部帕金森综合征病例的3%-12% [2]。
vp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同样的风险因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家族遗传性心脏病,与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
huang 等[3]最近报道一例罕见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存在抗磷脂抗体。
hsieh等人[4]认为大脑含铁血黄素沉着可能是vp的诱发因素。
尽管脑血管病极为常见,但只有少数患者存在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各种脑血管性损害中,皮质下缺血性病变和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较容易发生,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可能对多巴胺(dopamine,da)替代治疗有较好反应,真正因黑质梗死引起的vp罕见。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嗅觉障碍相关性研究杨黎明1,唐莉莉2(1.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5115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2)[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 )患者中医证候与嗅觉障碍影响因素相关性。
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随机纳入108例PD 患者,采用SS -16测试、Hoehn -Yahr (H -Y )分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新版世界运动障碍学会PD 综合评价量表第三部分(MDS -UPDRS Ⅲ)等评估患者病情,以嗅觉测试结果分为嗅觉障碍组与嗅觉正常组。
结果:PD 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为65.7%,两组在年龄(P =0.006)、H -Y 分期(P =0.012)、MoCA 评分(P =0.016)、MDS -UPDRS Ⅲ评分(P =0.01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嗅觉障碍与性别(OR =3.504,P =0.023)存在显著相关性。
嗅觉障碍组与嗅觉正常组之间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嗅觉障碍与否(OR =9.047,P =0.018)影响血瘀动风证与肝肾不足证两者诊断;MoCA 评分(OR =1.146,P =0.046)影响患者气血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两者诊断。
结论:①嗅觉障碍组与嗅觉正常组中医证候存在差异;②嗅觉障碍有助于患者血瘀动风证与肝肾不足证两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帕金森病;嗅觉障碍;中医证候;性别;MoCA 评分[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4-0376-06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4.009Cor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and Dysosmia in Parkinson ’s DiseaseYANG Liming 1,TANG Lili 2(1.The Third People ’s Hospital of Yibin ,Yibin 511500,China ;2.Nanj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syndromes and dysosmia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 (PD ). Methods :From October 2020 to December 2022 108 patients with PD were included randomly. “Sniffin ’ Sticks ” odor identification test (SS -16),Hoehn -Yahr (H -Y )staging ,MoCA score ,MDS -UPDRS Ⅲ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patient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normal olfactory group and dysosmi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S -16 test resul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ysosmia in patients with PD was 65.7%.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P =0.006),H -Y staging (P =0.012),MoCA score (P =0.016) and MDS -UPDRS Ⅲ scores (P =0.01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收稿日期] 2023-10-27[基金项目]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重点项目(编号:ZKX20050);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一般项目(编号:YKK22173);南京市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编号:NJSZYYQNRC -2020);蔡定芳南京市中医院岐黄学者工作站项目(编号:QHXZGZZ -2023-CDF )[作者简介] 杨黎明(1993—),男,重庆合川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工作。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到肌肉的控制,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
除了这些运动方面的症状,帕金森病也可以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思维和决策能力。
这些认知方面的症状可能比运动障碍更难以治疗和缓解,成为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承受的主要负担。
由于目前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还缺乏足够研究,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分析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招募20 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其运动功能障碍情况分为震颤型和非震颤型各10 名。
2. 测量工具: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两种类型患者在认知功能上的异同。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各项认知指标、两组患者在各项认知指标上的差异,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种类型患者在认知功能异常表现的比率。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提供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有助于提高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
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嗅觉障碍的临床表型及其基因
型特征,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研究背景
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但其准确率不高。
目前,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嗅觉障碍的表型和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然而,目前缺乏对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嗅觉障碍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的深
入研究。
3.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招募100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医学观察和嗅觉阈值
测试,分析其嗅觉障碍的临床表型特征;同时采集其外周血样本,通过
基因组分析,探讨嗅觉障碍和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关系。
4.研究方法
(1)选择研究对象:通过病历资料和医生诊断,选择100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采集数据:通过医学观察和嗅觉阈值测试,获取研究对象的临床
表型数据,并采集外周血样本用于基因组分析。
(3)统计分析:对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相
关性和特点。
5.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为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中嗅觉障碍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提供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机制,并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支持。
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间收治的77例PD、25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53例健康对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组,分别采用嗅觉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对比3组的诊断结果。
结果:PD组患者的嗅觉障碍程度明显高于PD叠加组和对照组患者,其嗅觉障碍发生率也比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叠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表现突出,该检测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嗅觉检测;鉴别诊断;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1-2]。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中将嗅觉障碍列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之一,被列为PD诊断的支持证据。
研究表明嗅觉障碍早于运动症状4-6年出现,这就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性证据[3]。
本文鉴于此主要研究帕金森病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嗅觉障碍特征,意在为临床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77例(平均年龄69.99±8.39岁,平均病程4.08±4.64年,平均MMSE得分26.55±2.51分,其中男性40例,女性37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5例(平均年龄70.36±5.65岁,平均病程3.90±2.24年,平均MMSE得分26.16±2.30分,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及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组53例(平均年龄71.04±8.91岁,平均MMSE得分25.57±2.22分,其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共计3组,入选标准:符合MDS帕金森病临床确诊诊断标准,H-Y分期1-3期;临床很可能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同意加入该研究并能配合嗅觉检测的,且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嗅觉功能改变的研究李嘉;顾承志;朱连海;李丹;黄怀宇【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olfac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vascular parkinsonism (VP)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lfactory function exami-nation by Sniffin'Sticks test (SST)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D. Methods Forty participants with PD (PD group), 40 participants with VP (VP group)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HC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treat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5 with gender and age matched. Sniffin'Sticks test (SST) was used to assess olfactory function of all participants in three groups, including odor threshold (OT), odor discrimination (OD), odor identification (OI) and TDI total score. TDI score comparison was performed among PD, VP and HC group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lfactory function and age, gender, 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disease duration, H-Y rating and UPDRS-Ⅲ score were ana-lyzed.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DI score in diagnosis of PD. Result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among PD, VP and HC group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prevalence of olfactory dysfunction in PD group was 9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VP group (37.5%) and HC group (35.0%), P<0.05. The TDI score was (20.07 ± 4.45) in PD group, (30.53 ± 5.90) in VPgroup and (31.00±4.99) in HC group. Compared to VP and HC group, TD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D group, whil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VP and HC groups. In HC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r=-0.987, P<0.05)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score (r=0.866, P<0.05). In PD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duration (r=-0.484, P<0.05)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score (r=0.618, P<0.05), bu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age, gender, H-Y rating and UPDRS-Ⅲscore. In VP group, TDI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disease duration and H-Y rating (r=-0.989, P<0.05; r=-0.770, P<0.05;r=-0.353, P<0.05 respectiv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hth MMSE (r=0.838, P<0.05), while not correlated with gender and UPDRS-Ⅲ score.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AUC) of TDI for discriminating PD group and HC group was 0.944, with cut-off value of 23.313, sensitivity of 82.5% and specificity of 97.5%. The AUC of TDI score for discriminating PD group and VP group was 0.911, with cut-off value of 23.563, sensitivity of 87.5%and specificity of 82.5%. Conclusion SST is a simple, reliable tool for evaluating olfactory function. Obvious olfacto-ry dysfunction was observed in PD patients,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olfactory function between VP and HC groups. The use of SST may provide important clinical information with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D.%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嗅觉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Sniffin' Sticks方法(SST)嗅觉功能检查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震颤和姿势不稳等。
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发生率较高,大约占PD患者的18%至46%。
RLS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睡眠障碍,在睡前和睡眠中出现肢体不适、疼痛、刺痛、麻木、抽动和跳动等不适感。
此外,RLS的发病与PD运动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及质量等都有密切关联。
因此,解析PD合并RLS的相关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PD合并RLS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病程、药物治疗方案、非运动症状等,并分析其与PD合并RLS的发生关系。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对符合PD及RLS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PD运动障碍症状、非运动症状、药物治疗情况、睡眠障碍及质量等,从而分析PD合并RLS的相关因素。
3.2 研究方法:3.2.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PD及RLS诊断标准的患者,要求患者病程在1年以上,并接受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
3.2.2 资料收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PD运动障碍症状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药物治疗情况等,同时利用国际RLS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RLS的评估和分级。
3.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确定PD合并RLS的相关因素。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PD合并RLS的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人员可进一步了解PD 合并RLS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并为PD合并RLS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开题报告范文-《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对比研究》的论文【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研究课题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简介1.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上该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常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脑血管危险因素,急性起病大多有明确的卒中病史。
症状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下肢受累为主。
突出的症状是步态异常,典型者呈阔基小碎步,常有冻僵现象,易跌跤。
一般无静止性震颤,少数可有不典型静止性震颤,但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较常见。
肌张力升高,但常为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混合性因素导致,既肌痉挛与强直同时存在,上肢以屈肌、下肢以伸肌为明显,一般无齿轮样肌强直。
常伴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认知功能减退、尿便失禁。
vp是由脑血管因素作为病因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该病的患病人数也相应的增加。
西班牙[1]在一项5160例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中,vp占4.4%。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病理资料的积累,vp占全部帕金森综合征病例的3%-12% [2]。
vp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同样的风险因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家族遗传性心脏病,与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
huang 等 [3]最近报道一例罕见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存在抗磷脂抗体。
hsieh等人[4]认为大脑含铁血黄素沉着可能是vp的诱发因素。
尽管脑血管病极为常见,但只有少数患者存在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在各种脑血管性损害中,皮质下缺血性病变和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较容易发生,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可能对多巴胺(dopamine,da)替代治疗有较好反应,真正因黑质梗死引起的vp罕见。
vp其病理学改变多见于基底节区、脑干、皮质下等处的多发小梗死灶或白质脑小血管缺血性改变,这些损害均可以影响da系统及皮质-基底节环路的功能。
本病ct改变主要为脑室旁白质及基底节区多发性的腔隙性梗死,脑室旁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白质病变,可见不同形式的脑萎缩[5]。
形态影像学检查支持vp的诊断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例如正常颅压脑积水、颅内占位病变等。
所有vp患者均有缺血性改变,绝大多数可见多发腔隙性梗死,梗死灶以基底节区。
侧脑室旁和半卵圆中心最多见,少数脑干、脑叶可见梗死灶。
vlaar等[6] 认为spect显像和pet显像有组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的鉴别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组dat显像图像纹状体放射性摄取减少,影像变淡,患肢对侧和同侧纹状体放射性计数比值均比对照组低,以患肢对侧更为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
vp患者纹状体摄取值双侧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
研究提示,spect显像及半定量分析是诊断vp的一种比较客观的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zijlmans等[7]试着证实vp患者是否和pd有da神经元突触前膜的da再摄取功能以及左旋多巴治疗较好的效应,研究13例明确诊断为vp的患者,vp组在基底节区平均[(123)i] fp-cit摄取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这两组在双侧基底节区摄取值并没有明显不同,而pd组在双侧基底节区摄取值却明显不相同,同时vp组中的起病隐袭者和急性起病者的所有扫描参数也明显没有不同。
大多数的vp患者的da神经元突触前膜的da再摄取功能是下降的,用双侧基底节区摄取值是否相同可以作为vp与pd的鉴别诊断的新的标准。
但是pet、spect昂贵的价格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病与帕金森病在神经病理学、症状学、神经影像都有所不同。
但对vp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等仍缺乏统一的认识。
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不少vp 生前容易被误诊,其实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更高。
嗅觉有其特定的传导通路,其一级神经元是位于鼻腔黏膜上的双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感知气味后,由其中枢突组成嗅神经通过筛板的筛孔直接投射到嗅球。
嗅球内的细胞发出纤维进入嗅束,沿额叶底面进中线处后行 ,至前穿质处扩大成嗅三角,并分成内侧和外侧嗅纹,表面覆有薄层灰质,分别称为内侧和外侧嗅回。
内侧嗅回延伸到半球的内侧面,连接胼胝体下回,外侧嗅回向外横过前穿质而至海马钩和海马回前部。
这样构成了嗅觉的基本通路。
嗅觉作为一种特殊感觉,其中枢位于梨状叶[8]。
发自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来自黑质的多巴胺能纤维,都终止于中央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杏仁体。
位于海马旁回前部的内嗅区广泛接受嗅球纤维,内嗅区是海马传入纤维的主要起源处,嗅觉冲动可经此迅速到达海马,属于嗅脑的杏仁核可接受部分嗅觉冲动。
嗅球是嗅觉信号传递的重要中继站,位于嗅球表浅部位的细胞呈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明这部分细胞以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9]。
近年来研究表明,vp的嗅觉功能是完整无损的,而pd在发病早期就可能存在嗅觉功能的下降[10]。
pd 患者嗅球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对照组多一倍。
因为嗅球中多巴胺阻碍嗅觉的传导,所以提示多巴胺增加会造成嗅觉减退,梨状前区和杏仁体周围区域组成的初级嗅皮质是气味的主要识别区,嗅功能区尤其嗅结节存在多巴胺,若缺乏可引起嗅觉障碍。
嗅觉检查作为一项灵敏简便的临床检测手段,可以作为vp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因此,我们采用一种临床实用的嗅觉功能检测分析部分vp患者的嗅觉功能,并探讨嗅觉功能检测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嗅觉功能全面系统的评估 ,对应用于临床vp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可以根据临床诊断对敏感度和特异度的不同要求选取相应的指标。
嗅觉检测具有简便、低耗费、无创伤的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国内研究情况vp的嗅觉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也无统一的嗅觉定量测量方法,田立鹏等[11]探讨一种临床实用的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采用改良的cccrc[12]方法,定量检测并比较51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5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嗅觉阈值,分析pd 组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
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对照组(p0.01)。
pd组年龄、病程、updrs。
h-y分级与嗅觉阈值无明显相关。
嗅觉定量测量可有效反映pd患者的嗅觉功能,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3.国外研究情况近几年,研究发现pd患者存在嗅觉障碍,henderson [13]发现约68%pd 在明确诊断的第1年就有嗅觉功能的减退。
herting等[14]发现往往在pd早期就有嗅觉功能下降,约70-100%pd患者的存在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与病程持续时间、运动功能和治疗pd药物的使用无明显相关性。
katzenschlager[15]等认为vp的嗅觉功能是完整无损的,而pd、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额颞痴呆和pick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病早期就存在嗅觉功能的下降,多系统萎缩症的嗅觉功能也有轻度损害,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gd)患者却发现没有嗅觉功能下降。
有文献报道亨廷顿舞蹈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患者也存在嗅觉损害[16]。
随后katzenschlager等[17]进行了一项14例vp患者,18例pd患者,27例对照正常人的嗅觉定量测量实验研究,采用宾西法尼亚大学嗅觉辨别测试(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upsit)的方法,得出在vp组平均upsit分值为26.1, pd组平均upsit分值为17.1,两组分值明显不同并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提示嗅觉功能实验对鉴别vp和pd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是upsit方法[18] [19]以标准微胶囊嗅功能试验作为临床和实验室判断嗅功能的方法。
将40种嗅物分装于微胶囊内让受检者辨别。
但是该方法缺点受试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整项测试,很容易产生嗅觉疲劳,另一方面中国人对其气味的不熟悉也限制了它在我国的应用。
参考文献:01 benito-leon j, bermejo-pareja f, morales-gonzalez jm, et al.incid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parkinsonism in three elderly populations of central spain. neurology,2004,62: 734-741.02 thanvi b, lo n, robinson t. vascular parkinsonisman important cause of parkinsonism in older people. age ageing,2005 ,34(2):114-119.03 huang yc, lyu rk, chen st, et al.parkinsonism in a patient with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review. j neurol sci,2008 , 267:166-169.04 hsieh cf, tung cs, shih py,et al. cerebral hemosiderosis as a causative factor of vascular parkinsonism. acta neurol taiwan, 2005 ,14(4):201-207.05 fujimoto k. vascular parkinsonism.j neurol,2006,253,suppl 3: 16-21.06 rampello l, alvano a, battaglia g, et al .different clinical and evolutional patterns in late idiopathic and vascular parkinsonism. j neurol. 2005,252(9):1045-1049.07 zijlmans j, evans a, fontes f, et al.[123i]fp-cit spect study in vascular parkinsonism and parkinsons disease.mov disord, 2007,22:278&ndash1285.08 丁铭臣,主编. 代写论文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太原:山西省出版社,1995. 36-37.09 descarries l,lemay b,doucet g,berger b,et al.regional and laminar density of the dopamine innervation in adult rat cerebral cortex. neuroscience,1987,21(3):807-824.10 ponsen mm, stoffers d, booij j,et al .idiopathic hyposmia as a preclinical sign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n neurol. 200456(2):173-181.11 田立鹏,孙圣刚.定量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3):151-153.12 cain ws.testing olfaction in a clinical setting.ear nose throat j. 1989 ,68:316-328.13 henderson jm, lu y, wang s,et al. olfactory deficits and sleep disturbanc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case-control surve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3 ,74(7):956-958.14 herting b, bietenbeck s, scholz k, et al . olfactory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its role as a new cardinal sign in early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nervenarzt,2008 ,79(2):175-184.15 katzenschlager r, lees aj.olfaction and parkinson's syndromes: its rol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curr opin neurol. 200417(4):417-423.16 pirogovsky e, gilbert pe, jacobson m, et al.impairments in source memory for olfactory and visual stimuli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ages of huntington's disease.j clin exp neuropsychol. 2007,29(4):395-404.17 katzenschlager r, zijlmans j, evans a,et al.olfactory function distinguishes vascular parkinsonism from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4,75:1749-1752.18 doty rl, shaman p, kimmelman cp,et a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 a rapid quantitative olfactory function test for the clinic. laryngoscope. 198494:176-178.19 doty rl, shaman p, dann m.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 a standardized microencapsulated test of olfactory function.physiol behav. 198432(3):489-502.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