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公开课——以富士康落户郑州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6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产业转移》导学案时间:2013.10【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3.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说明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高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产业转移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让学生敢思考,敢探究,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学案导学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会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达标】读“苹果”的产业转移过程图,思考:(1)从主导区位因素看,“苹果”转移的是哪种类型工业?(2)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加州深圳郑州(3)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4)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导入新课】“苹果”广为人知,“苹果”是中国的产业,但不是中国的产品,“苹果”是美国人设计的产品,由代工巨头富士康在中国组装,今天我们就通过“苹果”代工富士康的大迁徙共同探究产业转移。
【课堂探究】(产业转移一般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如何应对呢?——筑巢引凤,借力腾飞)【合作探究】阶段一:筑巢引凤借力腾飞材料一:深圳人力成本高于内地,并且富士康自“十二跳”事件以来,员工涨薪幅度达66%。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最低工资仅为深圳富士康最低工资的1/5。
河南一亿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
材料二:2010年6月,河南省政府计划为富士康招聘培训10万名员工,并在职业介绍、培训等各环节对相关机构给予政府补贴。
富士康选址的成功案例
富士康集团在台湾被称为鸿海科技,是台湾最大企业之一,作为全球五百强企业,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总员工超过120万人,1988年在广东深圳地区投资建厂。
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在内地已经遍地开花,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44个科技工业园区。
广东和河南各拥有5个富士康生产基地,全国最多,江苏、浙江和台湾大本营各有三个,并列排名第三。
有人说富士康是年轻人的城市梦,也有人说是“血汗工厂”。
发展具有阶段性,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幸可以拥有“硅谷”,有一点可以肯定,富士康带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增加了城市人气。
以郑州为例。
富士康与郑州,可谓相互成就。
过去10多年来,郑州的崛起,与富士康及其背后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无关系。
富士康于2010年正式落户郑州,并逐渐成为苹果手机在全球的最大生产基地。
高峰时期,仅郑州富士康工厂,就生产了全球一半的苹果手机。
富士康之于郑州,不只是简单的多了一家大型外贸企业,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
在富士康落户之前,郑州以纺织、电解铝、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等为支柱产业,几乎都是传统产业。
自富士康落户之后,3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陆续入
驻,整个产业规模向8000亿级迈进。
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让郑州成了二线省会中的“国际郑”。
高三一轮复习“产业转移”教学设计作者:花溪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81-01【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通过角色体验升华对产业转移影响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富士康内迁郑州的材料,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实地案例,角色扮演,讨论归纳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色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难点】判断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地理现象导入通过“中国制造”到“越南制造”的地理材料导入新课。
将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材料:广东丰泰是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的一家代加工厂,多年来,大多数耐克运动鞋都是由耐克公司下单,丰泰代加工的。
但今年以来,耐克却把许多本该给丰泰的订单下到了越南,并计划到明年年底,把越南建成耐克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二、知识框架构建产业转移A(转出区)→B(转入区)1.什么是产业转移?(定义)2.为什么转?(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转到哪?(产业转移的规律)4.怎么转?(产业转移的形式)5.转后影响(利弊):对A 对B三、案例学习以富士康的产业转移为例复习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规律和形式。
播放视频:富士康简介投影参考资料:“富士康内迁郑州”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富士康转移的是以什么为主导的产业?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富士康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3.富士康产业从台湾→深圳→郑州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4.深圳为什么从产业转入区变成产业转出区?5.郑州建立保税加工区的目的是什么?6.富士康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产业转移?小结归纳: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劳动力、地价、市场、产业升级的需要、内部交易成本、国际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
富士康落户河南背后的故事作者:陈中小路来源:《决策探索》2010年第17期8月20日,一个相当于4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那么大的工业园开工建设。
6月20日,35℃的高温天气。
下午三点多,一天最热的时候还没过,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已经赶到距离郑州25公里远的新郑机场,专程等待一位贵客的出现。
这位能劳烦省长亲自恭候的贵客,正是台湾首富郭台铭。
这位电子界巨头,自称为“打不死的蟑螂”,旗下工厂的出口额占整个中国出口额近4%。
就在他的公司发生令人震惊的连跳事件时,地方官员们却接踵而至,争相与他见面。
离开机场,一行人驱车来到不远处振新路东侧的大片空地上,郭台铭与陪同的河南省官员在这指点交谈。
次日一早,郭台铭就飞离郑州。
这不到半日的会面,宾主双方均秘而不宣。
不过,郭台铭一边搂着一岁多的宝贝女儿小妞妞逗笑,一边与河南省高官们洽谈的故事,在当地官场迅速传开。
而两个月后,一个规划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计划用人30万的富士康工业园将在这里开始生长。
落子中原这个大得惊人的工业园区,面积是富士康大本营深圳龙华园区面积的4倍多。
这也是继武汉富士康科技园区之后又一个巨无霸级的富士康项目。
记者获得的项目勘探资料显示,即便是本次率先启动的一期工程,整体占地面积也超过7000亩。
而早前新华社只是保守描述称,“富士康工厂第一期占地约2000亩”。
根据富士康和郑州市政府初步达成的计划,作为富士康核心业务之一的苹果手机整机生产项目,将从深圳内迁至此,最早于明年上半年投产。
7月23日,这个项目的投资方“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已经在郑州市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金额为1亿美元,投资总额达2.98亿美元。
该项目工厂计划于2011年8月之前分三批交付使用,届时将达到日产苹果手机20万台的生产能力,保守估计年出口额也有130亿美元。
对此,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道,“(富士康项目)仅一期工程建成后,就能吸纳18万人就业,还能使全省的出口额翻一番甚至两番”。
“产业转移”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高海波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12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国际产业和区域产业转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业转移》这节课教学设计时,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对生活中学生熟知且生动的地理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了解家乡地理区位的优势和不足,学会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本节课围绕3则关于苹果手机生产的新闻报道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充分考查了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阐释地理现象、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借助问题的设计和探究,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学生通过分享合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自然达成。
以下是具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剖析。
【教学过程】首先是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苹果手机背后的英文“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加州苹果公司设计,中国组装)创设情景,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并参与讨论。
接下来继续设问:“这句话传递了什么信息?”大多数学生从字面意思去分析。
其实,这句话中的“Assembled ”在告诉大家:中国完成的主要是组装工作,而其中的零部件生产来自全球。
这样,马上就可以生成和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
由于不同学生生活背景不尽相同,让学生来分享身边产业转移的案例,可以强化大家对产业转移的理解。
然后,通过全体学生朗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描述,实现课堂的动静转化,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理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接着,采取问题呈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讨论和分析。
第一,图片演示,学生思考:1.从地域变化的范围看,两次产业转移有什么不同?2.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看,产业转移呈现什么规律?3.主要是什么类型的产业呈现这样的转移规律?4.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变成转移国或地区?5.企业的这种举措,目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表述来完成产业转移的分类、规律和目的等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况。
富士康对郑州的影响郑州和富士康可以说是相互成就,郑州为富士康提供了广阔的土地,优惠的政策,同时为富士康输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这让富士康在代工行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对于郑州而言,富士康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对经济的拉动。
目前郑州对富士康依赖非常高,因为富士康对于拉动郑州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我们来看一组简单的数据,在2012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GDP只有206亿元,但到了2021年,这个航空港的GDP已经达到1173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3%。
2、财政收入。
至于富士康为郑州贡献了多少财政收入,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所以我们也不好判断,但估计占比应该不小。
我们还是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例,在2012年,航空港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7.27亿元,但到了2021年已经增长到68.5亿元,这里面肯定有一部分是由富士康贡献的。
3、外贸出口。
富士康对河南对郑州最大的贡献就是拉动了他们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
目前富士康所代工的很多产品都是一些外国品牌,生产完之后就会出口到其他地方,所以每年郑州的出口额非常大,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富士康贡献。
比如2021年郑州外贸进出口总额5892.1亿元,同比增长19.1%,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其中出口总额3552.8亿元,同比增长20.5%。
而这些出口额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郑州富士康贡献的。
比如在2019年的时候,郑州出口总额是2678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富士康就贡献了2182亿元,占比高达81.9%。
4、对产业链的带动。
在富士康入驻郑州之后,对产业链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除了郑州代工厂之外,富士康还设立了很多配套企业,另外还有很多上下游企业都是依赖富士康而存在。
如果把上下游产业链也考虑在内,富士康对郑州的贡献远远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体现出来。
5、就业。
目前富士康郑州厂区的员工数量大约是30万人左右,这里面大多都来自河南省以及周边省份。
当然除了在富士康厂区就业的人员之外,跟富士康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带动了很多人员就业,保守估计直接以及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至少达到40万以上。
“产业转移——以富士康为例”活动探究(人教版)作者:李永鸿段芋竹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12期一、活动设计理念2016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建议教师以真实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能力的最高目标。
为贯彻以上教学理念,本节活动探究课以富士康产业转移实际情境为背景,培养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分析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利用所学知识课后调查乡土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将地理书本知识巧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对富士康产业转移的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
选取区域典型案例对其特征做出解释,并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区域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观。
再通过案例分析其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一:情境展示,自学概念【情境铺垫】视频导入:总部位于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建厂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
随后20年,富士康在深圳从加工制造到科技创新,成功实现转型。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了解富士康从台湾迁移至深圳的案例,结合课本,明确什么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分类以及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导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案例入手。
由日常生活转移到课堂中,激发学生探索身边地理现象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学简单易懂的概念,快速将生活实例与地理课堂相结合,做到“学”与“用”的统一。
活动二:小组讨论,剖析因素【情境铺垫】展示材料,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产业转移王文洁一、教材说明:本节课选自上海市高中地理高二拓展教材第三篇《区域开发》中专题2“产业结构调整”,这部分内容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专题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原理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对学生思维要求较高。
二、学情说明:从学生比较熟悉现象和问题切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围绕真实情景设计问题链;层层探究、逐步深入,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一般规律;2.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分析产业转移对移入区和移出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案例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多角度思考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能够综合分析产业转移对移入区和移出去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2.能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树立人地协调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五、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等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引入苹果手机分别是在哪里研发和组装?学生回答通过真是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图片演示:苹果手机组装厂的转移路线图,教师设疑学生观察图片,总结规律。
通过校园中熟悉的手机品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岩石的兴趣。
探究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材料概括郑州承接富士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迁移:影响纺织工业、钢阅读任务单,学生个体回答。
能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能力环节探究富士康的转移对深圳和郑州的影响探究影响富士康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地协调观知识点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立足一个产业转移真实的地理情境,由现象——成因——影响——对策,通过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节奏把控不够有效、学生活动要求不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