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4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外掺料)检测实施细则一、检测项目无机结合料含水量、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化学分析、粉煤灰细度、粉煤灰需水量比、粉煤灰含水量、粉煤灰安定性、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石灰粉煤灰密度。
二、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2005《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30-200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三、检测方法1.无机结合料含水量(T 0801-2009烘干法)1.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法是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在105℃~110℃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含水量。
1.2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编号TG-05);电子天平(编号TG-03);电子天平(编号SH-06)。
1.3试验步骤1.3.1在开始试验前后应记录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使用台帐。
1.3.2细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01g(m1),试样约5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01g(m2)。
中粒土,称铝盒质量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5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粗粒土,称铝盒质量并精确至0.1g(m1),试样至少2000g放入铝盒中,称其质量并精确至0.1g(m2)。
1.3.3将其称好的试样与铝盒一起放到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
当冷却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1.3.4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放置冷却。
1.3.5将铝盒和烘干的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细粒土0.01g、中粒土0.1g、粗粒土0.1g(m3)。
1.4计算用下式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W=( m2- m3)×100/( m3- m1)式中:m1—铝盒的质量(g);m2—铝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m3—铝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g);1.5结果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两次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1 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 试验目的为了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3 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 试验设备5.1 击实筒5.2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BKJ-Ⅲ型5.3 电子天平:量程6000g,感量0.01g。
5.4 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
5.5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一个。
5.6 直刮刀。
5.7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5.8 电动脱模器。
5.9 测定含水率用的铝盒、电热鼓风干燥箱。
5.10游标卡尺。
6 试验准备6.1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
土团均应破碎到能通过4.75 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6.2 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6.3 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 75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 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 mm筛,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6.4 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 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将试料过37.5 mm 筛;如果存留在37. 5 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53 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6.5 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
6.6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概述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
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
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使用场合: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设计龄期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第七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1 .概述定义: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特点: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
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不同。
〔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都随龄期增长;〔4〕刚度较柔性路面大,但比刚性路面小;〔5〕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能力大于柔性路面;〔6〕容许弯沉小于柔性路面;〔7〕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土种类: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颗粒)的粒径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成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大于2mm的颗粒不少于90%。
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大于20mm的颗粒不少于85%。
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大于40mm的颗粒不少于8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不同的土与无机结合料拌和得到不同的稳定材料。
例石灰土、水泥土、水泥砂砾、石灰粉煤灰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应根据结构要求,掺加剂和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拟后确定。
使用场合: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其刚度介于粒料和水泥混凝土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
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特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力学特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疲劳特性、收缩特性、温缩特性。
2.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征设计龄期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度和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逐渐具有一定的刚性性质。
一般规定水泥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为三个月,石灰或二灰稳定类材料设计龄期六个月。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检验报告无机结合材料是一种由无机块料和无机胶粘剂组成的一类材料,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火性能。
稳定材料配合比检验报告用于评估无机结合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性,以确保其在具体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配合比在无机结合材料中的性能差异,并选取最佳的配合比。
二、实验原理无机结合材料通常是由胶凝材料和骨料组成的。
胶凝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粘合和硬化骨料,而骨料的作用是提供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装置和试验方法1.实验装置:-材料:无机胶粘剂、无机块料-设备:称量器、试验模具、压力机2.试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配合比,并标记编号(例如:配合比1,配合比2,配合比3)。
-根据每种配合比的比例,准备相应的无机胶粘剂和无机块料。
-将无机胶粘剂和无机块料按照配合比混合均匀。
-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模具中,并在压力机中进行固化。
-固化完毕后,取出样品,并进行性能测试。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方法,进行了三组不同配合比的实验。
经过固化后,得到了三个样品。
1.强度测试:对三个样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并记录其结果。
测试方法为将样品放入压力机中,并以等速加载的方式施加压力,直至样品破坏。
根据破坏的最大载荷和样品的截面积,计算得出抗压强度。
样品编号,抗压强度(MPa)----------,----------------配合比1,40配合比2,50配合比3,452.稳定性测试:对三个样品进行稳定性测试,并记录其结果。
测试方法为将样品暴露在高温、湿度和震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观察样品的性能变化情况。
样品编号,稳定性评价----------,--------------配合比1,不稳定配合比2,稳定配合比3,中等稳定五、实验结论通过对无机结合材料不同配合比的比较实验-配合比2具有最高的抗压强度,达到50MPa。
这说明在此配合比下,胶凝材料和骨料的配比最为合适,可以使材料的强度达到最大值。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
在各种粉碎或原状松散的土、碎(砾)石、工业废渣中,掺入适当数量的无机结合料(如水泥、石灰)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种类较多,其物理、力学性质各有特点,使用时应根据结构要求、结合料和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及施工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主要包含水泥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石灰粉煤灰、石灰钢渣类)、石灰稳定类及综合稳定类(水泥粉煤灰、水泥石灰等)。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之为半刚性材料。
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
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大多数路面采用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最常见的是水泥稳定碎石。
第二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检测技术
1、原材料检测要求
2、水泥稳定碎石的检测技术要求
注意事项:
2.1 在工程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
当多次偏差系数Cv≤10%时,可为6个试件;Cv=10%~15%时,可为9个试件;Cv>15%时,则需13个试件。
试件尺寸为直径和高都为150mm的圆柱体。
●水泥稳定类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常见类型,级配要求。
粒料类材料的石料压碎值、CBR和压实度要求。
(了解)常见类型级配要求P186 P188●粒料类材料压碎值、CBR、压实度要求见P191-192表6-7、表6-12。
●半刚性类材料的使用场合(熟悉)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稳定细粒土不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底基层,可也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但石灰稳定细粒土及粒料含量少于50%的碎(砾)石灰土不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
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的石灰、粉煤类、土等技术要求(熟悉)1)石灰石灰质量应符合P187页表6-2中规定的III级消石灰或III级生石灰的技术指标,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有效钙含量在20%以上的等外石灰、贝壳石灰等,当其混合料的强度通过试验符合要求,可以应用。
2)粉煤灰粉煤灰AL2O3、S i O2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干粉煤灰和湿粉煤灰都可应用,湿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
3)土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2-20的粘性土(亚粘土),土块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选用。
二灰稳定粗粒土、中粒土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柔性类材料的类型及使用场合(熟悉)1)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类材料包括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等,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基层或调平层。
2)无粘结粒料类材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也可用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过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