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八章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19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的主要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文学主张、文学特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与文学地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讯相结合。
第一节概述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主要的文学思潮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出现了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还有无产阶级文学。
一、概况(一)历史文化背景1. 欧美主要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激化2. 工人阶级政党出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3. 社会哲学思潮活跃,开启思想的多元时代(1)泰纳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2)唯意志论前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后期:尼采的超人哲学(3)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悲观主义哲学:否认历史上任何进步现象;宣称世界是由盲目的、非理性的、荒唐的意志统治的;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Henri Bergson (1859-1941)柏格森的直觉认识论是一种反理性的、反科学的神秘主义。
强调人的主观认识作用。
他认为唯一的现实乃是藏在粗糙的物质外衣下的“永恒的生命洪流”,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进入“永恒的生命洪流”,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
(二)文学发展基本特征1、三种基本思想并存(多元格局形成);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②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③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
2、开始“退回内心”;3、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三)主要文学思潮多元格局:1、无产阶级文学2、自然主义文学3、唯美主义文学4、象征主义文学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1.文学特征鲜明的政治倾向、无产阶级英雄、大众化的形式2.代表人物:鲍狄埃《国际歌》二、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共同的情绪:幻灭感、世纪末情绪艺术上:形式主义(重主观、幻觉、神秘)、颓废的趣味共同的美学纲领:“为艺术而艺术”共同的哲学基础:非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一)唯美主义A、概念唯美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而流行于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思潮。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法国文学与左拉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自然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在法国形成的文学思潮,受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医学的影响,主张创作的客观化,以事实材料整理、描绘代替主观抽象的分析,强调作品的文献性、实证性、科学性。
主要代表作家: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左拉与《卢贡·马卡尔家族》自然主义文学领袖,理论家。
理论著作:《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对生命本源的表现;对存在事实的接受和描写;提供人类文献。
《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
主要作品:《金钱》、《崩溃》、《萌芽》、《小酒店》等。
《萌芽》第一部正面描写产业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
以雇佣劳动的崛起、资本与劳动的斗争、工人的愤怒为主题。
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阶级觉悟的工人运动领袖形象——艾蒂安·朗蒂耶。
晚期创作:《三名城》(《卢尔德》、《罗马》、《巴黎》)、《四福音书》(《繁殖》、《劳动》、《真理》《正义》)。
三、莫泊桑短篇小说1、小说题材分类:描写普法战争,歌颂人民爱国精神的作品:《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
描写资产阶级虚荣、势利、揭露拜金主义的作品:《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
描写下层社会痛苦贫困生活的作品:《穷鬼》、《流浪儿》、《海港》。
2、莫泊桑短篇小说特点: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件、人物中发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善于以大量真实生动、准确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
文笔优美流畅,语言明快富有表现力。
3、长篇小说:《俊友》、《一生》、《温泉》。
四、波德莱尔与《恶之花》1、波德莱尔的诗学观。
忧郁美与应合理论。
2、《恶之花》,“为法国文学带来颤栗的一本书。
”诗歌结构:序诗;忧郁与理想;巴黎写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
主题寓意:阴暗丑陋的都市生活描绘,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否定,以降生开始、以对死亡呼唤的结尾表达颓废的世界末心理和忧郁的人生主题。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文学第1节概述一、历史文化背景19世纪最后30年中众多的社会哲学思潮的出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泰纳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决定论;贝尔纳的遗传学说。
二、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的基本格局●现实主义在欧美各国继续发展,在俄国和北欧则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出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欧美文坛多元格局的形成。
三、主要文学流派1、自然主义(1)作为创作方法的自然主义着重描写生活中的非本质的个别现象和琐碎的细节,追求表现事物的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因而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2)作为文学思潮和流派的自然主义理论基础:泰纳的“三要素”决定论和贝尔纳的遗传学说;法国作家左拉对自然主义理论的阐述:《实验小说论》(1880)、《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偏重于注意人的自然属性,主张着重描写人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本能;(2)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摄取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3)主张作家要能超党派、超政治,甚至超道德,不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3)自然主义文学的成就:自然主义文学首先出现于法国,并且在法国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80年代,德国出现了所谓“彻底的自然主义”、“每秒体”,把自然主义对细节的追求推向极端;在英国则出现了“贫民窟文学”,即赤裸裸地描写工人生活中最龌龊、最可怕的方面,如阿瑟·莫里逊的《陋巷的故事》(1894)等作品。
2、唯美主义(1)唯美主义的形成社会背景: 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理论基础:康德“自由美”的思想;文学背景: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某种反拨。
(2)唯美主义特点:A、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附庸美”,反对“为人生而艺术”;B、反对文学的倾向性、思想性,排除文艺的任何功利目的,否认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C、强调、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宣扬“艺术至上”。
第八章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后期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十九世纪后期,首先是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如美、德、法、英等国走上了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拼命压榨本国人民,疯狂掠夺殖民地。
为巩固自己的寄生特权,他们收买工人上层分子,使之充当工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代理人。
散布各种谬论,组织各种反对派。
例如,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和俄国的孟什维克。
这个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各宗主国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
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
其次,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腐朽和反动。
公社虽然在反革命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但是政府和社会风气多都十分腐败的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无力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四次经济危机,使欧美各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劳动人民的境况日益恶化。
在这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劳资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冲击,使得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先后出现。
早在19世纪前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发表了他的鼓吹生存意志,敌视理性的“唯意志论”学说,给人们带来消极的影响。
他们仇视革命,蔑视民主。
到了19世纪后期,在资产阶级文化出现衰落的情况下,叔本华的学说进一步流行开来。
在叔本华之后,尼采则推出他的权力意志论,认为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约束去实现个人的欲望是人的本性。
尼采在反对旧的传统道德和基督教的同时,大力宣扬他的超人哲学,他把人分成两类,一种是天生统治别人的强者,一种是天生统治别人的弱者。
而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理论,受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欢迎,后来还成了法西斯分子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后期盛行的实证主义哲学也对这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们宣称:自己对生活采取纯科学的客观态度,避免下结论,不探求任何客观的规律。
他们主张以事实代替结论,以使他们的学术超越于唯物与唯心主义之上。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
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2、文学状况。
①巴黎公社文学②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 70、8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鼎盛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比昂松(1832-1910)也值得关注。
③美国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吸收乡土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亨利·詹姆斯开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开辟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欧·亨利是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
杰克·伦敦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思想上的矛盾则耐人寻味。
④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
自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
自然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开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传性问题。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它发挥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倾向,而且增加了某些新的重要成分。
这些新成分代表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就是它相信科学,相信观察、实验、提供文献的方法。
它因遵从科学原则而变得系统化,以致形成19世纪后期公认的学说,而早期的现实主义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⑤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期在法、德、英等国产生一种新的文艺思潮。
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它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
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⑥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流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形成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概述历史文化背景 19世纪最后30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北欧各国仍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反封建。
中欧、东南欧――民族解放斗争、反封建斗争。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依然强大。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社会哲学思潮法国泰纳(1828-1893)-实证主义德国尼采(1844-1900)-“上帝死了”,超人哲学法国柏格森(1859-1941)-直觉主义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多元格局初步形成 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的一个转折时期。
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19世纪最后30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本时期的作家在继承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果戈理等作家描写下层人民的悲苦生活,揭露资本的剥削和压迫外,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具有新时期特征的丑恶现象,如垄断资本的发展、资产阶级的道德堕落、民主的虚伪、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增长,以及广大知识阶层对社会的失望与苦恼等等。
第二,作家们大多受到资本主义精神危机以及各种颓废思潮的影响,看不到社会的光明前途。
因此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对社会的批判往往和无可奈何的沮丧心情或悲观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或者逃避到主观臆造的道德世界中去。
第三,在创作手法上,突破细节的真实描写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现实主义中渗入自然主义成分,或借鉴于象征主义的描写手法,使得作品的描写更为细腻,表现力更为丰富。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自19世纪50年代后,文坛出现了强调科学精神、崇尚客观冷峻的创作新风格,倡导这一风格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
自福楼拜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批判的精神有所减弱,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对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给人们带来无可言状的苦难的表现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节概述、社会状况.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文学状况.①巴黎公社文学②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鼎盛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最为重要地作家.挪威地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地作家,比昂松()也值得关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美国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地作家,吸收乡土文学中地某些表现手法,为美国民族文学地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亨利·詹姆斯开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地先河,开辟了小说艺术表现地新途径.欧·亨利是美国最重要地短篇小说家.杰克·伦敦是世纪后期美国重要地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思想上地矛盾则耐人寻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是世纪后期至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地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自然主义地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地机体为目地.自然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它是传统现实主义地发展,描写地视野更开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地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传性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地区别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地新阶段、新形式,它发挥和强化了现实主义地基本倾向,而且增加了某些新地重要成分.这些新成分代表了自然主义地特点,这就是它相信科学,相信观察、实验、提供文献地方法.它因遵从科学原则而变得系统化,以致形成世纪后期公认地学说,而早期地现实主义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地区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⑤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是世纪中期在法、德、英等国产生一种新地文艺思潮.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它强调超然于生活地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它地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地反抗.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⑥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世纪年代至世纪年代在西方出现地文学流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地一个流派,形成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地分界线.象征主义文学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世纪年代至年代为前期象征主义,世纪初到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 、突破现实主义只注重描写外部物质世界地手法,着重通过象征物象,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以有声有色地物质形式. 、反对直抒胸臆,主张象征暗示,用象征性地物象暗示主题和其他事物.、重视主观地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地创造作用,使意念具有触摸得到地形貌. 、强调诗歌地音乐性.、具有浓厚地神秘主义色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节左拉、生平和创作爱弥尔·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地领袖.生于工程师家庭,父亲早亡,因而他青少年时期过着穷困地生活.年,进入阿谢特出版社当打包工人,后因诗做出色而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同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当时科学成就和文学思想地影响下,左拉形成了自己地文学观,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地倡导者.从年开始,他仿照巴尔扎克地《人间喜剧》,以系列作品地方式,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地自然史和社会史”,取名《卢贡——马卡尔家族》.到年,完成了这套包括部长篇小说地巨著,历时年之久.其中重要地作品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年,法国军方诬告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出卖国防机密.左拉仗义执言,并于年月发表题为《我控诉》地公开信,揭露军方地阴谋,为此遭到迫害,流亡英国.年才回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萌芽》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萌芽》在文学上第一次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地主要矛盾——劳资双方你死我活地斗争,正面地描写了产业工人地罢工,成功地再现了罢工地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地重大社会现象,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地社会问题.左拉没有停留于对罢工斗争地单纯描写,而是深入地挖掘了罢工地根本原因.他所写地这场罢工,是有了觉悟地工人地集体行动.小说也没有用低沉地调子去表现罢工斗争地失败,而是充满对未来地憧憬和乐观地情调,是一部悲壮地史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艺术特色:这部小说地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浩大场面地描绘上.小说用整整一章来写罢工地场面,罢工地人流在其中得到绘声绘色地再现.小说中地罢工人流具有初期罢工地特点,缺乏精密地组织和策划,显得混乱、粗犷、雄浑、悲壮,在描写这股巨大地人流奔走呼号时,作者有条不紊地穿插了经理们如何应对这场罢工,整个过程写得有张有弛,显示出大手笔地高超技巧.此外,对象征地运用,也是该小说地一大特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节莫泊桑、生平和创作吉·德·莫泊桑(),法国以及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在诺曼底地乡村度过了童年,从卢昂中学毕业后,年到巴黎读法律.曾在福楼拜地指导下从事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对士兵地爱国主义热情深有体验.战后复员,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供职.年,在和左拉地友谊交往中,写成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地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步入创作生涯.年之中,写成中短篇小说篇,其中有名篇《米龙老爹》、《项链》等.他地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作品地题材广泛,逼真自然,以小见大,高度精炼,重在描绘人情世态,表现社会习俗,不仅语言朴实简洁,而且在谋篇构思、细节刻画、尤其是精彩地结尾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独到地才能,因而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共完成长篇小说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短篇小说莫泊桑地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地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地人物形象,从不同地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年间法国社会生活地状况.小说题材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描写普法战争地、反映资产阶级世俗生活和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地、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痛苦和反映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地.小说内容多是描摹日常生活中地人情世态,中小资产阶级人物地琐事心理,但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挖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地真实和社会地本质.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从小见大地艺术感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莫泊桑在描写人物、事件、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地心理、动作时,从不浓墨重彩,而是采用极为自然朴素地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线条简练、色彩恬淡、和谐宜人地生活风俗画面.其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构思非常精妙,别具一格.他常常三言两语就确定了他地小说地背景,然后安置他地人物,只要强调一下外貌地某些特点,习惯地手势,几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地方言,就足使主角栩栩如生.然后展开故事情节,内容相当简单,可是过不了多久,意外地事情发生了,使情节很快走向结局,这结局往往是悲惨地,但作者仍然不动声色,保持叙事者地冷静.这种高超地写作技巧,使他成为世界上至今屈指可数地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节哈代、生平和创作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地最后一位作家”,也是“现代派地先驱”.年,哈代生于英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尔切斯特县一个石匠家庭.他在家乡小学读书,岁时跟随一位建筑师作学徒.岁时,在伦敦担任一名建筑师地助手,同时写作诗歌和散文,并花大量时间研究绘画.也就是这个时期,在思想上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因为在伦敦始终感到不得其所,于年又回到家乡,并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后经修改,以《非常手段》为名于年发表,轰动一时.由于被认有伤风化,小说遭到恶意攻击,年他写了浪漫主义地喜剧《绿萌下》予以还击.这时哈代正在追求一位叫埃玛地女子,她就是哈代第二部小说《一双蓝眼睛》中女主人公埃尔弗兰德地原型.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受斯蒂芬爵士之邀为杂志撰写长篇连载,于是他最成功地小说之一《远离尘嚣》于年问世.该小说单行本地问世使他成为名作家.此后他放弃了建筑师地职业,和埃玛结了婚,在伦敦定居下来专事写作.新环境下写作地失败,促使他回到多塞特郡去创作《还乡》.这是其四部悲剧小说地第一部,另外三部是:《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地苔丝》()和《无名地裘德》().年,他携同妻子最终离开伦敦,回到多尔切斯特,长寿地他后半生很少离开此地.年,他获得荣誉勋章.死后,他地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德伯家地苔丝》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作品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家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地背景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村姑娘短暂而悲惨地一生.通过小说中地描写,可以看到,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得到长足地发展,而且侵袭到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已在农村开始出现,而这必然带来人们在思想和精神上地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人物分析: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哈代饱含深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地英国农村女性形象.然而,苔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侵入到英国农村地时期,其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地烙印.哈代揭示了这一形象及悲剧原因地全部复杂性.在哈代看来,苔丝地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地,其次和她性格地弱点分不开,此外还有神秘莫测地命运作祟地因素,因而,苔丝地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④艺术特色:这不仅体现在哈代对时代氛围地高超把握,新地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地拓展以及“圆形人物”地杰出塑造上,同时,这部小说也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结构安排上,体现了哈代小说独特地艺术个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五节易卜生、生平和创作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以及世界范围内地伟大戏剧家.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破产去药店当学徒.年到首都协助当时地工人运动领导人作宣传工作,并在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创作.早期创作地历史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取材于古代挪威地英雄传说和历史,对当时民族独立运动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主要剧本有《厄斯特罗地英格夫人》、《凯觎王位地人》等.年至年,居住意大利期间完成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反映现实问题成为他创作地主要特征.从年代末至年代初,他创作了一系“社会问题”剧:作品内容涉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家庭、妇女、教育等多方面地现实问题,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地社会和家庭事件,笔锋犀利,充满强烈地社会批判精神,代表作包括《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年代中期以后,剧作转向对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地剖析,象征意味增强,悲观主义与神秘色彩浓厚.此时剧作有《野鸭》、《海上夫人》等.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地杰出代表.他地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于衰落时期,他发扬了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很多革新与创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玩偶之家》①剧情梗概(略)②思想意义:作为一部“社会问题”剧,易卜生探讨和揭示了以下了几处问题:第一,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样地地位.第二,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地揭露.第三,妇女地出路问题.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易卜生并未给予回答,但在那样地时代提出这样地问题就已经很了不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艺术特色:娜拉与海尔茂争论地最后一个场面,是全剧地高潮.在这一场面里,不仅使娜拉与海尔茂地冲突鲜明集中,达到了最紧张地地步,而且易卜生戏剧中“讨论”地艺术特色也极为出色.在这一幕里,“讨论”地问题紧紧围绕着娜拉地命运展开.作家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地语言交锋,从家庭到社会、从政治到宗教到个人责任,层层深入地探讨了当时地妇女问题.这一方法,既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地手段,也是剧作家借娜拉之口宣传其“妇女解放宣言”地讲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六节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和创作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纪俄国最杰出地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地小说家之一.年月日,托尔斯泰生于莫斯科以南地图拉省克拉皮文县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地一个贵族家庭.父母早亡,由两个姑母先后监护长大.自幼接受贵族教育.年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次年转法律系,年退学,回到故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此后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企图改善农民生活,但不得农民信任而终止.至年在军队服役.期间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成为知名作家.年,托氏还发表了一个中篇《一个地主地早晨》,根据自己在庄园里试行“农事改革”地亲身体验写成.年,到法、意、瑞、德等国游历,扩大了他地文学艺术地视野,但其经历和见闻却使他对资本主义文明深恶痛绝,越来越趋向于内心精神地道路.此时俄国正面临历史地大转折,农奴制问题成为社会各派纠缠地中心.托氏本人思想十分矛盾.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躲避于哲学、艺术,但很快失望.长兄恰值此时去逝,思想上更加悲观,从年间几乎停止创作,而醉心于农民子弟地教育问题,并为此再到欧洲各国考察.反映这一时期思想地作品有《三死》、《家庭幸福》等.年,与索尼娅结婚.此时,俄国革命转入低潮,托氏本人也过上了俭朴、宁静地生活.年起,由于生活安定,停止办学和发行杂志,埋头创作,在六、七十年代,接连写出两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七、八十年代之交,托氏世界观发生急变,完全转到宗法制农民地立场上.从此,托氏厌弃自己地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摒弃奢侈,持斋吃素.《复活》乃是这种转变后创作地最重要地作品.晚年地托氏因身体力行“平民化”地生活,和夫人发生冲突,家庭关系紧张,最后于年月日离家出走,在途中患肺炎,日在一火车站病逝.遵其遗嘱,遗体安葬于波利亚纳地森林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安娜·卡列尼娜》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这部小说关心地是家庭题材,但家庭地冲突是与时代地矛盾、社会生活地激流密切联系地,主人公地生活历史被纳入到时代地框架之内,单个人物及其愿望、渴求、欢乐和痛苦,是时代与社会生活激流地一部分.小说以史诗性地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地内心世界地躁动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重新安排”地时代特点.小说地悲剧氛围、死亡意识、焦灼不安地人物心态,正是人物同有损人地尊严地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地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安娜地悲剧正是其性格与社会环境产生尖锐冲突地必然结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艺术特色:首先,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地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地主要特点;第二,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地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言,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地媒介;第三,小说通过内心话语地描写直接展示人物地内心世界;第四,结构独特,两条线索看似平行发展,没有内在联系,实则巧妙地联结在一起,表现出作者谋篇布局上地缜密与严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七节马克·吐温、生平和创作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地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地作家之一.原名萨缪尔·克莱门斯.岁丧父,岁辍学,后来当过排字工、报童、领航员、舵手.年去西部寻矿,作过股票生意,淘金,渴望致富,但均不成功.其间开始为当地报纸写趣闻轶事.年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地跳跬》,使他闻名全国.随后写出一系列有影响地幽默讽刺作品.年代以后,马克·吐温连续写出《镀金时代》(与人合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地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年,马克·吐温地出版公司破产,负债累累,遂去欧洲讲演同时出版《傻瓜威尔逊》、《赤道旅行记》、《败坏了赫德莱堡地人》.年后回国,继续发表政论性演讲和文章.马克·吐温地创作表现出杰出地幽默、讽刺地特点,对世纪后半期和本世纪初地美国社会充满了强烈地批判精神.他对美国社会腐败、民主虚伪和种族压迫地揭发讽刺,对资产阶级各色人等地否定,在当时极为繁荣地幽默文学中独领风骚.、《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小说地中心人物哈克曾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出现过,但在这部小说中他已经不是一个追求冒险地汤姆式地顽童了,而是一个有头脑、质朴、有正义感而又勇敢地少年.他不仅渴望自由,而且还积极帮助吉姆获得自由,是一个具有民主精神地美国下层人民地典型.作者站在民主主义地立场上,也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吉姆这个精神高尚地黑人形象,反映出他地反种族歧视地进步倾向.此外,对密西西比河“河上”与“岸上”地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那种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人人平等、自由地理想社会地憧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艺术特色:首先,作者把现实主义地精细镂刻与浪漫主义地热烈抒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地真实描写与幽默风趣地夸张融为一体.其次,小说所采用地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被认为是小说成功地一个显著标志.此外,小说中所使用地美国南方方言、黑人俚语,被称为是“英语地新发现”,流畅、准确、口语化地语体,对美国以后地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社会状况。
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
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2、文学状况。
①巴黎公社文学②俄国文学和挪威文学 70、8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鼎盛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最为重要的作家。
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比昂松(1832-1910)也值得关注。
③美国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作家,吸收乡土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亨利·詹姆斯开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开辟了小说艺术表现的新途径。
欧·亨利是美国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
杰克·伦敦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思想上的矛盾则耐人寻味。
④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欧美各国。
自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描写真实,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
自然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发展,描写的视野更开阔,在文学创作中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传性问题。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式,它发挥和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倾向,而且增加了某些新的重要成分。
这些新成分代表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就是它相信科学,相信观察、实验、提供文献的方法。
它因遵从科学原则而变得系统化,以致形成19世纪后期公认的学说,而早期的现实主义没有做到这一点。
这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⑤唯美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期在法、德、英等国产生一种新的文艺思潮。
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它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
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的反抗。
⑥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流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形成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前期象征主义,20世纪初到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
1、突破现实主义只注重描写外部物质世界的手法,着重通过象征物象,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以有声有色的物质形式。
2、反对直抒胸臆,主张象征暗示,用象征性的物象暗示主题和其他事物。
3、重视主观的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使意念具有触摸得到的形貌。
4、强调诗歌的音乐性。
5、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第二节左拉1、生平和创作爱弥尔·左拉(1840-1902),自然主义文学的领袖。
生于工程师家庭,父亲早亡,因而他青少年时期过着穷困的生活。
1862年,进入阿谢特出版社当打包工人,后因诗做出色而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同时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在当时科学成就和文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观,并成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
从1868年开始,他仿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取名《卢贡——马卡尔家族》。
到1893年,完成了这套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历时25年之久。
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
1894年,法国军方诬告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出卖国防机密。
左拉仗义执言,并于1898年1月发表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揭露军方的阴谋,为此遭到迫害,流亡英国。
1899年才回国。
2、《萌芽》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萌芽》在文学上第一次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劳资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正面地描写了产业工人的罢工,成功地再现了罢工的过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现象,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
左拉没有停留于对罢工斗争的单纯描写,而是深入地挖掘了罢工的根本原因。
他所写的这场罢工,是有了觉悟的工人的集体行动。
小说也没有用低沉的调子去表现罢工斗争的失败,而是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的情调,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③艺术特色: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浩大场面的描绘上。
小说用整整一章来写罢工的场面,罢工的人流在其中得到绘声绘色的再现。
小说中的罢工人流具有初期罢工的特点,缺乏精密的组织和策划,显得混乱、粗犷、雄浑、悲壮,在描写这股巨大的人流奔走呼号时,作者有条不紊地穿插了经理们如何应对这场罢工,整个过程写得有张有弛,显示出大手笔的高超技巧。
此外,对象征的运用,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第三节莫泊桑1、生平和创作吉·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以及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
在诺曼底的乡村度过了童年,从卢昂中学毕业后,1870年到巴黎读法律。
曾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从事文学习作。
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对士兵的爱国主义热情深有体验。
战后复员,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供职。
1880年,在和左拉的友谊交往中,写成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步入创作生涯。
10年之中,写成中短篇小说300篇,其中有名篇《米龙老爹》、《项链》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
作品的题材广泛,逼真自然,以小见大,高度精炼,重在描绘人情世态,表现社会习俗,不仅语言朴实简洁,而且在谋篇构思、细节刻画、尤其是精彩的结尾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独到的才能,因而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共完成长篇小说7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
2、中短篇小说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色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1870-1890年间法国社会生活的状况。
小说题材极为广泛,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描写普法战争的、反映资产阶级世俗生活和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的、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贫困痛苦和反映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
小说内容多是描摹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中小资产阶级人物的琐事心理,但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挖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
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从小见大的艺术感受。
莫泊桑在描写人物、事件、自然景物,以及人物的心理、动作时,从不浓墨重彩,而是采用极为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幅线条简练、色彩恬淡、和谐宜人的生活风俗画面。
其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构思非常精妙,别具一格。
他常常三言两语就确定了他的小说的背景,然后安置他的人物,只要强调一下外貌的某些特点,习惯的手势,几句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方言,就足使主角栩栩如生。
然后展开故事情节,内容相当简单,可是过不了多久,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使情节很快走向结局,这结局往往是悲惨的,但作者仍然不动声色,保持叙事者的冷静。
这种高超的写作技巧,使他成为世界上至今屈指可数的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第四节哈代1、生平和创作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也是“现代派的先驱”。
1840年,哈代生于英西南部多塞特郡多尔切斯特县一个石匠家庭。
他在家乡小学读书,16岁时跟随一位建筑师作学徒。
22岁时,在伦敦担任一名建筑师的助手,同时写作诗歌和散文,并花大量时间研究绘画。
也就是这个时期,在思想上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
因为在伦敦始终感到不得其所,于1867年又回到家乡,并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后经修改,以《非常手段》为名于1871年发表,轰动一时。
由于被认有伤风化,小说遭到恶意攻击,1872年他写了浪漫主义的喜剧《绿萌下》予以还击。
这时哈代正在追求一位叫埃玛的女子,她就是哈代第二部小说《一双蓝眼睛》中女主人公埃尔弗兰德的原型。
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受斯蒂芬爵士之邀为杂志撰写长篇连载,于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远离尘嚣》于1874年问世。
该小说单行本的问世使他成为名作家。
此后他放弃了建筑师的职业,和埃玛结了婚,在伦敦定居下来专事写作。
新环境下写作的失败,促使他回到多塞特郡去创作《还乡》。
这是其四部悲剧小说的第一部,另外三部是:《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
1883年,他携同妻子最终离开伦敦,回到多尔切斯特,长寿的他后半生很少离开此地。
1910年,他获得荣誉勋章。
死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西敏寺。
2、《德伯家的苔丝》①小说梗概(略)②思想意义:作品在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家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深重灾难的背景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村姑娘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通过小说中的描写,可以看到,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侵袭到农村,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已在农村开始出现,而这必然带来人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
③人物分析: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哈代饱含深情地塑造了苔丝这一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
然而,苔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侵入到英国农村的时期,其身上便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哈代揭示了这一形象及悲剧原因的全部复杂性。
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的,其次和她性格的弱点分不开,此外还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因而,苔丝的悲剧既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④艺术特色:这不仅体现在哈代对时代氛围的高超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悲剧观念的拓展以及“圆形人物”的杰出塑造上,同时,这部小说也在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结构安排上,体现了哈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个性。
第五节易卜生1、生平和创作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伟大戏剧家。
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破产去药店当学徒。
1850年到首都协助当时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作宣传工作,并在革命浪潮鼓舞下开始创作。
早期创作的历史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取材于古代挪威的英雄传说和历史,对当时民族独立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剧本有《厄斯特罗的英格夫人》、《凯觎王位的人》等。
1866年至1867年,居住意大利期间完成哲理诗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反映现实问题成为他创作的主要特征。
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创作了一系“社会问题”剧:作品内容涉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家庭、妇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和家庭事件,笔锋犀利,充满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代表作包括《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
80年代中期以后,剧作转向对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剖析,象征意味增强,悲观主义与神秘色彩浓厚。
此时剧作有《野鸭》、《海上夫人》等。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他的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于衰落时期,他发扬了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很多革新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