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10
二十世纪文学名词解释(一)现代主义1.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2.后期象征主义3.未来主义4.超现实主义5.表现主义文学6.叙事剧与间离效果7.意识流小说8.存在主义文学9.荒诞派戏剧10.新小说派11.黑色幽默12.魔幻现实主义13.卡夫卡小说14.境遇剧1.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欧美出现的各种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称(1分)。
它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与人的精神迷惘、困惑(1分)。
在思想内容、审美追求与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反传统的倾向。
具有标新立异、大胆实验、追求奇异的风格特点。
故称为先锋派、实验派。
重要流派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1分)。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瓦雷里、里尔克、艾略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1分),是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创作上主张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手法表现微妙复杂的体验与主观感受(2分),较前期象征主义更趋哲理化与神秘性(1分)。
代表作家作品:艾略特《荒原》、里尔克《杜伊诺哀歌》(1分)。
3.二十世纪源于意大利,影响整个欧洲的诗歌流派(1分)。
其基本特征是:否定一切,主张彻底废除一切艺术遗产与传统文化,主张变革,歌颂混乱、速度美、力量美,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颠覆传统艺术规范,具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倾向(2分)。
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帕拉采斯基(1分)。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源于法国影响欧美的文学流派(1分),主张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心理、梦幻世界,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写作(2分)。
最大限度展示自我的内在真实。
具有神秘晦涩的特点(1分)。
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1分)。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源于法国影响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1分),创作上强调表现主观感受,注重内在心灵、感觉体验的表现,主张透过事物的表面揭示内在本质,不注重环境写实与性格刻画(2分)。
表现手法多采用象征、隐喻、抽象、夸张、变形以突出主观感受(2分)。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区别1. 简介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都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盛行的文学流派。
它们都追求对社会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描写,但在具体的取向、态度和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阐述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区别。
2.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客观描写: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客观的描写,力图还原真实世界。
•日常生活: 现实主义更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现实困境。
•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作品常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不满或者提出改革呼声。
•个体塑造: 在现实主义中,人物形象通常是立体而真实的,以展现复杂多面性。
3. 自然主义文学特点•冷酷客观: 自然主义倾向于采用更加冷酷、客观的态度来揭示社会现象,不过分渲染或评价。
•环境决定论: 自然主义追求通过环境、遗传等因素解释人物行为和命运,认为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科学性与实证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注重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证研究,更加强调自然界法则对人的影响。
•悲观主义色彩: 自然主义常倾向于将个人置于无情「自然」之下,给读者一种悲观、绝望的视角。
4. 区别与联系•态度差异:现实主义着重呈现社会问题并提出改革意见,而自然主义更倾向于展示人在无情自然力面前的困境和挣扎。
•手法差异:现实主义偏向真实描写世界,自然主义则更注重对细节的捕捉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直接展示。
•理论基础:现实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期启蒙思想,自然主义则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等科学思潮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在取向、态度和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并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困境,同时对社会问题提出批判。
自然主义则更冷酷客观地揭示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命运的影响,并展示人在无情「自然」面前的悲剧。
了解这些特点与区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简史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群星灿烂的第三次文学高潮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
具有十九世纪优秀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美国小说,伴随着美国社会的这一演变踏进了二十世纪的门槛,在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社会土壤的培育下,形成了二十世纪初期绚丽多彩的创作景色,它不但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小说家和优秀的作品,而且在形成美国民族文学独特的风格和众多的流派上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整个美国文学发展历程看,它是继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高潮和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高潮之后的第三个高潮。
从本世纪初开始,以马克·吐温和弗兰克·诺里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直接培养出他们出色的继承者——西奥多·德莱塞、杰克·伦敦,随后又现出舍伍德·安德森、厄普顿·辛克莱、维拉·凯瑟、辛克莱·刘易斯、厄内斯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纳、约翰·斯担贝克、托马斯·沃尔夫、多斯·帕索斯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作家,以及象珀尔·布克、玛莱丽特·米切尔等在某个时期因某个作品而具有一定影响的小说家他们当中的好几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使美国小说一跃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劲旅。
左翼小说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诞生于美国危机年代发展起来的左翼文学运动之中。
它与左翼戏剧、左翼诗歌、左翼报告文学和左翼文学理论一起组成规模巨大的左翼文学运动。
约翰·里德(1887—1920)曾亲自经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美国左翼文学的先驱。
迈克尔·高尔德(1894—1967)的文学评论对左翼小说作了理论上的阐述。
阿格尼丝·史沫特莱(1890—1950)是一位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息息相通的左翼作家,她的自传小说《大地的女儿》以同情的态度记载了青年转向革命的过程。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10-07-18 08:52:01)转载标签: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卡夫卡美国杂谈分类:文件.笔记十九世纪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一.文学特征概述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
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
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
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
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二十世纪初期文学第一节概述19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文学史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主潮式的文学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多元格局初步形成,是这时期文坛的显著特点。
作为19世纪中期主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非主潮的文学流派,它们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自然主义文学(一)、自然主义产生的背景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和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
孔德的实证主义是自然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
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提出了“种族、时代、环境”决定论,强调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文学艺术。
遗传学家吕卡思医生把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病例都归结为与遗传有关,认为一个家族成员的过失会影响到整个家族和后代。
生理学家克劳德·贝尔纳德《试验医学研究导论》以试验的方法来对抗片面地经验论和唯理论。
19世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左拉把巴尔扎克和司汤达看成自然小说之父。
而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并提出自然主义要以《包法利夫人》为典范,要像福楼拜那样做一个冷漠的解剖家。
所以主张“客观”、“冷漠”的福楼拜的创作,可谓是自然主义的先声。
60年代初,龚古尔兄弟登上文坛,他们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的诞生。
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初,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
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
与此同时,他创作了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20部,使其成为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的最杰出代表。
(二)、自然主义文学在思想方面的特点第一,恪守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的原则,注意材料的搜集,力求全面反映时代面貌;第二,某些方面扩展了描绘的领域,如反映矿区工人的生活、大百货公司、铁路运输等;第三,较为客观地摆出事实,但不挖掘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因此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如前期现实主义;第四,注重从生理上去表现人,特别是从遗传学的观点去解释促使人行动的原因,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第八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自然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1、十九世纪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对理性的失望、对人性的怀疑;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促成了各种弘扬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遗传学、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认识的变化: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都必须探讨其特征和环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法国遗传学家吕卡斯医生为代表的“自然遗传论”则认为一切肉体的精神的病都跟遗传有关,酗酒、纵欲、犯罪、疾病等都会遗传;②孔德(1798一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主张科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的社会性取决于生理条件,应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
【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泰纳(1828一1893)把孔德的观点引入文学研究,提出了决定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理论,主张文学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特别是种族影响。
【种族包括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影响等因素;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时代包括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观念等因素。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它源于法国,然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意识流派意识流小说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兴盛于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
法国作家爱德华·杜夏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他的长篇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被认为是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
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
意识流只是一种创作原则、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总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因为运用意识流写作的作家没有形成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
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思想背景,与人的现实处境和对自身新的认识有着很大程度的关系。
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人们对传统理性和价值观的否定,使得他们陷入到精神危机当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流行开来的西方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又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唯一根据。
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冲动”,即“意识的绵延”。
在他看来,潜意识应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作家必须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领域中去,把握理性不能提供的东西;打破传统的时间观念,按照“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另一位意识流文学的理论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充分肯定无疑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思想张目。
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潜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意在反拨“人是理性动物”的传统观念。
认为潜意识乃至无意识是人的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人的本能冲动;人类的本能冲动经常受到社会规范及理性良知的束缚,使人充满矛盾。
外国文学史(第三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考点】一:世纪末出现的三个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前期象征主义。
1.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19世纪下半叶至20 世纪初在法国兴起,。
在70—80年代达到盛期。
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3.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出现于1886年。
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
这份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事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
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大学语文》考点总结: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常识一、古希腊文学寓言故事:《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农夫与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文学的蓝本,如地母该亚、众神之主宙斯、冥王哈得斯、日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阿佛狄忒、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和被誉为人“类文明缔造者”的普罗米修斯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人物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最杰出的一部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安提戈涅》《奥狄普斯王》(亚里斯多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心理戏剧鼻祖”,他的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
代表作《特洛伊妇女》《美狄亚》二、古罗马文学维吉尔: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三、中世纪文学但丁:《神曲》(意大利)四、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拉伯雷:法国人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巨人传》(是法国长篇小说的发端)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莎士比亚:英国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喜剧《无事生非》《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一报还一报》薄迦丘:意大利人,代表作《十日谈》五、十七世纪文学米尔顿:英国,恩格斯称其为“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八世启蒙思想运纪动的桥梁,代表作《失乐园》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
代表作:《伪君子》(又名《达尔杜弗》)、《唐璜》、《悭吝人》(又名《吝啬鬼》)六、十八世纪文学(启蒙运动:反封建的武器是理性)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恩格斯称赞“辩证法的杰作”)并主编《百科全书》、卢梭《忏悔录》等德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莱辛《拉奥孔》、歌德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英国爱尔兰,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菲尔丁:英国戏剧家和最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汤姆•琼斯》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首倡者和领袖。
外国文学概述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
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
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
本章主要摘选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外国文学中诗歌、小说和散文的经典名篇。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期,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发端于法国、英国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四五十年代迅速遍及整个欧洲,并传到美洲,成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流。
资产阶级文学从文艺复兴开始发展,至此,出现了空前光辉壮阔的场面。
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处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支配整个社会,金钱主宰一切,“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本主义制度故有矛盾的暴露,粉碎了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预言,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讲究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和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剖析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揭露和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欧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重大成就,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文主义文学启蒙文学,文学反映现实人生,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具有鲜明的倾向性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功经验,如表现历史题材时注意风俗画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等,也大大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力。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凭主观幻想进行创作,而是基本上以唯物主义反映论为依据,冷静地观察和剖析社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题材并加以提炼,力求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各阶层的人物和生活。
作品风格的变迁与文学流派的演变在文学创作中,作品的风格和文学流派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品风格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创作思想和情感时所呈现的独特方式,而文学流派则是一类具有相似主题、情感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集合。
两者的变迁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品风格的变迁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文学作品主要以叙事为主。
古代的作品风格注重叙述事实和传递信息,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出古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风格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体意识的体现。
这一变化可以追溯到浪漫主义的兴起。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个体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浪漫主义者以诗歌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想象力和感性的主观体验为基础,抨击现实世界的冷酷和功利主义。
这一文学流派的兴起对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作品风格注重个性、情感和幻想的表达,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体验。
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现实主义也开始崭露头角。
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绘和对真实生活的关注。
现实主义作品风格的变迁可以看作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
现实主义作品追求真实主义的描写,用客观的视角展现社会现实。
这种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摹以及真实情感的表达的风格逐渐取代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幻想和主观性。
随着现实主义的发展,还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文学流派。
自然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完全受制于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理本能。
自然主义作品风格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中的底层阶级的描写,以及对人类弱点和欲望的揭示。
这种风格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对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的需求。
随着现代主义的出现,作品风格再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文学中一种突破传统的文学流派,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顺序和线性结构,注重对语言和形式的实验,强调对时间、空间和意识的多重解读。
现代主义作品风格的变迁是由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拒斥和反思而产生的,它探索了更加独特和新颖的创作方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新动向作者:张雪婷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8期摘要: 20世纪时的俄罗斯文坛有着对立又统一这一特殊现象。
初期大量闻名于世的作家纷纷离开故土客居他乡,许多作品不能被当时俄罗斯社会所承认。
而同时,在俄国境内,苏联文学悄然兴起,并以其独特的思想和颇具内涵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文坛占有别树一帜。
这两个流派水火不容,却又在20世纪末境外俄罗斯文学回归后形影不离,相融相合。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引言19世纪到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硕果累累。
从普希金到高尔基再到托尔斯泰,俄国作家用敏感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触,描写了社会变革下的人间百象。
贵族的奢靡,底層的落魄都在其笔下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本文主要结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社会概况来深层次了解当时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其结合群众运动的发展规律和新动向。
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新动向2.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创作推陈出新。
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
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
2.2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正值俄罗斯从19世纪的启蒙现代化向20世纪的审美现代化、从罗曼诺夫王朝向社会主义转型的历史过渡,也是俄罗斯流派众多的文艺复兴时期,即宽泛意义上的“白银时代”[1] 。
此时的传统现实主义和“公民诗歌”仍占主要地位,但以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相继出现。
作为“白银时代”俄罗斯诗歌界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成就最高的流派,象征主义[2]在法国象征主义和19世纪俄罗斯诗歌传统基础上产生。
象征主义创作的最主要领域是诗歌,部分涉及到小说、戏剧和文艺理论[3]。
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是梅列日科夫斯基,他于1893年发表了《论现代俄国文学衰退的原因及各种新流派》[4]一文,这是俄国象征主义最早的一篇宣言,它第一次提出象征主义的美学纲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