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2015年)
- 格式:xls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5
对比2015年度我省和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四省一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情况如下: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第二,增速第一。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0116亿元、增长8.5%。
全国GDP总量676708亿元、增长6.9%,广东72813亿元、增长8.0%,山东63002亿元、增长8%,浙江42886亿元、增长8.0%,上海24965亿元、增长6.9%。
我省总量在四省一市中位居第二,与广东的差距由去年底的2704亿元缩小至2697亿元;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在四省一市中位居第一。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第二,增速第三。
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8.6亿元、增长1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万亿元、增长8.4%,广东9364.8亿元、增长12.0%,山东5529.3亿元、增长10%,浙江4809.5亿元、增长7.8%,上海5519.5亿元、增长13.3%。
我省总量在四省一市中位居第二,增速位居第三。
3、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第二,增速第四。
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45905.2亿元、增长10.5%。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51590亿元、增长10.0%,广东30031.2亿元、增长15.8%,山东47381.5亿元、增长13.9%,浙江26664.7亿元、增长13.2%,上海6349.4亿元、增长5.6%。
我省投资总量在四省一市位居第二;增速在四省一市中位居第四,但已由年初低于全国2.9个百分点转为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4、工业增加值:总量第一,增速第一。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422.5亿元、增长8.3%。
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6.1%,广东30313.6亿元、增长7.2%,山东增长7.5%,浙江13193亿元、增长4.4%,上海增长0.2%。
我省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位居第一(注:全国、山东、上海不出总量数据)。
5、工业用电量:总量第一,增速第一。
2016—2020 年浙江省技术交易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0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核心的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技术市场也被推向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在技术市场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全方位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技术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屡创新高。
“十三五”期间,在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16 年首破万亿大关,为11 407 亿元,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72.8%,2020 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至28 251.51 亿元,已超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
与此同时,浙江省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浙江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 年)》等系列政策,技术交易市场也迎来高速稳定增长,2020 年,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25 970 项,成交金额首破千亿大关,共计1 478.24 亿元,居全国第8 位。
本报告通过对“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技术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多重维度分析,研究当前浙江省技术交易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技术交易现状和主要特点1.1 技术交易规模逐年增长“十三五”以来,我省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技术要素的市场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合同登记项数、登记成交额、吸纳技术成交额、输出技术成交额等几大指标快速增长,在全国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
如表1所示。
技术合同登记项数从2016 年的14 826 项增长至2020 年的25 970 项,增幅为75.17%。
吸纳技术成交额从2016 年的288.31 亿元增长至2020 年的1 568.61 亿元,增幅达444.07%。
输出技术成交额从2016年的198.37 亿元增长至2020 年的1 403.32 亿元,增幅达607.43%。
2015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6年2月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扎实推进“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924.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801.8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之比为3.6︰49.0︰47.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247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453美元)。
2010-2015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010-2015年宁波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收支。
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6.4亿元,增长8.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2.6亿元,增长17.3%。
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支出分别增长56.6%、38.4%、24.2%、23.5%和13.0%。
就业和再就业。
201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万,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1.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训22.4万人;各级投入农民培训资金共3943.1万元,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1.1万人次。
市场价格。
2015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全国、全省城市平均水平分别高0.3和0.4个百分点。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列第10位。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跌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4.5%,烟酒类上涨3.1%,衣着类上涨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1.0%;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