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406.83 KB
- 文档页数:6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有许多结构,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决定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但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可以通过遮光器和反光镜来实现,光线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调焦作用可以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实现,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使用显微镜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和整理收镜。
显微镜成像特点是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果需要确定污点位置,可以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然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物体周长时,可以使用细线和刻度尺;测量物体面积时,可以使用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为叶片面积;测量物体体积时,可以使用量筒和水,先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然后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最后用V2减去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测量温度时,可以使用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在生物学研究中,采集和制作标本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对于植物标本,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两种分类。
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需要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等工具。
采集植物时,草本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而木本植物则包括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方法包括整形、压平、干燥和装贴。
制作昆虫标本需要使用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等工具。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放大作用: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 b”,则物象为“ p”;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4.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1、植物标本分类:(1)腊叶标本(2)浸制标本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一、生命的组成和分类1.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
二、生物的营养和呼吸1.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草食和肉食。
2.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3.呼吸过程:生物通过呼吸过程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三、生物的运动和感觉1.生物的运动方式:生物的运动方式包括自主运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2.细胞的运动:细胞通过鞭毛、纤毛和肌动蛋白等机制进行运动。
3.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运动可以通过生长和弯曲等方式实现。
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生物的生长:生物的生长是指体内物质的积累和增长。
2.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主要通过细胞分裂和不断形成新的组织。
3.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质的遗传和信息的遗传。
2.基因的作用:基因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表现为遗传特征的表现型。
3.变异和进化: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遗传性状的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稳定有重要作用。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
七、常见的动物和植物1.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常见的植物:常见的植物包括苹果树、玫瑰花、向日葵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冀教版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的是生命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结构、生物的功能、生物的环境等等。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生物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一、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将生物按照其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生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按照生命结构的不同,生物可以被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而在这两类生物中又有不同的层级。
1、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角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2、动物的分类动物与植物一样,也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海星、海胆、海葵等;而脊椎动物则又可以分为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二、生物的结构生物的结构对于生命的发展和发挥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生物的结构也是它们能够在各自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生物的结构。
1、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等部位,每个部位的不同结构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例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茎起到了支持和输送物质的作用,叶则是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授粉和产生种子的场所,而果实则是为种子提供保护和分散的功能。
2、动物的结构动物的结构同样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以适应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和需求。
例如,鸟类的结构就有特殊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以满足它们的飞行需求,而哺乳动物有着发达的脑部组织和高度适应性的骨骼结构。
三、生物的功能生物的功能是指不同生物在生存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任务,例如,植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营养;而动物则通过消耗植物来获取能量,以满足生存所需。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第一章科学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总结、提问等科学方法;2.科学实验的步骤: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形态、功能;2.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历程;3.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4.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第三章细胞的组成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构造、调节物质出入等;2.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等;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染色体、核仁等;4.金字塔实验:了解DNA介导遗传的过程。
第四章基因的遗传1.种群的变异和演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2.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源性、分离、组合等;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编码蛋白质、决定性状等;4.突变的产生和作用:突变的原因和后果。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等级;2.生物的命名方法:拉丁名、种加词等;3.动植物分类的特点:多样性、共性等;4.人类分类的特点和方法:人的物种分类、人种和民族的分类等。
第六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等;2.光合作用:光合有关的概念、作用过程和公式等;3.呼吸作用: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4.发酵作用的类型和应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1.生物适应和生态位:生物的结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适应;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等;3.生态平衡和稳定性:自然平衡、人为干扰对生物的影响等;4.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第一章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①取镜和安置: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沿10cm处。
②对光:转动变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光辉较强时用平面镜,光辉较弱时用凹透镜。
③安置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降落至凑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遇到标本(此时必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在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楚。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序次观察是我们认识、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惯等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向上,一般采纳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序次4、量筒丈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当的水(以淹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整体积V2③用V2—V1,获得待测固体的体积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动物标本:①捕获、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留(成品)6、研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研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坚持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研究的结果经过频频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储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汲取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储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就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储藏营养物质。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一、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常由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组成。
二、营养物质的利用
生物体根据自身需求,将养分分解为葡萄糖等简单有机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转化为 ATP 等能量分子,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继承与变异
遗传物质 DNA 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同时在遗传过程中也会发生突变等变异现象,这些变异现象对物种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或以上的后代细胞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五、组织器官与机体
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以及器官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之间协调一致,才能够实现生物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六、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生物的多种多样性,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是全人类的责任。
七、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危害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以上是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了解生命的奥秘。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珍惜学习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的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一)学会观察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方位: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 10CM处;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3、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4、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花粉粒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境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想一想: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与电镜下的花粉粒有何不同?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花粉粒没有在电镜下看到的花粉粒大,并且看不到花粉粒表面细微的结构。
七年级冀教版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二)采集与制作标本一、植物标本的概念:P12分类:(1)腊叶标本 (2)浸制标本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1、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2、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3、制作:整形→ 压平→ 干燥→ 装贴。
三、植物标本的作用:1、学习活动中,认识植物;2、科学研究中,植物分类的依据,为植物资源的考察、认证提供实物资料;3、科普宣传;4、工艺品。
大家谈:1、采集植物标本时,为什么要选择具有花和果实的植株或枝条?答:对于一般高等植物来讲,花和果实是分类的重要依据,所以采集植物标本时,要选择具有花和果实的植株或枝条。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如右图)1、说出图中1—13的结构名称;其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和[ ] ;2、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的结构[ ] ,大幅度升降镜筒,寻找物象的结构[ ] ;3、能将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的结构是[ ] ;4、位于载物台下方,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5、安装和转换物镜的结构是[ ] 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 ] 。
二、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2、目镜观察到的是的物象,例如:玻片是“b”,在显微镜里是“”;3、污点只能存在于、和;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移动玻片,污点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移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没动,污点说明在;4、区分目镜和物镜:有螺纹,无螺纹;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目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
答案:一、1、(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粗准焦螺旋;⑩反光镜;镜臂;镜座)①目镜;④物镜 2、细准焦螺旋;⑨粗准焦螺旋; 3、⑩反光镜 4、⑦遮光器 5、③转换器;④物镜二、1、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倒立;q 3、目镜;物镜;玻片;目镜;玻片;物镜 4、物镜;目镜 5、大;小第二节学会观察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1、观察方式:→→;2、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住,另一手托住,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10cm处的桌面上,略偏;2、对光:①转动,使对准通光孔;②转动,使对准通光孔;③注视目镜,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视野(调亮用凹面镜镜和大光圈),保证、、和在同一条直线。
(三镜一孔成一线);3、安放装片:将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夹住,使标本正对中心;4、调整焦距:①转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②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找物像;③转动,使物像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