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期间核查.doc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一、背景介绍。
标准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核查和检验。
本文档旨在制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计划的对象为实验室内所有的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试剂、生物标准物质、物理标准物质等。
涉及的标准物质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管理。
三、核查内容。
1. 标准物质的外观检查,包括标准物质的外观、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异常现象等。
2. 标准物质的标定值核查,通过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对比,核查标准物质的标定值是否符合要求。
3.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检验,检查标准物质在长期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其质量不会因时间而受到影响。
4. 标准物质的可追溯性核查,核查标准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记录,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合法性。
四、核查周期。
根据标准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核查周期。
一般情况下,常用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每年一次的核查,而稳定性较好的标准物质可以适当延长核查周期,但不得超过两年。
五、核查责任人。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制定具体的核查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的核查工作。
核查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室操作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核查记录。
核查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核查结果,并在核查结束后形成核查报告。
核查报告需要包括核查对象、核查内容、核查结果以及下一次核查的计划等内容,确保核查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七、核查结果处理。
根据核查结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处理和纠正。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淘汰或重新标定,确保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总结。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的核查和检验,可以保证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期间核查
有证标准物质和非有证标准物质。
1、有证标准物质
是附有认定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认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所有有证标准物质都需经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
有证标准物质在研制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制备、稳定性、均匀性、检测、定值、贮存、包装、运输等等均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为了保证标准物质量值的准确可靠,研制者一般都要选择6至8家的机构共同为标准物质进行测量、定值。
对于有证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实验室在不具备核查的技术能力时,可采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按照该标准物质证书上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使用说明、测量方法与操作步骤、储存条件和环境要求等信息,以确保该标准物质的量值为证书所提供的量值。
若上述情况的核查结果完全符合要求,实验室无需再对该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进行重新验证;
如果发现以上情况出现了偏差,实验室则应对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进行重新验证,以确认其是否发生了变化。
2、非有证标准物质
是指未经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备案的标准物质,包括:参考(标准)物质、质控样品、校准物、自行配置的标准溶液、标准气体等。
对于非有证标准物质的核查:
1)定期用有证标准物质对其特性量值进行期间核查;
2)如果实验室确实无法获得适当的有证标准物质时,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核查:
-通过实验室间比对确认量值;
-送有资质的校准机构进行校准;
-测试近期参加过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样品、检测足够稳定的不确定度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
编制:审核:批准:。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写:审核:批准:修改页一.目的制定一个作业指导书来规范实验室所用标液的期间核查。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实验室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到的标准溶液,包括制作标准曲线的有机标液、无机标液等。
三.步骤3.1 核查周期3.1.1 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经常使用的无机标液、有机标液,核查周期为一年一次。
3.2 标准物质的核查方法3.2.1 将标物送有资格的校准机构,或相关部门重新校准;3.2.2 比对:新购置的标准物质或新配置的标准工作液与正在使用的比对;3.2.3 与其他实验室间比对样品3.2.4测试样品:测试近期参加过水平测试结果满意的样品、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不确定度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3.3 核查内容及标准3.3.1 外观核查3.3.1.1 查看标准溶液是否有证;3.3.1.2 查看标签是否清楚;3.3.1.3查看标液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标液瓶是否密闭、是否有泄漏;3.3.1.4查看标液的有效期。
3.4 检测流程及判定3.4.1. 对于在用的标准物质,每年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一次,核查方式如下。
3.4.2 用其中一个品牌的标液配制标准曲线,并在相应的仪器上做出工作曲线。
3.4.3 用另外一个品牌的标准物质配制任意一个到两个浓度。
3.4.4 使用2.1标准物质得到的标准曲线对2.2配制的标液浓度进行测试。
3.4.5 邻苯二甲酸酯的配制浓度和理论浓度在25%以内为合格,铅、汞、铬、砷、硒、锑、钡、镉理论浓度和测试浓度在10%以内为合格。
3.4.6 当实验室只有一套标准物质,无法通过比对等方式对其进行核查时,可只对标准物质的外观(如溶液的状态是否澄清、颜色是否正常等)进行检查,核查人员通过经验进行判断。
3.4.7 所有逾期的、外观核查时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立即停用,经厂商复核或其它手段证实其量值未发生改变,方可继续使用,并填写证明材料,否则丢弃处理;并追溯对之前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首先我们来看下准则的规定:5.6.1 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该条款的注中说明“该计划应当包含一个对测量标准、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及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测量与检测设备进行选择、使用、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的系统”。
可见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
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 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实验室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验室自行规定的检定的设备期间程规定周期或实定规核查间间的时隔通常与检示的系统误差或系统对备效应值是考核设间间隔有关。
期间核查再校准的时实质当排除来自被测对象、环等随机定性),因此应境和人员的影响(稳设备示值一稳定的选择使被测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误差或随机效应的影响,为使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可以在期间核查的标准。
实验室期间核查计划:核查实验室计划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的目的实验室认可评审核查表篇一: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表实验室标准物质(试剂)核查计划表计划人: 批准人:篇二: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附表)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在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应当有统一、细化、规范的操作准则。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布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对通过实验室认可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提出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评审要求,明确规定实验室应定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校准(或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标准物质(或设备)是否处于校准状态,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
有证标准物质还能定期用于内部质量控制。
为规范管理章程,减小实验偏差,现制定期间核查计划。
此计划对核查频度、核查内容等进行合理安排,使期间核查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核查对象包括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和已开封正在使用的标准物质储备液、标准气体、固体标准物质等。
1. 职责1.1 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严格按照以下核查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1.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配合期间核查的进行。
1.3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监督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2. 核查规程2.1 核查前的准备2.1.1 查询所使用的标准物质是否为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满足时核查才有意义。
2.1.2 建立《标准物质入库登记表》(附件1),内容包括标准物质名称及编号、入库数量、购置日期、有效日期、浓度不确定度。
2.1.3 查询标准物质在保存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包括状态、颜色、气味、腐蚀性、毒性等,以备检查时作为参考。
2.2 核查频度根据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核查频度: 2.2.1 有效期在6个月以下、经常使用、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一些标准物质实行每季度一核查。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根据《标准物质管理规定》,对标准物质进行定期核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记录了对标准物质在期间内的核查情况,以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的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试剂、生物制品、药品、食品添加剂等。
对于每一种标准物质,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核查记录,并确保核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物质的外观、性状、纯度、稳定性等方面。
我们对每一种标准物质的外观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记录了任何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标准物质的性状进行了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还对标准物质的纯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以确保其在使用期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核查方法。
核查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物质特点,采用了相应的核查方法,并确保核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核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核查记录。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对每一种标准物质的核查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核查时间、核查人员、核查方法、核查结果等。
所有核查记录均经过核查人员签字确认,以确保核查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核查结论。
经过本次核查,所有标准物质均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我们将核查记录归档保存,以备日后核查和审计之需。
总结,本次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工作圆满完成,所有核查记录均完整准确。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标准物质的管理和核查工作,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为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特此备案。
如何进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展开全文写在前面实验室资质认可提出要求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实验室应定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标准参考物质校准状态失效产生的成本和风险。
首先,什么是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是指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所规定环境条件、储存方法、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使用期中间稳定性的检查,以确保标准物质量值的准确性。
在ISO/IEC17025中对标准物质提出,期间核查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或工作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核查对象核查对象为实验室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以及已开封正在使用的标准物质储备液、标准气体、固体标准物质等的核查,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
核查频度应具体分析实验室内每一种标准物质的每一个参数,根据其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程度确定核查的频度。
1.经常使用的有效期较短的(如6 个月)、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一些标准物质应缩短核查间隔,严格核查标准,一旦出现分析结果可疑的情况,只需追溯至上次核查后的数据,以降低实验室的风险。
2.不常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核查。
3.已有证标准物质稳定性较好的,如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原则上只执行未开封标准物质的核查方法。
只要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也可用有效的标准溶液与该标准溶液作比较,看两种溶液有无显著性差异。
4.只用于加标的回收试验的标准物质,核查其不确定度可能比其溯源性更有意义。
核查参数核查参数包括种类、级别、介质、浓度(含量)、有效期、批号、账物相符、环境条件、储存方法、检测分析方法等。
根据核查种类、核查方法的不同而有选择的进行核查。
1.种类实验室各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
对新增检测项目所对应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应及时纳入核查管理范围。
2.级别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一般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工作标准物质、色谱纯、优级纯、分析纯等,根据测定方法或有关规定对标准参考物质准确度的要求,核查实验室是否选用了合适的标准物质级别。
1. 目的
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 职责
3.1 核查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2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3 检测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期间核查的进行。
4. 操作规程
4.1 操作前的检查
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4.2 核查
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
对于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2.2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
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
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1
4.2.2.2 进行4.2.2.1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
C并与该标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
2
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4.3 结果判定
4.3.1 1C 与C 相比较,若1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1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
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2C 与C 的值才有意义。
4.3.2 2C 与C 相比较,若2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的示值与实值在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判定该储备液合格,可以继续使用;若2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在配制、使用、储存过程中有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重新配制新的储备液。
期间核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