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哪里看世界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7
一.作文题目请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尼采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导引本次作文主要对学生的立意进行训练。
一篇好的文章是从选定主题开始的,如果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
选定主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立意。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怎样才能做到文章立意新颖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
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其实也是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思索的问题。
怎样才能找准最佳立意点,实际上对话题作文的结构的了解很重要。
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引入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
其中第阐释性话语比较重要,它可以暗示学生文章的立意方向。
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
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三.作文立意解析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
如下文杜冬梅同学的《高•空》。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下文赵娟的《人生四步曲》。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名言类材料作文“何处看世界”导写与例文点评【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与导写】这是一则名言类的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在写法上首先要捕捉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然后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还要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准确立意。
材料提供了两句名言,构成一组相对立的观点,要求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成文,看似很宽,但仍有所限制,并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扣合材料中的关键词。
材料的关键词有三:处世之道、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
其中,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是以登山为喻,喻指不同的处世之道。
所以,处世之道是材料的核心概念。
那么,什么是处世之道呢?处世之道即立身做人等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所应遵循的原则(态度、方法)。
这样,材料的要求就转化为:半高处看世界、会当凌绝顶分别喻指怎样的处世之道?你认同怎样的处世之道?为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观点和层次也就明晰了。
你可以赞同尼采的半高处看世界的处世之道,也可以欣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要理由充分,自圆其说即可。
除就材料中的两个角度行文、立意外,还可以有以下角度、立意:(1)站在山脚看世界,即谦逊,脚踏实地;(2)分别站在山顶、半山腰、山脚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地打量世界;(3)站在哪个位置看世界不重要,关键在于健康的心态。
这则材料从审题上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可选择性较大。
写作时要善于展开联想,调用自己的生活与素材的积淀,通过有层次的论述,让人信服地接受你的处世之道。
【例文点评】例文1站在山顶看世界陈璐袆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或高,或低,或远,或近。
有的人不喜欢山顶的居高临下,害怕“高处不胜寒”,而选择站在山腰或山脚下看世界。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站在山腰看世界(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作文题】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立意:尼采认为要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材料在引述他的话后,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这句话提示我们,不一定非写“在半高处感受世界的美好”不可。
这样,我们写作立意的角度就丰富起来了:可以认同尼采的观点,选择站在半高处从容欣赏旅途上的风景,既有向上的目标,也能体察平凡人生的美好;也可以选择站在高处,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还可以选择站在山脚,谦卑对待人生,平凡人生也能活出自在和快乐。
原文呈现:站在山腰看世界总有一些人,立于山脚,仰视着山顶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渴望;总有一些人,立于高山之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不可一世;而我唯独渴望站在山腰上,领略这美好的风景。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一群孩子乔装行乞体验人生,沿途有多个行善之人给予他们食物和金钱,他们都很快忘记了,唯独记得一个老妇给予他们的深情抚摸。
是的,那个老妇并未给予他们些许物质财富,但她却成了他们唯一深刻的记忆,或许正是因为她不是站在山顶,而是站在山腰之上,给予了他们最真诚的美好。
“李天一事件”引发的争议还在延续,我们曾经都羡慕着他的音乐天赋和他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
曾经,他就是那个站在山顶上的人,俯视着我们,而我们仰视着他,但如今我们都为他深深地悲哀着。
他本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独守铁窗。
或许正是因为身处山顶,让他无法看清这个世界,让他迷失了自我。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站在哪里看世界作文材料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尼采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展示心系苍生行走人间郭熙泽尼采曾写道:“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诚然,立于山顶,意味超凡出尘,可如谪仙一般“霓为衣兮风为马”,尽享一世逍遥;矗足山腰,可与庄子一道“与天地精神往来”,亦是其乐无穷。
然而,我却愿于人间行走一世,不羡山顶云霓,不慕山腰盛景,我愿站在山脚看世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犹在耳边。
是的,山顶缥缈高妙,地面平凡低微;山腰山花烂漫,地面苦行踉跄,然而,我还是愿在地面行走一生,也许,站在山脚看世界,并不能够看到最美的那个世界,然而,只因地面有苍生,我们却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坚持认为,如今,众生的疾苦之声依旧在耳,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交接到我们手中,此时此刻,我们应当做的,便是低下仰望的头颅,扎根于凡尘之中,在关注民生疾苦的时候也救赎我们自己。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
”回望历史,当革新的火种即将被暴政熄灭之时,谭嗣同发出如此宣言。
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这个本应继续他大好青春而登上人生高峰的青年,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地面救亡图存的大潮之中,谭嗣同心系苍生,行走人间,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挺身而出,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时代最强音,谭嗣同虽因此成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却同时唤醒无数志士的斗志。
或许,谭嗣同的字号“复生”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复生,复生,虽身死,志尤生。
可悲复可笑的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却一直在功名利禄的山路上攀爬而不愿意在大地行走!在繁华浮梦降临之时,他们轻易放下了救赎苍生的心愿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他们忘记了本应肩负起的时代重任而只是埋头追求山顶之荣耀流连山腰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