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故障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634.00 KB
- 文档页数:11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机床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进给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1. 运动不平稳:机床在加工工件时,出现运动不平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故障引起的。
这种情况表现为运动过程中有明显的抖动或者不稳定的现象。
2. 运动失效:机床无法正常运动,不响应操作指令。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故障、控制器故障或者连接线路故障引起的。
3. 位置误差过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位置误差超过了允许范围,导致加工工件的尺寸不准确。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元件(如编码器)故障引起的。
4. 加工速度过慢:机床在加工时,进给速度远低于预设值,导致加工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机故障或者速度控制回路故障引起的。
二、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1. 运动不平稳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机床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是否充足,并且清洁。
其次,检查机床的传动系统,确保螺杆和导轨的润滑良好。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参数是否正确、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2. 运动失效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供应情况,确保电源正常。
其次,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连接线路,包括电源线、编码器连接线等,确保线路没有松动或者断裂。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和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3. 位置误差过大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元件,如编码器是否损坏或者松动。
如果问题还未解决,可以通过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参数是否正确、电机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诊断。
4. 加工速度过慢的诊断与处理:首先,检查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机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电机是否有异常声音或者发热等。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范文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驱动工件或刀具在加工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运动。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长时间使用,进给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
本文将介绍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断电故障:当进给伺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反应迟缓时,首先需要检查是否存在断电故障。
可以检查电源和连接器是否正常。
如果确认没有断电故障,可以进一步诊断。
二、电缆故障:电缆故障是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的故障之一。
可以通过检查电缆连接器的接触情况、电缆是否断裂或接触不良来判断是否存在电缆故障。
如果发现电缆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受损的电缆。
三、伺服驱动器故障:伺服驱动器是控制进给伺服系统的主要部件,当进给伺服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首先检查伺服驱动器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检查伺服驱动器的电源供应情况、电流是否稳定以及反馈信号是否正常来判断是否存在伺服驱动器故障。
如果发现伺服驱动器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故障的部件。
四、编码器故障:编码器是进给伺服系统的重要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件或刀具的位置信息。
当进给伺服系统无法准确移动或位置偏差较大时,可以检查编码器是否损坏或接触不良。
如果发现编码器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故障的部件。
五、电机故障:电机是驱动进给伺服系统运动的关键部件,当进给伺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运动异常时,可以检查电机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检查电机的电源供应情况、电流是否稳定以及转动是否平稳来判断是否存在电机故障。
如果发现电机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故障的部件。
六、控制器故障:控制器是进给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当进给伺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运动异常时,可以检查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
可以通过检查控制器的电源供应情况、信号是否稳定以及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来判断是否存在控制器故障。
如果发现控制器故障,应及时更换或修复故障的部件。
以上是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及其处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会严重影响机床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帮助机床维修工程师进行有效的故障排查。
一、伺服电机输出不稳定或不工作的故障1. 伺服电机电气连接故障。
在伺服电机输出不稳定或不工作的情况下,首先要检查电气连接是否良好,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主轴电机之间的电气连接是否正常、伺服驱动器电气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合格等,排除电气连接问题。
2. 伺服电机本身故障。
伺服电机的故障如轴承磨损、线圈断路、电机转子故障等都会导致输出不稳定或不工作的情况,需要进行检测和维修。
常见的检测方法如用万用表测量电机的电阻,检查电机转动是否灵活、轴承是否正常等。
3. 伺服驱动器故障。
伺服驱动器的故障如防护电路故障、电源故障、接口板连接不良等都会导致伺服电机输出不稳定或不工作,需要检查相应的部件进行排查。
常见的检测方法如检查驱动器是否有报警信号、电源是否正常、接口板是否正确插接等。
二、伺服系统位置偏移或误差过大的故障1. 导轨故障。
导轨质量差、磨损严重或进刀太大等都会导致伺服系统位置偏移或误差过大,需要检查导轨表面是否有磨损痕迹以及导向面是否平整。
2. 动态中的机械振动、系统震动或机床本身质量不好。
这些因素在机床运行中都会产生影响,导致伺服系统位置偏移或误差过大,需要进行检查和调整。
调整方法可采用优化机床支撑结构、调整伺服参数等。
3. 伺服系统参数设置错误。
如伺服系统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未能正确设置,将导致位置偏移或误差过大。
此时需要检查和调整伺服系统的参数设置。
三、伺服系统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故障伺服系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数控机床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故障原因包括:1. 冷却系统故障。
如冷却水温度过高或过低、冷却系统中水泵或水管路堵塞、扇叶损坏等都会导致伺服系统温度异常。
SIEMENS SIMODRIVE 611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诊断说明(160-505) 2012-02-04 13:21:56楼主160 基准轨迹未能实现原因:在开始寻基准点后,坐标轴在P0170运动过程中未能发现基准轨迹。
排除:—检查“基准轨迹”信号—检查P0170—如果坐标轴没有基准轨迹,则设置P0173至1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Ⅴ161 基准轨迹太短原因:当坐标轴向基准轨迹运动而且没有达到轨迹的停滞点时,错误被提示,i.e.基准轨迹太短。
排除:—设置P0163(寻基准点的速度)至较低值—增加P0104(最大制动值)—使用更长的基准轨迹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Ⅴ162 无零基准脉冲原因:当脱开基准轨迹后,坐标轴在P0171(基准轨迹与零脉冲之间的最大距离)运动过程中未能发现零脉冲。
排除:—检查带以零标记为基准的编码器—设置P0171至较高值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Ⅴ163 无编码运行和运行模式不匹配原因:无编码运行被参数化(P1006)并且“定位”或“位置基准值”运行模式设置。
排除:设置运行模式“速度/转矩设置”(P0700=1)确认:接通电源反应:停止、STOP Ⅴ165 绝对定位块不合理原因:带绝对定位数据的往复运动块在坐标轴连接运动时未被允许。
排除:修正往复运动块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Ⅳ166 连接不成功原因:在实际运行状态中,连接未能建立。
排除:—设置角度编码器界面(P0890,P0891)—检查连接结构(P0410)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Ⅵ167 启动连接信号原因:“启动连接”输入信号有效,输入信号对于启动连接是必要的。
排除:重置“启动连接”输入信号,确认故障,再设置输入信号并用开关接通连接。
确认:故障存储器重新置位。
反应:停止、STOP Ⅱ168 过流,缓冲存储原因:带有排队功能的连接发生,最大16个位置被保存在P0425∶16。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1年8月第23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1伺服系统简介1.1伺服系统的概念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是指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
在数控机床中,伺服系统是连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本体的中间环节,是数控机床的“四肢”。
因为伺服系统的性能决定了数控机床的性能,所以要求伺服系统具有高精度、快速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1.2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伺服系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它以指令脉冲为输入给定值与输出被调量进行比较,利用比较后产生的偏差值对系统进行自动调节,以消除偏差,使被调量跟踪给定值。
所以伺服系统的运动来源于偏差信号,必须具有负反馈回路,并且始终处于过渡过程状态。
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力的放大。
伺服系统必须有一个不断输入能量的能源,外加负载可视为系统的扰动输入。
2直流主轴伺服系统从原理上说,直流主轴驱动系统与通常的直流调速系统无本质的区别,但因为数控机床高速、高效、高精度的要求,决定了直流主轴驱动系统具有以下特点:2.1调速范围宽。
2.2直流主轴电动机通常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形式,可以在有尘埃和切削液飞溅的工业环境中使用。
2.3主轴电控机通常采用特殊的热管冷却系统,能将转子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外界发散。
2.4直流主轴驱动器主回路一般采用晶闸管三相全波整流,以实现四象限的运行。
2.5主轴控制性能好。
2.6纯电气主轴定向准停控制功能。
3交流主轴伺服系统主轴驱动交流伺服化是数控机床主轴驱动控制的发展趋势,交流主轴伺服系统的特点如下:3.1振动和噪声小3.2采用了再生制动控制功能3.3交流数字式伺服系统控制精度高3.4交流数字式伺服系统用参数设定(不是改变电位器阻值)调整电路状态4主轴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形式4.1当主轴伺服系统发生故障时,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4.1.1是在操作面板上用指示灯或CRT 显示报警信息;4.1.2是在主轴驱动装置上用指示灯或数码管显示故障状态;4.1.3是主轴工作不正常,但无任何报警信息。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模版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实现机床的进给运动,保证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进给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本文将针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处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通电检查1. 确保进给伺服系统的电源插座正常供电,并检查主控箱内的电源是否正常接通。
2. 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破损或接触不良,特别是接地线是否良好连接。
3. 检查伺服驱动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以判断驱动器是否接通电源。
二、机械传动部分检查1. 检查进给轴的联轴器是否松动或破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固定。
2. 检查进给轴的传动皮带或齿轮是否损坏或脱落,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3. 检查进给轴的导轨和导轨滑块是否磨损或变形,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调整。
三、编码器检查1. 确保编码器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编码器的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一般应在规定范围内。
3. 检查编码器的信号线是否良好连接,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重新连接。
四、伺服驱动器检查1. 确保伺服驱动器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伺服驱动器的报警指示灯,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报警,如有报警应根据具体情况查阅驱动器的故障代码进行处理。
3. 检查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特别是伺服增益、速度环参数等,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五、伺服电机检查1.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没有破损或接触不良。
2. 检查伺服电机的绝缘性能,特别是对地绝缘是否合格,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 检查伺服电机的温度是否过高,一般应在规定范围内,如过高应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工作。
六、参数设置检查1. 确保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与实际使用需求一致,特别是进给轴的相关参数,如脉冲当量、快速倍率等。
2. 检查数控系统是否存在进给轴停止禁止、机床保护等相关设置,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
伺服驱动系统故障诊断说明(7)2012-02-04 13:32:14楼主742 V/ f运转:驱动器,电机\%d不允许的条件原因:在V/ f运转中,4或8kHz的转换频率是被允许的。
排除:改变P100或取消V/fyunzhuan (P1014).当随着几个电机运转时/电机数据设置,频率也设置成P2100/P3100/P4100到4或8kHz。
确认:接通电源反应:停止、STOPⅡ(SRM,SLM) STOPⅠ(ARM)744 电机完全改变仅位为控制模式关闭环速度所允许原因:电机完全改变(P1013)可能仅仅是活动于控制模式(P0700=1)关闭环速度排除:—抑制电机完全改变—改变成控制模式关闭环速度确认:接通电源反应:停止、 STOPⅠ751 控制器利润速度太高原因:P利润,控制器速度为低速度射程(P1407)和高速度射程(1408)被挑选至太高排除:减少控制器速度P利润仅仅优化适宜的缺点(P1413=0)。
因而P利润(P1407)影响完全的速度射程。
当优化设置已经被找到之后,能够再一次适应(P1413=1)P利润为了高速度射程(P1408)而优化。
确认:重新启动错误记忆反应:停止、STOPⅡ(SRM,SLM) STOPⅠ(ARM)753 回转轴位置的辨认电流值小于最小值原因:在P1019中,电流起着限定作用(回转轴位置的辨认电流值)小于电机的所允许的最小值。
排除:在P1019中填入一个电流值,这个值小于电机所允许的最小值(40%用于第三方同步线性电机)。
它可能对于大功率模块。
为电机使用所允许,抑制装置(P1012)的错误,bit5。
警告:由于电机小饱和度的影响(例如1FN3线性电机),作为低辨认电流的结果,方位可能是不正确的,因此导致自由运动。
确认:重新启动错误记忆反应:停止、STOPⅡ(SRM,SLM) STOPⅠ(ARM)756 电流光滑装置点的滞后速度错误原因:电流光滑装置点的滞后速度(P1246)不可能大于滞后作用的开端速度(P1245),否则“负极”低速度会获得。
2024年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
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
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械运动,从而加工出用户所要求的复杂形状的工件。
伺服进给系统常见故障形式1.1爬行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过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和滚珠丝杠连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磨损、断裂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或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1.2抖动在进给时出现抖动现象,其可能原因有:1、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紧固的螺钉松动;2、位置控制信号受到干扰,如屏蔽不好等;3、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
如果窜动发生在正、反向运动的瞬间,则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者伺服系统增益过大引起。
1.3过载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参数设定错误、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进给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的故障。
此故障一般机床可以自行诊断出来,并在CRT显示屏上显示过载、过热或过电流报警。
同时,在进给伺服模块上用指示灯或者数码管显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流等报警信息。
1.4伺服电动机不转当速度、位置控制信号未输出、或者使能信号(即伺服允许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器线圈电压)未接通以及进给驱动单元故障都会造成此故障。
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伺服系统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电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床、自动化生产线、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零部件老化等原因,伺服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如何进行准确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巧。
一、故障诊断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前,需对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等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相关的检修操作。
此外,还需对系统进行预防性检修,如清洁、紧固、润滑等,避免由于松动、缺油等原因引起的故障。
二、故障诊断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伺服系统的运行状态、指示灯等,初步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查接线端子、电源线、信号线等情况,找出接触不良、线路短路等问题。
2. 测量法通过仪器仪表对伺服系统进行各种信号、电气、机械、液压等方面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阻、转速、振动、温度等,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
3. 分离法对伺服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卸或分离,逐一进行检查,确定出现故障的具体组件。
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并将拆卸、安装过程中的零部件完好保存。
三、故障维修技巧1. 外部维修法指通过清洁、加润滑油、更换零件等方法,对伺服系统进行外部维修。
外部维修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维修方式,但对于内部故障无法起到作用。
2. 内部维修法指通过打开设备内部外壳,对故障组件进行检查、更换、修理等,进行内部维修。
内部维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可能导致设备的二次故障,需谨慎操作。
3. 更换法指直接更换故障组件的方式,即将故障部件直接更换为新的部件。
此方式成本较高,但对于严重的内部故障,更换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维修方式。
四、故障预防措施为了减少伺服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需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多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清洁、润滑伺服系统,避免因灰尘、污垢、松动等原因引起故障。
伺服(反馈部分)故障目录案例1(例308)B轴转动不能停止1案例2(例309)高速进给时出现振荡2案例3(例310)X轴出现“栽刀”现象3案例4(例311)位置偏差大于设定值4案例5(例312)加工尺寸无规律变化6案例6(例313)加工的工件全部报废7案例7(例314)移动尺寸偏离设置值8案例8(例315)工件表面出现周期性振纹9案例1(例308)B轴转动不能停止机床型号: BX-110P—Ⅱ型卧式加工中心。
数控系统: FANUC 11M。
故障现象:在自动加工过程中,B轴完成加工的尺寸后,仍然转动不停。
提示:这台加工中心共有X、Y、Z、W、B五个伺服轴,其中B轴为工作台的转轴。
分析原因是B轴的位置反愤元件有问题。
检查分析1)B轴的位置反馈元件是感应同步器,其定尺上有两组线圈—正弦绕组和余弦绕组。
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发现正弦绕组与机床外壳的阻值为零。
2)感应同步器是与旋转工作台装配在一起的,这个工作台的机械结构比较复杂,拆卸相当麻烦。
将保护感应同步器的铁质圆盘打开时,便有大量的机油流出。
用棉纱擦拭干净后,发现正弦绕组被紧密地包裹在铝箔内部,难以打开。
3)为了查找短路点,小心翼翼地揭开铝箔,发现正弦绕组是由直径细小的漆包线所绕成的。
为了保护线圈,绕组外部又浸了一层绝缘漆。
此时再测量,正弦绕组与机床外壳的阻值恢复到无穷大状态。
说明短路点是在正弦绕组中,原因是机油透过铝箔流进绕组,长期浸润后造成绝缘漆破坏,绕组与铝箔相碰,铝箔又与保护圆盘直接相连,形成电气短路。
故障处理:铝箔损坏后难以修复。
只能去掉铝箔,更换油封,采取措施防止机油滲入绕组线图中。
如此处理后,故障得以排除。
另有一台HC-800型卧式数控加工中心,出现B轴不旋转(有时旋转不到位)的故障,检查B轴的各个限位开关,发现其中一只因螺钉松动而发生位移,撞块未能将开关压上,有关信号无法传递。
调整开关位置,紧固螺钉后,机床恢复正常工作。
案例2(例309)高速进给时出现振荡机床型号: CINCINNATI型四坐标轴数控铣床。
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概述该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关于伺服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的指导,以帮助解决伺服系统故障。
本文档适用于那些具备一定电子和机械知识的技术人员。
请在尝试任何维修工作之前确保断开电源,并阅读相关设备的操作手册。
故障现象在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伺服系统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故障现象:1. 伺服系统无法启动或无法正常运行。
2. 伺服系统运行时出现异常噪音或振动。
3. 伺服系统无法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
4. 伺服系统无法实现所需的速度或加速度。
5. 伺服系统无法同时控制多个轴。
故障诊断步骤以下是一些故障诊断和排除步骤,可帮助您找到伺服系统故障的根本原因。
1. 检查电源供应:确保伺服系统的电源供应可靠并且符合规格要求。
2. 检查电缆连接:检查所有电缆连接是否牢固且正确连接,避免松脱或者损坏的连接。
3. 检查电机和传感器:检查伺服驱动器、电机和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确保没有损坏或磨损的部件。
4. 测试控制信号:使用示波器或多用途测试仪检查控制信号的是否正确发送和接收。
5. 检查程序和参数设置:确认伺服系统的程序和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位置和速度控制相关的参数设置。
6. 执行故障排除程序:根据设备操作手册中提供的故障排除程序,一步步地检查可能的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无法准确地确定伺服系统故障的原因或无法自行修复,请及时寻求专业技术支持。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伺服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工作时,请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断电:在进行任何维修和检查之前,确保伺服系统的电源已经断开,以防止电击和其他安全事故。
2. 绝缘保护:使用绝缘工具和绝缘手套来防止触电。
3. 防止意外启动:在进行工作时,确保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和驱动器没有意外启动的风险。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有关伺服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的基本指导。
根据具体情况和设备要求,可能需要采取其他特定的措施。
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有哪几种进给伺服系统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1.超程当进给运动超过由软件设定的软限位或由限位开关设定的硬限位时,就会发生超程报警,一般会在CRT 上显示报警内容,根据数控系统说明书,即可排除故障,解除报警。
2.过载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报警。
一般会在CRT 上显示伺服电动机过载、过热或过流等报警信息。
同时,在强电柜中的进给驱动单元上、指示灯或数码管会提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流等信息。
3.窜动在进给时出现窜动现象:①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②速度控制信号不稳定或受到干扰;③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螺钉松动等。
当窜动发生在由正方向运动与反向运动的换向瞬间时,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伺服系统增益过大所致。
4.爬行发生在起动加速段或低速进给时,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低及外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
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联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联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与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运动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5.机床出现振动机床以高速运行时,可能产生振动,这时就会出现过流报警。
机床振动问题一般属于速度问题,所以就应去查找速度环;而机床速度的整个调节过程是由速度调节器来完成的,即凡是与速度有关的问题,应该去查找速度调节器,因此振动问题应查找速度调节器。
主要从给定信号、反馈信号及速度调节器本身这三方面去查找故障。
6.伺服电动机不转数控系统至进给驱动单元除了速度控制信号外,还有使能控制信号,一般为DC+24V 继电器线圈电压。
伺服电动机不转,常用诊断方法有:①检查数控系统是否有速度控制信号输出;②检查使能信号是否接通。
通过CRT 观察I/O 状态,分析机床PLC 梯形图(或流程图),以确定进给轴的起动条件,如润滑、冷却等是否满足;③对带电磁制动的伺服电动机,应检查电磁制动是否释放;④进给驱动单元故障;⑤伺服电动机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