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任脉-与经络美容
- 格式:ppt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73
中医经脉养生: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值得收藏(内含穴位图)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行走于手臂内侧的一条重要经脉,属肺脏,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这是因为肺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侵邪,不耐寒热,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输送水分和血液。
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痛、咯血等;五官疾病:如咽炎、鼻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掌心热、上肢前外侧缘疼痛等。
重要穴位列缺、少商、太渊、鱼际为重要把保健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大肠经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病,中医讲肺主皮毛,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肺功能弱了,体内毒素会在大肠经瘀积主治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咳嗽、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如面部痉挛、面瘫、甲状腺肿大、耳鸣、耳聋、鼻窦炎等;大肠功能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手指手背肿痛、肩膀疼痛等。
重要穴位合谷、手三里、曲池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胃经出现问题首先表现在消化功能上。
主治疾病胃肠疾病:如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眼疾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胸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偏瘫等。
重要穴位四白、大迎、下关、气舍为重要保健穴位。
足太阴脾经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炎等;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重要穴位三阴交、血海、公孙、阴陵泉、地机为重要保健穴位。
面部拨筋滋养五脏!一次拨筋胜过十次美容!(附拔筋动图手法)下垂的皮肤你担心吗?暗黄的皮肤你惧怕吗?皱纹的肌肤你恐惧吗?那是因为:面部的经络穴位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细胞含氧量低,都处在半休眠状态了,再多的水分和营养,也只能到表皮层,渗透不下真皮层去,而决定我们皮肤质量的正是真皮层。
面部拨经·你不知道的事1、面部拨经是双向(经络+气血)的调理;2、面部拨经调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对整个人体“面”的调整。
面部拨经其实也就是刮痧;玉石拨经棒渗透力直达真皮层,疏通经络,刺激穴位,迅速改善面部供血,促进细胞活跃度。
第一次,你感觉酸痛;第二次,你的皮肤开始透明、光泽、柔软;第三次,脸部轮廓开始再现;第四次……总之喜悦一定超出你的想象!一、为什么要做面部拨筋?面部的问题(色斑、脸色发黄、发灰、发暗、长痘等等)往往是体内病情变化的征兆,它是内在器官对外的一面镜子。
它的产生是人体经络不通、气血津液流通郁积在上半身所致。
血液之所以阻滞,原因多是肝脾肾的虚弱。
肝脾经络受阻,发于脸面为面部皮肤问题,发于体内则形成囊肿、炎症等一系列妇科问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疏通经络保健内在器官,就能够从根本上起到美容的作用,并且会保持天然的美,质朴自然的气色。
二、什么是经络?在面部运行的经络有哪几条?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它是人体气血经历之路,内在脏腑,外连四肢关节,并借此运行气血,输送营养,协助脏腑完成生理功能,抵抗病邪,传导虚实。
简单的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营养的输送和毒素的排泄都通过经络来完成。
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通过经络传导到面部反射区反射出来,而面部则是人体的一面镜子,反映虚实。
面部分布着9条经络,每条经络都有各自的作用,面容好不好直接和这些经络通不通畅有直接的关系。
1、任脉:(会阴开始,止于人中附近)主妇科和月经。
如果任脉不通,会引起月经量过多或过少,容易感染妇科疾病,反映在面部就是暗黄无光泽长色斑。
中医调理必须懂得的四⼤经络: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的⾝体⾥⾯共有20条经络,这20条经络分成两组:⼀组叫⼗⼆正经,联系脏腑,6条属于脏,6条属于腑,⾥⾯⾏⾛的⽓叫后天之⽓;⼀组叫奇经⼋脉,共有8条,⾥⾯⾏⾛的是由肾精所化⽽成的先天元⽓,起于丹⽥,然后⾛到体表。
在奇经⼋脉⾥,这4条对⼥性最重要: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不可不通!⼀、任脉:为地,主⽣殖任脉⾛腹部正中,⽽腹为阴,故⽽,任脉对全⾝阴脉有总揽、总任的作⽤,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
任脉长于胞中,与⼈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
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
如果任脉脉⽓失调,不仅影响⽣育,还可发⽣前阴诸病,如⽩带、⽉经不调、⼩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
⼆、督脉:为天,主阳⽓督脉⾛背部正中,⽽背为阳,故⽽,督脉对全⾝阳脉有统率、督促的作⽤,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长于胞中,与⼈体六腑相连,循环全⾝。
督脉不通,就会造成六腑功能下降。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即督主阳⽓。
督脉循⾝之背,⼊络于脑,如果督脉脉⽓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是督脉经络之⽓受阻,清阳之⽓不能上升之故。
同时,由于督脉的别络由⼩腹上⾏,如果脉⽓失调,还会发⽣从少腹⽓上冲⼼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不育等证。
三、冲脉:为隘,主⽓⾎冲脉的“冲”字,有冲要、要道的意思。
冲脉上⾄于头,下⾄于⾜,贯串全⾝,为总领诸经⽓⾎的要冲。
故⽽,冲脉能调节⼗⼆经⽓⾎,五脏六腑都禀受其⽓⾎的濡养,有“⼗⼆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海”的说法。
⼥⼦以⾎为本,因此对于⼥性⽽⾔,冲脉极为重要,冲脉⽓⾎充⾜,⼥⼈才能⼀⽣幸福。
冲脉和任督⼆脉同源异流,冲脉起于胞中,如脉⽓失调,则有⽉经失调、不孕、漏胎、⼩产等症,同时,冲脉循腹⾄胸中⽽散,还可引起⽓急、胸腹痛,⽓上冲⼼等症。
四、带脉:为缚,主平衡带脉的“带”字,有腰带的意思。
任督二脉之—任脉在学习十二经脉前必须先学任督二脉,以任督二脉做基准进行找穴位。
一、任脉概述任脉属阴,督脉属阳。
督脉为诸阳之会, 督脉不能碰。
任脉是诸阴之会,无井荣俞经合之分。
所有的阴经就像河流一样流入大海(任脉)。
任督二脉交汇在嘴里,当舌抵上颚时任督二脉相通,乌龟是这样一直顶着,所以乌龟长寿。
当任督二脉相通时,头脑格外清醒。
气血的流注为后升前降,即从督脉升,任脉降,形成一个循环。
从人的侧面来看。
心产生的热量在肺的作用下,向下传输到小肠,小肠具有与心脏一样的速度和温度。
肾在小肠后,小肠的热量可将冰凉的肾水汽化,汽化后沿着督脉上升。
到了颈部,颈部有冷却功能,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传入脑。
好的中医,不管用针灸还是处方,都可直达病位。
治疗方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
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八纲的作用:诊断、治疗、判断治疗后好转or转坏、若不治结果如何。
中医有简单的原则,可应对很多未知的可能。
掌握好原则,可迎刃而解。
在以后的经络讲解中会穿插介绍中医的各种治疗法则。
二、任脉穴位1、任脉有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男性位于睾丸下方与肛门中间,女性位于阴道和肛门之间。
道家练气,升起会阴。
2、腹寸法确定穴位的位置:不能按同身寸找任脉穴位。
要按独立的方法—腹寸法找穴位。
将神阙穴和曲骨穴之间的距离五等分,有四个区分点。
从下向上依次为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阴交穴、神阙穴。
在石门和阴交的中间为气海穴。
曲骨穴:可针不可灸。
可治疗妇科、尿道炎等。
取穴原则:近取穴。
何谓近取穴?就是找病位周围的穴位,比如曲骨穴在小腹,那么妇科炎症等就可取穴曲骨。
不管虚实寒热,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即可。
平补平泻的手法:进针后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切不可一个方向转。
出现酸、麻、胀的感觉说明气到了。
针扎进后出现粉红色晕圈,说明人气色很好。
如果没出现,说明气虚。
中极穴:曲骨上一寸(不是具体的一寸,按上图的腹寸法找穴位),在膀胱的上方,为膀胱经募穴。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任督脉的概述任脉和督脉合称为任督脉,是中医学中十四经脉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任脉起于足陷会穴,上行至会阴穴,然后沿着腹部背部行走,在喉咙上方连接督脉。
督脉起于龙顶穴,沿着后脊柱行走,以背部的中线为主干。
2. 任督脉的主要作用•调节气血运行: 任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气血运行通道,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保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改善脏腑功能: 通过调节任督脉的运行,可以增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等。
•缓解疼痛: 任督脉在身体表面分布广泛,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调理精神状态: 任督脉通过调节身体内的气血流动,可以调理精神状态,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和情绪问题。
3. 任督脉的功能主治•改善女性生殖系统问题: 任脉位于腹部和盆腔,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并增加生育能力。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 任脉与消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腹泻等问题,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任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问题,并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呼吸系统问题: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并健脾胃、益肺气。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任督脉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头痛、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问题,并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免疫力: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抵抗力的提高,并帮助提高疾病的康复能力。
•缓解疼痛: 任督脉具有镇痛作用,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问题。
以上列举的是任督脉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的常见问题,但实际上,任督脉的作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任脉督脉教程范文任脉和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两条主要经脉,分布于人体的前后中轴线上。
任脉贯通前后,从胞阴穴开始,向上至太阳穴,途径人中穴、隐白、关元穴,直达万缕穴。
督脉贯通上下,从长强穴起,向上至神庭穴,途径膻中、命门、腰俞等穴位,直到舌下系膜。
任脉有着调和气血、益精养血、调节五脏六腑等作用,被认为是人体阴性气血的通道。
督脉则被视为阳性气血的通道,具有调和人体阳气、固摄元精、养生之功效。
同时,任脉和督脉也是经络穴位疏通的重要路径,经常进行按摩和调理可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健康。
一、任脉养生法:1.任脉保健操:每天早晚进行,可坐或卧,以心平气和为宜。
首先,深呼吸,将气息引导至丹田。
然后,意念从奇灵穴开始沿任脉向上移动,途径胞阴、人中、关元等穴位。
可搭配按摩,用手指轻柔地按压这些穴位,促进经络疏通。
最后,将意念引导至眉心,以心绪平和结束锻炼。
2.按摩胞阴穴和人中穴:每天早晚进行按摩,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轻柔地按揉胞阴穴和人中穴。
按摩时,可用指腹点压这两个穴位,或者用指尖画圈按摩。
这些穴位位于丹田上方,按摩可刺激气血运行,增强体内阳气。
3.留意饮食调理:任脉养生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宜多吃补血养气的食物,如红枣、黑豆、桂圆、山药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食油腻的食物,可以促进经脉通畅。
二、督脉养生法:1.督脉保健操:每天早晚进行,最好在户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
可以立正站立,身体保持挺直,然后深呼吸,将气息引导至丹田。
接着,将意念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向上移动,途径膻中、命门等穴位。
可搭配扭腰、舒展四肢的动作,增加身体运动量。
最后,将意念引导至头顶,以心绪平和结束锻炼。
2.按摩长强穴和腰俞穴:每天早晚进行按摩,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轻柔地按揉长强穴和腰俞穴。
按摩时,可用指腹点压这两个穴位,或者用指尖画圈按摩。
这些穴位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按摩可刺激阳气运行,增强体内的阴阳平衡。
3.调节作息时间:督脉养生还需要调节作息时间。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任脉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循行图[全屏欣赏]膀胱经可以减肥、排毒,所以我先看这个经络。
1、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中医认为,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郁不舒有密切关系。
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形成赘肉,显得臃肿。
经常按摩从臀部到脚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从上到下,按摩时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时痛感越小。
当用指甲轻掐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痛如针刺时,膀胱经就算是打通了。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
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为刺血首选。
经络上的穴位: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用身体的感觉去量,当你肾腰酸的时候,肾脏虚弱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些反应。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小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这个穴很深,用手可以拨到里边有筋,你可以拨动这个筋,经常拨动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
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腰痛的要穴。
任督二脉的概念是什么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它们分别是任脉和督脉,也被称为任脉经和督脉经,是阴阳相互调节、沟通全身经络的主要通道。
任脉起于足導泉穴,循行于脐部,经胸途经肩部到达颈部,上额,顶门,入脑。
之后,沿督脉颠门穴自面颊上行至遇厌穴,再沿会阳穴下行至巨悬、肩井两穴,最后达到尾骶部分肌腱。
任脉呈纵走向,任脉上精气主要聚集于胸腹部,任脉下则是主要聚集在下腹部。
与之对应的督脉则相反,起始于尾骶部的肌腱,上行经脊柱后正中沿督脉行至颠门穴。
督脉呈横走向,通过脊柱与任脉相连,与胃、肾、膀胱等脏腑也有密切联系。
任脉和督脉在人体的络脉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任脉为阴脉,主要负责宣通人体阴精和经脉、季节间的阴阳交接;而督脉为阳脉,主要活动阳气,在人体阴阳平衡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任脉和督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路径。
任脉被认为是人体的水路,濡养全身之阴液;而督脉则是气路,为人体提供阳气的活力。
任脉和督脉通过脊柱间的交会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被称为“阴阳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系统有着密切关联。
它们既与经络系统相互渗透,又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
任督二脉通过自身的循行,沟通了全身的经络与脏腑,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中医临床中,通过调理、调经、调脉等方法,可以对任督二脉进行治疗,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调理任督二脉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任督二脉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保持任督二脉的畅通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
在中医养生上,通过调理、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以活络任督二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综上所述,任督二脉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通过全身的经络和脏腑关系,调节着人体的阴阳平衡。
保持任督二脉的通畅是中医理论和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督脉治病的原理与穴位
督脉治病的原理与主要穴位包括:
1. 督脉是一条阳脉,位于人体背部中线,与任脉相对应。
2. 督脉具有补益肾阳、固护腰腿的功能,可治疗腰痛、阳痿等。
3. 主要穴位有:
- 神阙穴:能补肾阳,用于腰酸腿软。
- 命门穴:能提升阳气,增强体质。
- 腰阳关穴:能强腰壮阳,治疗阳痿早泄。
- 长强穴:能补肾益精,治疗阳痿伤筋。
- 璇玑穴:能固精止遗,治疗遗精。
4. 通过对督脉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运行,增强阳气。
5. 常用方法有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
6. 督脉穴位与肾脏密切相关,可治疗肾精不足引起的多种症状。
7. 但需辨证施治,配合其他经络,制定整体调理方案。
8. 不可过度滥用补肾药,以免产生反弹。
所以,督脉治疗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调理阳气、培元固本的目的。
七经八脉的名词解释在中医学中,七经八脉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经络。
它们贯穿了整个身体,将气血输送至各个器官和组织。
这些经络通畅运行,被认为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平衡的关键。
以下将对七经八脉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加深对中医经络系统的理解。
1. 任脉 (Rèn Mài):任脉是体内主要的纵向经络之一,起源于阴器,向上贯穿身体的前正中线,直至喉咙之后。
任脉是气血运行的主通道,与五脏六腑相连,负责调节全身气血的运输和平衡。
2. 督脉(Dǔ Mài):督脉是体内另一条重要的纵向经络,起自阴器后方,沿脊柱背侧向上至头顶。
督脉与脑组织相连,具有调节脑神经功能的作用。
它也与任脉相互配合,共同维持全身的气血循环。
3. 足太阴脾经(Zú Tài Yīn Pí Jīng):足太阴脾经属于足太阴经络系统,起于大脚趾的内侧,向上贯穿内踝后方至肚脐。
太阴经络与脾脏相关,主要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湿气,维持消化和水液代谢的平衡。
4. 足阳明胃经(Zú Yáng Míng Wèi Jīng):足阳明胃经也属于足阳明经络系统,起始于鼻翼外侧,向下经过面颊、嘴唇,然后沿胸腹部、膝盖后方至足跟。
胃经主要负责调节和运输食物的消化吸收,维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
5. 手太阴肺经(Shǒu Tài Yīn Fèi Jīng):手太阴肺经属于手太阴经络系统,起于人体的锁骨下凹陷处,向下贯通上肢内侧,止于小指的指端。
肺经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调节体内的气体交换,以供给全身组织所需的氧气。
6. 手阳明大肠经(Shǒu Yáng Míng Dà Cháng Jīng):手阳明大肠经也属于手阳明经络系统,起始于鼻翼外侧,向下经过面颊、下颚,然后沿胸腹部、膝盖前方至大腿外侧。
大肠经主要负责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和盐分的吸收,维持身体的排泄功能。
任脉和督脉的走向及作用_任脉督脉位置分享:任脉督脉 根据中医理论,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2012年5月,甘肃省卫生厅官网关于41名医务人员经过10天培训,打通任督二脉的报道引起了民众关于任督二脉的热议。
别名任督二脉、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属性奇经八脉定义 任督二脉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贯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来源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
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中医理论 脉络定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面部穴位:【产品说明】砭圣旗舰店砭石T型按摩锥符合人体的骨骼结构,可用于点按人体各部位的穴位,也可以适用于砭术十六法中的压法、刺法、划法、扣法、刮法、拍法、揉法、振法及拔法等。
砭石T形锥是足部保健专用工具,作用于脚底反射区效果极佳。
具有携带方便、操作容易、行之有效的特点。
使用方法分为点压和点刺两种,用锥尖作用于人体的腧穴、耳穴、手点、足底等部位疗效明显。
操作:使用锥尖垂直于皮肤表面施力,受压穴部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得气。
疼痛的感觉说明该穴位为疾病的反应点。
【百会】:左右两耳洞向上升,在头部连结后的那条线的顶点。
[ 预防过量饮食、便秘。
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预防饮食过量。
]【承浆】:任脉穴,在面部,下唇之下,当颏唇沟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 消除胸颈浮肿。
它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保持肌肤的张力,预防脸部松弛。
]【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此穴位不仅可以消除眼部浮肿、预防肌肤松弛,还能减轻肩膀酸痛。
]【地仓】: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 抑制食欲。
胃部如果持续处于高温状态,就会促进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温、抑制食欲。
]【颊车】: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在下颌角之前上方,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 消除脸颊的浮肿。
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摄取过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承泣】: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部,在眼眶下方,瞳孔直下,亦即下眼睑与颧部的移行处。
[ 眼袋松弛。
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从而防止眼袋松弛。
]【攒竹】: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
眼睛疲劳以及头痛,都会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肿。
此穴位可以缓和不适。
]【太阳】: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上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 消除眼睛疲劳、浮肿。
此穴位可促进新陈代谢。
]【球后】:眼尾正下方,脸颊头下处。
女性任脉督脉打通方法
女性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之一,打通了这两条经络可以起到调养身体、平衡阴阳、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的方法:
1. 静坐冥想:坐在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身的呼吸和身体感觉。
通过深呼吸和内心的冥想,可以帮助能量在任脉和督脉之间流动。
2. 捏脊法: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然后在脊椎两侧下方用双手食指和中指捏脊,由下向上轻轻按压、揉动,直至脊椎上升至头部。
这样的运动帮助能量在督脉上升。
3. 推腹法: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两手放于下腹,然后用手掌心从下腹向上推动,一直到胸部。
这样的运动帮助能量在任脉上升。
4. 练习瑜伽:瑜伽的许多姿势和呼吸练习有助于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
尤其是一些腹部的伸展动作,如猫式和倒三角式等。
5. 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的涌泉穴和足三里穴之间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摩太冲穴,每天按摩10-15分钟,可以刺激督脉和任脉的流动。
6. 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如当归、赤芍、川芎等,有助于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任脉和督脉的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需要持之以恒的修炼,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每个人的效果,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调整方法和频率。
十四经是指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和任脉,督脉。
现在养生市场上很流行的就是经络养生和体质养生,疏通十四条经络就是最全面的经络养生法,美容师如何结合十四经络知识来给顾客销售产品呢?十四经络的讲解及销售话术1、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并且心、肝、脾、肺、肾、小肠等,都在督脉上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2、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3、肺经:主管人体的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4、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5、胃经:是人体长寿的保证,调理胃经可以有效改善胃部不适,眼歪斜,面部萎黄等现象,脾胃经的气血不足直接影响您25岁以后的身体机能;6、脾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并且统管人体的阴血,经常调理脾经可以改善脾胃不合,月经淋漓不尽,水肿虚胖的症状,并有效改善预防松弛下垂的肌体;7、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8、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您的这条经络通畅时,您的身体慢慢会变的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等问题;9、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所以对于膀胱经,我们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您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您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10、肾经: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因为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因为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当您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11、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12.三焦经: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感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13、胆经:不通会严重影响您的腿部血液血环,出现腿凉,还会引起肥胖,经常调理胆经可辅助肝脏的调理,并协助减肥减脂的效果,还能缓解偏头痛的现象;14、肝经:是从脚经子宫,生殖区,到胸,到头,到眼的经络,它掌管人体的情绪,肝气上行为乳下行通经血,所以肝经对女性而言是调理月经於,有血块色暗,乳腺,更年期最好的经络之一,可有效调理肌瘤、月经病、乳腺增生、眼干、头晕的症状,经常调理肝经可使女性更柔美,远离妇科疾病困扰;。
任脉、督脉、冲脉一、任脉任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脉之一,也是十四经脉之首。
在中医经络理论中,任脉是人体内部阴经之一,起源于足少阴肾经,贯穿全身,最后止于上唇缘后方。
1. 起始位置任脉起始于丹田,沿着腹部中线上行,经过胸骨、喉咙,上达口鼻。
在上唇缘后方形成一环,与督脉相连。
2. 特点任脉与腹部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任脉被认为是人体生命能量的储存和调节中心。
它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循环、提升人体免疫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主要功能•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促进气血循环•改善内脏功能•调节心理状态二、督脉督脉是中医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经脉,起源于足阳明胃经,贯穿全身,最后止于头顶。
1. 起始位置督脉起始于会阴穴,沿着脊柱后正中线向上行进,经过头顶,在颈部与任脉相汇于嘴唇后方。
2. 特点督脉是人体阳经之一,与腰肾神经、交感神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阳气的主要循环通道,具有调节人体阳气、强化阳气抗病能力、提升脑力、促进记忆力等作用。
3. 主要功能•调节人体的阳气运行•提升阳气抗病能力•促进脑力、记忆力的提升三、冲脉冲脉是中医学中的第三个重要经脉,起源于足太阴脾经,沿着腿部股内侧向上行进,贯穿胸腹,最后到达喉咙上方。
1. 起始位置冲脉起始于腿部,与胃经、脾经、冲门等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气血的储存和调节中心,具有调和气血、保持血液循环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
2. 特点冲脉是人体妇女经脉之一,与月经、生育等有着特殊的关系。
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调节人体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调和月经、促进生育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主要功能•调和气血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平衡•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四、经络调养方法1. 按摩按摩是调养经络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可以在不同的穴位上进行按摩,例如在任脉的关元穴、督脉的大椎穴、冲脉的关冲穴等位置进行按摩,有助于刺激经络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