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首部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14
第二部分设备的安装一、首部系统的安装(一)大系统的首部系统安装1.大系统的首部安装从水泵的出水口到过滤系统飞离心式过滤器之间开始,用Φ80涂塑输水管带进行连接,两端接头处使用钢卡固定。
2.过滤系统末端出水口为Φ75的钢管,与公称外径75mm的PE管相连,并用钢卡紧固。
3.在过滤系统的另一侧设有蝶阀,蝶阀的上方及下方为施肥设置了出水口、进肥口。
施肥罐顶部设有加肥口,加肥口两侧有进水口和出肥口,分别与过滤器上的出水口和进肥口用软管相连接。
(二)小系统的首部安装1.小系统的首部安装从农田小井(水车)配置的水泵出水口到网式过滤器之间开始,用Φ63PE管进行连接,两端接头处使用钢卡固定。
2.文丘里式施肥器为定型产品,安装在网式过滤器之后。
文丘里式施肥器自带吸肥管伸入到施肥桶内即可。
二、管道系统的安装(一)干、支、附、毛(滴灌带)管的安装1.干管的安装在大系统中使用主干管,采用Φ75PE管,在安装时要按照图纸设计长度对干管进行铺设。
连接处用接头相连,接头需套胶圈(或缠绕地膜),并用钢卡紧固,铺设三通或四通时也需上胶圈并用钢卡紧固。
2.支管的安装在大系统中支管采用Φ63PE管,通过阀门与干管相连,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将支管截断,与Φ63×1”三通相连,连接时需加胶圈(或缠绕地膜),并用钢卡紧固,在小系统中支附管称为干管,安装方法与大系统相同。
3.附管的安装附采采用Φ32PE管,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将支管安装在Φ32×1”三通两侧,并用钢卡紧固,另一侧通过一寸球阀与Φ63×1”三通连接。
3.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的安装用专用打孔器(或剪刀)在Φ32PE附管管道上开孔,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与垄距要求。
在所打孔上插入Φ16的三通(旁通),三通两侧或旁通飞一侧安装Φ16的单翼迷宫式滴灌带,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超过80mm),并在末端锁紧。
20~50亩地块安装图示10~20亩地块安装图示(二)安装注意事项1.所有的管带在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应轻搬轻放,避免与地面及其它物品摩擦而造成管带损坏,导致泄漏。
滴灌系统安装示意图及说明
完整的滴灌系统包括:水源部分、首部驱纽、输配水管网、和滴水器4部分组
成,如上图所示;
1、水源部分:常见的水源有江河、湖泊、井泉水、坑塘、沟渠、水库、地下水
和混合水均可作为滴灌水源;
2、首部驱纽:是整个滴灌系统操作控制的中心,与水源工程相结合,其作用是对
滴灌系统提供恒定、洁净满足滴灌要求的水,是系统的动力和流量源;如图所示,包含水泵、控制阀、测量控制仪表、施肥装置、过滤系统作用是除去水源中的杂质,防止滴头堵塞;
3、输配水管网:是将首部驱纽处理过的水按照要求输送、分配到每个灌水单元
和灌水器;如图:包含主管、支管、和毛管等3级管道和相应的三通、直
通、弯头、阀门等部件组成;
4、滴水器:是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水有毛管流进滴灌管滴头,滴头再将灌溉水
流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注入土壤;水通过灌水器,以一个恒定的低流量滴出或渗出后,并在土壤中向四周扩散;滴水器主要有滴灌管和滴灌带两大类;滴灌管或滴灌带式滴水器是由滴头与毛管组合为一体,兼具配水和滴水功能的管或带;
5、内镶式贴片滴灌管或滴灌带是将片式滴头镶嵌于管带线内壁的滴灌管或滴灌
带,是在圆柱滴头流管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节水灌溉产品,是经济型节水产品,适应精准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具有宽大的过滤面积和流道断面尺寸,抗堵塞性能强,水流呈全紊流,出水均匀度达5%以内,滴头直接焊接在管子内壁,压力损失小,灌水精度高等特点,平地铺设长度可达120米;
6、滴灌系统可广泛的应用于大田、温棚、林带等;。
滴灌系统的组成及分类滴灌是利用管道将水通过灌水器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灌溉水施用化肥、杀虫剂、土壤改良剂等农业化学制剂。
这当中最常见的是施肥灌溉,所以人们又叫它“水肥一体化”。
1 滴灌系统的组成滴灌系统一般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
滴灌系统的水源来源广泛,江河、湖泊、坑塘、沟渠等,都可作为滴灌的水源,但水质必须符合滴灌水质的要求。
(滴灌系统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个就是它水中的杂质不能太多,这样容易引起堵塞情况;第二种就是它的铁锰的含量也是很容易引起堵塞。
)专家建议滴灌对水质的要求:(1)水源清洁,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净化处理。
(2)滴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之间,含铁不应大于0.4mg∕kg,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mg∕kg。
首部枢纽是整个滴灌系统操作的控制中心,它主要是由施肥罐、过滤器、控制阀、压力表等组成,这当中施肥装置是向灌溉系统注入可溶性肥料的装置。
过滤器的作用更为重要,它是将含有杂质的灌溉水进行必要的过滤来保证灌溉水的要求。
这样水源在首部枢纽这里经过施肥、过滤、调压等处理,达到灌溉等要求。
输配水管网的作用是将首部枢纽处理过的水,按要求输送、分配到每个灌水源和灌水器。
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等三级管道,还包括相应的三通、直通、弯头等部件。
灌水器是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水流在这里通过减压变为水滴,直接施入土壤,并在土壤中向四周扩散。
灌水器主要有滴灌管和滴灌带两大类,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滴灌带。
以上这些就是滴灌系统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滴灌系统的分类。
2 滴灌系统的分类滴灌系统按工程大小分为大系统滴灌工程和小系统滴灌工程。
首先看大系统滴灌工程,大系统滴灌工程一般应用于200亩以上的大田,如对果园、葡萄园的灌溉。
在大系统滴灌工程中,干管和支管一般都埋在地下,毛管和滴头都布置在地面上。
滴灌系统的组成分析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首部枢纽;输水管道和滴头组成。
(1)水源:各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的水源,只要含沙量较小及杂质较少,均可用于滴灌,含沙量较大时,则应采用沉淀等方法处理。
(2)首部控制枢纽:首部控制枢纽一般包括水泵、动力机、过滤器、化肥罐、调节装置等。
化肥罐用于灌水施肥施药,常用的化肥罐有压差式、开敞式、文丘里注入式和注射泵等四种形式,肥料罐一般安装在过滤器之前,以防造成堵塞。
过滤器对滴灌十分重要,目前过滤器一般有筛网过滤器,旋流砂石分离器、砂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四种。
筛网过滤器:是将尼龙或不锈钢网固定在支架上。
筛网孔径一般以不超过滴头水流通道直径10%一20%,它适用于过滤无机物质,有机或生物杂质易于堵塞。
旋流水砂分离器:是将压力水流沿切线方向流入园形或圆锥形过滤罐,作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下,比水重的杂质移向四周,逐渐下沉,清水上升,水砂分离,砂石过滤器可以连续过滤高含沙量的滴灌水,但是与水比重相近或较轻的杂质,过滤作用不明显,一般田干初级讨浦。
砂过滤器:是在过滤罐放置1.5-4mm的砂砾石,水在砾石中流动时,清除杂物,它主要适用于有机物杂质的过滤。
叠片过滤器:一般是将带槽的园片叠加压紧而成,水在叠片槽中流动时除去杂质,并可松开叠片除去清洗杂质,它适用于有机质和混合杂质过滤。
(3)输水管网:滴灌系统的输水管网一般由干支毛三级管网组成,干支管一般为硬质塑料管(PVC/ PE),毛管用软塑料管(PE)。
(4)滴水器:它是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通过流道或孔口将毛管中的水流变成滴状或细流状的装置,其流量一般不大干12 l/小时。
按滴水器的构造方式不同,滴水器通常分滴头和滴灌管两大类。
滴头通常有长流道型滴头;孔口型滴头、涡流型滴头等多种形式。
滴头与毛管采用外连接。
注意选用抗堵塞性强、性能稳定的滴头。
滴灌管是将滴头与毛管制造成一整体,分内镶式滴灌管和薄壁式滴灌管两种。
其滴头孔口直径为0.5-0.9mm,流道长度为30-50cm;管直径为10-16mm;管壁厚为0.2-1mm;工作压力为50-100KP a,孔口出流量为1.5-3.0l/小时·m。
2.首部工程滴灌工程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及动力机、过滤装置、施肥装置和测控装置。
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灌溉水处理成符合灌溉要求的水流送到管道系统中去。
在每个水源井设置一套过滤设备及一个施肥罐,采用离心+网式过滤器+施肥罐。
①滤器作用是将水中的固体大颗粒、藻类、漂浮物沉淀过滤,防止这些污物进入滴灌系统堵塞滴头或在系统中形成沉淀。
过滤器有沉淀池、拦污栅、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筛网过滤器、叠片过滤器等,各种过滤器可以在首部枢纽中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水源水质情况组合使用。
根据项目区水中固体砂颗粒含量很少的情况,过滤设备采用离心+网式过滤器。
②施肥罐作用是使易溶于水并适于根施的肥料、农药、化学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便于作物吸收,充分发挥肥效,同时减少肥料浪费。
③测控装置滴灌系统首部设有逆止阀1个、进排气阀2个(首部1个,过滤器1个)、压力表2个(安装在过滤器的进出口位置)。
3.滴灌带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滴灌带的种类和水利性能,以及对各厂家滴灌带的应用调查,项目区滴灌灌水器选择壁厚 0.2mm 的迷宫式滴灌带,滴头工作压力为 100KPa,滴头间距为179 0.3m,滴水流量 1.8L/h。
4.管网布设本设计管网结构为:潜水泵、施肥罐离心+网式过滤器、输水干管输水分、干管、支管、毛管(滴灌带)。
分干管垂直于干管,支管平行于分干管,毛管垂直于支管进行管网布。
(1)干管:干管布设应根据水源井的位置的布设情况并考虑管网各节点的压力均衡进行布设。
本次各典型区干管的布设原则为:在地块边界沿道路方向布设一条干管,并与水源井连接。
本次设计干管为地下埋设。
干管材质为 PE 管,为地埋管道。
(2)分干管及分干管上给水栓:根据地块大小、作物种植方向、滴灌带最大铺设长度和滴灌带的布设情况(双向或单项),首先确定分干管的布设位置和布设方向(垂直于种植方向),根据支管的布设情况(双向或单向),再确定分干管的布设长度和干管上给水栓布设位置。
果树滴灌系统组成小管出流为滴灌的一种形式。
其整套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及末端紊流器滴头(灌水器)组成。
1、水源工程小管出流滴灌系统的水源可以是地下水、河水或水库水,有时为了方便需修筑蓄水池。
无论水源的种类如何,但水质要求是必须符合灌溉水质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在山区布置小管出流系统的水源为蓄水池,平原地区的水源工程为机井抽取地下水或河水。
2、首部枢纽滴灌系统的首部枢纽包括动力机、水泵、施肥罐(器)、离心(网式)过滤器、闸阀及和安全保护及量测控制设备(如逆止阀、进排气阀、压力表、水表等)。
首部枢纽在整套小管出流系统中,担负着整个系统的驱动、量测和调控任务,是全系统的控制调配中心。
对于山区建有蓄水池可以自流灌溉情况,则首部可以不安装水泵等动力设备。
因山区地形复杂,进排气阀的安装对于保护管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过滤器对于保护紊流器(灌水器)的使用作用极为关键,不安装或安装有质量问题的过滤器,极易造成紊流器堵塞,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甚至报废。
此外,过滤器在安装时,一定要安装在施肥器的后面,不经过滤的肥液有可能会堵塞小管出流系统的灌水器。
3、输配水管网输配水管网在整套系统中起到搬运作用。
它将在首部枢纽处理过的水流按照要求输送分配到每个灌水单元和滴头。
主要包括干管、支管、毛管及所需的连接管件和控制、调节设备。
平原地区干管可采用廉价的PVC管,山区地形复杂地区采用PE主管。
由于滴灌系统的大小及管网布置不同,管网的等级划分也有所不同。
4、紊流器滴头紊流器滴头是整套小管出流系统中尤为关键的部位。
是直接向作物施水肥的设备。
其作用是利用紊流器内部的弹性硅胶片效能,控制滴头内水压,使水流均匀稳定的流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
果树滴灌系统的布置(精选)第一篇:果树滴灌系统的布置(精选)果树滴灌系统的布置1、首部设置滴灌系统首部主要包括压力设备、控制阀、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及量测设备等,所需设备与滴灌系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要求各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滴灌系统不同,在规划设计时要谨慎选择,尤其是过滤器的选择是滴灌系统的关键。
如果过滤器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滴头的堵塞,或者过滤器易被堵塞,导致系统流量不能满足灌溉,增加过滤器的清洗次数,给关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过滤器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水源的水质情况和滴头对水质处理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过滤器,必要时采用不同类型的过滤器组合进行多级过滤。
2、干支管布置果树滴灌系统干支管的布置取决于地形、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的布置,其布置应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小的要求。
一般当水源离灌溉区较近且灌溉面积较小时,可以只舍支管,不设置干管,相邻两级管道应尽量互相垂直以使管道长度最短而控制面积最大。
在丘陵山地,干管多沿山脊布置或者沿等高线布置,支管则垂直于等高线,向两边的毛管配水。
在平地,干支管应尽量双向控制,两侧布置下级管道,可节省管材。
同一灌溉区滴灌系统的布置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的方案,应在全面掌握灌溉区作物、地形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选择出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而工程投资少、管理方便的方案。
3、毛管和滴头布置滴头是人工安装在毛管上,因而滴头和毛管的布置是同时进行的。
滴头和毛管的布置形式取决于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土壤类型、滴头流量和滴头类型,还须同时考虑施工和管理的方便。
4、果树滴灌安装布置果树和经济林等乔灌木树种的种植株间距变化较大,毛管的布置方式要根据树木大小、种植规则程度及滴头流量等因素确定。
果树经济林可采取每行树一条管道、毛管绕树根部布置等形式。
5、毛管绕树布置。
当果树的冠幅和栽植行距均较大,栽植不规则,根系稀少时,可以考虑毛管绕树布置形式,这种布置形式的优点在于,湿润面积近于圆形,其湿润范围可根据树体的大小调整,也利于果树各方向根系的生长。
第3章滴灌系统及其设备第1节滴灌系统的组成与分类3.1.1滴灌系统的组成典型的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控制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4部分组成。
图3-1 滴灌系统示意图⑴水源工程河流、湖泊、水库、塘堰、沟渠、井泉等,只要水质符合滴灌要求,均可作为滴灌的水源。
为了利用各种水源进行灌溉,往往需要修建引水、蓄水、提水工程,以及相应的输配电工程;当以含泥沙量较多的河渠为水源时,还应修建沉沙池工程等。
这些通称为水源工程。
⑵首部控制枢纽滴灌工程的首部通常由水泵及动力机、控制设备、施肥装置、水质净化装置、测量和保护设备等组成。
其作用是从水源抽水加压,施入肥料液,经过滤后按时按量送进管网。
采用水池供水的小型系统,可直接向迟中加施可溶性肥料省去施肥装置;如果直接取水于有压水源(水塔、压力给水管、高位水池等)则可省去水泵和动力机。
首部枢纽是全系统的控制调度中心。
图3-2 典型滴灌系统首部布置图⑶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将各级管路连接为一个整体所需的管件和必要的控制、调节设备(如闸阀、减压阀、流量调节器、进排气阀等)。
根据滴灌系统所控制灌溉面积的规模,管网的等级划分也有所不同。
其作用是将压力水或肥料溶液输送并均匀地分配到灌水器。
⑷灌水器(滴头)滴灌系统的关键部分。
其作用是使毛管中压力水流经过细小的流道或孔眼,造成能量损失,减小压力,变成水滴或微细流而均匀地分配于作物根区土壤。
一个滴灌系统工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灌水器施水性能的优劣。
因此,通常称灌水器为滴灌系统的心脏。
3.1.2滴灌系统的分类滴灌是微灌中的一种最主要灌溉形式,目前分类方法比较杂乱,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分类方法。
一般而言:按毛管铺设位置可分为地上滴灌和地下滴灌,地上滴灌又可分为地表滴灌和悬挂式滴灌,地表滴灌又可分为无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可分为深层(耕层)滴灌和浅埋式滴灌;按使用作物对象可分为大田作物滴灌、果树滴灌、大棚滴灌、温室滴灌等;按水源可分为河水滴灌和井水滴灌;按压力源配套可分为加压滴灌和自压滴灌;按毛管类型可分为滴灌管滴灌、滴灌带滴灌;按灌水器工作特性可分为压力补偿式滴灌和非压力补偿式滴灌;按支毛管是否移动可分为固定式滴灌和移动式滴灌等等。
大棚滴灌首部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大棚滴灌的首部系统包括:控制部件-PVC内丝球阀,施肥部件-施肥罐或者文丘里施肥器,过滤部件-网式过滤器或者叠片过滤器。
安装顺序与方法:首先安装PVC内丝球阀在最前端,然后安装施肥部件,通过铁对丝连接,然后连接过滤部件直接丝扣连接。
施肥罐的安装:施肥阀上有两个小铜阀门,离水源近的为进水阀门,另一个为出水阀门。
施肥罐上也有两个孔,连接上小配件,然后用施肥毛管连接施肥阀上的进水阀门和施肥罐上的一个孔,这个孔就为进水孔,进水孔的里面也要加一段施肥毛管。
长度申到施肥罐的底端。
然后将施肥罐的出水孔和施肥阀上的出水阀门连接好,这样就安装完成了。
注意,施肥系统一定安装在过滤系统之前。
使用方法:
施肥系统的使用
文丘里施肥器:将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管放在溶解好化肥的容器里,打开施肥管的阀门,慢慢关闭文丘里施肥器的主阀门,达到一定角度(20-30度),然后肥料就通过吸肥管慢慢的吸入到滴灌系统中了。
施肥罐:将化肥放入到施肥罐中,所以部件安装好,打开施肥阀上的小铜阀门,然后慢慢关闭施肥阀上的主阀门。
这样滴灌水就慢慢流入到施肥罐中,把肥料溶解后带入到滴灌中了。
过滤系统的使用
过滤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清洗过滤器的顾虑网,以防止过滤器的堵塞。
滴灌首部系统的应用简单介绍滴灌系统的首部枢纽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保证下游灌区正常工作的前提,通常首部枢纽包括动力机、水泵、变配电设备、施肥装置、过滤系统和安全保护及测量控制设施。
滴灌系统首部的作用就是从水源取水加压,并加入肥料和农药,经净化处理,担负着整个滴灌系统的加压、供水(肥、药)、过滤、测量和调控任务,是全系统的控制调配中心。
1、水泵及配套动力机滴灌系统中常用的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主;滴灌常用的水泵主要有离心泵和潜水泵两种。
根据水源及基础设施的条件不同选择相应的灌溉水泵及动力机。
水源为地表水,有电条件选择电动机十离心水泵,无电力条件选择柴油发电机+电动机十离心水泵或柴油机十离心水泵;水源为地下水的选择潜水泵。
水泵选型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扬程下,流量满足滴灌系统设计流量要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水泵的工作效率要高,而且经常在最高效率点的右侧运行为最好;便于运行管理。
2、过滤系统根据水源及水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过滤设备。
离心式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滤去水中大颗粒高密度的固体颗粒,为达到应有的水质净化效果,必须保证滴灌系统的流量变化在其工作范围内。
砂石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滤除水中的有机质、浮游生物以及些细小颗粒的泥沙。
灌溉用水为地表水、水质较好、水泵为离心泵,一般选用无压反冲洗过滤器(安装在吸程管末端)。
灌溉用水为地表水且水质较差,一般采用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碟片过滤器。
灌溉用水为地下水,一般采用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叠片过滤器。
3、施肥系统滴灌施肥的效率取决于肥料罐的容量、用水稀释肥料的稀释度、稀释度的精确程度、装置的可移动性以及设备的成本及其控制面积等;化肥及农药注入装置和容器应安装于过滤器前面,以防未溶解的化肥颗粒堵塞滴水器。
肥料的注入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小水泵将肥液压入干管;另一种是利用干管上的流量调节阀所造成的压差,使肥液注入干管;第三种是射流注入。
常见的将肥料加入滴灌系统的方法可分为重力自压施肥法、泵吸肥法、泵注肥法、旁通罐施肥法、文丘里施肥法、比例施肥法等。
滴灌首部在设计安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个滴灌系统运行的好坏,首部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滴灌设计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水泵。
水泵是整个滴灌系统的动力,必须满足该系统的设计要求,目前,滴灌首部配套的主要是机泵一体潜入水中的大型潜水泵。
它的泵叶轮直接装在电动机的轴延伸端,也称同轴潜水电泵。
如图,对于均匀等向土壤,机井周围的渗透系数相等,形成的浸润漏斗在各个方向是对称的。
若抽水量稳定,并且抽水量小于或等于井的产水量,在持续抽一段时间后,井内的水面和浸润漏斗的位置将恒定不变。
实践证明,在距井中心轴某一距离的地方,地下水面就不再下降了,这一距离称为井的影响半径,用R 表示。
那么井的产水量Q 可表示为:rR Lg h H K Q )(36.122-⨯=H-----水层厚度h------井中水深R------影响半径r-------水井半径K-----渗透系数井的影响半径R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k S R 3000=对于细砂R=100---200m ;中等粒径的砂R=250---500m ;粗砂R=700----1000m根据井底淤积情况,确定电泵距井底的距离。
一般电动机底部距井底淤积层至少2m ,电泵决不允许陷入井内淤砂中运行,以免烧坏电动机。
井中动水位距进水节不能小于1m ,以防止吸入空气,减少出水量。
电机最大潜水深度不能超过60m 。
潜水太深,机组和电缆承受水压增大,容易进水,破坏绕组和电缆的绝缘性能。
(1)水泵流量的确定灌溉设计流量的确定,应根据灌溉面积内作物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主要根据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溉面积,灌水时间,土壤性质及水泵每天工作小时数等条件通过下式计算;ηTt MA Q = Q----灌溉实际所需流量; M-----作物最大一次需水量,A-----灌区总面积;T-----作物轮灌延续天数;t----水泵每昼夜开机时间;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5---0.85(2)水泵扬程的确定理论扬程=实际扬程+损失扬程。
滴灌系统运行操作规程滴灌系统的操作规程分两个部分:首部设备操作规程和地面管网操作规程。
一、首部设备操作规程(一)水泵、过滤器操作规程1、闲杂人员禁止进入泵房,非工作人员严禁操作泵房电器。
2、当班人员必须做好当班的工作记录。
3、泵房内的工具在交接班时应当面点清。
4、滴灌系统必须对每种设备按产品说明书规定和设计条件正确操作规程要求运行。
5、水泵启动前,必须确保机械水封有水用以冷却和润滑,严禁无水启动运行。
6、严禁首部进口工作压力不超,正常值以-为准。
进口与出口压差不大于。
7、水泵运行时,严禁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
电机温度不超过 70℃。
8、电流、电压正常且水泵充满水时,按“起动”按钮,注意观察柜体电流、电压的变化和水泵的工作状态。
9、工作时应时常注意检查电机温度和异常噪声,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运行。
10、严禁频繁启动电机,如果一次启动失败,则须经过 7 分钟左右的时间后,方可进行第二次启动操作。
11、在滴水期间注意观察压力表值的变化,砂石过滤器入口和出口压差不大于 ,切忌在运行过程中打开网式过滤器的桶盖,以免由于水流压力太大冲出来伤人。
12、对季节性或阶段性停机必须清除机械表面灰尘油污及水泵内的存水,必须将外露表面涂防锈油,对封存期超过三个月的应做一次全面检查。
13、过滤器运行应认真检查各种部件齐全,无漏水。
对砂石过滤器,反冲洗时,应避免砂石冲出灌外,必要时应及时补充滤砂。
14、网式过滤器应每个班次进行反冲洗两次以上,每天还应取出过滤元件,进行人工清洗,人工清洗时单个关闭进出口蝶阀,抽出网芯用清水冲洗干净,按要求装配好网芯。
15、对季节性的停机应对首部砂石过滤器的滤石取出清洗,网式过滤器应将滤网取出并清洗干净。
16、泵房值班人员应做到勤查、勤看、勤保养。
包括检查水泵电机变压器及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及蓄水池内的水位变化;及定期保养水泵和电机。
17、对泵房和机组发生的机械事故,应及时排除,需要更换配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及时修理。
移动首部滴灌技术在制干辣椒上的应用一、移动首部滴灌原理移动式首部滴灌系统是在固定滴灌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具有移动性强的首部加压系统,该系统将动力、加压、过滤、反冲和施肥等系统集中在一个底盘上,实现了可以移动的首部滴灌。
1.移动式首部滴灌系统组成本系统由四部分组成:首部装置、过滤装置、输水管网、滴水器。
首部装置主要由11.2千瓦的柴油发动机做为水泵的动力装置、150升施肥罐、100立方米/小时的离心式水泵和2个各75立方米/小时的砂石过滤器加1排3个150目的网式样过滤器组成。
初过滤装置是由1个40~50目的网筒镶套而成。
输水管网包括支管和毛管。
支管为Φ125PE管。
滴头工作量为1.38升/小时,滴头间距离40厘米。
2.地面输水管网的布置地面支管与毛管呈垂直对称分布,支管间距离100~150米左右。
水流从输水管道送到田间滴灌带内,通过滴头湿润辣椒根部土层。
二、制干辣椒高产栽培1.播种①开春后及时采用机力平、耙、压复式作业,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同时人工清除田间杂草、残株和残膜。
播前用氟乐灵100~120克/667平方米进行土壤封闭,边喷边耙。
②一般2月底至3月初可开始播种。
株行距配置(60+35+60+35+55+35+60+35)×18~20厘米,总播幅375厘米。
播种深度1~1.5厘米。
每穴6~8粒种。
667平方米保苗1.6~1.8万株。
机械播种,质量达到下籽均匀,播深一致,铺膜平展,接行准,播行直,采光面大,覆土严实,空穴率小于2%。
2.田间管理①定苗要求在4片真叶前结束,每穴留双苗。
封土严密,以防跑墒。
②当幼苗出齐显行后,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
头次中耕可适当浅些,以防埋苗,耕深12~15厘米。
后两次中耕要深,多为18~20厘米。
中耕的同时拔除株间及护苗带周围杂草。
③苗期滴头水在6月中旬进行,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推迟头水时间,以降低果枝节位,促进根系生长。
头水后紧跟第2水,滴量20立方米/66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