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筒吸氧法
- 格式:pdf
- 大小:103.66 KB
- 文档页数:2
吸氧(氧气筒供氧)
注意事项:
1. 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2. 使用及停止氧气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使用氧气时,先调后用,停用时先拔后关。
3. 使用过程中,观察患者缺氧改善情况,排除影响用氧效果的因素,按需调节流量。
4. 给氧过程中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5. 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降至0.5MPa即不可再用。
6. 对未用或已空的氧气筒应分开放置,并分别标上“满”、“空”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
而影响抢救。
7. 吸氧专用灭菌注射用水打开后24h内有效。
氧气筒给氧操作方法氧气筒是一种含有纯氧的压缩气体容器,它主要被用于给那些需要额外氧气的患者提供治疗。
使用氧气筒是一项必须小心进行的操作,因为氧气是易燃易爆的物质。
下面是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筒的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氧气筒之前,确保房间内没有明火或其他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例如香烟或蜡烛。
检查氧气筒的压力表,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2. 打开氧气筒:将氧气筒立在垂直位置,确保好氧气筒的稳定。
解开氧气筒顶部的保护帽,并轻轻旋开压力减缩阀,此时可以听到氧气流动的声音。
3. 连接氧气供应管:取出氧气供应管,并将其紧密地连接到氧气筒的出气口。
确保管道连接处没有松动和泄漏。
4. 调节流量:氧气筒上通常配备有一个流量调节器。
根据患者的需要,谨慎地旋转流量调节器,以便控制氧气的流量。
对于受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来调节氧气流量。
5. 使用面罩或鼻氧导管: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给氧装置。
常见的给氧装置有面罩和鼻氧导管。
确保给氧装置正确连接到氧气供应管。
6. 定期检查:在整个给氧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氧气筒的压力表,确保氧气的供应足够,并及时更换筒内的氧气。
7. 使用注意事项:a. 避免将氧气筒暴露在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下,以免造成爆炸。
b. 使用氧气筒时,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同一房间内的空气过度富含氧气。
c. 禁止在氧气筒附近吸烟或使用任何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
d. 避免将氧气筒放置在易燃物和可燃物附近。
e. 当使用氧气筒时,要保持筒子立直,以免氧气泄漏或流失。
f. 氧气筒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
8. 紧急情况处理:a. 当发生火灾或氧气筒泄漏时,立即关闭氧气筒阀门,并迅速将其移到安全地点。
切勿使用明火或水扑灭氧气筒火灾,应使用沙子或灭火器扑灭。
b. 当氧气筒上的压力表指示器显示压力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氧气筒替换为新的。
总之,使用氧气筒需要小心谨慎,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氧气吸入法(氧气筒)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缺氧。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标准分接受考核者姓名准备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用物:氧气装置1套(流量表、湿化瓶内盛灭菌注射用水1/3-1/2满)、一次性吸氧管、电筒、棉签、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扳手、纱布。
5病人: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鼻息肉等,向病人和家属解释。
告知病人有关事项,查病室有无明火、高温等,确保病人安全。
6操作流程1、检查氧气筒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挂有“满”的标记),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冲出,随即迅速关上,以达到清洁该处的目的,避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62、将氧气表稍向后倾斜,接于气门口,用手初步旋紧,再用扳手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查有无漏气。
安装湿化瓶,湿化瓶内装灭菌注射用水1/3-1/2,再开流量表开关,检查全套装置是否完好,有无漏气,关流量表开关,接头处套上保护套,推氧气筒至床旁。
153、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54、用棉签清洁鼻腔。
35、连接氧管,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视病情调节流量,安置氧管并固定。
56、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用氧注意事项。
67、整理床单元,询问病人需要,再次查对病人,处理用物。
洗手,记录给氧时间及流量,签名。
58、随时观察病情和给氧效果。
(口述).39、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和家属解释。
取下氧管,擦净病人鼻孔周围分泌物,关流量表开关,关总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氧,再关流量表开关。
1010、整理床单元,询问病人需要,再次查对病人,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10质量评定1、护患沟通有效,关爱病人。
52、操作熟练,用氧安全。
33、病人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34、用物齐备,处理规范。
2理论提问5总分100考评人签名:注意事项: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备注:
中心供氧鼻导管给氧法:打开供氧处保护塞,将墙式氧气表接头用力插进墙上氧气出口,听到底座弹簧弹响声,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
若有氧气逸出,拔出接头重新插入。
应用时只需接上鼻导管,调节适当氧气流量,其余操作步骤同前氧气瓶的储气能力的标准是耐压能力。
常规氧气瓶的压力上限为15Mp(兆帕)换算为大气压就是147个大气压。
耐压能力检测值为。
常规充装的钢瓶内压力应在12~15Mp左右。
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保留不少于的剩余压力。
氧气瓶与明火距离应该不小于10米、不得靠近热源、不得受日光暴晒。
宜存放在干燥阴凉处,气瓶不得撞击。
氧气瓶嘴、吸入器、压力表、及接口螺纹严禁沾有(染)油脂。
氧气瓶在运输和装卸时,要关紧瓶阀,拧紧帽盖,轻移轻放,不得碰撞滑滚,抛甩坠落。
供氧器在移动、停放、使用过程中,请注意瓶体和阀门的保护,防止气瓶倾倒,以免造成附件的损坏。
使用中如发现漏气,请立即关闭气瓶阀门。
请不要自行修理。
严禁私自拆卸氧气瓶阀、阀门开关、压力表等阀上的零部件。
用户严禁私自充装氧气。
氧气瓶充气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压力,严禁超装;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检验在充气单位进行。
二、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净化水、一次性鼻导管(或鼻塞)1-2根、治疗碗内盛少量温开水,弯盘、棉签、胶布、一次性塑料接头、橡皮管、扳手、医嘱本、笔、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1、洗手,双人核对医嘱。
戴口罩,物品准备。
2、携治疗单到床前查对,向病人说明吸氧的目的、方法,使之配合。
.1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流程1、核对2、评估: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评估与解释 操作前操作中 操作后注意事项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患者准备:将一次性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取卧位或坐位接受雾化治疗;3、用物准备:氧气雾化吸入器、氧气装置一套、弯盘、注射器、药液(普米克令舒1支+爱全乐1支+0.9%生理盐水2ml );检查氧气雾化吸1、安装氧气装置; 2、遵医嘱将药液注入雾化器内; 3、连接雾化器与氧气装置; 4、调节氧流量:6~8L/min 5、开始雾化 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面罩罩住口鼻,用嘴巴深吸气 ,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直至药液吸完为止 1、结束雾化 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2、操作后处理 协助清洁口腔,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1、正确使用供氧装置 注意用氧安全、室内避免火源;氧气湿化瓶内勿装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稀释药液二、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净化水、一次性鼻导管(或鼻塞)1-2根、治疗碗内盛少量温开水,弯盘、棉签、胶布、一次性塑料接头、橡皮管、扳手、医嘱本、笔、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1、洗手,双人核对医嘱。
戴口罩,物品准备。
2、携治疗单到床前查对,向病人说明吸氧的目的、方法,使之配合。
参考文献[1]王晓萍.全身麻醉开胸病人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6B):1038-1039.[2] 张颖.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 ,22 (3A):605-606.[3]解秀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10)∶2 643-2 644.[4] 杨明玉.浅析呼吸科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228-229.[5]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0..2。
吸氧法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人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侧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罩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内,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人帐内,氧气流量10~20L/min,帐内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内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一)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氧气筒吸氧法(8分钟)
1、 报告: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参赛项目是氧
气筒吸氧技术,用物已备齐,请我我可以开始了吗?
2、 核对医瞩,治疗单(双人核对医嘱)
请评委老师和我一起核对医嘱好吗?XX床XXX,2015年9月XX号,持续低流量给氧 2mol/L 1小时
3、 评估病人(带治疗盘,手电筒,医嘱本)
核对床尾卡XX床XX——阿姨,上午/下午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好吗?X床XX。
让我看一下您的手腕带好吗?X床XX。
阿姨,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呼吸困难,胸闷气紧吗?你的鼻腔有没有受伤,做过手术呢。
让我帮你数一下脉搏好吗(10S以上),观察呼吸,检查指端有无紫绀。
阿姨,你的脉搏心率有点快,遵医嘱要给您吸氧,缓解你的不适。
你以前有过吸氧吗?您即往有过鼻部的疾病吗?让我帮你 检查一下您鼻部和通气情况好吗?(手电筒检查)。
现在试一下通气情况,出一下气,再出一下气。
很好,双侧鼻侧无炎症,肿胀,息肉,鼻中隔无弯曲,两侧鼻通气良好,那就选择双侧鼻导管给氧。
目的是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你的缺氧状况,让您更加舒适。
您先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
(根据要求,看是否数脉搏或用手电筒检查鼻部)。
4、 检查氧气装置完好
5、 口述:禁止明火,避开热源,有“用氧安全”标志。
6、 洗手,戴口罩
7、 用物准备:治疗车,皮肤消毒液,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供氧装置、治疗盘内放棉签、一次性鼻导管2根、治疗碗2个、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纱布,镊子。
用氧记录单、笔,必要时备胶布。
8、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阿姨您好!请再次告诉我您的床号姓名好吗?X床XX---让我再看一下您的手腕带好吗?X床XX。
阿姨,现在我帮你吸氧
9、 装表:清洁气门——接氧气表旋紧(直立90度)——关小开关
——接通气管——湿化瓶——开大开关——检查是否漏气(贴
耳听则可)。
口述:无漏气。
10、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阿姨,您这个体位舒适吗?让我帮您清
洁一下鼻腔好吗?(口述:一性性棉签,在有效期内),水有
点凉,请您不要紧张。
(湿棉签清洁鼻腔,一边一根,丢医疗
垃圾桶)
11、 口述:一次性吸氧管,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取出,与流量
表连接
12、 打开小开关——调节所需流量(口述:2mol/L)——湿润鼻导
管——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13、 将氧气管轻轻置于鼻孔,妥善固定。
14、 交代注意事项:阿姨,我已经帮你吸好氧了,请您尽量用鼻进
行有效呼吸,避免张口呼吸。
请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整
氧流量,不要随意接触氧气筒接口,氧气筒周围禁止明火,吸
烟,供氧不要接触油污,避免碰撞。
呼叫器在您身边,你够得
着吗?如你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胸闷,憋气时,请您马上按
铃,我们也会及时过来查看。
您这个体位舒适吗?感谢您的配
合
15、 挂四防标志
16、 洗手,记录
17、 口述:患者缺氧状况明显改善,根据医嘱停止吸氧。
18、 核对,解析
阿姨您好!请告诉我您的床号姓名好吗?X床XX---让我再看一下您的手腕带好吗?X床XX。
19、观察吸氧后效果(呼吸,口唇黏膜和指端):阿姨,你现在已无不适,口唇,指端由青紫转为红润。
本次吸氧已到预定时间,先暂停吸氧。
如有需要,再吸入
20、取下鼻导管——擦净鼻部——关小开关——卸下鼻氧管。
21、阿姨,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这个体位舒适吗?床头铃放你枕边,能够得着吗?如果您感觉不舒服或有事请打铃通知我们。
谢谢您的配合,祝您早日康复。
22、卸表:关闭大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取下湿化瓶,通气管——卸氧气表。
23、洗手——记录
24、报告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