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 格式:ppt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95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是指哪里华夏九州大地,在上古神话中即是乐土,在那里生活的人幸福快乐,无忧无虑。
不过,九州具体指的到底是哪九州呢?本文是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古神话中的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
“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
现九州划分版本有三种: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一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二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三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中国古代称的九州是哪九州有6个
保存至今是您的家乡吗
九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把中国分为九个地域,这九个地域古记录被称为九州。
这九
州有:齐州,楚州,燕州,赵州,魏州,韩州,晋州,吴州和越州,至今仍然有6个保留
下来,分别是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湖北省。
九州给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充满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底蕴。
每
一个九州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齐州以其五湖四海而闻名,燕州以它的火烧壶和御风琴而
受人称道,楚州以朝歌楚谣而成为著名的文化蓝海,赵州被称为大唐乐园,魏州因风景如
画而深受欢迎,韩州则以它美丽壮丽的大街、山水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受到人们的赞赏。
不过,尽管我充满着对九州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那些它不是我家乡的九州我还没有机会
去参观它们。
事实上,我的家乡在江苏省,也就是古代九州里面保留下来的齐州,每当我
去到青阳、旋江、大厂等景点,就能感受到江南九州特有的文化韵味,充满恬静的中华气息。
而当我穿行在江苏的街头,看到繁华的江苏城市,更能体会到九州之美。
九州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它把中国历史和文化连结在了一起,同时也传承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
当把九州给予诅咒,它也给了我们无尽的探索和追寻之机会,这份精神气息源远流长,孕育了国家文化多采多姿。
中国古代九州是哪九个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九州[ jiǔzhōu ]中国的别称,又名汉地、中土、神州,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见《尚书·禹贡》。
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引证解释
1、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
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州而无徐、梁州。
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
引《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
2、岛名。
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
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
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
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
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九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
《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至迟自汉代起的华夏之区域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九州等同于汉地。
又有"东夏" 、"南夏" 、"西夏" 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九州现在地理位置分划
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南风悲,炮纷飞。
炎黄军魂势巍巍,强敌烟灰。
兵虽亏,志无摧。
不复疆土誓不归,
扬我天威!
有谁记得那句——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是指哪里上古神话中的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
“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
现九州划分版本有三种: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一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二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三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为什么称中国为九州?
禹治水成功,解除了百姓的灾难,还开发出良田沃土,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威望与日俱增。
年事已高的舜决定让禹继承王位,公元前2070年,禹在阳城即位,做了部落联盟首领。
为了使各部落进一步融合,禹又去今安徽怀远境内的涂山巡视,召集天下诸侯拜会,场面宏大,各路诸侯没有不服从禹的,都献上玉和帛,向禹表示臣服。
那些没有臣服的诸侯就被禹下令杀掉了。
经过两次大会首领,禹的权威遍及四海。
在治水期间,禹考察了全国的地形和水势,他把当时所能掌握的土地划分为9个行政区域,就是九州,分别叫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中国分为九州,是中国领土初具规模的一个象征,氏族部落的那种社会形态已经逐渐消失,多部落融合的华夏民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前身。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是指哪里上古神话中的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
“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
现九州划分版本有三种: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一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二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三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九州,到底指的是哪9个地⽅?⼤禹为什么要划分“九州”?(九州,到底指的是哪9个地⽅?⼤禹为什么要划分“九州”?)九州从某种⽅⾯来讲是中国的另⼀种代称。
我们经常说“九州⼤地”、“神州沃⼟”之类的词语,说的正是我们中华的温润⼟地。
九州⼜名神州,还被称为中⼟,现在亦是祖国的别称。
九州⼀词,最早见于《尚书》,它是中国先民祖先对⾃⼰汉民族地理的⼀种裁分理解,更是⼀种疆域概念。
早在春秋末期,九州基本上就已经⽤来代指华夏⼤地了。
尔后,在中国很多古籍中,关于九州的记载,可谓多处着墨,譬如《尔雅》、《周礼》、《吕⽒春秋》等。
“九州”作为中国的别称之⼀,笼统却⼜具象地说,是我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古代中国⼈将全国划分的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巍巍华夏,神州沃⼟)⼀般意义上指的九州,是《尚书》中《夏书·禹贡》的记载,相传⼤禹治⽔后,根据⼭川河流的形貌,他划定了九州,因此后世相延,遂、也称中国为“禹城”,⼜称“禹甸”。
⼤禹把天下分为九州之后,他逐次命名,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
豫州是中⼼,其他各州皆环绕豫州,如盘针织。
话说,这九州之谓,在不同时代便有不同州名之版本,当然不同的典籍,记载也不尽相同。
《尔雅·释地》也记载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没有青州、梁州;《周礼·职⽅》中,有幽州、并州,⽽没有徐州、梁州。
《吕⽒春秋·有始览》中有幽州但⽆梁州。
看来,在古代的⼤著中,关于各州的记载也不甚⼀致。
(在中国⼈⼼⾥,“⿍”的地位很⾼)传统意义上,⼈们普遍以为,《尚书》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记载的是商朝的制度,⽽《周礼》记载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据《吕⽒春秋》对九州的解释,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们对地域的观念。
既然说到此,那为什么⼤禹要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呢?在古代,尤其是远古时代,⼈们都是依⼤河⽽居,尤其是毗长江和黄河⽽居,由此孕育了伟⼤的中华民族。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是指哪里华夏九州大地,在上古神话中即是乐土,在那里生活的人幸福快乐,无忧无虑。
不过,九州具体指的到底是哪九州呢?本文是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古神话中的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
“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
现九州划分版本有三种: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一徐州(又名正东青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又名东北幽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土。
梁州(又名正西幽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二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上古神话中的九州划分三豫yu州、青州、徐州、扬州、荆jing州、梁州、雍yong州、冀ji州、兖yan州。
九州的名词解释九州,作为一个常见的词汇,可以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它可以指代一种地理概念、日本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区划,或者在其他文化中的特殊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九州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地理概念在地理学中,九州是指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
它得名于北宋时期的《岭表录》一书,最早描述了该地区由九个州组成。
这里地处于华南的边缘地带,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九州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二、日本九州除了中国的九州,日本也有一个以同样名称命名的地方。
作为日本最西南部的一个行政区划,日本九州由福冈、佐贺、长崎、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和冲绳等八个县组成。
它被誉为日本最早开化的地区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九州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了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九州的地理条件也赋予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
包括阿苏山、石垣岛和稻叶山等自然景点,使得九州成为了旅游者们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九州还以美食而闻名,例如福冈的拉面、熊本的马肉料理和鹿儿岛的黑牛肉等,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好者。
三、九州的象征意义除了地理概念和地方行政区划,九州在文化和历史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九被视为吉利的数字,象征长久和完整。
因此,九州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往往被用来形容广袤无垠的土地或者多样化的地域。
此外,在日本历史和神话传说中,九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日本神话中,九州是由天照大神的孙子奥比姬命所统治的地方。
九州也是许多历史事件和战争的发生地,包括日本战国时代的九州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冲绳战役。
结语无论是地理概念、日本九州还是象征意义,九州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它作为一个多面性的名词,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并且鲜明地展示了地域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底蕴。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九州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究。
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但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而把「州」当作实际的行政区划,则是在东汉后期才实行的[1]。
历史《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
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Compass rose pale.svg 雍州冀州兖州Compass rose pale.svg梁州北青州徐州西豫州东南荆州扬州《尔雅·释地》也记载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而没有青州、梁州;《周礼·职方》中,有幽州、并州,而没有徐州、梁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中有幽州而无梁州。
传统上人们以为,《尚书》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记载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礼》记载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据《吕氏春秋》对九州的解释,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人们的地域观念。
《吕氏春秋·有始览》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冀州在两河之间,是晋国;兖州在河水和济水之间,是卫国;青州在东方,是齐国;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鲁国;扬州在东南,是越国;荆州在南方,是楚国;雍州在西方,是秦国;幽州在北方,是燕国。
」后来,战国齐人阴阳家邹衍又创立了大九州的说法,声称《禹贡》九州是小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称为「赤县神州」;九个这样的州构成了裨海(小海)环绕的中九州;这种中九州也有九个,共同组成了大九州,其外为大瀛海所环绕。
根据这一说法,中国只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
[2]参考资料^ 「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古代九州的由来自古以来,“九州”就被用以作为华夏大地的指称。
那么九州指的是哪九州呢?九州之说,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据其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东见于海,西被于流沙”。
也就是说,大禹沿山砍木为记,疏通江河,划分九州,依据土地条件规定各州的贡赋。
而这九州具体即指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冀州——《禹贡》载,西南东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雍、豫、青州为界,即今之山西与陕西间的黄河以东,河南与山西间的黄河以北,和山东的西北部及河北的东南部。
青州——《禹贡》载,海、岱惟青州。
海指渤海,岱指泰山。
《周礼,职方》载,正东曰青州。
据此推断,青州应当包括渤海以南到泰山以北,即今之山东德州和济南一线以北及河北的一部分。
兖州——《禹贡》载,济、河惟兖州。
济指今山东利津海之古济水,河指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
这样说来,兖州大致范围包括今之河北沧县以南,山东济南以北。
徐州—一《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
海指今黄海,岱指泰山,淮指淮河。
如此说来,徐州范围应包括泰山以南,淮河以北,东至黄海,即今之山东东南,长江以北的江苏大部。
扬州—一《禹贡》载,淮、海惟扬州。
《周礼·职方》载,东南曰扬州。
《尔雅·释地》载,江南曰扬州。
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
综合说来,扬州的范围包括今之淮河以南至长江南岸,东临东海。
荆州—一《禹贡》载,荆及衡惟荆州。
《尔雅·释地》载,汉南曰荆州。
荆指荆山,即今湖北南漳之西,衡指衡山,即今衡山县之衡山,汉指汉水。
如此说来,荆州即包括今之汉江以南,南漳以西,衡山北。
豫州——《禹贡》载,荆、河惟豫州。
荆指荆山(湖北南漳西),河指黄河。
《周礼·职方》和《尔雅·释地》都说,河南曰豫州。
如此说来,豫州即今之河南全省及湖北的荆山以北。
梁州——《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
华指华山,阳指山南,黑水指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
也就是说,梁州范围包括华山以南,直至西南地区。
文言文常识:九州∙(古)九州,指冀州、兖(yan三声)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东汉时期已由九州演变为十二州。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文言文常识题可能会考哦)《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
《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了战国末年在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汉朝将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共同称为“诸夏”。
至迟自汉代起的华夏之区域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九州等同于汉地。
又有“东夏”、“南夏”、“西夏”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1912年后,“中国”是指代含有汉地、西藏等各个民族地区在内,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
∙小拓展:来源初期∙“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
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
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