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 格式:pdf
- 大小:67.51 KB
- 文档页数:11
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都是那么常见,却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你一起探索和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1.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理现象之一。
当大气层中存在不均匀的折射率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当空气的温度和密度发生变化时,如在海洋上的冷海流和暖海流相遇的地方,光线经过折射会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导致我们看到了一种错觉,就像是远处的物体在空中悬浮。
这就是海市蜃楼的原理。
2. 彩虹彩虹是一种美丽的天气现象,它是由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并经过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后形成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光线会因水滴内部的折射而发生分散,将白色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然后,光线不断地在水滴内部进行反射和折射,最终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彩虹。
3. 闪电闪电是大气中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通常是由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云中的正电荷与地面的负电荷之间电位差足够大时,会发生电闪雷鸣。
闪电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放电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闪电的亮度来自于电流通过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时产生的强烈热量。
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当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光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线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
这就是我们在将光线照射到一杯水中时看到的折射现象。
这一现象在光的透镜和棱镜中也有广泛应用。
5. 音乐中的共鸣共鸣是物体在振动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发生的一种现象。
在音乐中,共鸣是我们能听到乐器声音的原因之一。
当乐器发出声音时,它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谐振频率,并在共鸣腔体中放大这些频率。
这使得我们能够听到清晰、丰富的音乐声音。
以上只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简单介绍。
物理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生活中物理现象物理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从简单的自然规律到复杂的科学原理,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声音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无论是人们的交谈、乐器的演奏,还是车辆的噪音,都是声音的表现形式。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的声带振动产生了声波,这些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约为每秒343米,并且速度是介质密度和压缩模量的函数。
当声音在密度较高的介质中传播时,例如水或金属,传播速度会更快。
这也是为什么声音在水中传播相对于空气中传播更快的原因。
2. 光的折射光折射是另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当光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传播时,它会发生折射。
例如,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它将发生偏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游泳池或玻璃杯中的水时,会看到物体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形状的扭曲。
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引起的。
光在密度较高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而在密度较低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这种速度变化导致光线发生偏转,遵循斯涅尔定律。
该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即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乘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
万有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例如,地球吸引物体并使其下落,而太阳吸引地球并使其绕太阳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质量较大的物体对其周围的物体施加的引力更大,而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之间的引力也越强。
4. 磁力和电磁感应磁力和电磁感应是与电流和磁场相关的物理现象。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将产生一个磁场,并且导体周围的磁场将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9的魔力”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都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是不是很诡异?解密:这是由于秒针在“9”所在的这个位置处受到的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那什么是重力矩呢?力矩:就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其中力臂是从转动轴到力的垂直距离,是一个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重力矩:就是重力产生的力矩,即重力和力臂的乘积。
2、一闪一闪亮晶晶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这是为什么?解密: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产生变化。
3、拍电视别闪光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解密: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越远越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这是为啥?解密: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双层玻璃的妙用为什么隔热、隔音玻璃都会采用双层玻璃?解密:因为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6、荤汤保温好为什么肉汤或者辣汤不容易冷却?解密:因为,多油的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7、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为什么开水不会响?响的水不会开?解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8、坐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俗话有言:坐地日行八万里?解密: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有趣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的存在,有些物理现象非常有趣,通过这些现象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还可以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吧!1、漂浮的气球每当我们参加派对或庆祝活动时,常常能看到气球飘在空中。
这是因为气球内填充了气体,由于气球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气球就会向上方浮起来。
2、水的蒸发当天气炎热或者放在太阳下的水,会出现慢慢减少的现象。
这是因为水分子受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密度小于液态水,所以水会逐渐蒸发。
3、油与水的分离在做菜时,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炒菜锅里的油和水分开的现象。
这是因为油和水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会浮在上面形成一层。
4、电灯泡的发光当我们打开电灯开关时,电灯泡会亮起来,这个现象很平常,但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却非常有趣。
电灯泡内部的灯丝受到电流的加热,产生了高温,高温下的灯丝会发出可见光,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电灯的亮光。
5、反射现象反光镜、镜子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等都可以产生反射现象。
当光线照射到这些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光线的反射,从而我们可以看到镜面上的图像。
这正是利用了光线直线传播的物理基本原理。
6、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通过震动传播,我们能够聆听到各种声音。
当我们敲击物体时,物体会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7、风筝飞行风筝是一种充满童年回忆的玩具,当我们放飞风筝时,风筝能够在空中飞行。
这是因为风筝利用了空气的流动,通过线绳的牵引和风的冲击力来保持平衡,从而飘浮在空中。
8、声纳声纳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水下物体的一种技术。
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很快,当声波遇到水下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通过接收到的反射声波信号,我们可以知道水下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9、霓虹灯的发光霓虹灯是由稀有气体在高电压作用下发光的装置,当电压通过霓虹灯管中的稀有气体时,气体会发生激发并发出光线。
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是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哪些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常见物理现象。
1. 重力现象重力是地球和其他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例如,把一个物体抛向空中,它会经过一个弧线的轨迹,最终落回地面。
重力还可以解释爬山的困难,因为在爬山时我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重量,还要克服地球对我们的引力。
2.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一种常见的例子是当我们把一根笔放入水中时,我们会看到笔在水中弯曲的样子,实际上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之间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导致的。
3. 磁性现象磁性是指物体对磁场的吸引或排斥。
铁、镍和钴等物质被称为磁性物质,它们具有磁性。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磁性现象,例如,两个磁铁吸引在一起形成的磁力。
磁性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视和计算机的扬声器使用磁性驱动。
4. 热传导现象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的现象。
当我们把一个金属勺子放入热水中时,勺子会迅速变热。
这是因为热量在金属物体中以高速传导。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热传导现象,例如,用手触摸金属锅底,通过锅底传导到手部的热量会让我们感到热。
5. 声音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在空气中,声音以压缩和稀疏的方式传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现象,例如,当我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时,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出去,直到被其他物体或者障碍物所阻挡。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磁场,并且会导致另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可以解释许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例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用于充电的电磁感应技术。
7. 颜色的形成颜色是由物体反射、吸收和折射光线的不同波长所形成的。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物理现象,下面举一些例子作适当的解释。
(1)戴着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商会蒙上白雾,是气体的液化现象。
(2)水烧开了,壶盖会被顶起来,是气体对壶盖做功。
(3)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
(4)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5)钻木可以生火,这是做功改变内能。
(6)靠在暖气旁边会感到暖和,这是热传递。
(7)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
(8)坐海盗船,有失重现象。
(9)白炽灯永久了灯泡壁上会有一层黑色,是钨丝的升华。
(10)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汽水瓶放置一会儿瓶壁上有小水珠: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汽水瓶温度很低,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汽水瓶壁,就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瓶壁上形成小小珠。
(11)晒粮食在摊得很薄并在阳光上晒:摊薄是为了增大表面积,在阳光下晒是为了提高温度,这些主要是为了加快粮食中水份的蒸发。
(12)拿刚出笼的馒头时会在手上沾点水:主要是为了利用蒸发吸热,防止烫伤手。
(13)各种工具的手柄上有花纹:增大表面积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14)修房屋时会下宽大的基脚: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15)夏天扇扇子降温:增大空气的流速从而加快汗液的蒸发,从而吸收更多的热量。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列举了50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解释。
1. 太阳升起和落下: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 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线经过水滴折射和反射的结果。
3. 镜子反射:镜子反射是光线经过镜面反射的结果。
4. 空气中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空气中的声音是波的传播。
5. 电子产品的静电:静电是由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现象,当我们摩擦电子产品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静电。
6. 电灯的发光:电灯发光是由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发热产生的热辐射。
7. 汽车运动时的摩擦力:汽车运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使汽车前进的力。
8. 声音的共鸣:共鸣是当物体振动频率与空气某些频率相同时,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9. 热风球升空:热风球升空是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时带着热风球上升。
10. 风的产生:风是由于地球旋转和气压差异引起的。
11. 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12.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是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1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的波,如无线电波和光波。
14.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15. 磁力:磁力是由于磁场引起的力,如磁铁吸附铁物。
16.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中的气体产生蒸汽,蒸汽上升时带走热量。
17.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如变压器和发电机。
18. 气球的漂浮:气球漂浮是由于气球内的氢气比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气体浮力推向上方。
19. 音乐的声音:音乐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每个音符对应一个频率。
20. 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呼吸时必需的气体,它占据空气的21%。
21.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光线照射产生电流的。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1 无处不在的物理咱们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早上起床,拉开窗帘,阳光洒满房间,这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咱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然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1.2 力的作用再比如,咱们走路时,脚给地面一个力,地面也会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个力让咱们能够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还能推动我们向前走。
2 声音的传播2.1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传播也是物理现象的一种。
咱们说话、唱歌、听音乐,都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就像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咚咚的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2.2 声音的利用声音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就是利用声波在人体内传播的特性。
还有,咱们用声控灯,只要发出声音,灯就会亮起来,这也是利用声音来控制电路的一种方式。
3 热的传递3.1 热的传递方式热的传递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冬天,咱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衣里的棉花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空气不容易流动,热量就不容易散失,所以咱们会感到暖和。
这就是热的传导现象。
3.2 热的利用热还可以帮助咱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咱们用微波炉加热食物,就是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动,产生热量,使食物变热。
还有,咱们用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光的热量来加热水,既节能又环保。
4 电的魔力4.1 电的无处不在电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咱们家里的电器,比如电视、冰箱、电脑,都是靠电来工作的。
电的流动形成了电流,电流通过导线,驱动电器工作,给咱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2 电的利用电还可以帮助咱们做很多事情。
比如,咱们用电磁炉做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锅底产生涡流,产生热量,加热食物。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就是自然界和物质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虽然它看似高深莫测,但它的许多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有应用。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 万有引力牛顿力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就是力的作用与影响,而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牛顿所提出的重要结果。
它告诉我们,物体之间的排斥或吸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虽然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并不那么成见,但是它在宇宙中的运用却是广泛的,许多星球在宇宙飞行中都是受到这种万有引力的作用。
2. 集中-分散原理我们都知道,当光射入玻璃球中,由于光密度变化引起的折射作用会使本来分散的光线汇聚为一点,而如果从这一点向外发射光线,它们会被聚集起来变成束。
正是这种原理使得人类在研制与光相关的设备中能够做到精确、重现性较强的结果,例如透镜头、望远镜、显微镜等等。
3. 洛伦兹收缩当一个物体以非常快的速度去穿过我们身边时,我们感受到的是物体缩短了,就像在一个车站看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会感觉车身比数学上的长度短了。
这就是洛伦兹收缩。
这种现象与我们平时了解的空间是直接相关的,而在电子微观层面下,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4.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应该都学过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现象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在医学方面,正是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我们才能进行复杂的人体扫描。
而在能源领域,也是用裂变或聚变的能量来驱动发电站,制造电力。
5. 原子的激发和辐射我们熟知的荧光灯就是原子激发和辐射的典型例子。
当只含有少量惰性气体的荧光管通过电流的作用而激发后,放电时原子便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然后放出光子,这些光子的加成使得荧光灯发光。
在照明、信号灯和指示灯的制造上,这种原理应用得尤其广泛。
6. 磁性磁性是一种物质属性,它与物质的分子有关,能使物品吸引或推开其他物品,这使得它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讯设备、电动机、计算机中的磁存储器等等。
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吧!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物理定律。
当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例如,当我们在水中浮潜时,感觉身体轻盈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浮力对我们的支持和作用。
2.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一种描述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频率变化的现象。
当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会感受到较高的频率,而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会感受到较低的频率。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声音和光线的传播。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光线会发生弯曲。
这一现象也是我们在水中看到物体位置偏移的原因。
4.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来悬浮和推进的交通工具。
通过在轨道和列车上设置磁铁,可以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且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平稳性。
5.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物体内部的间距增大,导致整体体积膨胀。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例如在夏天,我们经常发现金属物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得更难拧紧。
6. 共振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源的激励时,如果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近,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这一现象在音乐演奏中经常出现,例如当一个吉他弹奏者拉开吉他的琴弦,当弦与空气中的声波频率相匹配时,琴弦就会共振,产生更大的声音。
7.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内,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使在碰撞等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可以相互转换,但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撞球游戏中,当一球撞击另一球时,两球的动量会相互转移。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当一个导体处于磁场中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十个常见的物理现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代表着物理学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十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带你一起领略物理学的魅力。
1. 重力现象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我们所熟知的落地、掉落物体等都是重力的表现。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重力现象的本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天体运动等领域。
2. 浮力现象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出的液体重量,从而产生浮力现象。
这一现象被广泛应用于船只的浮沉、潜水器的浮力控制等领域。
3. 磁力现象磁力是指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常见的磁力现象包括磁力吸附、磁力推斥等。
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磁力线的概念来解释,磁力线沿着磁场方向指向磁南极。
磁力的应用广泛,如磁铁、电磁铁、电动机等。
4. 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当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遵循斯涅尔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在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光纤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声音的传播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通过物质中的分子之间的挤压和稀疏来传播,而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声音传播的现象应用在音响技术、声纳、超声波医疗等方面。
6. 热传导现象热传导是物质中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
这种现象主要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能量传递来实现。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质称为热导体。
热传导现象广泛应用于热工学、冷却技术等领域。
7. 电阻现象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力。
这种现象在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由导体材料和导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决定。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现象,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一、水滴的形状:当我们将水滴滴在平面上时,水滴会呈现出一个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水分子尽可能地紧密排列,形成一个球体。
二、闪电:闪电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现象,它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造成。
当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达到一定程度时,电荷会通过空气中的离子路径迅速流动,形成一道明亮而强烈的闪电。
三、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后形成的,它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这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光线会被水滴折射和反射,形成一个圆弧状的光谱。
四、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进行悬浮和推动的交通工具。
它通过在轨道上放置一系列的磁铁和电磁线圈,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利用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推力,实现高速运行。
五、蜘蛛丝的强度:蜘蛛丝是一种非常坚韧的物质,它比钢的强度还要高。
蜘蛛丝由蛋白质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使得蜘蛛丝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六、音乐的传播:音乐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它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乐器演奏时,乐器的弦、管或膜会振动,产生声波,随后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音乐。
七、水的沸腾: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中的分子会增加运动,水温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水中的分子会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形成水的沸腾。
八、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方向发生偏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在水中看起来会变形的原因。
九、磁铁的吸引力: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能力,这是因为磁铁中的微小磁区会产生磁场,当铁物进入磁场范围时,磁场会对铁物产生作用力,使得铁物被吸附在磁铁上。
十、飞行器的升力:飞行器(如飞机、直升机等)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原因是由于它们产生了足够的升力。
升力是由飞行器的翼面产生的,当空气流经翼面时,由于翼面的形状和倾斜角度的影响,空气会产生上升力,使得飞行器能够克服重力,实现飞行。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物理现象的存在和影响。
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到复杂的科学原理,物理现象无处不在。
本文将探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现象的奥妙。
一、水的沸腾当我们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开始冒泡,并逐渐沸腾。
这是因为水加热后温度上升,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当水温达到其沸点时,水分子的动能足够大,能够克服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从而形成气泡并不断上升。
这种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称为沸腾。
二、电灯的发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电灯来照明。
现代电灯常见的有白炽灯和荧光灯。
白炽灯的发光原理是通过电流加热导电丝,使其升温并发出可见光。
而荧光灯则利用电流通过荧光粉使其发出光线。
三、回声的产生我们在开阔的地方大声喊叫,可以听到声音的回声。
回声的产生是因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当我们听到回声时,实际上是声音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到达我们的耳朵。
四、天空的蓝色我们在晴朗的日子里,看到的天空呈现出蓝色。
这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可见光由于空气中分子的散射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大气中,蓝光的波长较短,更容易被分子散射,因此我们会看到天空呈现出蓝色。
五、月亮的产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产生的光线其实是太阳的反射光。
当太阳的光线照射到月亮上时,其中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地球形成月亮的亮度。
我们在晚上能看到月亮,就是因为太阳的光线照射到了月亮上并被反射出来。
六、物体的浮沉当我们放置一个物体在水中时,它可能会漂浮在水面上,也可能会下沉到水底。
这是因为物体的密度与周围介质的密度相比决定了物体的浮力。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它将浮在水面上;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它将下沉到水底。
七、闪电的产生闪电是大气中强烈的放电现象。
当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荷差时,会出现闪电。
闪电的产生是由于云中的正电荷和地面的负电荷之间形成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电荷会释放并产生巨大的放电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声和光:1、听自已从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到陌生,是因为自已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从颅骨传导进耳朵的。
2、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液体中都快,中国古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已提到士兵晚上睡觉枕着牛皮鼓可及早发现来袭敌人。
3、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很多水滴,阳光射到上面发生色散,呈现出白光的七种不同颜色。
因而美丽的彩虹总在雨过天晴时出现。
4、手电筒对着白纸上的镜子照,从侧面看那么白纸亮。
因为平面镜的表面比较光滑,而白纸表面较为粗糙,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和白纸表面分别会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从侧面看平面镜反射的光不容易看到,而白纸发生的事漫反射光想容易从侧面看到,所以从侧面看白纸是亮的。
5、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为什么?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使形成的虚像位置不断变化形成的。
6、茶色玻璃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光,所以光照到玻璃上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折射,所以透射(折射)光较弱。
而要看清车内人的面孔,必须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线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的光线较暗,没有足够的光线投射到玻璃外面,所以车外的行人很难看清车内人的面孔。
7、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8、夜间行山路,手持电筒比戴头灯照明好这是因为头灯的光线从接近眼睛的位置发出,因此灯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区,眼睛也看不到,于是,眼前“前途一圈光明”,而察觉不到石头或凹坑,而电筒灯光发出的位置比眼睛低的多,所以光线照射不到的阴影区,眼睛却能看到,于是地上石头拖着长影,而低洼看起来亦与凸出的石头有很大的分别,地面看起来十分立体,崎岖情况一目了然。
9、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10、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看上去却是蓝的,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1. 马赛克停车位:车位上颜色不同的瓷砖。
马赛克停车位的瓷砖间隔略大于车轮宽度,可以预防车辆停靠时刮擦和碾压瓷砖。
2. 静电贴物:毛衣和塑料袋摩擦后会吸附。
摩擦会造成物体带正或负电荷,带电的物体附着在中性物体上。
3. 水波形成器:水面上产生波纹。
水波形成器产生了机械波,通过振动传播到水面上形成波纹。
4. 电网:高压电线塔间的导线网。
电网是高压电子在导线间产生的电流,通过网状结构形成。
5. 蜘蛛网:蜘蛛制作的网状结构。
蜘蛛网通过蜘蛛体内制造的蛋白质纤维形成。
6. 相撞板:两块板子碰撞时发出声音。
相撞板产生的声音是因为机械波的传播和共振。
7. 透镜:可以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透明物体。
透镜可以通过折射和反射光线,形成图像放大和缩小的效果。
8. 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驱动发电机转动。
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9. 摩擦力:物体表面的摩擦引起的阻力。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的摩擦力和压力合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 弹力:伸长或压缩物体产生的回弹力。
弹力是物体吸收或释放能量时的自然反应。
11. 磁力:磁场作用于物体时产生的力。
磁力和磁场的相对位置产生物体的运动和旋转。
12. 云层:水汽凝结形成的浮在空气中的云。
云层是水蒸气凝聚形成的细小液滴,浮在地球大气层内。
13. 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宇宙中天体的光学仪器。
天文望远镜通过不同的精度和放大率观测天体。
14. 数码相机:把光线转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仪器。
数码相机通过光学组件和相片传感器将光线转换成数字图像。
15. 落叶:树叶从树枝上掉落到地面。
落叶是由于重力和空气阻力相互作用,树叶摆脱了树枝。
16. 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趋势。
惯性是物体一直延续运动趋势的物理现象。
17. 电子钟:使用电子振荡器来显示时间的钟。
电子钟使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震荡来确保精度。
18. 吸附:吸附剂吸收硅胶等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吸附是将某个物质吸附在其表面或体积内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利用热传递.
2、排气扇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7、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8、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9、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10、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11、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12、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1. 雾气凝结:当水蒸气遇冷时,会凝结成水滴形成雾气。
这是因为冷空气无法容纳大量水蒸气,导致水蒸气凝结成微小的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
2. 彩虹的形成:彩虹是太阳光射向雨滴后发生折射、反射和内反射后形成的。
光线在雨滴内部不断折射和反射,最终形成一圈圈的彩虹。
3. 太阳升起和落下:太阳在地球表面以一定的轨迹升起和落下,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逐渐从东方升起并在西方落下。
4. 风的形成: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加热而产生的。
当地面受到太阳辐射后升温,周围的空气也会被加热并上升,形成气流。
这种气流就是风。
5. 闪电的产生:闪电是由于云层中水滴和冰晶碰撞产生的静电放电。
正电荷聚集在云的顶部,负电荷则在云的底部。
当电荷间的静电场越来越强时,电荷之间发生放电,形成闪电。
6. 磁铁吸引物体: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
北极和南极之间会产生磁场,其他物体中的有些微小的磁颗粒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被吸引。
7. 声音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震动传播的。
当物体进行震动时,会使周围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分子也产生震动,从而传播出去形成声音。
8. 星星闪烁:当我们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时,这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湍流造成的。
湍流使光线不断发生弯曲和折射,导致我们看到星星的亮度会不断变化。
9. 潮汐的形成: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的作用造成的。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将地球上的水分子吸引,形成海洋潮汐现象。
10. 镜子中的倒影:镜子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线遇到镜子后发生反射而产生的。
通过光线的反射,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物体的倒影。
这些有趣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增加我们对自然世界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现象及解释1、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2、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3、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4、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排开水受的重力5、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黄色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6、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7、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8、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9、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10、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1、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2、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3、用针扎手痛:受力一定时压强和表面积成反比14、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5、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
16、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17、指南针指南:地球是个大磁体18、将菜放在锅里炒能熟:热传导现象19、人和车能在地面行走:物体之间的摩擦力20、人体肌肉运动:杠杆原理21、水中筷子变短:光的折射22、水中有树的倒影:光的反射23、路面上有油膜,呈彩虹色:光的干涉24、凸透镜可以点火:凸透镜聚光作用25、大树底下有光斑:小孔成像26、路面上有人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27、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28、雨后出现彩虹:光的色散29、人看到日出比实际要早:光的折射30、汽车挡风玻璃要倾斜一定角度:光的反射32、汽车驶过,听到声音的频率逐渐变小:开普勒效应33、障碍物阻挡不了声音的传播:声波的衍射34、用电热丝加热:电流的热效应35、用微波炉加热:波具有能量36、冬天湖面结冰,冰面下没有结冰:水的反常膨胀37、被水蒸汽烫伤比被水烫伤更严重:液化放热38、摩擦过的橡胶棒可以吸引小物体:摩擦起电39、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库仑定律40、通电导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电流的磁效应41、发电机的线圈转东产生电流:电磁感应42、打雷:乌云带电放电43、听铁轨可以更早判断火车来了:声音在铁中传得比在空气中快44、宇宙中对话需要无线对讲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45、太阳光能传到地球:光传播不需要介质46、你推墙,感觉墙推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7、大卡车爬坡时要减速:功率一定时,速度和牵引力成反比48、吸盘可以紧紧地吸在墙上:大气压强。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7、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8、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9、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1、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2、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13、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
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
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
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
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
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
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
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
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
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
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
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
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
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
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
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力学方面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二、声学方面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三、热学方面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电学方面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