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总论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主要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次要目标是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向公司股东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而公司管理层有义务向公司股东报告其旅行受托责任的情况。
2.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开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特别是进行会计确认必须正确运用确认基础。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
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具优越性。
3.什么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财务会计是运用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和编制报表等专门方法,着重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其他经济事项进行反应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
主要特点是:(1)从直接服务的对象来看,财务会计除了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之外,还要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2)从提供信息的时态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会计信息;(3)从提供信息的跨度来看,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情况;(4)从工作程序的约束依据来看,财会受外在统一的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约束;(5)从会计程序与方法来看,财务会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
4.简述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明确认定会计主体;准确判断主体形态;清楚划分会计期间;恰当选择计量尺度;正确运用记账基础。
5.简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内容。
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可比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及时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明晰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重要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谨慎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材料费用的核算一、材料的分类与计价1. 材料的分类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
2.材料的计价所谓材料的计价,是指材料在核算时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施工企业的材料应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构成也不同。
(1)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等。
(2)自制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等。
(3)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费用、往返运杂费及支付的加工费等。
3.材料费用的核算方法(1)实际成本计价法(2)计划成本计价二、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一)收入材料的核算⒈外购材料的核算(1)钱货两清:【例3.1】某企业购入主要材料钢材10吨,单价2800元/吨,买价28000元,运杂费2000元。
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主要材料2800运输费——运杂费2000贷:银行存款30000(2)先付款后收料:①预付款业务:【例3.2】某企业按合同规定,先预付购买预制板价款的30%款项共计15000元给预制板厂,则应作分录:借:预付账款——某预制板厂15000贷:银行存款15000对方发票到达,价款为50000元,另我方应负担对方垫付的运杂费3000元,款项均以存款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则应作会计分录:借:原材料——结构件53000贷:预付账款——某预制板厂15000银行存款38000②正常结算引起的先付款后收料业务【例3.3】某企业购入水泥10吨,每吨200元,另支付运杂费500元,对方发票已到,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付款。
材料尚未到达。
则付款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在途物资——某单位(水泥)2500贷:银行存款2500以后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则作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主要材料2500贷:在途物资2500(3)先收料后付款①赊购业务:【例3.4】某企业赊购黄沙10车,每车200元,共计2000元。
黄沙已入场验收,对方发票已到,但单位未支付货款。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两者实际算下来都是按实际成本进行结算,只是劳动强度、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多少有些不同。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
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下面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实际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___。
__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___。
__贷:银行存款等___。
__材料入库:借:原材料(实际成本)___。
__贷:物资采购___。
__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
计划成本法下:取得材料: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___。
__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___。
__贷:银行存款等___。
__材料入库:借:原材料(计划成本)___。
__贷:物资采购___。
__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___。
__贷:物资采购___。
__或借:物资采购___。
__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___。
__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易行。
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定义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
指材料的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
内涵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
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业务的工作质量。
具体科目设置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
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
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
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及”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实际成本是购买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前的所有支出,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中材料物资所制定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
意义在于:如果按照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前后批次买入的同种原材料,价格总是不一样的,因而发出材料的之后就得考虑发出材料的计价问题(先进选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而采用计划成本入账,则入账的材料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发出材料的计价很容易确定(如何确定?)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用的科目就是不一样的。
采用实际成本时,购买的材料如果是发票帐单和材料同时到达企业则直接借记原材料,如果只有发票帐单到而材料未到则记在途物资。
采用计划成本时,不管购买的材料是否已经入库,在购买时一定是使用的材料采购,而不是直接记原材料。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企业材料收发成本核算的两种方法。
实际成本在收发时要逐笔核算材料的实际成本,因为每批材料的进价不同,发出时的成本也不同,比如收入时要算它的结存成本,要用到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对于规模大,业务量大,材料收发频繁的企业,工作量大,难度大。
计划成本不需要那么麻烦,根据一般的价格水平,核定一个计划单价,计算出计划成本,在材料收入时,因为“材料采购”科目核算的是材料收入的实际成本,这个时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就有了差异,这个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根据全月的差异情况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算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有利于统一考核车间的用料情况和工作效率,但是没有实际陈本核算准确,特别是在价格变动大的情况下,比较明显。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两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
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
作者简介:千彦(1971-),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与按计划成本核算的比较研究千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工业会计》教学中,学生对实际成本核算方法和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熟知程度,直接影响《成本会计》教学中产品成本核算中的材料费用的核算。
为了使同学们对原材料的这两种核算方法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着重对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账户设置、入库和出库账务处理的不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计划成本核算;比较研究一、两种方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不同(一)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1)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的收入、结存和发出均按实际成本计价。
即从原材料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入库、发出及结存,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金额均反映的是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2)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
(二)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1)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
材料明细账可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
(2)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二、两种方法设置账户不同(一)实际成本核算方法。
实际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设置“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
“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已取得材料法定所有权尚未入库的材料,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主要包括买价和相关费用),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购买的尚未入库的材料。
“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期末库存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和核算材料成本差异,是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材料实际成本,是指企业所用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
材料计划成本,则是指企业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
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量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主要反映在材料的收入入库和发出领用等环节。
材料的收入入库环节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
材料发出领用环节,是对材料成本差异在库存材料和发出领用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调整发出领用材料为实际成本。
材料收入入库的成本差异计量。
材料采购时,按照新准则规定的实际成本在“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材料入库时,按照核定的材料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照材料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科目,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除特殊情况外,计划成本在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发出领用的成本差异计量。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当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以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
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会计核算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并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该科目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计划成本是指在项目计划阶段确定的项目成本,而实际成本则是项目执行阶段所花费的实际成本。
对于任何项目来说,控制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一致性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计划成本的确定是项目管理的起点。
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需要根据项目的范围、时间和资源等因素,制定出项目的成本计划。
这个计划通常包括了项目的预算、成本分配、成本基准等内容。
在制定计划成本的过程中,项目经理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各项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其次,实际成本是项目管理的检验标准。
一旦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实际成本就会不断产生。
项目团队需要根据计划成本,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进行核算和记录。
同时,项目经理需要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对比计划成本,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然而,在实际项目管理中,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可能是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资源调配不当、成本估算不准确等原因所导致。
因此,项目团队需要不断地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实际成本能够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
针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项目团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调整。
首先,可以对项目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其次,可以对项目的范围和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同时,项目团队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寻求更加经济高效的资源采购方式,降低项目成本。
总之,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是项目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两个方面。
项目经理需要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并在项目执行阶段不断对实际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只有通过对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有效控制,项目才能够取得成功。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在项目管理中,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实际成本是指项目实际花费的成本,而计划成本是指在项目计划阶段确定的成本。
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了解和控制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项目,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是项目实际花费的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物资采购、设备租赁、运输费用等。
在项目执行阶段,实际成本是项目管理者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实际成本的监控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从而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在项目计划阶段确定的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得出的。
计划成本是项目管理的基准之一,也是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执行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通过对计划成本的比较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以了解项目执行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程度,及时调整项目执行策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成本进行。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常被称为成本偏差。
成本偏差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它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了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情况。
如果成本偏差为正,表示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说明项目执行效率较高;如果成本偏差为负,表示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说明项目执行效率较低。
通过对成本偏差的监控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比较和分析是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
通过对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监控和分析,项目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因此,对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了解和控制是项目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