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指导教案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阅读名著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
2.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的相关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教学内容:1. 作品概况: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2.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包括对旧社会的批判、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等。
3. 人物形象: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祥子、虎妞、刘四等,分析其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等。
4. 艺术特色:鉴赏作品的语言、情节、结构等艺术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5. 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包括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对人性的探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学名著。
2. 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
二、阅读指导(15分钟)1.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骆驼祥子》,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剖析作品。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 指导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祥子、虎妞、刘四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形象意义等。
4. 鉴赏作品的语言、情节、结构等艺术特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借鉴。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点评、指导。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阅读体验,撰写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2. 选择作品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详细分析,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是否得到提高,阅读习惯是否得到培养。
2. 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是否有所理解,分析是否到位。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基本信息介绍2. 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3. 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著,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名著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括作者、背景、人物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致阅读、做笔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实践阅读方法。
四、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思想,如:勇敢、坚强、信念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情况。
3. 学生对名著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并对下一次课程进行预设。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名著阅读教案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和作者的思想意图。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红楼梦》三、教学过程:1.导入:分析名著的重要性和影响。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人格。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智慧,获得自己思考的能力。
因此,名著阅读是很有意义的。
2.导入: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通过对贾府的兴衰历程和众多人物的命运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并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世间的真理。
3.阅读:根据教学进度,布置阅读任务。
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
可以分为多个单元进行阅读,每个单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作品,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背景的描绘等。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
5.写作: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人物分析、故事情节的总结等。
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思考和表达。
6.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采用打分、评语等形式,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四、教学辅助:1.课堂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笔、教案等。
2.教学材料:《红楼梦》的简化版阅读材料、学生笔记本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红楼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意义等进行深入分析。
《经典名著赏析》阅读指导教案经典名著赏析:阅读指导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名著,提供阅读指导和相关资源,以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名著选择和推荐:介绍几部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并解释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 阅读指导:提供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提前了解背景知识、分析角色关系、理解主题等。
3. 阅读材料: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节选和摘录,以及相关的解析和注释,以便加深理解和分析。
4. 互动讨论: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就阅读内容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和与他人交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预期学生将能够:- 掌握经典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理解经典名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和意义,吸引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名著选择和推荐:简要介绍几部经典名著的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阅读指导:通过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阅读经典名著。
4. 分组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促进彼此交流和思考。
5. 阅读材料:分发适合学生阅读的节选和摘录,并提供相关解析和注释帮助他们理解。
6. 互动讨论:组织全班或小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提问问题和分享感想。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经典名著。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提问回答:评估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阅读反馈:收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馈和理解程度,以评估他们的阅读能力。
资源需求- 经典名著的书籍和电子版资源;- 阅读指导和解析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问题;- 阅读材料的摘录和解析材料;- 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方法。
名著阅读教案一、引言名著阅读在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等。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名著阅读,并给出一些指导建议。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名著文本。
2. 阅读指导材料。
3. 学生笔记本和阅读工具。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名著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2. 预习环节在开始阅读之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名著。
3. 阅读指导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重要情节、代表性人物以及其中的隐含意义。
通过提供问题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4. 理解和总结阅读完成后,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解和总结。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5.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名著后,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
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报告。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评价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书面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可以评价他们对名著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整理和归纳。
2. 推荐学生进行名著赏析和批评写作。
八、教学心得名著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深入理解文化和思想。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名著导读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经典名著。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名著。
2.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3.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4.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习新课:首先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接着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最后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
4.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四、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初中名著阅读课教案篇一:《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1)《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最近我们读了《简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
二、作者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父亲是个穷牧师。
全靠他们一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
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
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
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
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
《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
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
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
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
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简.爱》故事简介: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一段的文字,2.要求学生能复述自己所喜爱的《水浒传》中的人物及故事;【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让自己与大师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收获。
当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二、教学步骤(一)阅读方法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初步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大致内容做初步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整体把握内容,精彩部分和难点精读,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顺序及从中感悟到得人生哲理等等。
3.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写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
(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一段《水浒传》中的文字——《智取生辰纲》选段1.《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仍回味无穷,请欣赏《智取生辰纲》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2.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阅读文字3.学生复述《水浒传》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这些人物长得什么样,你还记得吗(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兵器)教师引导学抓住书中的有关文字描写来回答。
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三)合作交流1.再读《智取生辰纲》,找出文中的人物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来2.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你看出杨志是个怎样的人?吴用是个怎样的人?老虞侯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3.把文中你觉得优美的词、句、段下来,写点批注、心得等,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三、学以致用1.运用今天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三国演义》,并做好读书笔记2.练习检测。
名著导读小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教案设计引言:名著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有一份合适的导读教案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本文将为小学生名著阅读设计一份指导教案。
第一部分:目标与意义(200字)1. 目标:通过名著导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和思考。
2. 意义:名著是文化的瑰宝,通过名著导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价值观。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300字)1. 创设情景: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起虚拟的艺术体验空间,更好地融入到名著中。
2. 图片提示:使用精心选择的插图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深度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与内容(700字)1. 按章节划分教学步骤:a) 第一章节:介绍主要人物和背景设定,培养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b) 中间章节:重点关注故事发展、人物性格转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c) 最后章节:总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和道德意义。
2. 教学内容:a) 人物介绍: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和角色。
b) 故事情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情节,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线。
c) 辅助解读:在关键事件和难懂词句处加以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d) 提出问题:针对每章的内容,提出与情节、人物心理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e) 辅助材料:在每章节之后,提供与故事相关的诗歌、音乐或影视资源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反馈(300字)1. 教学评估设计: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工具与方式:可以使用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二、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
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
检视阅读略读
分析阅读精读
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
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
我的批注是:
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
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
很快他想了起来。
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
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
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
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
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
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
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
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
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景物描写静谧、温馨。
3、綜合阅读(比较阅读):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或内容的书或评论。
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
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
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
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
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阅读不同的书、书中的不同内容,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迅速浏览了解大意
用心阅读记取细节
纵览全文撷取纲领
深究內容推取含意
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
自我评价表示例:
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贵在坚持,希望同学们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的话你定会觉得书中乐趣无穷,你定会受益终生。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书陪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