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微量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2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2017 级动物营养学知识要点第1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他们的概念。
(1)水分或干物质初水分:即自由水、游离水或原始水分。
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测定初水分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干物质DM:除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干饲料。
(2)粗蛋白质CP: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包括了真蛋白和非蛋白含氮物。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 即为粗蛋白含量。
(3)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在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min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4)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
(5)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分析中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
(6)无氮浸出物NFE:主要由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 也包括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有机酸、树脂、单宁、色素、水溶性的维生素。
NFE% = 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2. Van Soest 分析方法如何对粗纤维进行分类。
植物性饲料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NDF),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ADF),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酸性洗涤纤维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木质素和硅酸盐,从酸性洗涤纤维值中减去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饲料的纤维素含量。
《动物营养学》导学资料第一章绪论1.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2.1937年,MaylIard所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He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2.中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灰分等;酸性洗涤纤维指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成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半纤维素上。
3.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IOO%-(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4.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含有纤维素。
第三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1.动物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残渣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化学性消化:指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醵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3)微生物消化:利用胃肠道微生物进行消化,对反刍动物和草食单胃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
2.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主要包括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吸收。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一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XIOO%;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种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χioo%所以一般地,真消化率要高于表观消化率4.影响养分消化率的因素(论述)(1)动物因素:①动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同;②年龄和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能的发育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同年龄、同品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因培育条件、体况、神经类型的不同,对同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仍有差异。
铁〔Iron,Fe〕(一)、营养功能及缺乏症动物体内铁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素中;约20%铁和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贮存于肝、脾、骨髓中,其余铁存在于细胞色素酶及多种氧化酶中,在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畜禽中以乳猪最易因铁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贫血。
(二)、铁源生物利用率铁的添加物有硫酸亚铁、碳酸亚铁、磷酸高铁、三氯化铁、柠檬酸铁铵、苏氨酸铁等,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如下:各种铁源之相对生物利用率鸡①〔%〕猪②〔%〕反刍动物③〔%〕硫酸亚铁〔七水盐〕 100 100 100硫酸亚铁〔一水盐〕 100 92 -无水硫酸亚铁 100 --氯化亚铁〔Ferrous chloride〕 98 --硫酸亚铁铵 99 --柠檬酸铁铵 107 100 -柠檬酸铁胆碱 102 140 -甘油磷酸铁〔Ferric glycerophosphate〕 93 --硫酸铁〔Ferric sulfate〕 83 --柠檬酸铁〔Ferric citrate〕 73 100 -氯化铁〔Ferric chloride〕 44 100 80焦磷酸铁〔Ferric pyrophosphate〕 45 --正磷酸铁〔Ferric orthophosphate〕 14 --多磷酸铁〔Ferric polyphosphate〕- 97 -复原铁〔Reduced iron〕 37 33-70 -焦磷酸铁钠〔Sodium iron pyrophosphate〕 14 70 -氧化铁〔Ferric oxide〕 4 - 10碳酸亚铁〔Ferrous carbonates〕 2-6 0-74 60右旋糖酐铁〔Iron dextran〕- 100 100①摘自Fritz等,1970及Miller,1983。
②、③摘自Miller,1983及O'Dell等,1979。
〔三〕、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别名:绿矾,铁矾分子式: FeSO4·7H2O 分子量:278.01①产品简述:硫酸亚铁由硫酸与废铁屑反响而得;或从钢铁酸洗废硫酸和钛白粉〔硫酸法〕消费中钛铁矿酸浸液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