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翻译(下)
- 格式:ppt
- 大小:35.91 MB
- 文档页数:36
论语第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第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语第四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民风淳厚的地方,是最理想的。
一个人选择住处而错过了民风淳厚的地方,怎么算得上明智呢?”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行仁的人,没有办法持久处在困境中,也没有办法长期处在顺境中。
行仁者是自然而然,走在人生正途上,明智者则是了解人生正途的重要,而作此选择。
”(或:孔子说:“一个不行仁的人,不能够长久处于贫困的地位,因为他不知道仁的重要;同理,一个不行仁的人,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富贵的地位。
一个有仁德的人能以仁心待人接物,使他人获得安宁;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行仁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也有利。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
”(或:孔子说:“唯有仁厚有智慧的人,能够知道哪些是值得喜欢的人,哪些是值得憎恶的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又:孔子说:“一个立志于行仁的人,没有所憎恶的人,也没有所憎恶的事。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有与尊贵,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当途径,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会接受的。
贫穷与卑微,是每一个人都讨厌的;如果不依正当的途径,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会逃避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人生正途,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君子不会有片刻的时间,脱离人生的正途,在匆忙、急迫的时候坚持如此;在危险、困顿的时候也坚持如此。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第四章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第一节汉译英中的理解问题理解的反面是误解、曲解,而误解和曲解多是因为阅读原文时停留在字面上,或是因为对原语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下面从三个方面讨论汉译英中的理解问题。
一、借助语言学理论,提高对文字各种意义的识别能力语言是一种符号,1920年代,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的符号三角理论,如图所示:图中符号(Symbol)指语言成分,如词语等;所指(Referent)指外部经验世界中的事物;思想或所指关系(Thought or Reference)指人们大脑中的概念。
符号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性的。
要确定符号的意义,除了考虑其所指意义之外,还要考虑符号使用者的意图(语用意义)以及与其它符号(语境)的关系。
认识符号的意义,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词语的真正的含义,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
如:王小玉便启朱唇、发晧齿,唱了几句书儿。
译文1:Now open her rosy lip and her ivory white teeth shine, her song begins!译文2:Little Jade Wang then opened her vermilion lips, displaying her sparking white teeth, and sang several phrases.译文3:Little Jade then parted her lips and sang a few lines.原文用“启朱唇、发皓齿”描述小玉唱歌时口型优美,这是中国评书常见的表达手法。
译文1和2都把“发皓齿”直译出来,效果却不如译文3的略译好,译文2读起来让人有先咧嘴、后吱牙、再唱歌的印象。
二、通过上下文,掌握隐含意义原文的意思不一定通过具体的词汇表达,有可能体现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全句的语气上。
这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弥漫在全文中的意义,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红楼梦》)显然这里的“脱了衣裳”指脱下外套、礼服之类,不能照字面译成“take off one's clothes”,所以译文是:With a smile at Pao-yu, the Lady Dowager scolded: “Fancy changing your clothes before greeting our visitor. 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spects to yourcousin.” (Tr.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三、把握修辞特点理解时要留意原文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及语体色彩,这些联想意义多用来达到修辞目的。
道德经古诗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第四章五言绝句①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②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①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②返景: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即夕阳反照的光。
景,古同“影”。
全诗赏析: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晖射入深深地森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竹里馆王维①②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即幽深的竹林。
②长啸:长声呼啸。
全诗赏析: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有时候弹弹琴有时候长声呼啸。
僻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照耀。
送别王维①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②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①柴扉:柴门。
②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全诗赏析: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关闭柴门。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啊你还能不能回来?相思王维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②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①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②采撷:采摘。
全诗赏析:晶莹闪亮的红豆生长在岭南;春天来临的时候它能长出多少新枝呢?愿你多多采摘它,这玩艺儿最能引起人们互相思念的情意。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①②③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全诗赏析:您从家乡出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请问你来的那天我家雕饰精美的窗子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①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① 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全诗赏析:你若要回归山林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渔人,暂时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终南望余雪祖咏①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②③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①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易传》系辞传下·第四章
关于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第四章原文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四章译文
本来阳卦适宜阳爻居多,阴卦适宜多阴爻,为何现在反而相反,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呢?就以奇偶来说,阳卦以奇为主,例如震坎艮三卦为阳卦,都是一阳二阴,所以说,阴爻多于阳爻。
阴卦以偶数为主,如巽离兑三卦为阴卦,都是二阳一阴,所以说,阳爻多于阴爻。
震、坎、艮虽多阴爻,一奇为主,即为阳卦。
巽、离、兑虽多阳爻,一耦为主,即为阴卦。
阴阳两卦,它们的德性,有什么不同呢?就国家而论,一国不能有二君,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阳卦象征着众多的臣民,拥护一位人君,团结一致,这是正人君子的大道。
反之,阴卦象征着君多民少,这就要互相倾轧,以致天下大乱了,这是小人之道。
孟⼦尽⼼下原⽂和翻译孟⼦尽⼼下原⽂和翻译尽⼼上》出⾃《孟⼦》,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我们看看下⾯吧! 《孟⼦· 原⽂ 孟⼦⽈:“春秋⽆义战。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 (1)不相征也。
” 注释 (1)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
“敌”在这⾥不是“敌对”的意思。
翻译 孟⼦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
那⼀国或许⽐这⼀国要好⼀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
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 第⼆章孟⼦尽⼼下原⽂和翻译 原⽂ 孟⼦⽈:“尽信书,则不如⽆书。
吾于《武成》,取⼆三策(2) ⽽已矣。
仁⼈⽆敌于天下,以⾄仁伐⾄不仁,⽽何其⾎之流杵(3) 也?” 注释 (1)《武成》:《尚书》的篇名。
现存《武成》篇是伪古⽂。
(2)策:⽵简。
古代⽤⽵简书写,⼀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页。
(3)杵(Chu):舂⽶或捶⾐的⽊棒。
翻译 孟⼦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我对于《武成》这⼀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三页罢了。
仁⼈在天下没有敌⼿,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怎么会使鲜⾎流得来可以漂起⽊棒呢?” 第三章孟⼦尽⼼下原⽂和翻译 原⽂ 孟⼦⽈:“梓匠轮舆能与⼈规矩,不能使⼈巧。
” 翻译 孟⼦说:“能⼯巧匠能够教会别⼈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巧。
” 第四章孟⼦尽⼼下原⽂和翻译 原⽂ 孟⼦⽈:“民为贵,社稷(1)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2)民⽽为天⼦,得乎天⼦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3)既成,粢盛既洁(4),祭祖以时,然⽽早⼲⽔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1)社稷;社,⼟神。
稷:⾕神。
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2)丘:众。
(3)牺牲:供祭祀⽤的⽜、⽺、猪等祭品。
(4)粢(zi):稷,粟⽶。
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翻译 孟⼦说:“⼈民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神⾕神其次,国君为轻。
第四章翻译的技巧Skills in Translation.课堂互动2:翻译句子(参考译文)1.The sky turned to a tender pallet of pink and blue.【译文】天空变成了一块由粉红色和蓝色构成的色彩柔和的调色板。
2. She had never let him know—never breathed a word.【译文】她根本就没让他知道,从未透露过真情。
3.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译文】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She doctored in the countryside.【译文】她在农村当医生。
5. The old man carefully doctored the split in the cane chair.【译文】老人仔细修补藤椅上的裂口。
6. The mayor of New York City is the Time magazine’s 2001 Person of the Year.【译文】纽约市市长是2001年《时代》杂志的风云人物。
7. The girls all like Bob because he is a football captain. 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译文】所有的女孩子都喜欢鲍伯,因为他是个足球队长。
有本事又有人缘。
8. An expensive failure can be made into an asset if you’ve learnt from it, but Monsanto still has some learning to do.【译文】失败的代价虽然昂贵,然而只要你能从中汲取教训,那也是一笔财富。
不过,曼山托公司仍然需要总结教训。
9.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which men carry on they enter into definite relations that are indispensable and independent of their will; thes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correspond to a definit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ir material powers of production.【译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1. How to explain that I was not a proud owner seeking admiration for his vehicle, but a tourist who had broken down?【译文】真不知道怎么说好呢?我又不是一个得意的车主,专门让人家欣赏我的车子来着,而是个路途中有了难处的游客。
2. It is actually very, very old and was not always as beautiful as it is now. It is not certain how the Earth began. Probably it began as a huge globe of gas and dust. The globe became smaller and denser. … Today the outer layer or crust is cool and hard, …【译文】实际上,地球已经非常、非常古老了,它起初并不总像现在这样美丽。
关于地球的起源,尚无定论。
地球开始形成时,很可能是一个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球体。
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密,……今天,地球的外层或地壳已经冷却硬化,……3. Special equipment assures that the computers will not be disturbed by power interruptions that last less than two hours.【译文】在停电两小时以内的情况下,有专门设备能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
4. It was not anger, nor surprise, nor disapproval, nor horror, nor any of the emotions that she had been prepared for.【译文】那表情不是生气,不是惊讶,不是不满,不是嫌恶,也不是她原先准备应付的任何一种感情。
第4章Unit 4 Economy1. 经济文章选篇。
其特点是:着重说明经济形势,提出主张和建议,以大量数据说明问题。
所用语言视场合而定,文件的语言正式而精练,演讲的语言则要比较易于上口。
2. 语言对比:(1)经济术语。
经济领域有大量的专门术语。
如:two way trade双向贸易l ucrative export markets 获利的出口市场foreign exchange 外汇commercial opportunities商业机会export opportunities 出口机会potential exports潜在市场(2)有些普通词语在经济文章中有特殊含义。
经济术语有特殊的用法和搭配。
例1)The result, I believe, is that we have built the beginnings of a sound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ties.我相信我们已经为今后贸易与金融关系初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2)There are more than 20 joint venture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ese investors.现在有20多家中美合资企业。
(3)数字及有关的术语和量词。
数字很容易出错,因此要特别仔细核对。
和数字有关的动词、介词、形容词、副词也很重要。
如“增加了”和“增加”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by用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表示倍数时汉语与英语不一样。
汉语:1)甲比乙...(形容词或副词)n倍:不包括基数。
2)甲是乙n倍:包括基数。
英语:1) "n+ times + adj.比较级+than"式:包括基数;2) "n+ times + as + adj. + as"式:包括基数;3) "verb (e.g. increase, grow, rise, be raised, etc.) + n + times"式:包括基数。
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詹姆斯·雷切尔一般认为,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之间的区别对于医学伦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有一种想法认为:至少在某些病例中,可以允许停止治疗,并让病人就此死去。
但是,从来不会允许有人采取任何预先计划杀死病人的直接行为。
这一规定似乎已经被大多数医生接受了,并且也被美国医学学会1973年12月4日的宣言所认可。
一个人的生命被另一个人用无痛苦致死方式而故意终止是与专业医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并且不符合美国医学学会的政策。
当发现有毋庸置疑的迹象表明病人的生物性死亡正在步步逼近时,是否停止使用特别方式来延长躯体的生命是病人和/或他的直系亲属来决定的。
医师的建议和判断应免费提供给病人和/或他的直系亲属。
然而,有另外一种观点可以强有力地反驳这一规定。
以下我会提出一些相关论点,并强烈建议医生们重新考虑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情形,即一位患有喉癌的病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本人备受病痛折磨,而且病痛已无法减轻。
即使继续实施目前的治疗,他也肯定在几天之内就会死去,但是由于病痛异常难熬,所以他不想为了延长仅仅几天的生命而继续忍受这种痛苦。
所以他请医生为他结束这种煎熬,而他的家庭也希望可以满足他的要求。
假设医生答应停止治疗,而习惯上的那种规定也允许他这么做。
认为这种做法有理的原因就是病人面对着极大的痛苦,既然他无论如何总是快要死了,那么没有必要再让他继续遭受无谓的折磨。
但现在请注意:如果医生仅仅只是停止了治疗,那么很可能病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死去,并且较之采取直接的措施、注射安乐死药剂而言,他可能因此遭受更多痛苦。
这一事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决定不再让他遭受痛苦时,积极安乐死比消极安乐死更可取,而不是相反。
否则,就变成了认可那些会导致更多痛苦的做法,而不是赞成减轻痛苦,这就与起先促使他们作出不要延长病人生命这一决定的人道主义推动力有所矛盾了。
我的一部分观点是:“允许死亡”的过程是相对漫长而痛苦的,而注射安乐死药剂则比较快,痛苦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