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13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计算初步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of cu,o=f cu,k+1.645δ=25+1.645×5=33.2MPa2、确定水灰比W/C根据设计规范结合经验选定W/C=0.55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结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及以往施工经验选定m wo为240Kg/m34、计算单位体积水泥用量m com co= m wo/ (W/C)=240/0.55=436kg/m35、确定砂率βs根据规范结合以往施工经验选定βs=40%6、计算单位砂、石用量m so及m gom so /ρs+ m go/ρg=1000-m co/ρc-m wo/ρw-10αm so/(m so+m go)= βs将m co =436,m wo =240,m co =3.1,ρw =1.0,α=1.0,ρs=2.60,ρg=2.75,βs=40%代入公式计算得m so=656 kg/m3,m go=984 kg/m37、初步配合比如下m co:m so:m go:m wo=436:656:984:240=1:1.50:2.26:0.55二、提出基准配合比1、按处步配合比试拌25L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如下水泥:436×0.025=10.90 kg水:240×0.025=6.00 kg砂:656×0.025=16.40 kg碎石:984×0.025=24.60kg2、调整工作性经拌和检测混凝土塌落度为18.5mm,粘聚性保水性良好。
3、提出基准配合比m co:m so:m go:m wo=10.90:16.40:24.60:6.00=1:1.50:2.26:0.55三、确定试验室配合比1、检验强度采用水灰比分别为0.50、0.55、0.60拌和三种混凝土A、B、C各25L,砂石用量保持不变,水用量也不变其中三种配比中水泥用量如下:A组为12.00 kg,B组为10.90 kg,C组为10.00 kg。
C25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用途:隧道工程。
二、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技术规范)。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3.《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90)。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5.《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6.设计图纸要求三、设计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f cu,k=25Mpa,坍落度采用160-200mm。
四、混凝土试配用原材料:水泥:紫金水泥有限公司产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厦门华金龙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Ⅱ级粉煤灰。
细集料:漳州沙建村大坑砂厂中砂,细度模数M x=2.88,符合II级级配要求。
粗集料:选用漳州长泰华润碎石场碎石,采用4.75-31.5mm连续级配,经混合筛分后确定其掺配比例为:16-31.5 mm碎石30%、10-20 mm碎石50%、5-10 mm碎石20%,该碎石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水:饮用水。
外加剂:福州创先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CX-HEA高效防水剂,按胶凝材料用量的2.0%掺入。
五、配合比设计步骤:1.计算试配强度f cu,0 (强度标准差取σ=5Mpa):f cu,0≥f cu,k+1.645σ=25+1.645×5=33.2 Mpa2.计算水胶比(w/c):采用碎石取A=0.53,B=0.20,水泥富余系数取1.16w/c =Af b/(f cu.o+AB×f b)=(0.53×42.5×1.16)/(33.2+0.53×0.20×42.5×1.16)=0.68符合耐久性要求。
3.选用单位用水量m wa:碎石最大粒径为37.5mm,砂为中砂,查表坍落度75-90mm时用水量为205Kg/m³,因设计坍落度160-200mm,故此用水量取m wa=230 Kg/m³。
xx二期工程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xx试验检测有限公司2020年x月x日C2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 ;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4、《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xx二期工程施工图二、设计说明1.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2.本标段C25使用部位为路基路面排水工程、台身、交安工程基础、圆管涵垫层等;拌和物的坍落度选定为160~200mm;3.运输方式为砼罐车直接运输;4.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及施工需要,将在C25基准配比的基础上调整砂率和水灰比进行进行试验,选择合适的配比。
三、料源说明:1、水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P.O 42.5级水泥;厂家为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碎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碎石规格为5~10mm 、10~25mm;参配比例5~10mm :10~25mm=30:70;料场为xx3、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Ⅱ类,中砂;料场为xx砂厂4、粉煤灰: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Ⅱ级厂家为xx粉煤灰厂5、外加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厂家为xx有限公司6、水:生活用水四、配制强度:1、计算式:ƒcu,0=ƒcu,k+1.645σƒcu,0——试配强度,MPa;ƒcu,k——设计强度等级,MPa;σ——施工单位近期同类混凝土施工强度标准差取5.0t ——保证率系数,t=1.6452、C25配制强度为ƒcu,0= ƒcu,k+1.645σ=25+1.645*5=33.225(Mpa)五、C25砼配合比:5.1 C25砼配合比:5.1.1确定水灰比:w/c=Afce/(fcu,o+ABfce)=0.53*42.5/(33.2+0.53*0.20*42.5)=0.60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考虑耐久性能特取水灰比w/c=0.555.1.2:根据T=16~20cm,减水剂减水率为25%,m w=175 kg,5.1.3水泥用量为: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和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m c=315kg/ m3;5.1.4砂率:确定Sp=42%;假定容重为2400 kg/ m3;砂用量:m s =749kg/ m3;碎石用量:m G =1050 kg/m3。
C2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原则:XXXX 高速公路XXX 标C2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设计要求,构造形式和施工要求,并且本着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济合理,易于施工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要求2、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三、设计要求:1、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25MPa。
2、坍落度为40~70mm。
四、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 95%。
五、使用部位:附属工程。
六、原材料:1) 水泥:C25 混凝土水泥采用XXX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ρc=3120Kg/m3,其各项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
水泥技术指标表12)细集料:XXX 砂场,其各项技术指标试验结果见表2砂技术指标表23)粗集料:采用XXXX 石料厂生产的碎石,由4.75-9.5mm碎石(20%)和9.5-19mm 碎石(35%)、19-31.5mm 碎石(45%)掺配,其技术指标经试验结果为表3。
碎石技术指标表34)水:洁净的饮用水, 密度ρw =1000Kg/m3七、配合比计算:1) 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把f cu,k=25Mpa σ =5.0Mpa 带入公式得f cu,0= f cu,k+1.645σ =25+1.645 ×5.0=33.2Mpa2) 计算水灰比把αa=0.46 αb=0.07 r c=1.0 带入公式得f ce= r c *f ce,g= 1.0 ×42.5=42.5MpaW/C =αa*f ce/( f cu,0+ αaαb f ce )=0.46*42.5/(33.2+0.46*0.07*42.5)=0.57 根据经验及施工要求,水灰比取0.50。
C2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说明:设计混凝土确定使用部位:水下灌注桩等坍落度选择180-220 mm。
原材料选定:1、莲花P·O 42.5水泥2、漳州浦南天然中砂3、安溪石鼓山隧道4.75-31.5碎石4、四川眉山市乾坤科技-缓凝高效减水剂二、设计依据:依据JGJ55- 《一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设计。
三、配合比设计:1、配制强度Fcu,0=25+1.645×5=33.2Mpa2.计算基准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42.5〕/〔33.2+0.46×0.07×42.5〕=0.573、按耐久性要求复核水灰比:根据JGJ55-《一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选择水灰比0.513、用水量①70-90mm坍落度取195Kg,以90mm坍落度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195+(220-90)×5/20=227.5 Kg②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四川眉山市乾坤科技-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2%,Mwa=227.5×(1-12%)=200 Kg4、水灰比及水泥用量取0.51水泥用量Mc0=200/0.51=392 Kg5、砂率取41%6、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确实定根据重量法,假定2400Kg/m3混凝土拌和物计算:392+ Ms0+ Mg0+200=2400Kg(Ms0-细集料质量,Mg0-粗集料质量)Ms0/( Ms0+ Mg0)*100%=40%Ms0=723KgMg0=1085Kg7、初步配合比经过试配坍落度达成210,粘聚性良好,达成210mm,粘聚性良好。
遂得出基准配合比:8、配合比调整①、水灰比增加0.05,取0.56;砂率增加1%,取41%②、水灰比降低0.05,取0.46;砂率降低1%,取39%中交三公局莆永项目A4协议段试验室05月9日。
瞧;塾熊凰,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陈明时(洛阳市路星公路1: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471000)喃耍]结合涧河大桥的地质条件以及业主的要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过程中,根据混凝土设计指标要求,对原材料进行了优选,采用掺入减水剂和I级粉煤灰、减小水胶比、限制骨料碱活陆等技术措施,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
鹾_键词]混凝土;性能;优质;高效宜阳莲庄涧河大桥位于豫西山区,地质为砂砾和砂岩层,业主要求水下混凝土必须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因此,涧河大桥水下C25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及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高性能水下混凝土的耍求,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抗裂性、低热性、体积稳定性、良好工作怖经济合理性。
1掺用l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性能I级粉煤灰对混凝土所产生的系列效果,主要是由其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产生的。
粉煤灰中的玻璃微珠能使水泥砂浆粘度和颗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是水泥颗粒充分分散,在相同稠度下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颗粒较细,可以改善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使填充胶凝材料孔隙的水量减少,因而刚氐了混凝土用水量;I级粉煤灰颗粒细,水化反应的表面积大,反应更充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这些效应是其具有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作用,减少了混凝土的泌水量,减少了骨料下部水囊的形成,提高了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强度,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掺入j级粉煤灰后,由于其减水作用,混凝土内自由水量减少,其干燥过程中可推动的水份相应减少,因此减少了混凝土的干缩变形;l 级粉煤灰的减水作用以及等量或超量取代水泥后,刚氐了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和水泥用量,使混凝土内部发热量p纠氐,减少了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因此,使用I级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密实性,使温度裂缝减少,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由于l级粉煤灰的上述优越性能,我们主张掺用l级粉煤灰,通过市场调查和性能价格比较,将宜阳电厂生产的I级粉煤灰作为配制涧河大桥水下混凝土的重要性材料使用。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组成设计我公司承建连霍高速洛三改建工程5标,根据施工规范与设计文件要求。
水泥混凝土试件在规定温度下标准养生7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确定最佳配比。
一、设计及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J64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二、使用部位及设计要求1、使用部位为:桩基。
2、设计强度为25MPa。
3、坍落度为设计180~220mm。
三、原材料产地及规格1、水:饮用水2、砂:宜阳产Ⅱ区中砂,细度模数为2.83,表观密度:2.666g/cm33、水泥:河南义煤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腾跃“牌P.O42.5级)4、碎石:河南新安碎石厂生产的5-10mm、10-20mm掺配成5-25mm连续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30、70。
5、外加剂:山西黄腾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型号:HT-HPC6、粉煤灰:洛阳万基Ⅰ级四、试验流程:原材料试验→制水泥混凝土抗压试块→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养生→其中一组保湿养生7天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另二组试块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继续养生至28天→在试验室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整理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均值→核对结果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五、设计计算步骤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水泥历史强度45.2MPa,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为180~220mm。
1、确定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ó=25.0MPa+1.645×5.0MPa=33.2Mpa.式中 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ó—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取5.0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45.2/(33.2+0.46×0.07×45.2)= 0.60式中αa、αb—回归系数,碎石取0.46、0.07;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耐久性最大水灰比为0.70,根据经验,结合原材料情况及施工稠度要求,水灰比取0.49。
桩基C25水下砼配合比TRANBBS设计报告【图纸设计要求】桥涵C25砼,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确定。
【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TRANBBS技术规范;2.《公路桥涵TRANBBS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技术规范;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055-2000)技术规范;4.《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技术规范;【技术指标】1. 粗集料的技术要求如下:①针片状颗粒含量≤25%;②含泥量≤2.0%;③泥块含量≤0.7%;④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5%2. 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如下:①含泥量5%;②泥块含量≤2.0%;③细度模数规定:中砂3.0~2.3;3. 水泥(P.O32.5)的技术要求如下:①细度≤10.0%;②凝结时间:初凝时间≥45min;终凝时间≤10h③安定性合格;④水泥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规定:3d抗压强度≥11.0MPa,抗折强度≥2.5MPa;28d抗压强度≥32.5MPa,抗折强度≥5.5MPa;4. 拌和用水要求如下:①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②污水、PH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2-4计超过水的质量0.27mg/m3水不得使用。
【试验材料】1. 水泥:采用P•O32.5华中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富余系数取1.132. 卵石:采用5~40mm连续级配。
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3. 砂: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
4. 水为淡水。
5. 减水剂采用湘潭潭建TJ-Ⅲ型缓凝高效减水剂6. 根据结构及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坍落度选用180mm~220mm。
【设计步骤】1. 组成材料:材料型号产地相关量水泥P•O32.5 华中水泥厂表观密度:3100kg/m3砂Ⅱ区中砂安江表观密度:2604kg/m3卵石5~40 mm 安江表观密度:2665kg/m32. 配合比计算:①配制强度:RP=R+taσ=25+1.645×5=33.2MPa②水灰比:W/C=A•RC/ (RP+A•B•RC)=0.48×1.13×32.5÷(33.2+0.48×0.33×1.13×32.5)=0.45按招标文件要求取水灰比为:0.45。
1、本标段工程情况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中线建管局代建项目)叶县段施工3标(合同编号:ZXJ/SG/YXD-003)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渠段起点桩号201+500,终点桩号209+270,包括长7.77km的渠道及沿线布置的各类建筑物18座,包括: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5座左岸排水建筑物,3座渠渠交叉建筑物,6座公路桥,2座生产桥,1座下穿通道。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合同范围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通信管道采购及敷设、水土保持工程及施工期环境保护工程,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必须的临时工程或设施等。
主要工程量包括:土石方开挖约569万m3,土石方填筑约248万m3,混凝土约17万m3,钢筋约1.09万t,金结安装约578.50t,复合土工膜约63万m2。
2、气候条件
叶县段属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温度14.6℃。
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其值为27.3℃;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其值为1.0℃。
全年1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温度-5.1℃。
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最高温度31.8℃。
3、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4、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混凝土技术要求
5、引用标准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5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
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7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8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
9 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YXD-003)
6、原材料试验结果
6.1水泥
水泥采用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水泥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见下表2。
表2水泥物理力学及化学成分试验成果
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物理力学及化学成分符合GB175-2007国家标准要求。
碱含量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中的标准要求。
6.2粉煤灰
粉煤灰采用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Ⅰ级粉煤灰,粉煤灰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 粉煤灰性能试验成果表
2005国家标准要求。
碱含量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中的标准要求。
6.3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方城县杨集乡殷店村石子厂生产的5~20mm、20~40mm碎石,其性能指标见表4。
试验结果表明该粗骨料符合JTJ 041-2000的规范要求。
6.4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鲁山县张官营砂厂的中砂,其性能指标见表5
试验结果表明该砂符合JTJ 041-2000的规范要求。
6.5外加剂
外加剂采用荆州鑫城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XC-100”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指标见表6。
表6 “XC-100”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性能试验成果表
试验结果表明该外加剂的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对钢筋锈蚀作用、氯离子含量符合JG/T223-2007中的一等品要求。
碱含量符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中的标准要求。
6.6混凝土拌合用水
室内试验采用1#营地生活用水.
7、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
7.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根据C25水下混凝土设计技术要求,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f cu,0≥f cu,k+tσ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概率度系数,由强度保证率P选定
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配制强度见表7。
表7 混凝土配制强度一览表
7.2混凝土水灰比的确定
依据JGJ55-2000中5.0.3的规定,C25水下混凝土计算水灰比为W/C=αa.fce/fcu,0+αa.αb.fce=0.64 式中: f cu,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取33.2 MP a。
f ce——水泥28d龄期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2 MP a。
αa、αb—回归系数。
αa取0.46,αb取0.0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水灰比宜采用0.5~0.6”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混凝土的强度,初步供试配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为:0.55、0.50、0.45、0.40、0.35。
7.3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混凝土拌和物初选用水量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表4.0.1-2的规定初步选定
JGJ55-2000初选用水量表
7.4骨料级配和砂率的确定
通过最大容重试验确定5
~20mm 粒径碎石、20~40mm 粒径碎石的掺配比例,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二级配粗骨料比例试验结果表
根据试验结果,二级配粗骨料掺配比例为(5~20mm )占55%,(20~40mm )占45%,其对应的紧密堆积密度1710kg/m 3。
最佳砂率选取原则:用选定的水灰比和用水量,每次增减1%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
选定0.45为基准水灰比,单位用水量175kg/m 3,粉煤灰掺量15%,减水剂掺量1.0%,砂率按40%、41%、42%、43%、44%变化,试拌结果见下表9。
表9试拌结果
由试拌结果看出,水灰比0. 45对应的最优砂率为42%。
7.5粉煤灰的掺量
根据《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表4.2.1的规定,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的要求,选择粉煤灰掺量15%进行试配。
GBJ 146-1990对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
7.6 “XC-100”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的确定
根据生产厂家的推荐,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
m c0/p c+m g0/p g+m s0/p s+m w0/p w+0.01α=1
βs=m s0/m g0+m s0×100%
式中m 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 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 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m 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ρc---水泥密度(kg/m3), ρc =31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g = 2710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s = 2670kg/m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9、混凝土试验成果及分析
混凝土试验成果见表10。
表10 混凝土试验成果表
根据表10试验成果建立强度与灰水比关系曲线,28d强度与灰水比关系曲线见图1。
图1
根据灰水比与抗压强度的线性关系确定水灰比见下表11。
表11 确定水灰比结果表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 ”的规定。
选择0.45水灰比的配合比作为C25水下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10、推荐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实测表观密度进行混凝土校正,校正系数见表12。
试验成果推荐施工配合比见表13。
表12 混凝土校正系数
混凝土砼表观密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值未超过计算值的2%时,可不调整。
表13 推荐施工配合比
11、配合比使用说明
1、配合比用砂石料均采用干燥状态计量,施工中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及时对配合比进行相应调整。
2、机口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20mm范围内。
严格控制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的质量。
3、严格控制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的碱含量,使其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对混凝土总碱含量的要求。
4、混凝土拌和时,原材料称量偏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之内。
水泥、粉煤灰±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
5、混凝土拌和物的机口坍落度,应根据当时的气候、风速、运输方式、输送距离、施工方法等条件,通过现场测定浇筑点与拌和楼之间的坍落度损失后及时调整。
6、每立方米混凝土碱含量:331×0.52%+58×1.42%×0.2+3.89×3.47%=2.02(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