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298.05 KB
- 文档页数:32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抑制活动:可兴奋组织由活体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的活动。
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
适应性: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体液调节: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前馈控制系统:是受控部分的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监测装置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第二章肌肉三联管: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亦称三联体。
静息电位: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外+)。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以传播的电位变化。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离子学说:(1) 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3) K+在浓度差推动下外流的结果→内 -外+.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横桥的带动下,向暗带中央(M线)滑行的结果。
最后肌节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总结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绪论名词:1,人体生理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殖稳态4、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9、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填空: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3.(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活动也将结束.4.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性)5.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分别是(兴奋和抑制)6.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_(应激性)7.生物节律分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判断:1.人进入高原长期居住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着增多。
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对)2.生殖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
(错)3.细胞外液是人体生存的外环境(错)4.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对)5.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准确,体液调节的特点一般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对)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肌小节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填空:1.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运动生理学第十章身体素质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下面哪种感觉与人体的平衡能力关系不大:A.位觉B.本体感受C.视觉D.触觉和压觉2.协调性是人体多项身体素质或机能与运动技能结合的综合表现,其生理学基础涉及到哪些系统或器官机能水平和彼此间的协作与配合:A.感知觉、骨骼肌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作用B.感知觉、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C.感知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D.骨骼肌、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3.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各器官的功能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此时机体所消耗的氧量可称之为:A.氧亏B.运动后过量氧耗C.摄氧量D.需氧量4.人体通常每平方厘米肌肉横断面积上,在最大用力条件下能产生多大的肌力:A.1~2kgB.3~8kgC.10~15kgD.16~20kg5.肌肉工作所表现的各种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其中哪种素质通常称为基础素质:A.力量B.速度C.灵敏D.柔韧6.负荷训练可引起肌肉肥大,其机制主要与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A.肌纤维增粗B.毛细血管增加C.肌红蛋白增多D.肌糖原含量增加7.一次大负荷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最明显的练习方法是:A.等张练习B.等长练习C.等速练习D.超等长练习8.速度素质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乳酸能系统B.ATP-CP系统C.有氧系统D.无氧供能系统9.通过适当的负荷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明显的增长,其主要的原因是:A.肌肉中肌糖原贮备量增多B.肌肉中收缩蛋白含量增多C.肌肉中ATP贮量增多D.肌肉中调节蛋白含量增多10.短跑运动员骨骼肌中,哪一种酶的活性最高:A.乳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酸C.苹果酸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长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每分需氧量()、总需氧量多。
12.力量训练的超负荷原则,不是指超过本人的(),而是指不断超过本人()的负荷。
运动生理学可出问答题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重点章节1、3、10非重点章节6、8、9、12、13、16(9、12见论述题章节)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动作电位延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突触小泡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因其接头后膜上的钠、钾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产生终板电位。
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2、肌丝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3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处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丝滑行;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再回收:肌质网膜上存在的钙泵,当肌浆中的钙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钙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钙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由于肌浆中的钙浓度降低,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绪论一.必背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二.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热点即考点)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必背概念: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二.重点问题1.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3.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节,必背)4.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第二章血液一.必背概念: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二.重点问题1.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2.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
A机能评定B运动选材C监控运动量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必背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二.重点问题1.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3.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4.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5.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B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可出综合题)第四章呼吸机能一.必背概念: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二.重点问题1.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生理意义。
2.运动时合理呼吸和合理憋气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必背概念: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二.重点问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2.三个能源系统的功能特点及结合专项应用。
运动生理学可出问答题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之阿布丰王创作重点章节1、3、10非重点章节6、8、9、12、13、16(9、12见论述题章节)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说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分歧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动作电位延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突触小泡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因其接头后膜上的钠、钾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发生终板电位。
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发肌细胞膜发生动作电位,从而使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
2、肌丝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3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处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丝滑行;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再回收:肌质网膜上存在的钙泵,当肌浆中的钙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钙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钙浓度坚持较低水平,由于肌浆中的钙浓度降低,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2000-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生物化学2000年一简答1.以乳酸脱氢酶为例说明同工酶作用的特点第七章酶化学P2862.简述淀粉和糖原的结构特点与糖利用的关系第一章糖化学P30二分析1.说明1,3-二磷酸甘油酸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能力的机理2.说明糖原酵解过程的限速酶及催化步骤第九章糖代谢P355三方法运用1.遗传密码怎样编排,其特点如何?2.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离成几种主要成分?这种电泳的原理是什么3.以肌酸激酶为例说明同工酶作用的特点4.简述睾酮和皮质醇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5.分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结合氧能力不同的原因6.何为氧化磷酸化?并说明A TP生成的部位7.遗传密码排列顺序翻译或多肽随氨基酸排列顺序保证准确翻译的关键是什么8.用密度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几种组分?说明各种脂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9.糖酵解的速率是如何调控的10.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式11.如何分离、纯化蛋白质?他的基本程序、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12.分析影响酶促反映速度的因素运动生物化学2002年1.何谓酶的共价修饰?举例说明2.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3.高色效应4.酶的别构效应?举例说明5.核酸杂交6.冈崎片段及产生的机制7.旋光性及产生的原因8.分析己糖构象与结构的区别9.叙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程序以及所采用方法的生化原理10.叙述watso\crick提出DNA双螺旋的结构要素运动生物化学2003年1.有5个试剂瓶中分别装的是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溶液,但不知道各是什么。
试用最简便的生化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2.猪油的皂化价是193-203,碘值是54-70;椰子油的皂化价是246-265,碘值是8-10.这些数值说明猪油和椰子油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差异3.为什么糖摄入量不足的爱斯基摩人,用营养学角度看,吃含奇数碳原子脂酸的脂肪比含偶数碳原子脂酸的脂肪好?4.试述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调节过程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考博真题运动生理学(50分)一、简答题(3选2,20分)1.简述肌肉收缩形式及其生理特点2.简述个体乳酸阈提出的生理学依据3.简述间歇训练的生理学特点二、论述题((3选2,30分)1、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2、影响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因素3、试述运动员心脏特征运动生物化学(50)一、简答题(3选2,20分)1、简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调节过程与生物学意义2、A 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底物,当A TP浓度较高时会对果糖磷酸激酶产生什么作用?分析原因3、什么是巴斯德效应?试分析在氧分压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相同的体力活动,这种效应会如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