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681.83 KB
- 文档页数:39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武汉大学2013年研]答: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共同决定的。
(1)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作为一种全民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
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们建立或保持社会联系的基本纽带“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2.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
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语义6.1词汇和词义6.1.1知识要点一、词和词汇1.含义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词汇的构成①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集合。
②固定词组尽管具有意义双层性的特点,但也具有凝固的词汇意义,在表义和造句上的作用都相当于词,可与词一样看作表达词义的单位。
③句子是由词、固定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因而,词汇是语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3.词汇的分类(1)按来源①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词语。
②语言里新产生的词语。
③外来词,即音和义都借自其他语言的词。
④方言词语,即从其他方言吸收过来的词语。
⑤文言词语,即古代常用而现代不常用的词语。
(2)按使用频率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高的词是常用词,常用词构成常用词汇。
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不高的词是非常用词,非常用词构成非常用词汇。
①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的频率可能是不同的。
②词在不同场合、职业中使用的频率也可能不同。
③常用词汇与非常用词汇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
(3)按适用范围①在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口语和书面语)、各种行业中都可以使用的词是通用词,通用词构成通用词汇。
②只能在语言的某种表现形式以及某个行业中使用的词是非通用词,非通用词构成非通用词汇。
(5)按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①基本词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或现象。
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有:a.全民常用性;b.稳固性;c.构词能力强;d.使用频率高。
②一般词汇a.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b.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③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a.派生关系基本词汇是一般词汇产生的基础,一般词汇由基本词汇派生。
b.转化关系一方面,一般词汇中的词入基本词汇;一方面,基本词汇也可进入一般词汇。
第6章语用学
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用和语用学
1.语言运用(语用)
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场合,为着一定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表6-1 语言运用(语用)
2.语用学
(1)语用学的兴起
表6-2 语用学的兴起
(2)语用学的任务
表6-3 语用学的任务
(3)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表6-4 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考点二:语言环境
1.含义
语言环境(context)简称语境。
语境是语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表6-5 语言环境的含义
2.语境的构成
语境是由影响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语言内部的上下文语境和语言外部的情景语境、背景语境。
表6-6 语境的构成
3.语境的功能
语境的功能指语境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并不是独立地发挥功能,而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
可以分别从话语的表达和话语的理解两个角度考察语境的功能。
表6-7 语境的功能
考点三:语用原则
1.合作原则
表6-8 合作原则。
2010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语言学概论试题一、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中国语文学发展过程中被称之为“小学”的包括()等几门学问。
【答案】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解析】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
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2.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语音的()和()。
【答案】生理属性;物理属性【解析】语音的自然属性还可以再细分为不同的方面。
语音有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生理一一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语音学的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分别加以研究。
3.音位聚合群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但在其()和()两方面都有例外。
【答案】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解析】双向聚合群是指根据不同的音位区别特征,音位可以聚合成一个双向的聚合群,因而平行、对称也就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双向的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
但音位系统中的一小部分音位,它只和某些同部位的音位聚合,而在发音方法上离群索居,说明它只有单向的聚合。
4.随着语言的发展。
印欧语系语言大多由“宾一动”型变成“动一宾”型,这是语法()的发展。
【答案】组合规则【解析】语法的组合规则表现为一套结构格式,这些格式可以互相套合,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这样,无数的句子就在少数语法规则的支配下造出来。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5.结构主义语言学可分为()等三大学派,我国语言学受到其中()学派的影响最大。
【答案】布拉格音位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学派【解析】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几个结构主义学派,即布拉格音位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语言学概论(代码915)真题及详解一、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
(25分)[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黄廖版《现代汉语》2.7】答:语音的对立原则、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其具体表现如下:(1)对立原则对立原则是音位归纳中最重要的标准。
①对立原则是指归纳出的各音位必须处在语音的对立关系中。
语音的对立关系则是指不同的音素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表示不同的意义,则这几个不同的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中。
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必须独立划分为不同的音位类别中。
②如“盼”[p h an51]和“办”[pan51]中,音素[p h]和[p]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却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具有区分语音形式的作用,因此这两个音素在汉语中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①互补原则要求处于同一音位中的音素必须处在互补关系中,互补关系是指音位变体的分布状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称为“互补分布”。
②如/a/的音位变体[a、ɑ、A、?]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因此,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3)音感差异①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
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
②例如,普通话中的[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
这两个音是处于互补分布状况的,但它们在北京人的音感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仍应分别归纳为/m/:/?/两个音位。
这就是说,在运用互补分布来归纳音位的时候,还应根据当地人们的音感。
音感差异也是归纳音位重要的语音标准。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语言的功能2.1语言的社会功能2.1.1知识要点一、语言和言语1.定义(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有限的材料和为数不多的规则。
(2)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包括:①言语行为,指人用语言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②言语作品,指人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东西,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2.区别(1)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社会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是抽象的,不自由的,具有社会性。
言语是个人说和写的行为及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作品,是具体的、自由的、具有个人特点。
(2)语言的规则和材料是有限的。
言语是运用语言产生的言语是无限的。
(3)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的特点。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运动状态。
3.联系(1)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言语表现出来,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2)语言的存在以言语需要为前提。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以语言为活动基础,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作用。
二、语言在人类交际工具中的地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现象有紧密的联系。
2.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
3.除语言外,人类还借助其他的交际工具。
(1)文字(2)旗语、电报代码、信号灯(3)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态等非语言工具三、语言的社会本质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1)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所使然,都是约定俗成的。
(2)语言依存于社会①语言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的②语言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死亡而死亡的。
(3)社会不能没有语言2.语言具有全民一致性3.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语言是既非基础又非上层建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身份来替社会服务的。
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语法3.1复习笔记一、语法的性质和单位(一)语法的内涵1.语法的定义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
句子是最高层次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最低层次的音义结合体,词和词组是处在这两者之间。
从语素到词、词组到句子都有规则,语法就是低层次的音义结合体构成高层次的音义结合体的规则。
2.词的语法特点(1)词的构成规则①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几个语素构成。
②词的构成成分的次序不能随意改变,如“朋友”不能改成“友朋”。
③词的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治疗”不能改成“治医”,如果改成“医疗”就成了另一个词。
④词不能随意添加另一个语素或删除一个语素,如“朋友”不能改成“朋和友”。
(2)词形变化词与词组合,不同的情况下词的语法形式要发生不同的变化,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3)词的组合规则词与词的组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词与词组合时多方面的限制,包括句法形式的、句法语义的、发话人的交际意图或信息的安排、人类感知世界的经验、方法和策略等。
3.词法、句法与语法(1)词法语素构成词的规则是构词法,词的形式变化规则是构形法,构词法和构形法合称为词法。
(2)句法词或词组构成句子的规则是句法。
(3)语法词法和句法构成了语法。
语法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
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的语言中占的比重可能有所不同。
汉语词法内容少,句法却很复杂。
俄语词法的内容多,但句法相对简单。
(二)语法的抽象性1.语法抽象性(1)语法的概括性形成抽象性。
①构词法是从语素与语素的组合中概括出来的。
②构形法是从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化中概括出来的。
③句法是从词与词的组合中概括出来的,概括的都是语言符号或语言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
(2)语法的抽象程度比音位和词义要高。
抽象性是语法的特点。
2.作用了解语法的抽象性特点,有助于区分语法现象与词汇现象。
(三)语法单位1.定义句子中的一切音义结合体都是语法单位。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文字8.1文字和语言8.1.1知识要点一、文字和语言1.能指和所指(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作为文字系统的符号,也有能指、所指两要素;(2)字符的能指是字形,字符的所指是各种语言单位;(3)字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约定的。
2.语言与文字(1)文字是语言的代码,是副语言,文字离不开语言。
(2)语言不依赖于文字,没有文字,可以有口头语言。
二、文字的作用1.文字可保留和继承过去的、创造和发展将来的历史和文化。
文字是人类社会文明时代的界碑。
2.文字对语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文字将语言的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扩展了语言的功能和使用范围。
(2)文字弥补了语言时地的局限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3)文字能积极促进语言的发展。
用文字写成的书面语ᅳ般比口头语更严密简洁,语汇更丰富,语法更规范;书面语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或减少方言间的语音障碍,促进民族语言的统一和规范,增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扩大了语言的交际范围。
3.文字与语言的关系错综复杂。
(1)一种文字系统可以记录不同的语言系统。
例如,汉字曾用来记录日语、朝鲜语(2)同一种语言系统可采用不同的文字系统。
例如,日语、朝鲜语、越南语原来都用汉字,现在日语和韩国的朝鲜语用汉字和表音文字(假名和谚文),朝鲜和越南则不用汉字。
三、文字的基本性质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的。
四、汉字和汉语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
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013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分析题(共5题,每题15分,共75分)1.一个孩子说:“猪之所以叫猪,是因为这种动物实在太脏。
”从语言的性质看,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答:(1)语言是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一特征而使它的物质形式具有了特定的意义。
(2)“猪”这一符号的语音形式是“zhu”,但“太脏”并不是这一语音形式的具体意义,所以“猪之所以叫猪,是因为这种动物实在太脏。
”这句话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明白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2.下列是某一语言的一组词,其中[ɔ]和[o]呈互补分布,构成一个音位。
请描写[ɔ]和[o]的分布情况。
答:(1)没有鼻辅音出现的音节中,只能用[o]。
(2)在出现鼻辅音的音节中,[ɔ]与[o]的分布为:[ɔ]音位只能出现在鼻辅音[m]、[ŋ]、[n]及其变体[ñ]之前,可位于词的开头或中间。
[o]音位可以出现在[m]和[ñ]之后,不能和[n]直接搭配,可以与其他辅音音位相互搭配,位置任意。
3.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体系”,德国语言学家舒哈特认为“语言的本质就在于交际”,请谈谈你对这两种定义的看法。
答:(1)语言的两种属性①索绪尔从语言的自然属性方面来描绘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具有专门的意义,因此这些形式就具有了符号的功能。
语言符号由语音和语义构成,语言符号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的两种基本关系。
②舒哈特从语言的的社会属性方面来描绘语言,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是基础,为人际互动服务,而人际互动功能的发挥,正是语言联系社会的重要体现。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语言学概述
1.1.1知识要点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的定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功能)。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
2.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能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1)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
(2)对象:语言。
(3)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二、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对象:结构+功能。
2.研究方法:描写语言事实,解释一般规律。
三、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研究地位的提高。
2.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
语言交际的五大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四、语言学的分类
1.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本身(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本体语言学:类似于微观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的应用和语言应用理论(传统只有前者→语言教学)。
3.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又称专语语言学,是指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分类、研究观念和方法,以及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研究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英语史。
五、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功用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指语言学研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功用。
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2.语言研究协同其他学科研究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为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作为一门具有前沿性的科学必然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1.2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
1.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_____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来表示。
[中山大学2012研]
【答案】物质
2.语言交际的过程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_____等五个阶段。
[西南大学2011研]
【答案】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解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在整个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
可以说,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3.现代汉语属于_____语言学,汉语史属于_____语言学。
[北京语言大学2011研]
【答案】共时;历时
【解析】语言研究可以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也可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4.对语言进行一个横断面的研究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叫_____语言学。
[北京语言大学2010研]
【答案】共时
【解析】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这是共时语言学的研究角度。
5.直接涉及语素研究的语言学分支叫做_____,研究词的内部结构以及词的构造规则。
[中山大学2010研]
【答案】形态学
【解析】研究词的内部结构以及词的构造规则的语言学分支是形态学。
二、选择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5研]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答案】B
【解析】区分语言和言语,言语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提出“语言是形成思维的工具,思维和语言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论断的人是()。
[中山大学2015研]
A.亚里士多德
B.笛卡尔
C.赫德尔
D.洪堡特
【答案】D
【解析】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语言是形成思维的工具,思维和语言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3.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产生的外语教学方法是()。
[中山大学2015研]
A.听说法
B.翻译法
C.对比法
D.规则法
【答案】A
【解析】外语教学的“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产生
的外语教学方法。
4.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任务属于()。
[中山大学2014研]
A.理论语言学
B.功能语言学
C.结构语言学
D.普通语言学
【答案】D
【解析】A项,理论语言学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B项,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该派重社会心理,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C项,认知语言学则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D项,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
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也称“一般语言学”。
三、判断
1.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
[中山大学2015研]【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大多数语言同时具备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大要素,但至今世界上还有部分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如我国的撒拉族、东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