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公司165互联网接入业务管理规范(ppt 54页)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5
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电信业务经营者向公众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应符合本规范所规定的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标。
本规范适用于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用户之间签订的服务协议中约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其中因特网拨号接入业务应遵守《电信服务规范》附录3.1“因特网拨号接入业务的服务标准”。
一、服务质量指标第一条预受理时限平均值≤2个工作日,最长为5个工作日。
预受理时限指用户登记后,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网络资源确认,答复用户能否开通业务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条业务开通、移机时限对于不具备线路条件、但可以进行线路施工的情况:城镇:平均值≤10个工作日,最长为16个工作日;农村:平均值≤15个工作日,最长为20个工作日。
对于已具备线路条件的情况,平均值≤5个工作日,最长为7个工作日(不分城镇和农村)。
业务开通、移机时限指自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签订业务开通或移机协议起,到业务开通止所需要的时间。
在不具备线路条件,并且也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第一条规定的预受理时限内向用户说明。
第三条障碍修复时限城镇:平均值≤24小时,最长为48小时;农村:平均值≤36小时,最长为72小时。
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本规范所指障碍不包含用户自有或自行维护的接入线路和设备的故障。
第四条服务变更时限平均值≤12小时,最长为24小时。
服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更名、过户、暂停、恢复、停机等服务变更项目,自柜台或网络办理完毕登记手续且结清账务时起,至实际变更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需要进行资源确认的服务变更,其时限比照本规范第二条“业务开通时限”。
第五条客户服务应答时限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秒。
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最长为15秒。
人工服务的应答率≥85%。
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答时限指用户拨号完毕后,自听到回铃音起,至话务员(包括电脑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人工服务的应答时限指自用户选择人工服务后,至人工话务员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204-2011中国联通客户网络管理系统接口规范China Unicom Custom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nterface Specification(v1.0)2011-06-22发布2011-06-22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2)4 接口概述 (4)5 客户网管系统部省级接口 (6)5.1 接口简要描述 (6)5.2 网络连接方式 (6)5.3 接口功能需求 (6)5.3.1过滤条件设置 (6)5.3.2数据信息接口 (6)5.3.3告警故障接口 (7)5.3.4性能信息接口 (8)5.4 接口方式及协议 (8)5.5 接口详细描述 (8)5.5.1连接测试 (8)5.5.2过滤条件设置 (9)5.5.3数据信息接口 (10)5.5.4告警故障接口 (17)5.5.5性能信息接口 (20)6 与资源管理系统间接口 (23)6.1 接口简要描述 (23)6.2 接口功能需求 (23)6.2.1资源数据同步 (23)6.2.2资源数据查询 (24)6.2.3资源数据变更通知 (24)6.3 接口方式及协议 (24)6.4 接口详细描述 (24)6.4.1采用Webservice+FTP方式 (24)6.4.2采用中间表方式 (33)7 与电子运维系统间接口 (38)7.1 接口简要描述 (38)7.2 接口功能需求 (38)7.2.1故障派单 (38)7.2.2故障单管理 (38)7.2.3重保电路信息同步 (38)7.2.4电路割接信息同步 (39)7.3 接口方式及协议 (39)7.4 接口详细描述 (39)7.4.1接口数据 (39)7.4.2电子运维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42)7.4.3客户网管侧接口服务定义 (44)8 与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48)8.1 接口简要描述 (48)8.2 接口功能需求 (48)8.2.1过滤条件设置 (48)8.2.2告警同步 (48)8.2.3告警同步通知 (48)8.2.4告警实时上报 (48)8.2.5告警结束通知 (49)8.2.6性能任务定制 (49)8.2.7性能数据获取通知 (49)8.3 接口方式及协议 (49)8.4 接口交互数据 (49)8.4.1告警信息 (49)8.4.2性能数据 (50)8.5 接口详细描述 (51)8.5.1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51)8.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55)9 与IP网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0)9.1 接口简要描述 (60)9.2 接口功能需求 (60)9.2.1告警同步 (60)9.2.2告警实时上报 (60)9.2.3过滤条件设置 (60)9.2.4定制性能任务 (60)9.2.5性能数据获取通知 (61)9.2.6节点间IP网络层时延测试 (61)9.2.7MPLS VPN电路:获取各QoS等级带宽占用百分比 (61)9.3 接口方式及协议 (61)9.4 交互数据定义 (62)9.4.1IP电路相关性能参数定义表 (62)9.4.2告警信息 (63)9.5 接口详细描述 (64)9.5.1IP综合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64)9.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71)10 与数据ATM网管理系统间接口 (75)10.1 接口简要描述 (75)10.2 接口功能需求 (75)10.2.1告警同步 (75)10.2.2告警实时上报 (75)10.2.3过滤条件设置 (75)10.2.4定制性能任务 (75)10.2.5性能数据文件获取 (76)10.3 接口方式及协议 (76)10.4 接口交互数据 (76)10.4.1告警信息 (76)10.4.2性能数据 (77)10.5 接口详细描述 (77)10.5.1数据ATM管理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77)10.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81)附录A接口服务定义代码说明 (85)A.1 错误代码表 (85)A.2 系统代码表 (85)A.3 同步请求标识和通知标识的编号规则 (85)A.4 Filter的BNF范式说明 (86)A.5 资源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88)附录B 客户网管部省接口WSDL (89)前言中国联通客户网管系统,是以对客户租用电路和客户设备的实时监测为主要目标,从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角度对网管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实现大客户网络的状态监视、故障定位以及性能分析等功能,同时为大客户提供统计报表和SLA报告,使其成为中国联通为大客户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中国联通服务管理规范1.0(征求意见稿)2009年2月中国联通客户服务部目录第一章总则 (3)1概述 (3)2品牌服务标识 (3)第二章营业厅 (4)1管理架构及工作要求 (4)2服务规范 (7)3服务运营规范 (8)43G品牌店 (15)第三章客服中心 (15)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15)2业务规范 (17)3运营规范 (20)4系统支撑 (39)第四章客户俱乐部 (41)1管理架构与工作职责 (41)2业务规范 (44)3会员卡的管理 (52)4运营规范 (53)第五章客户经理 (58)1管理架构和工作职责 (58)2VI及行为规范 (60)3管理规范 (60)第六章电子渠道 (63)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63)2服务规范 (64)3服务运营规范 (67)第七章服务行为 (68)1服务理念和服务行为准则 (68)2服务人员行为规范 (68)3服务语言规范 (71)第八章中国联通投诉处理规范 (72)1管理构架和职责 (72)2客户投诉处理 (74)3升级投诉处理 (82)4客户申诉处理 (85)第九章客户服务信息采编规范 (87)11管理架构及工作职责 (88)2信息采编业务规范 (89)3管理规则 (90)2第一章总则1概述1.1目的围绕公司品牌战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用服务促发展”的服务工作理念,适应3G 业务及融合业务需要,打造公司服务品牌,统一各分公司、各渠道服务规范,确定服务标准,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公司统一的形象。
1.2内容范围针对公司服务渠道的服务管理及服务行为等进行统一规范,具体从3G品牌店、自助服务店、营业厅、客服中心、俱乐部、客户经理、电子渠道、行为规范、投申诉处理、信息采编等方面进行规范。
1.3适用范围本规范作为中国联通各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所属3G品牌店、自助服务店、营业厅、客服中心、俱乐部、客户经理、电子渠道服务管理的执行规范。
其它服务渠道参考本规范执行。
(业务管理)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业务培训手册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业务培训手册(营业员)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数据处一、中国联通数据网简介二、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可开展的业务三、165业务四、IP电话业务五、售后服务六、计费和结算壹、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将进入壹个信息化的新时代。
信息化最重要的内容是建立壹个现代化的信息网络,该网络的基础是电信基础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而完成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终端以及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就是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网是为提供数据通信业务而组成的电信网。
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业务包括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连网(CNUNINET)业务和ATM、FR业务俩部分。
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连网(CNUNINET)是经国务院批准,直接进行国际联网的运营性网络,其拨入号码为“165”,面向全国公众提供互连网络服务。
二、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可开展的业务。
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于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国际出入口,首期开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今年内将于全国231个城市开通,中国联通公用数据网可提供的业务有:•IP电话业务,包括17910和17911IP电话业务。
•互联网上网业务。
提供通过专线方式和普通拨号方式的上网业务,其中普通拨号方式包括帐号方式和卡方式俩种,俩者均具有漫游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虚拟主机业务、主机托管业务。
•网络资源出租业务,为ISP,ICP提供网络资源,包括国际/国内带宽、拨号端口、主机、计费系统等,实现VISP,VICP等;•E-mail业务,包括帐号E-mail业务和免费E-mail业务;•统壹信息服务,实现E-mail、寻呼、GSM短讯业务互通;•提供面向全国范围的虚拟专用网(VPN)业务,包括基于ATM的VPN、基于FR的VPN、VPDN和IP-VPN业务等;•数据承载业务,包括电路仿真业务(CES)、ATM的永久虚电路(ATM-PVC)、FR的永久虚电路(FR-PVC)。
运行维护规程接入网设备分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2第二章运行维护责任界面 ---------------------------------------------------------------- 3第三章故障处理及上报 ------------------------------------------------------------------- 6第四章ADSL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 8第五章以太网宽带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10第六章光纤接入网设备的维护管理 --------------------------------------------------- 12第七章接入线路的维护管理 ------------------------------------------------------------ 17第八章测量台的维护管理 --------------------------------------------------------------- 19第九章WLAN无线接入设备的维护管理 -------------------------------------------- 20第十章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管理 --------------------------------------------------- 23附录一:接入网设备系统中断的紧急故障处理流程框图---------------------------- 29附录二:宽带客户装移机流程 ------------------------------------------------------------- 30附录三:宽带客户修障流程 ---------------------------------------------------------------- 31附录四:中国联通接入网维护仪器仪表配置建议标准------------------------------- 32附录五:用户线信号技术指标 ------------------------------------------------------------- 33附录六:缩略语 ------------------------------------------------------------------------------- 34第一章总则第1条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规范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规范〔试行〕中国联合通信年月名目总那么客服系统建设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竞争经济机制的逐步形成,国内电信业的市场环境已渐趋合理且竞争将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国际化和我国加入,国际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国内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在经营治理上向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企业看齐,以迎接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
国内、国际电信业的如此态势,对公众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经营治理以及服务意识,已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企业传统的以产品、价格、销售地点和柜台式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步向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使售前、售中、售后整个服务过程和服务体系,以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消费心理为导向,真正表达〝制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现代客户服务意识与理念。
作为公众电信运营企业,中国联通公司旨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运营爱护先进的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并利用其为社会各界和个体提供方便、迅速和高品质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服务,使公司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环境及日益猛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中国联通公司客户服务系统的建设确实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客服系统建设的目的及意义联通客服系统的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运算机应用技术成果,通过和联通其他业务系统有机的结合,采纳先进的服务手段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个性化与多样化的业务需求,进展客户、坚持用户,使潜在客户成为现有用户,制造出更大的用户价值。
联通客服系统的建设与实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服务的外延和内涵,同时还能够树立现代客户服务理念与客户服务意识,规范业务治理,统一品牌形象,降低运营成本,对外代表联通公司,对内代表客户,使联通公司逐步成为世界闻名的公众电信运营企业。
服务内容及方式近期,联通客户服务系统以呼叫中心〔〕为基础,以相关计费营帐系统为依靠,含盖联通的所有业务,包括移动、、互联网、长途、寻呼和市话业务,及其相应的增值业务等,为客户提供、、、、信函等多种接入方式,满足客户在业务咨询、话费查询、投诉申告、业务受理等方面的差不多需求。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中国联通客户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China Unicom Custom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2011-06-22发布2011-06-22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1围 (5)2缩略语 (5)3综述 (6)3.1背景 (6)3.1.1客户网管系统建设必要性 (6)3.1.2技术规制定的迫切性 (6)3.2客户网管系统目标 (7)3.3客户网管系统定位 (7)3.4客户网管系统管理围 (8)3.4.1客户网管系统业务管理围 (8)3.4.2客户网管系统使用模式 (9)3.5客户网管与专业综合网管区别 (10)4系统体系结构 (12)4.1二级部署架构 (12)4.2软件体系结构 (13)5系统功能要求 (15)5.1运维管理门户 (15)5.1.1资源管理 (15)5.1.2拓扑管理 (22)5.1.3告警管理 (24)5.1.4性能管理 (34)5.1.5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36)5.1.6客户定制管理 (42)5.1.7统计报表 (44)5.1.8系统管理 (49)5.1.9客户网代维 (52)5.2客户自助门户 (55)5.2.1客户信息浏览 (56)5.2.2客户资源浏览 (56)5.2.3拓扑视图查看 (56)5.2.4告警信息查看 (56)5.2.5性能信息查看 (57)5.2.6客户报表查看 (57)5.2.7网运行情况查看 (57)5.2.8客户自服务 (57)5.2.9移动终端门户(可选) (58)5.3VPDN监测(可选) (58)6系统集成关系及接口 (60)6.1总体集成关系 (60)6.2客户网管系统部省级接口 (61)6.3与资源管理系统间接口 (62)6.4与电子运维系统间接口 (62)6.5与专业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1与传输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2与数据ATM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3与IP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7总体技术要求 (63)7.1接口要求 (63)7.1.1接口协议 (63)7.1.2接口技术要求 (63)7.2性能要求 (64)7.2.1一般性能要求 (64)7.3安全要求 (65)7.3.1客户网管安全要求 (65)7.3.2物理安全要求 (65)7.3.3网络安全要求 (66)7.3.4系统安全要求 (66)7.4硬件要求 (68)7.4.1主机要求 (68)7.4.2存储要求 (69)7.4.3备份要求 (69)前言中国联通客户网管系统,是以对客户租用电路和客户设备的实时监测为主要目标,从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角度对网管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实现大客户网络的状态监视、故障定位以及性能分析等功能,同时为大客户提供统计报表和SLA报告,使其成为中国联通为大客户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XXX-2014中国联通“空中入网”业务管理规范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1规范说明 (1)1.1背景与目标 (1)1.2参考文献 (1)1.3适用范围 (1)2业务流程 (1)2.1定义 (1)2.2流程说明 (2)2.3应用场景 (2)3营业流程 (3)3.1客户通过电脑/手机自助办理空中入网 (3)3.2自有营业厅受理流程 (4)3.3直销渠道受理流程 (6)3.4社会渠道末端零售商人员受理流程 (7)4业务规则 (8)5开通渠道 (9)前言为充分发挥WCDMA终端的规模优势,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积极抢占“最后一公里”客户,中国联通全面创新,率先提出了“空中入网”营销模式。
为保证“空中入网”顺利开展,特制定《中国联通“空中入网”业务管理规范》。
本规范是公司融合业务的管理规范,供业务管理、营销推广等环节使用。
适用于总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市场营销部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公司市场营销部、联通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杜永红、库伟、王君珂、张俊、李海燕、刘德、何坤、王龙等。
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1规范说明1.1背景与目标为保证“空中入网”顺利开展,促进公司服务模式向电子化、自助式转变,有效拓展服务渠道,向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市场营销部组织分公司、支撑单位对“空中入网”的相关业务流程及业务规则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编写了《中国联通“空中入网”业务管理规范》。
1.2参考文献(1)《“空中入网”项目汇报稿》(2)《中国联通移动业务管理规范营业分册》(3)《中国联通移动业务管理规范总册》(4)《中国联通客户资料管理规范》(5)《公众直销渠道客户经理销售流程》1.3适用范围本规范是公司“空中入网”规范,供营业管理使用。
适用于中国联通公司及所属分、子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同时适用于中国联通的各级分销商及各种代理机构的业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