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新
- 格式:ppt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73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作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技巧通常比中文写作中的要具有更多的优势。
通常来说,中文写作采用的是简单、直接、平凡的语言表达,而英文写作则要求更复杂、多变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表达;从写作字迹看,英文拥有更多的修辞手段,可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并把自己的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简洁;此外,英文写作还有其正式性和文学性的特质,而中文写作则朴素地列出事实。
另外,尽管两种语言都有共同的修辞手段,比如比喻、排比,但是英文运用修辞技巧的方式更多,更有深度。
首先,英文写作有更精确的修辞。
在英语思维角度来看,英文写作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把修辞手段灵活地运用,比如拟人、比喻、排比、押韵等;并且,在英文写作句法上,它可以灵活使用复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此可以把文字文字写得更活跃。
例如:He knew that success would not come overnight, but rather with patience,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其次,英文写作重用修辞的方式远与中文相比,英文的句子内部更加精妙,更有深度与张力。
最典型的比喻词汇,如“银色的月光”、“芳香的花儿”、“清澈的湖水”等等,可以让英文的写作雅致、深邃,也能丰富表达的色彩,让读者有另一种更深刻的沉浸体验。
例如:The night was so dark that the stars seemed to glow like fireflies in the sky, and the air was fragrant with the smell of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英文写作中拟人手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比喻事物,使文章变得活泼、生动。
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把让读者更容易把握要点,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或让文字变得更有诗意。
例如:The moon smiled down on the valley, its gentle light illuminating the winding paths like a beacon.最后,从写作形式来看,英文写作更加富有张力和文学气息,写出来的内容更有一定的文采,可激发读者不一样的思想感受。
254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主要句法特点对比与翻译文/张 慧 刘远星见,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动作发出者是未知的;动作发出者未被曾提及或不愿被提及;动作发出者不如动作承受者重要。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习惯用主动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用主动方式表达被动含义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
如:(1)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 remembered by heart.我们应用心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铭记该理念的人相比更为重要,因此在英语当中作为主语出现,整个句子以被动形式表达。
而其译文则体现了汉语主动的特点,将原文中没有出现的动作发出者译为“人们”是汉语常用的表达形式。
(2)《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著作。
Lord of the Flies was written by William Golding.汉语原文用主动形式表达了被动含义,而译文则还原了被动形式。
简言之,英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汉语的被动主要体现在语义上,由此体现了汉语主动的语法特点。
4.“物称”与“人称”。
“物称”是指无生命的词通常用作主语或出现在句中显著位置,而“人称”是指频繁采用能实施动作的有生命的词作为主语。
英语经常采用“物称”这种表达方式,此方式可使表达更为公正客观,结构更加严密简洁,语气更加柔和并易于接受。
与英语不同,汉语更为主观,“人称”在汉语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如:(1)This chocolat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吃了这块巧克力,你会感觉好一些。
此处用chocolate做主语会使整个句子更为客观,语气也更容易接受,听话者不会感受到说话者的主观意志,也不会感到强制性的建议,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而译文中 “你”成为句子主语则体现了汉语“人称”的特点。
(2)我因这个坏消息失去了胃口。
The bad news made melose my appetite.汉语中的“我”是“失去胃口”的实施者,作为主语出现无可厚非。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打印版】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系统、语义及其他词类在英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有差异1.我成功了。
I was in success.2. The old man cast impatient glances at the clock. 这位老师不耐烦地看了看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He is a green hand4. On entering the door I remembered the doll I had broken.I felt my way to the hearth and picked up the pieces. I tried vainly to put them together.一进门,我就想起来了被我摔碎的娃娃。
我摸索着走到壁炉跟前,捡起了碎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英汉语对比研究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 问题解决了。
The problem was solved.你再说一个字,我马上走。
If you should say one more word, I would go at once. 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1.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Condition 条件)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he will find troubleat his doorstep.(Condition 条件)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处理
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处理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
1. 对照修辞:这是一种基于语言对比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一个观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某种意义。
2. 对比修辞:这是一种基于比较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来表达一个观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某种意义。
3. 强调修辞:这是一种基于强调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强调某些重要信息来表达一个观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某种意义。
4. 比喻修辞:这是一种基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一件事情比作另一件事来表达一个观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某种意义。
在英汉翻译中,可以通过翻译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比如使用相应的中文表达形式来取代英文的比喻、比较、对比等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