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新课标通用)2021届高考政治大一轮温习 第二十七课 咱们的民族精神(1)
- 格式:docx
- 大小:501.02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十七课 咱们的民族精神
[考点展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体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期特点;4.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核心考点一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体内涵
含义 作用
爱国主义 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爱好和平 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的精神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 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彼此关系可用以下图表示: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地位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作用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
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 民族精神的时期特点
(1)缘故: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进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进程,也是随着时期转变而不断丰硕的进程。
(2)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硕和进展,要紧体此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当中,体此刻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宏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分析角度 内容阐释
爱国主义
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文化与
人的关系 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思想道
德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2.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福建高考,27
2010·江苏高考,23
2009·广东文基,12
2009·海南高考,15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理解,往往与爱国主义这一高频考点相结合,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命题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体内涵
典例1 (2020·江苏高考)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切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20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因此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进程,咱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被选。因此答案为B。
变式训练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一起生活的精神纽带。以下诗句能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④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①③表现了爱国主义。②④表现了自强不息精神。
命题点2 民族精神的时期性特点
典例2 (2020·福建高考)“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咱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今世中国 (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丽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答案 A
解析 “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可见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民族精神在今世中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A项被选。C、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人人践行”说法片面。
事例型选择题解法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设问的指向性,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具体方式如下:
方式1 否定排除法,确实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然后排除包括这些错误题肢的选项。
方式2 释理法,确实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表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专门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明白得。
方式3 评析法,对事例本身进行综合评判,要专门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一分为二,不能以点带面,以偏赅全,乃至绝对化。 方式4 分解法,将比较复杂的材料分层,提炼每一层的中心意思,并将其中的关键信息转换成学科术语,最后与题肢对照判定,符合的就选。
变式训练2 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那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表现了鲜明的时期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辟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说明
(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进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丰硕和进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错误,文化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而不是决定因素。
核心考点二 宏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宏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为
什
么 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么样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正确明白得宏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途径 内容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须立足实践 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每个公民都要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 民族精神与时期精神
(1)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支撑,统一于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民族精神是时期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期精神是民族精神在今世的继承和进展。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样与个别的关系。
(3)只有注入时期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趋丰硕;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时期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3·四川高考,6
2012·江苏高考,22
2012·天津高考,14(1)
2010·北京高考,40(3)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命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