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差错制编码(信道编码)
- 格式:doc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10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是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非完全等同。
信道编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而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道编码是一种提高数字信号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的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一定的冗余度,以增加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端,利用这些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信道编码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差错检测和纠正。
根据差错控制方式的不同,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 检错重发(ARQ):在发送端发送能够检测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通过信道传来的码后,根据编码规则判断收到的码序列中有无错误。
若发现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决结果反馈给发端。
发端根据这些判决信号,把接收端认为有错误的信息再次传送,直到接收端认为正确为止。
这种方式需要具备双向信道。
2. 前向纠错(FEC):发送端发送能够被纠错的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后,通过纠错译码器不仅能自动发现错误,而且能够自动纠正接收码字传输中的错误。
这种方式不需要反向信道来传递重发指令,也不存在由于反复重发而带来的时延,实时性好。
纠错设备要比检错设备复杂,纠错能力越强,编译码设备就越复杂。
3. 混合纠错:信头差错校验法(HEC)是一种混合纠错方式,它结合了ARQ和FEC的优点。
在发送端,对信息码元添加一定的校验位;在接收端,首先利用校验位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则请求重发。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输错误,提高通信质量。
总结一下,信道编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括差错控制编码在内。
差错控制编码是信道编码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的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差错检测和纠正。
信道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都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第3章信道编码 (2)3.1差错控制方式 (2)3.2信道编码 (3)3.2.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3)3.2.2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4)3.2.3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5)3.3常见的几种检错码 (7)3.3.1 奇偶校验码 (7)3.3.2 水平奇偶校验码 (8)3.3.3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码 (9)3.3.4 恒比码 (9)3.3.5群计数码 (10)3.4线性分组码 (11)3.4.1 基本概念 (11)3.4.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12)3.4.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16)3.5循环码 (18)3.5.1 基本概念 (18)3.5.2 循环码的编码 (25)3.5.3 循环码的译码 (27)3.5.4 常见的几种循环码 (29)3.6BCH码 (30)3.7RS码 (33)3.7.1 RS码的编码 (34)3.7.2 RS码的译码 (35)3.8卷积码 (36)3.8.1 基本概念 (36)3.8.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38)3.8.3 卷积码的译码 (40)3.9几种新的编码方法 (42)3.9.1 网格编码调制(TCM) (42)3.9.2 TURBO码 (47)8.9.3LDPC码 (49)3.9.4喷泉码 (51)本章小结 (56)习题 (57)第3章信道编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干扰会使信号产生变形,致使接收端产生误码,这将严重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除了可采用均衡技术来消除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串扰外,还可以通过对所传数字信息进行特殊的处理(即信道编码)对误码进行检错和纠错,进一步降低误码率,以满足通信的传输要求。
因此,信道编码是提高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提高传输质量1~2个数量级。
信道编码的目的就是通过加入冗余码来减小误码,进而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香农第二定理指出:对于一个给定的有扰信道,若该信道容量为C,则只要信道中的信息传输速率R小于C,就一定存在一种编码方式,使编码后的误码率随着码长n的增加而按指数下降到任意小的值。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数据通信原理1. 引言在数据通信中,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差错控制是指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信道编码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在发送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提高在有噪声或其他干扰的信道中的传输质量。
本文将介绍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2.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
2.1 错误检测错误检测是指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纵向冗余校验(Vertical Redundancy Check,简称V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等。
在V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添加一个校验位,该校验位是通过对数据中每个字节进行奇偶校验得到的。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计算校验位,并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错误。
在C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校验码,并将该校验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进行运算,生成校验码,并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错误。
CRC具有更高的错误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中。
2.2 错误纠正错误纠正是指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纠正方法包括海明码(Hamming Code)和奇偶校验码等。
在海明码中,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冗余码,并将该冗余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检测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海明码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和数据通信中。
在奇偶校验码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奇偶校验处理,生成一个校验位,并将该校验位添加到数据中。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9.1引言一、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数字通信中,根据不同的目的,编码分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二大类。
信源编码~ 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如,PCM编码,M编码,图象数据压缩编码等。
信道编码~ 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又称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由于数字通信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可用均衡办法解决。
加性干扰解决的办法有:选择调制解码,提高发射功率。
如果上述措施难以满足要求,则要考虑本章讨论的信道编码技术,对误码(可能或已经出现)进行差错控制。
从差错控制角度看:信道分三类:(信道编码技术)①随机信道:由加性白噪声引起的误码,错码是随机的,错码间统计独立。
②突发信道:错码成串,由脉冲噪声干扰引起。
③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误,又存在突发错码,那一种都不能忽略不计的信道。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是使不带规律性的原始数字信号,带上规律性(或加强规律性,或规律性不强)的数字信号,信道译码器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错。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编码是用增加数码,增加冗余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二: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1) 检错重发(2) 前向纠错,不要反向信道(3) 反馈校验法,双向信道这三种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见下图所示: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法检错误判决信号纠错码信息信号发发收信息信号9.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用三位二进制编码表示8种不同天气。
⎪⎪⎪⎪⎪⎩⎪⎪⎪⎪⎪⎨⎧雹雾霜雪雨阴云晴111011101001110010100000−−−→−种许使用种中只准48码组许用码组,其它为禁用雨阴云晴 011101110000⎪⎪⎭⎪⎪⎬⎫许用码组中,只要错一位(不管哪位错),就是禁用码组,故这种编码能发现任何一位出错,但不能发现的二位出错,二位出错后又产生许用码。
上述这种编码只能检测错误,不能纠正错误。
因为晴雨阴错一位,都变成1 0 0。
要想纠错,可以把8种组合(3位编码)中,只取2种为许用码,其它6种为禁用码。
例如: 0 0 0 晴 1 1 1 雨这时,接收端能检测两个以下的错误,或者能纠正一个错码。
例:收到禁用码组1 0 0时,如认为只有一位错,则可判断此错码发生在第1位,从而纠正为0 0 0(晴),因为1 1 1(雨)发生任何一个错误都不会变成1 0 0。
若上述接收码组种的错码数认为不超过二个,则存在两种可能性: 位错)(位错)(21111000/变成100 因为只能检出错误,但不能纠正。
一:分组码,码重,码距 (见樊书P282 表9-1)将码组分段:分成信息位段和监督位段,称为分组码,记为(n, k ) n ~ 编码组的总位数,简称码长(码组的长度)k ~ 每组二进制信息码元数目,(信息位段) r k n =- ~ 监督码元数目,(监督位段)(见樊书P282,图9-2)一组码共计8种在分组码中,有“1”的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例如,码组(1 1 0 1 0),码长n=5,码重为3。
把两个码组对应位不同的数目称为这两个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又称Hamming (汉明)的距离。
例如,码组(1 1 0 0 0)与(1 0 0 1 1)的距离为3。
⎪⎪⎭⎫⎝⎛1001111000而码组集合中,全体码组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0d )。
码距的几何意义见樊书P283,图9-3。
从图看出,码距d 越大,检错,纠错能力越强。
二:纠错编码的效用 樊书P284监督位数r 越多,对提高抗干扰,降低误码率越有好处。
例子表明:纠错码的抗干扰能力完全取决于许用码字之间的距离,码的最小距离越大,说明码字间的最小差别越大,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因此,码字之间的最小距离是衡量该码字检错和纠错能力的重要依据,最小码距是信道编码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一般情况下,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与检错和纠错能力之间满足下列关系:(1)当码字用于检测错误时,如果要检测e 个错误,则 10+≥e d(2)当码字用于纠正错误时,如果要纠正t 个错误,则 120+≥t d(3)若码字用于纠t 个错误,同时检e 个错误时(e>t ),则10++≥e t d9.3常用的简单编码纠错码的分类 :(沈振元书 P388) (1) 奇偶校验码(“1”的数目应为偶数或奇数)。
(见樊书P285) 偶校验码满足条件:0021=⊕⊕⊕--a a a n n Λ举例:偶校验的例子:码组:110011码长6=n ,信息位段长5=k , 监督位数1=r偶校验位=“1” 满足条件:0110011=⊕⊕⊕⊕⊕ (2) 二维奇偶校验码仍然举偶校验的例子:01111100001110011111001010111110011 (3) 恒比码例如,我国电传机传输阿拉伯数字时,用5位代码表示,每个码组的长度为5,其中恒有3个“1”,称为 “5中取3” 恒比码。
阿拉伯数字 保护电码 阿拉伯数字 保护电码1 2 01011 11001 6 7 10101 11100偶校验位 信息位 ⊕⊕⊕1 1 0 0 1 10= 行监督位,0110011=⊕⊕⊕⊕⊕/0 /1 /0 对称出现4个错码也检不出来(4) 正反码正反码的信息位段长k 与监督位段长r 相同,如正反码组: 信息位段有奇数个1:1100111001 (监督位与信息位重复)信息位段有偶数个1:1000101110 (监督位是信息位反码)9.4 线性分组码一:基本概念可用线性方程组(代数关系)表述码的规律性的分组码称为线性分组码。
如奇偶校验码的编程原理利用了代数关系,0021=⊕⊕⊕--a a a n n Λ(偶校验关系),称奇偶校验码为线性分组码。
在代数码中,常见的是线性码,即编码中的信息位和监督位是由一些线性代数方程联系着,或者说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述编码的规律性。
上述正反码中,为了纠正一位错误,使用的监督位和信息位一样多,即编码效率只有50%(编码效率n k /=η)。
那么为了纠正一位错误码,在分组码中最少要几位监督码位?编码效率能否提高。
从这种思想出发,便导致了汉明码的诞生。
汉明码是能够纠正一位错码且编码效率较高的一种线性分组码。
二:线性分组码的一种 —— 汉明码下面介绍汉明码(Hamming )的构造原理。
先回顾偶校验码,在接收端实际上计算监督关系式:021a a a s n n ⊕⊕⊕=--Λ 若0=s ~ 无错 1=s ~ 有错 s ~ 称校正子由于s 校正子只有两种形式“0”或“1”,只能代表有错或无错,因而不能找出错码的位置。
信息位 监督位信息位 监督位不难想象,如果监督位增加一位,即变成二位监督位,即能增加一个类似于偶校验码监督式的新的监督式。
两个监督式就有两个校正子,其可能值有4种组合: 0 0,0 1,1 0,1 1,这4种组合代表不同信息。
若用1种组合表示无错,其余3种组合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位错码的3种不同位置。
同理,r 个监督式能指示一位错码的12-r 个可能位置。
一般来说,若码长n ,信息位数k ,则监督位k n r -=,汉明码n 与r 满足:12-=r n现以(n ,k )=(7,4),r =3为例的汉明码来说明如何具体构造这些监督关系式。
设码字(n ,k )= 0456a a a a Λ 信息位监督位~~456012a a a a a a321s s s ,, ~校正子(3个监督关系式中的校正子)这3个校正子321s s s ,,,可建立三个互为独立的监督关系式。
321s s s ,,的值与错码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规定如下表: (见樊书P288,图9-4)321s s s ,,全为零,表示无错。
只要1s (或2s ,或3s )为“1”,就表示有错,1s 是不是1,由6542a a a a ,,,的出错决定,可写成偶监督关系式:24561a a a a s ⊕⊕⊕=(只有1s 为零时才无错,发送编码时,将监督码元2a 与信息码元的关系满足此式) 同理13562a a a a s ⊕⊕⊕= 同理03463a a a a s ⊕⊕⊕=在发端编码时,信息位6543a a a a ,,,的值是随机的,监督位012a a a ,,应根据信息位按监督关系来确定,即监督位应使上面的321s s s ,,监督式为零。
即要求:02456=⊕⊕⊕a a a a 01356=⊕⊕⊕a a a a 00346=⊕⊕⊕a a a a 或写成监督码元在左边的形式: 4562a a a a ⊕⊕= 3561a a a a ⊕⊕= 3460a a a a ⊕⊕=信息位3456a a a a ,,,一旦确定后,可直接按上式计算出监督位。
(见樊书P289 图9-5)接收端收到每个码字(码组)后,先计算出偶监督关系式,321s s s ,,再按表9-4(樊书P288)判断错码情况。
如果321s s s ,,不全零,可判出在哪一位出错。
汉明码最小距0d =3(见樊书表9-5),能够纠正单个错误。
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原理 (1) 监督阵和生成矩阵将上述汉明码(7,4)的监督关系式改写成:(见樊书P289,9.4-8) 000101110123456=⋅+⋅+⋅+⋅+⋅+⋅+⋅a a a a a a a 001010110123456=⋅+⋅+⋅+⋅+⋅+⋅+⋅a a a a a a a 010011010123456=⋅+⋅+⋅+⋅+⋅+⋅+⋅a a a a a a a上式中⊕简写为+,表示模2相加。
写成矩阵形式:查樊书表9-4,判错哪一位并纠正之 34603561456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000034613562456=⊕⊕⊕=⊕⊕⊕=⊕⊕⊕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发送端,将信息位按此式加上监督位后接收端,先计算校正321s s s ,,为零否,⎥⎥⎥⎦⎤⎢⎢⎢⎣⎡100110101010110010111⎥⎥⎥⎥⎥⎥⎥⎥⎥⎦⎤⎢⎢⎢⎢⎢⎢⎢⎢⎢⎣⎡0123456a a a a a a a =⎥⎥⎥⎦⎤⎢⎢⎢⎣⎡000 (模2)简记T T A H 0=⋅ (H ~ 监督矩阵)监督矩阵H 为n r ⨯(r 行,n 列)阶矩阵,H 阵的每行之间彼此线性无关。
也可将H 矩阵分为两部分: H = []r PI =⎥⎥⎥⎦⎤⎢⎢⎢⎣⎡10001010101011001011136a a Λ 012a a a其中P 为r ×k 阶矩阵,r I 为r ×r 阶单位矩阵。
若把监督关系式改写补充:3463561456233445566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可改写为矩阵形式:⎥⎥⎥⎥⎦⎤⎢⎢⎢⎢⎣⎡=⎥⎥⎥⎥⎥⎥⎥⎥⎥⎦⎤⎢⎢⎢⎢⎢⎢⎢⎢⎢⎣⎡=⎥⎥⎥⎥⎥⎥⎥⎥⎥⎦⎤⎢⎢⎢⎢⎢⎢⎢⎢⎢⎣⎡3456012345611011011011110010********1a a a a a a a a a a a 即⎥⎥⎥⎥⎦⎤⎢⎢⎢⎢⎣⎡=3456a a a a G A T T , 变换为[]G a a a a A ⋅=3456,其中⎥⎥⎥⎥⎦⎤⎢⎢⎢⎢⎣⎡=1101000101010001100101110001Gk I QG 称为生成矩阵,如果找到G ,则纠错编码方法就确定了,可由信息组和G 可产生全部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