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证券实验室
案 例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投资银行学》
开 课 系 部 金融学院
班 级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1年4月10日
案例名称 《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 学院 经济学院 班级 组长
组员
成员分工
案例准备
案例目的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企业横向并购动因及目的;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评价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利与弊。
案
例
背
景
材
料 近年来,西南啤酒市场几乎被嘉士伯和华润雪花瓜分。嘉士伯一进入中国市场即布局西南,并通过一系列并购,占领了西南将近一半市场,重庆市场无异是最后的壁垒。华润雪花也在多年耕耘后,占据了西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只有重庆市场一直被本土品牌“重庆啤酒”和“山城啤酒”牢牢守住,所以从4月13日重啤发出股仅转让公告以来,两月内,华润、百威英博和嘉士伯三大世界级啤酒大腕历经厮杀,能否占领重庆将对三巨头啤酒巨头们称霸西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拿下重庆最大诸侯后,嘉士伯成为西南名副其实的霸主。
案 例 分 析 过 程
一、参与主体
1。重庆啤酒(集团)
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啤酒为主业,致力于啤酒、饮料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公司由建厂之初的总资产60万元,发展成拥有资产近43亿,集啤酒、饮料、生物制药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拥有28家啤酒分、子公司,分布于重庆、四川、贵州、江苏、湖南、浙江、安徽、广西等地,啤酒年生产能力突破280万吨。
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公司从德国、丹麦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全套啤酒酿造、灌装生产线,在全国啤酒企业中首屈一指。
公司拥有“山城”、“重庆”、“麦克王”、“国人”、“大梁山”以及“天目湖”等品牌啤酒系列产品,以其口味纯正、淡爽(醇厚)、包装美观大方、风味保鲜稳定、符合消费时尚等特点,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1999年,“重庆啤酒”荣登“庆祝建国50周年”和“澳门回归”国宴用酒;2001年,重啤集团的“重庆啤酒”、“山城啤酒”和“麦克王”啤酒等六个品牌又荣获“中国优质新品啤酒”荣誉称号!2002年,“重庆啤酒”又远销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2004年,“山城啤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山城啤酒”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在全国啤酒行业中,重啤集团跻身“中国十大啤酒集团”前列,“1981—2001中国食品工业企业突出贡献企业”之一,在重庆轻工业企业中连续14年进入“重庆工业五十强”(综合排名第5位)、重庆轻工“五朵金花”之首。
1998年,重啤与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科研机构联手成立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乙肝治疗性多肽疫苗,开啤酒企业进入高科技生物制药领域之先河。
“做强啤酒主业,做实生物制药;把重啤集团打造成全国著名企业集团”,是重啤集团的发展战略思想。2004年,重啤集团与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酿造公司成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重啤的快速稳定发展又插上腾飞的翅膀。
2。嘉士伯
嘉士伯(Carlsberg)是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於1847年创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也是该公司主要的啤酒品牌。
创始人J. C. 雅可布森开始在其父的酿酒厂工作,后于1847年11月10日在哥本哈根郊区自己设厂生产啤酒,并以其子卡尔的名字命名为嘉士伯牌啤酒。其子卡尔.雅可布森在丹麦和国外学习酿酒技术后,于1882年创立了新嘉士伯酿酒公司,新老嘉士伯啤酒厂于1906年合并成为嘉士伯酿酒公司。直至1970年嘉士伯酿酒公司与图堡(Tuborg)公司合并,并命名为嘉士伯公共有限公司。
在2003年的时候,“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的嘉士伯有重大变阵,安海斯家族及布希家族的成员结束了对公司每天的监控和管理,改由外人来管理公司。不变的是,它继续在足球、音乐领域的赞助活动,在激动人心的英超赛事中,嘉士伯总是恰到时机地出现在片头或者中声休息时。
业务范围:啤酒和软饮料的生产与销售。该集团公司在43个国家和地区有67个酿酒厂,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案例内容
1。并购动因
收购符合嘉士伯在中国西部地区布局的策略。其在国内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云南大理啤酒、昆明华狮啤酒、西藏拉萨啤酒,还包括新疆的乌苏啤酒和宁夏啤酒等,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啤酒企业。而反观西南两大重镇成都和重庆,前者被华润雪花牢牢占领,后者则是重啤的天下,而且两大品牌各不相让。
虽然嘉士伯此前已经得到重啤部分股权,但碍于外资身份,一直没有取得最大话语权,其自有的啤酒品牌在成渝两地的销售额也没有大的突破。倘若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嘉士伯不仅能成为重啤最大股东,还能接手重啤旗下知名品牌:山城啤酒。
2,并购序曲
2010年4月13日,重啤集团宣布,将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重庆啤酒%国有股。消息一出,引来众多啤酒巨头的争夺。4月29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截止到4月28日,共有百威英博、华润雪花、嘉士伯等3家公司向重啤集团递交了受让申请、受让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啤酒的控股股东为重啤集团,其持股比例为%,第二大股东为嘉士伯,持股比例为%。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啤酒之所以引来3家行业巨头的争夺,一方面是因为重庆啤酒自身的业绩不错,在重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则说明行业内龙头企业对于西南市场的重视。
3。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1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国资委的批复,同意公司股东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持公司%股权转让给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
重庆啤酒此前公告称,同意公司股东重啤集团将其持有公司%股权,共万股股份,以每股元价格转让给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合计亿元。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与其关联公司嘉士伯重庆有限公司将合计持有重庆啤酒%的股权,计亿股,其控股股东嘉士伯啤酒厂有限公司将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4。并购分析
对于此次交易,啤酒营销专家程虹表示,嘉士伯对重庆啤酒股权的收购跟几年前百威啤酒收购哈尔
滨啤酒的战略是相同的,这也符合国际啤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一贯做法,即收购中国的本土啤酒品牌,借助其有利的销售渠道,抢占大众低端啤酒市场。零售研究公司苏赛特分析认为,交易完成后,嘉士伯将利用重庆啤酒的销售渠道,来实现自己品牌的推广。同时会保留重庆啤酒的本土品牌,并利用自身先进的国际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重庆啤酒进行“输血改造”。
而此次交易对于重庆啤酒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交易完成后,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本次收购将为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三大好处:有利于公司资产的完整性,解决商标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带来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公司业务的独立性,减少或避免关联交易;有利于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但对于此次交易,并非各方一致看好。在收购期间,一场关于“中国啤酒市场将开始全面的资本沦陷”的讨论已经展开。网友认为,外资渗透中国啤酒市场,民族品牌到了危亡的时刻。有论者指出,民族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本身就饱含着民众的信任、支持和感情。不同于厂房、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硬件,它的存在不仅是企业的,更是民族的。培养一个民族品牌要经历千辛万苦,而很多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就在地球上消失了,令人惋惜。
案 例 结 果 评 价
思考1——嘉士伯横向并购重啤的动因及目的
从前面对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嘉士伯横向并购重啤的动因和目的在于同竞争对手抢夺目标市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通过对重啤的收购,嘉士伯成为西南地区啤酒业的霸主,并成功进入西南啤酒重镇——重庆。其西南地区主要竞争对手华润雪花不得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重庆周边慢慢渗透进入重庆市场,但是短期内雪花的市场份额很难有大的突破。
思考2——被嘉士伯收购对重啤的利与弊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同世界第五大酿酒集团嘉士伯的联姻,重啤从此拥有大靠山,此后重啤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得到来自嘉士伯的帮助。这对于一致对外扩张无力的重啤来说无疑提供了全新的,充足的动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此重啤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企业,它已被深深的打上了嘉士伯的烙印。此后重啤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扩张。也就是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的扩大,也就是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在增强。
组长总结:
通过对研究讨论,小组成员对企业并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的案例进行了思考分析,总结出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与利弊。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研究讨论过程积极活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案例分析圆满结束。
成绩:孙赫88、王凡86、昌越86、朱晓芸85、王磊88、刘嘉86、林议评85、林伟85、苏姗88
指导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