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漏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施工现场电缆敷设安全技术交底记录1. 交底内容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电缆敷设的安全,现对施工队伍的工作人员做如下交底:1.对电缆敷设所需使用的所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各自的功能进行说明。
2.对施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敷设前期准备、电缆敷设过程及结束后的收尾工作等。
3.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进行讲解。
4.对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和讲解。
2. 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电缆滑轮的使用方法:电缆滑轮应放置平稳的地面上,使用前应检查转动是否顺畅,使用过程中避免施加过大的力量。
2.电缆卷扬机的使用方法:电缆卷扬机应放置平稳的地面上,使用前应检查正反转是否正常,使用过程中避免施加过大的力量。
3.电缆剥皮器的使用方法:电缆剥皮器应使用正确的刀头进行剥皮,使用前应检查刀头是否安装正确,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割伤电缆内部的线缆。
4.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应使用正确的螺丝刀和扳手进行操作,确保不损坏电缆本身。
3. 施工流程及收尾工作1.敷设前期准备:在敷设电缆前,要先清理场地,确保地面平整,严禁在电缆路线上放置脚手架、工具箱等物品,以免引起电缆受压等危险。
2.电缆敷设过程:在敷设电缆时,避免过度弯曲电缆,使其在拐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五倍,严禁在电缆上施加过度的拉力。
施工人员在完成敷设后,应及时对电缆进行实验,检查电缆的绝缘情况和电缆是否正常通电。
3.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敷设后,应对剩余的电缆进行妥善的保管,将工具和设备放回保管处。
另外,易燃易爆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干净,或者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4. 安全隐患与应对方法1.电缆被损坏、断裂、过度弯曲等情况:施工人员在操作时要注意掌握好拉力与电缆弯曲的度数,避免某一处电缆过度损伤,可以通过慢慢敷设、逐步固定等方式控制电缆的拉力和弯曲度,以保证敷设的电缆不受损坏。
2.工人重物掉落、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在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疏导施工人员的行动,特别需要保护好工人的安全,严禁高空作业、无脚手架作业等高风险行为。
02.漏缆安装技术交底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技术交底书ZT11DWJL11-03现场清除掉所有垃圾或者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
4.施工现场工具材料必须摆放整齐,保证现场施工场地整洁、干净、工完料清。
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饭盒、塑料袋等生活废品要当日下班时带出工地,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抛扔。
四、施工部位心圩车辆段出入段线、出入场线、科园大道站至平良立交站23个区间。
五、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1.安装漏缆卡具(1)在设计图纸规定标高的隧道壁安装膨胀螺栓,膨胀螺栓间距1.0m,在同一高度上成一条直线。
(2)在膨胀螺栓上固定漏缆卡具。
每隔1m安装1个普通型漏缆夹具,每隔10m安装1个防火型漏缆夹具。
(3)漏缆卡具要求安装牢固,不允许发生松动、脱落现象。
(4)漏缆要穿过水管、钢管等时,此处无法将漏缆卡进卡具,所以水管1m之内不应该安装卡具。
(5)当漏缆需要跨越凹凸墙面、人防门等处时时,不能直接转弯。
此时需要用扁钢制作支架或用钢丝绳吊挂,并用钢扎带固定,在转弯处使用普通卡具进行固定,如下图所示。
2. 漏缆及馈线单盘测试(1)单盘测试:单盘漏缆主要测试环阻、绝缘电阻和耐压等特性。
终端及调相软缆测试绝缘电阻和耐压直流特性。
(2)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性能标准如下表:序号项目单位漏缆规格代号42 32 221内导体直流电阻20℃,max光滑铜管Ω/km—0.69 1.09螺旋皱纹钢管0.88 ——2外导体最大直流电阻(20℃)Ω/km0.42 0.57 1.20 3绝缘介电强度(直流,1min)V 15000 10000 100004 最小绝缘电阻MΩ·km 50003.布放漏缆(1)架好电缆盘,离地10cm后将漏缆头从缆盘上方缓缓拉出。
(2)在漏缆布放时5至7米设1人用同侧肩抬放,匀速前进,在拐弯和过人防门保证漏缆弯曲半径;当漏缆被全部展放拉出后,将漏缆理直并放置于上托架的一侧。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一、前言
电缆敷设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工艺,涉及到建筑
中电力设备的用电以及各种信号传输的要求。
为了保证电线电缆敷
设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技术交底是必要的。
本文档记录了电缆
敷设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旨在提醒施工人员注意相关技术要点,
做好敷设工作。
二、敷设前准备
1. 熟悉施工图纸
在进行电缆敷设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和理解施工图纸,了解敷设的电缆类型、规格、路径以及敷设的深度等要求。
确保与
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沟通良好,对施工要求有充分的了解。
2. 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
检查敷设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如挖掘机、铲车、手持
工具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符合施工要求,并做好维护和保养
工作,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施工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和施工图纸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经过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的审核。
1. 敷设路径的确定
根据电缆敷设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敷设路径。
考虑到工程的结构特点、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后期维护等因素,确定敷设路径,确保电缆敷设的安全和方便。
2. 敷设深度的确定
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确定电缆敷设的深度。
考虑到地下管线、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电缆敷设的深度,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电缆的完好敷设。
3. 保护措施的制定
根据敷设路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电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例如,在电缆敷设路径附近的施工区域设置围挡、警示标识等,提醒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注意。
四、施工过程。
一、交底工程名称:[请填写具体工程名称]二、交底日期:[请填写具体日期]三、交底人:[请填写交底人姓名及职务]四、接收人:[请填写接收人姓名及职务]五、交底内容:1. 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 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安全培训,了解并掌握电缆故障查找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
- 施工现场应设立警示标志,明确施工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所有电气设备处于断电状态,并挂上明显的停电标志。
- 使用测试仪器时,应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因仪器故障造成安全事故。
2. 电缆故障查找步骤:- 现场勘查:首先对故障电缆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原因。
- 电缆路径确认:根据电缆敷设图纸,确认电缆路径,确定故障电缆的具体位置。
- 测试仪器准备:准备电缆故障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电缆故障查找仪等。
- 故障定位:使用测试仪器对故障电缆进行定位,找出故障点。
- 故障处理: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故障电缆、修复接头等。
3. 电缆故障查找操作要点:- 注意测试仪器的操作规范: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测试准确无误。
- 电缆绝缘测试:在查找故障前,应对电缆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电缆绝缘性能良好。
- 故障定位精度:在定位故障时,应尽量精确,避免对电缆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故障处理方法:根据故障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确保处理效果。
4. 应急处理措施:- 在电缆故障查找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撤离现场,并向上级报告。
- 如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5. 施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安全隐患。
- 对施工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洗、保养,并存放在指定位置。
六、总结:电缆故障查找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技术交底项目通信线路施工交底时间交底地点交底资料编写资料接受人交底资料宣贯交底对象对象人数技术交底内容一、交底依据:《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xxxxxxxGSM-R基站子系统图》二、交底内容:通信干线光缆线路施工;站场光电缆线路施工。
1、施工准备:(1)图纸准备:准备并熟悉《xxxxx通信设计总图》、《xxxxxGSM-R基站子系统图》(2)光缆到货清点、测试、运输,收集保存好合格证、测试记录等文件(3)组织技术员、领工员、及工人;准备施工机具及车辆,机具包括:发电机、电锤、锤头、墨斗、千斤顶、大轴、盒尺等。
2、径路复测:1)以设计文为依据,对漏缆径路进行复测。
2)确定接头位置、数量、规格及施工方法。
3)确定漏缆敷设时的卸车地点及敷设方法。
4)联系站前单位确保施工顺利。
3、漏缆径路选择1、隧道内泄露电缆采用1-5/8”漏缆,泄露电缆架设在隧道壁上,与隧道内光缆沟同侧敷设。
泄露电缆在隧道内的挂高距轨面4.65米,要求架挂平直,不能上下起伏。
漏缆吊夹间距1米,每10米设1个防火吊夹。
泄露同轴电缆与接触网回流线的距离必须大于0.6米,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外套厚0.8mm、长0.5m的聚乙烯塑料管做防护。
2、隧道外隧道口光纤直放站机房至隧道壁上泄露电缆之间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机房旁立12米馈线引入电杆,隧道壁上设拉板,承力索采用7×2.2mm镀锌钢绞线。
隧道外漏缆的架设采用电杆、角钢支架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电杆间距35米,承力索采用7×2.2mm镀锌钢绞线。
泄露电缆在承力索上采用吊夹固定,吊夹间距1米,每隔10米安装1个防火吊夹,吊挂后的泄露电缆的垂直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是0.15至0.2米范围内。
泄露电缆吊挂后应距钢轨面4.5~4.8米。
泄露电缆与接触网回流线距离应大于0.6米,与牵引供电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小于2米。
3、基坑开挖及底盘卡盘埋设1、电杆埋深按铁路电力施工规范施工:8米电杆埋深1.7米,10米电杆埋深1.9米,12米电杆埋深为2.1米,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基坑均应设置底盘。
技术交底书ZT11DWJL11-032.工程完工后,应按要求进行拆除安全防护设施和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整洁。
3.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现场不出现不必要的障碍,存放和处置好设备及多余货物,从现场清除掉所有垃圾或者不再需要的临时设施。
4.施工现场工具材料必须摆放整齐,保证现场施工场地整洁、干净、工完料清。
5.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饭盒、塑料袋等生活废品要当日下班时带出工地,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抛扔。
四、施工部位心圩车辆段出入段线、出入场线、科园大道站至平良立交站23个区间。
五、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1.安装漏缆卡具(1)在设计图纸规定标高的隧道壁安装膨胀螺栓,膨胀螺栓间距,在同一高度上成一条直线。
(2)在膨胀螺栓上固定漏缆卡具。
每隔1m安装1个普通型漏缆夹具,每隔10m安装1个防火型漏缆夹具。
(3)漏缆卡具要求安装牢固,不允许发生松动、脱落现象。
(4)漏缆要穿过水管、钢管等时,此处无法将漏缆卡进卡具,所以水管1m之内不应该安装卡具。
(5)当漏缆需要跨越凹凸墙面、人防门等处时时,不能直接转弯。
此时需要用扁钢制作支架或用钢丝绳吊挂,并用钢扎带固定,在转弯处使用普通卡具进行固定,如下图所示。
2. 漏缆及馈线单盘测试(1)单盘测试:单盘漏缆主要测试环阻、绝缘电阻和耐压等特性。
终端及调相软缆测试绝缘电阻和耐压直流特性。
(2)漏泄同轴电缆单盘直流电气性能标准如下表:序号项目单位漏缆规格代号42 32 221 内导体直流电阻20℃,max光滑铜管Ω/km—螺旋皱纹钢管——2 外导体最大直流电阻(20℃)Ω/km3 绝缘介电强度(直流,1min)V15000 10000 100004 最小绝缘电阻MΩ·km50003.布放漏缆(1)架好电缆盘,离地10cm后将漏缆头从缆盘上方缓缓拉出。
(2)在漏缆布放时5至7米设1人用同侧肩抬放,匀速前进,在拐弯和过人防门保证漏缆弯曲半径;当漏缆被全部展放拉出后,将漏缆理直并放置于上托架的一侧。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编号:CRSC-TX-005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单位: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目录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1)1. 适用范围 (1)2. 作业准备 (1)2.1 内业技术准备 (1)2.2 外业技术准备 (1)3. 技术要求 (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 施工程序 (2)5. 施工要求 (2)5.1 施工准备 (2)5.2 径路复测 (3)5.3 漏缆运输 (3)5.4 隧道内画线 (4)5.5 隧道内钻孔 (4)5.6 隧道内卡具安装 (5)5.7 漏缆敷设 (6)6. 劳动组织 (8)7. 材料要求 (8)8. 设备机具配置 (8)9. 质量控制与检验 (9)9.1 质量控制 (9)9.2 质量检验 (9)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0.1 安全要求 (11)10.2 环保要求 (11)漏泄同轴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连地铁专用通信系统安装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敷设施工。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
2.2 外业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敷设方式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漏缆径路上的隧道、接触网杆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
3. 技术要求3.1 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 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 漏缆距钢轨面的吊挂高度应为4.5~4.8m。
3.4 电气化区段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设在同侧时,漏缆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表格编号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项目名称第 1 页共 16 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设计文件图号工程部位隧道漏泄同轴电缆交底日期技术交底内容一、说明适用于通信系统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二、施工准备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3.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三、技术要求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2.电力牵引供电区段隧道内LCX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LCX与回流线、接地母线在同侧吊挂时,其距离应不小于0.6m。
与吸上线交越时,LCX外应加套厚0.8mm,长0.5m的聚乙烯塑料护套防护;3.敷设隧道内LCX宜采用机械施工。
当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宜为5-7m,应避免LCX拖地;4.LCX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
LCX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5.LCX与其他线缆同支架安装时,尽可能避免交叉。
如无法避免时,应将LCX布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LCX的信号辐射。
3.3 隧道外LCX支柱安装要求1.单独立杆路架设时,支柱之间距离、隧道口及设备房屋处距第一根支柱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与柱顶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3m;2.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埋设深度、方式应符合标准要求;3.采用支柱安装时,其钢丝承力索宜采用7×Φ2.2mm镀锌钢绞线;4.LCX与接触网同杆架设时,应确认接触网支柱上预留安装LCX的条件。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隧道漏水整治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时间[年][月][日]三、交底地点[具体地点]四、交底对象[施工单位名称]、[项目部名称]全体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五、交底内容1.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隧道名称]漏水整治工程(2)工程地点:[具体位置](3)工程规模:[工程量]2. 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组织专业施工队伍,配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2)材料准备:确保防水材料、施工工具、检测设备等齐全,符合质量要求。
(3)设备准备:配置先进的防水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方法及工艺(1)施工工艺:采用[防水材料名称]进行隧道漏水整治,主要包括注浆、涂膜、堵漏等工艺。
(2)施工步骤:① 清理隧道漏水部位,确保无杂物、浮土等。
② 对漏水部位进行钻孔,孔径[孔径大小],孔深[孔深大小]。
③ 注浆:采用[注浆材料名称]进行注浆,注浆压力[注浆压力大小]。
④ 涂膜:对注浆后的隧道表面进行[涂膜材料名称]涂膜处理。
⑤ 堵漏:对涂膜后的隧道表面进行堵漏处理。
4. 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现场安全①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人员通行安全。
②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③ 施工现场禁止酒后作业、嬉闹。
(2)施工设备安全① 机械设备运行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②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施工材料安全① 防水材料、施工工具等材料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防火的地方。
② 施工材料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混放。
5. 施工注意事项(1)注浆过程中,注意观察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参数,确保注浆效果。
(2)涂膜、堵漏过程中,注意涂层厚度、材料配比等,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上报处理。
六、交底要求1.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交底内容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