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统 佳 节 范阳诗集
- 格式:docx
- 大小:11.71 KB
- 文档页数:1
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林杰《乞巧》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1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1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15.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1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17.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8.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20.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老舍《端午》。
有关三节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三节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三节的诗句三节指的是:除夕-春节、端午、中秋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端午: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中秋: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苏轼《念奴娇·中秋》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二.有关三节的诗句有哪些一.《巡衣锦军制还乡歌》年月:唐:钱镠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二.《木兰花减字/减字木兰花》年月:宋:陈师道今年百五。
风日清明尘不举。
紫秀红陈。
三节烟花次第春。
来舆去马。
千念一空春事谢。
白下门东。
谁见初杨弄晚风。
三.《念奴娇·一番春事》年月:宋:刘仙伦一番春事,到芗林、更两日重三节。
百品名花饶笑处,喜遇诞弥佳月。
巢叶灵龟,舞琴野鹤,总是千年物。
来为公寿,纶巾长映华发。
平生圣处工夫,道□深味,胸次真冰雪。
高蹈丘园还谢了,枚叟蒲轮朝谒。
时上篮舆,相随孙子,庆满床簪笏。
南丰道价,敬持一瓣香爇。
四.《挽余丞相四首》年月:宋:彭龟年慨惜三朝老,忠勤一代师。
冕裳亲奉日,鼎鼐手调时。
揖逊承三节,安危系一辞。
关于节日的诗大全关于节日的诗大全: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七夕唐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女支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9.《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1.《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3、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关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5言诗元宵节的诗:《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穰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春节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珀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新年作》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呈友》[唐]许棠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
《新年》[唐]无可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清明的诗:《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端午的诗:《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节日古诗大全60首节日诗有哪些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佚名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唐·崔液目录: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郊行即事(程颢)上元夜(崔液)元夜踏灯(董舜民)冬至(杜甫)小至(杜甫)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清明(杜牧)卖痴呆词(范成大)上元竹枝词(符曾)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寒食(韩翃)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诗曰(姜白石)诗曰(姜白石)九月十日即事(李白)节令门(李静山)汴京元夕(李梦阳)中秋(李朴)醉花阴(李清照)诗曰(李商隐)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卢照邻)沉醉东风(卢挚)田家元日(孟浩然)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生查子(欧阳修)八月十五夜玩月(栖白)鹊桥仙(秦观)元夕无月(丘逢甲)七夕(权德舆)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水调歌头(苏轼)中秋月(苏轼)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煎熬(台湾民谣)月夜思乡(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台湾民谣)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元宵(唐寅)蜀中九日(王勃)九日作(王缙)清江引(王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清明(王禹偁)迢迢牵牛星(佚名)九日(文森)端午(文秀)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青玉案(辛弃疾)太常引(辛弃疾)七夕(徐凝)九日(杨衡)七夕(杨璞)寒食上冢(杨万里)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端午日(殷尧藩)京都元夕(元好问)正月十五夜灯(张祜)竞渡歌(张建封)九九歌(中国民谣)压岁钱(吴曼云)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唐代诗人贾岛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在县城南郊安泉山。
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
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
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
唐代著名诗人。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
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
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
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
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
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
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
苏味道《正⽉⼗五夜》⽕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译⽂] 满城都是挂满灯彩的⽕树,树上银花闪烁,到处都很明亮;城河桥上也星光闪耀,今夜也打开了铁锁不宵禁。
[出典] 苏味道《正⽉⼗五夜》注:1、《正⽉⼗五夜》苏味道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游妓皆秾李,⾏歌尽落梅。
⾦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2、注释:⽕树银花:灯⽕灿烂。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通⾏。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
⾦吾:京城禁卫军。
漏:古代计时器具。
此句说不禁夜,漏⿎就不必催⼈了。
3、译⽂: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般;由于四处都可通⾏,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潮汹涌,马蹄下尘⼟飞扬;⽉光洒遍每个⾓落,⼈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当头。
⽉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年只有⼀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学家。
赵州栾城(今河北⽯家庄市栾城县)⼈,少有才华,20岁举进⼠,累迁咸阳尉。
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
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
与杜审⾔、崔融、李峤并称为⽂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
但《正⽉⼗五夜》(⼀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
原有集,今佚。
《全唐诗》录其诗16⾸。
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留四川眉⼭,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苏味道⼊阁擅长章奏。
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营,常对⼈说:“处事不欲决断明⽩,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成语“摸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即今之栾城苏邱村。
上元灯节诗词
上元灯节的诗词:
1.李聿尧《上元节吟》中的《上元望月》蟾宫玉璧已中天,柔水银辉亮眼前。
树影稀疏空画地,寒风轻掠少盘旋。
试听伐桂金声紧,想见霓裳舞步跹。
美酒飘然云际去,邀来共饮庆团圆。
2.李聿尧《上元节吟》中的《上元灯放》上元灯耀胜蟾光,五彩斑斓亮鹤乡。
溢目瞻遐观盛景,歌喉婉啭唱辉煌。
人头攒动倾城涌,满面欣融喜气扬。
瀚海明珠新跃进,脱贫致富走康庄。
3.李聿尧《上元节吟》中的《念奴娇·元夕》彩灯璀璨,竹爆烟花艳,惊醒银汉。
又是上元盈瑞气,歌舞升平当现。
衢路声喧,人潮涌动,都把欢愉展。
星繁微暗,月悬莹润光浅。
笑饮精酿开怀,佳肴丰满,喜气缠家宴。
国泰民康逢盛世,倍感情长无限。
美味元宵,香甜浓郁,入口牵心暖。
普天同庆,团圆之夜如愿。
这些诗词都描绘了上元灯节的热闹和喜庆氛围,以及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