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1.5童趣》练习题【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1.51 KB
- 文档页数:3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五)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选择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4分)()A.抚摸(fǔ)应和(hè)虐杀(nüè)攥着(zuàn)B.允许(rǔn)分歧(qí)模糊(mó)愚蠢(yǔ)C.精彩(cǎi)庇护(pì)一幅(fú)迫切(pò)D.琼浆(qióng)沟壑(hè)贪婪(lán)栖息(xī)2.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4分)()A.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
B.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C.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
D.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
3.选择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4分)()A.法布尔——《绿色蝈蝈》B.泰戈尔——《金色花》C.安徒生——《皇帝的新装》D.伊索——《蚊子和狮子》4.古诗文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3)月亮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写出你所欣赏的有关月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说苑二则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此言贵因人知而加知之,不贵独自用知而知之。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化矣。
5.解释加粗的词语。
(1分)(1)贵因人知()(2)知之本()6.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2分)7.第一则使你想到了我们曾学过的哪个成语?(1分)8.第二则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使你想到了哪则有关的成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部分复习测试题
抱歉,无法提供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复习练习题,但是可以提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部分复习测试题。
1.童趣
2.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
●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兴正浓:兴:兴趣。
1.其他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啜(chuò)泣:抽噎。
●诅(zǔ)咒:诅咒,念咒语,使别人遭殃。
●喑(yīn)哑:声音沙哑。
●挛(luán)生:蜷曲不能伸直的手足。
●小憩(qì):短暂休息。
●雏(chú)形:未成年或初长的幼禽体态,亦泛指幼年或年轻时的事物。
●清洌(liè):清澈。
●篡(chuàn)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权力)。
●玷(diàn)污:弄脏(形象、声誉等)。
●蹂躏(lìn):踩踏,摧残。
●洗濯(zhuó):洗刷。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综合测试(二)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1.选择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4分)()A.惊惶(huánɡ)风筝(zhēnɡ)花蕾(lěi)苦心孤诣(yì)B.花瓣(bàn)痒酥酥(shū)反省(xǐnɡ)凋谢(chóu)C.濯洗(zhɑó)啜泣(chuò)训诫(xiè)骇人听闻(hài)D.赏赐(chī)黯然(àn)小憩(qì)称职(chènɡ)2.选择下列各项字形全对的一组(4分)()A.厄运风韵撤消绝处逢生B.训械辍泣纳罕心惊肉跳C.庸禄茁壮辜负小心翼翼D.玷污洗濯饥寒擎天憾地3.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说明不当的一项(4分)()A.“一年之计在于春”。
(引用)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比喻)D.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
(排比)4.古诗文默写。
(4分)(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二、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朝三暮四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2),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1)养猴子的人。
(2)橡树的果实。
5.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4分)6.翻译下列句子(3分)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7.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5分)(二)现代文阅读(27分)读伊索寓言(节选)钱钟书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6分,每小题2分)1.下面四项中既有注音错误,又有字形错误的一项是()A.啜(chuò)泣嶙峋(lín xún)小憩(qì)擎天撼地(qíng)B.忍俊不禁(jīn)怡然自得(yí)行道树(xíng)获义非浅(fēi)猝然(cù)C.酝酿(yùn niàng)黄晕(hūn)水藻(zào)碣石(jié)D.竦峙(sǒng)罔殆(wǎng)愠怒(yùn)三省(xǐng)2.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小心翼翼(谨慎,严肃)小憩(休息)B.擎天撼地(举起;摇动)别枝(告别)C.花枝招展(迎风摆动)一年之计在于春(计算)D.竦峙(高)幸甚至哉(幸福)3.下面句子与课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高大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强壮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B.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全是桃儿、杏儿、梨儿。
C.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D.放下饱尝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4.修改病句(注意只能改动一处,增删调换词语均可)A.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当务之急。
B.这张伪造的病假证明显然是假的。
5.指出下面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仿例句造句。
例:秋天到,秋天到,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运用了____修辞)。
6.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是()A.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反复)B.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设问)C.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脚。
(比喻)D.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5童趣复习测试题(新人教含答案)1、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2、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3、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4、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二)学奕(孟子)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
②数:技艺。
③奕秋:善奕者,名秋。
④为:谓,说。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基础部分(21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 rèn qíng shìgù()。
(2)我认为这事非常huá jī()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3)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táo yě()的效果恐怕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4)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何依依于这些píng shuǐxiāng féng()的人呢?2、下列关于作品、作家和相关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B、《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C、《聊斋志异》——吴承恩——清朝D、《红楼梦》——曹雪芹——清朝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减负”后,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4、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A、瘦得不堪:意思是瘦得非常厉害。
不堪,表示程度深。
B、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C、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D、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5、课外积累:考考你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了多少名言、格言、警句。
请在下面各写一句(3分)。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感恩父母:6、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句子仿写句子。
(5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更是处处涟漪。
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诗,每一句都是动人的。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49分)(一)风筝·鲁迅(节选)(10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1.5《童趣》达标题A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张目...群鹤舞于空中﹙﹚③徐.喷以烟﹙﹚..对日﹙﹚②私拟作④以.草为.林﹙﹚⑤方..出神﹙﹚3、翻译下列句子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4、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5、本文记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B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童稚.﹙﹚鹤唳.云端﹙﹚项为之强.﹙﹚土砾.﹙﹚凹凸..﹙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项.为之强﹙﹚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徐喷以.烟﹙﹚④兴.正浓﹙﹚⑤果.如鹤唳云端3、翻译下列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选自《》5、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c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项为之强.﹙﹚藐.小﹙﹚土砾.﹙﹚怡.然自得﹙﹚鹤唳.云端﹙﹚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项.为之强﹙﹚②怡然..称快﹙﹚③方.出神﹙﹚④鞭.数十,驱之别院﹙﹚⑤兴.正浓﹙﹚3、翻译下列句子①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4、本文出自,作者沈复是代文学家。
5、本文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A1. miǎo jiāng lì yí hē2. ①睁开眼睛②暗暗地把它们比作③慢慢地④把……看作⑤正,正在3. ①﹙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查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②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壕沟。
4. 沈复清5. ①观蚊成鹤②神游山林③观虫斗鞭驱虾蟆B1. zhì lì jiāng lìāo tū2. ①脖子②所以③用④兴致⑤果然3. ①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了千百只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章《童趣》习题
初中频道为大家带来了童趣习题,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来检验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 ) ②鹤唳( ) ③土砾( )
④丘壑( ) ⑤癞蛤蟆( ) ⑥藐小(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 ) ②项为之强( )(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 ④以丛草为林( )( )
徐喷以烟( ) 鹤唳云端( )
⑤方出神( ) 盖一癞蛤蟆( )
⑥兴正浓( ) 尽为所吞( )
⑦鞭数十( )驱之别院( ) ⑧则或千或百( )
3、一词多义
(1)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 )吾日三省吾身( )
⑵之:使之冲烟而飞鸣。
( ) 心之所向。
( ) 项为之强。
( )驱之别院。
( ) 观之,兴正浓。
( ) 见藐小之物。
( ) 为之怡然称快。
(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⑶其:必细察其纹理。
( ) 蹲其身,使与台齐。
( ) 使其冲烟飞鸣。
( )
⑷观:作青云白鹤观。
(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观之,兴正浓。
( )
⑸为:项为之强。
(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以丛草为林(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同步练习及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同步练习及答案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②鹤唳()③土砾()④丘壑()⑤癞蛤蟆()⑥藐小()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②项为之强()()③果如鹤唳云端()()④以丛草为林()()⑤方出神()⑥兴正浓()⑦驱之别院()⑧则或千或百()3.填空。
①根据“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的文意,可推知“凸”的含义是,“凹”的含义是;查字典“凸”查画,读音,“凹” 画,读________音。
②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的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摘出文中写作者心情感受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三、综合与实践文言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少出现量词。
比如本课里的“二虫”“一癞虾蟆”,按照我们现在的习惯应该是“二(只)虫”“一(只)癞虾蟆”,但课文在数词和名词之间都没有出现量词。
不过,在翻译课文的时候别忘了加上。
下面这个小练习测验的就是你正确使用量词的能力。
怎么样?试试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⑴一()信⑵一()灯⑶一()床⑷一()红日⑸一()腿⑹一()刀⑺一()树⑻一()大炮⑼一()窗⑽一()寒流⑾一()吉普车⑿一()凉意⒀一()冷风⒁一()电话机四、体验与写作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生活中,你肯定像课文作者一样有过观察的经历,也曾经同样浮想联翩。
你能把它写出来吗?注意学习课文想象、联想的方法,写出情趣来。
150字左右为宜。
5 童趣第一课时要点:反复朗读课文;熟悉并理解文言词语;自主翻译课文一、检查预习正音。
藐()小项为之强()鹤唳()怡()然土砾()壑()虾()蟆()凹()凸()蹲()二、大声朗读课文;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三、翻译课文。
1、先根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1)弄清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第一段:张目对日张目:必细察其纹理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时:之:趣:明察秋毫:第二段:私.拟作私:昂首..观之.昂:首:之:项.为之强.项:强:徐.喷以.烟徐:以:作青云白鹤观.观:果.如鹤唳.云端果:唳:怡然称快:第三段:以从草为林.以……为:林:神游其中神游:第四段:兴.正浓兴:方.出神方:鞭.数十;驱.之别院鞭:驱:(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
④见二虫斗草间。
(3)试译全文五、诵读课文作业:1、熟读课文并试背。
2、整理笔记第二课时要点:背诵并翻译全文;比较整理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口语训练字词解释检查(1)故时有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鞭.数十;驱.之别院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三、翻译全文逐段解决;小组讨论完成四、整理笔记;做好归类知识整理:(一)通假字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二)一词多义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之心之所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昂首观之代词这里指“群鹤舞于空中”的景象驱之别院代词代虾蟆必细察其纹理其蹲其身神游其中使其冲烟飞鸣以为(三)古今异义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常用于盖房、锅盖等动词、名词方出神方:古正今常用于“地方”“方块”等。
《1.5童趣》练习题
作业导航
1.品味联想和想像的妙处
2.掌握文中词句
3.背诵课文
一、基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粗字注音。
怡然称快:庞然大物:
癞虾蟆: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二、提高部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甲]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乙]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科举中及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丙]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yōnɡ,消沉),背必伛(yǔ,曲背),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狭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丁]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jìyú,这里指压缩尺寸,资取布料)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杜甫)诗所谓“稳称身”(指衣服贴身,不至被风掀起)者,实难其人焉。
10.“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现将它复位,应插入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1.翻译下边句子。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12.对“至于尺寸,成法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量尺寸,要遵守法律
B.至于高矮尺寸,都有一定的法则
C.至于高矮尺寸,要懂得量的方法
D.至于尺寸长短,要制定法规
13.这段文言文从“量体裁衣”主要说明()
A.办事要从实际出发。
B.办事要认真细致。
C.对事物要仔细观察。
D.做事要大公无私。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御者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车篷),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14.解释下面加粗词的词义。
御者:窥:
策驷马:门间:
既而:是以:
15.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一项
(1)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A.志向深沉,总想着大事
B.想的很多,看不上下面的人
C.志向深沉,总想着来自下面的大事
D.志向深沉,常常表现出谦虚的样子
(2)其后,夫自抑损
A.从此以后,丈夫自卑起来
B.从此以后,显得没有志气
C.自此以后,丈夫自己抑制自己
D.从此以后,显得没有自信
16.说说全文的大意是什么?
三、试一试
17.读下面一则关于“梦”的诗谜,回答问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似春潮不多时,去时朝雾无觅处。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花非花,雾非雾”写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夜半来,天明去”点明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来似春潮不多时,去似朝露无觅处”写出了梦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答案
一、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
2.《闲情记趣》沈复
3.略(见原课文)
4.抬头愉快未染色的帐子正用鞭子打赶走
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2)把草丛当作树林。
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
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二、(一)10.D
11.现在京城内外制作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12.B 13.A
(二)14.驾车的人偷看鞭打门缝不久因此
15.(1)D (2)C
16.御者之妻劝告丈夫要懂得谦虚,善于控制自己。
三、17.对偶;比喻不真实出现的时间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