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1、麻醉方式局麻+神经安定。
2、手术体位患侧向上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手术用物(1)器械:椎体成形+椎间孔镜器械。
(2)布类: LP辅料+LP夹单。
(3)特殊用物 2%利多卡因*2+罗哌卡因*1+20ml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尖刀片、光纤、镜头、椎间孔镜射频刀头、脑科薄膜、 C臂机套、长无菌保护套、3000ml 盐水数袋、冲洗管、8*24角针、1#丝线。
4、手术步骤与配合(1).患者于全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贴脑科薄膜尾部先卷起,不要将其放下至手术床下。
(2).便面局部注射麻醉药。
(3).用长针头在C臂定位,确定节段。
(4).用尖刀切开皮肤,逐层扩大软组织通道。
(5).置入细导丝作引导作用,使用插入针(1-3)在C臂下定位病变节段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椎间孔途径)。
(6).再次利用导针引导骨钻扩大工作通道≤6mm的骨钻使用细导针;≥6mm的骨钻使用粗导针。
(7).扩大工作通道后置入工作套筒。
(8).连接椎间孔镜及射频消融刀,连接冲洗液体。
(9).摘除突出髓核,必要时做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减压后,彻底止血。
(10).再次置入扩张器彻底引流出通道内冲洗液后缝合皮肤。
5、护理要点(1).正确核对患者,准确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2).安全、正确摆置手术体位,体位安置舒适、合理,防止体位并发症:患者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正确摆置手术仪器,一般主刀站患者背侧,C臂机及腔镜系统放患者腹侧。
(4).洗手护士用物准备充分,提前20min洗手摆台。
(5).熟悉手术器械及手术步骤,安全快速配合手术(6).妥善保管标本。
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方法分别从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 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1]。
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介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手术效果和手术切口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经皮椎间孔镜下的脊柱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院于2016年10月至12月,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7例,男4例,女3例。
年龄42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7位患者均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颈髓受压。
7例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1.2手术方法待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再次核查病人信息无误,将患者摆置为俯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常规消毒,铺巾,贴膜;C臂透视下定位,自颈后正中线相应椎间隙水平患侧旁开1cm做长约8mm切口,切开皮肤;置入Joimax工作管道及椎间孔内窥镜,常温3L袋等渗液通过工作管道持续灌注,内窥镜下直视下找到病变椎间盘间隙;先用射频电极给视野中软组织止血,工作管道进入椎板间隙后方,用磨钻磨除部分上下椎板及少许关节突以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建立骨窗隧道,再用蓝钳咬除部分黄韧带,进入椎管;用蓝钳清除硬膜外脂肪组并用射频电极止血暴露颈椎硬膜囊和神经根,见椎间盘在神经根腋下部位突出明显,卡压神经根,交替使用抓钳,蓝钳取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使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完全清除,再次探查,见神经根松解良好。
龙源期刊网 11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作者:刘锁梅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摘 ;要】目的:探讨局麻下侧后方经皮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皮腰椎间孔镜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愈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6±18)min,平均出血(15±5)ml,未发生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符合生理功能的体位安置,熟练的手术配合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损伤较小,手术的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不易留疤,脊椎结构不受影响,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显著[1]。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127-01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髓核和纤维软骨环两部分组成,是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形状像个压扁的算盘珠。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症状为腰部钝痛,可以在几年中反复出现,大腿上部,小腿甚至足部和脚趾针刺感以及麻木感,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
我院自2016年8月~2018年12月对42例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其中后路35例,侧路7例,效果良好。
现进行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共42例,其中女15例,男27例,年龄23-76岁,平均54.5岁。
突出节段均为L2/3或L5/Sl,均伴有不同程度单侧下肢放射痛及麻木感,直抬腿试验阳性。
2;术前准备2.1术前访视术前l天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告诉患者禁食禁饮,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并指导患者练习手术体位等,让患者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
2.2物品准备。
经皮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技术)一、【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痛重于腰痛,经严格得保守治疗6~8周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型得突出、破裂、游离得椎间盘,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得外侧型突出。
2、尽管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很快复发,且反复发作两次以上,发作时症状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者;或者虽然症状体征都不十分严重,但病史较长,诊断明确,患者有手术治疗要求者。
3.无论病史长短,一旦出现神经根麻痹损害者,如拇趾伸肌肌力Ⅳ级以下。
4.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害,如大小便功能障碍,CT 显示椎间盘或后纵韧带无明显钙化者。
5。
合并侧隐窝狭窄得椎间盘突出。
6.突出物有钙化得椎间盘突出、7、有神经根受压得阳性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拇指伸屈试验(+)、膝或跟腱反射减弱等。
8。
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一致、9、愿意接受椎间孔镜手术并承担穿刺失败需转行开放手术风险者。
二、【禁忌症】:1、有脊柱畸形、肿瘤或曾行化学溶盘术以及腰椎滑脱等节段性不稳定表现者。
2.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异常或其她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
3.有严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或马尾综合征者。
4.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或正使用抗凝药物者。
5.妊娠妇女以及女性月经期间者。
6.术前感染者(1)手术部位得感染:手术切口及附近(15cm内)有感染;(2)非手术部位得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常通过血运发生椎间盘炎及硬膜外感染;(3)潜在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7、有严重心理障碍、手术恐惧等心身性疾病者。
8.症状、体征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者。
9.期望值过高术前经过充分得交流沟通,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仍过高者。
三、【操作方法】:第一步:病人体位如果采取侧卧位,则患侧朝上,背部朝向术者,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或支架,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屈曲、如果采取腑卧位,则患侧朝向术者,在腹部、额部、膝部各放一支架,踝部垫一软枕,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微屈、第二步:确定进针路线首先沿着脊突标记正中线,然后标记髂脊。
椎间盘源性痛——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疗效对比刘宪义;李淳德;孙浩林;刘恒;孟志超【摘要】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腰椎椎间盘源性痛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5岁(26 ~49岁).均采用C形臂X线机引导下椎间盘穿刺.10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6例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方法.观察手术时间、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疼痛复发情况.疼痛改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法评估.结果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4 min,VAS评分由术前的7.5分降至术后的0.8分,有3例术后半年内再次出现疼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78.8 min,VAS评分由术前的7.7分降至术后的1.2分,术后有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均可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者的损伤小,但有一定的复发率,后者手术时间长,复发率较低.%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betwee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in lumbar discogenic pai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0 to May 2012, 16 cases of lumbar discogenic pain including 7 female, 9 mal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verage age was 37. 5 years (range 26-49 years). Of all patients, 1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6 cases with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in C-arm fluoroscopy.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was used to observe pain relief and pain recurrence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Operating time was also observed. ResultsOperating time was 34 min and VAS score changed from 7.5 to 0.8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roup, 3 cases with pain recurrence within half a year. Operating time was 78. 8 min and VAS score changed from 7. 7 to 1.2 in lumbar diskectomy group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1 case with pain recurrence.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both can relieve lumbar discogenic pain. Less injury was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roup but accompanying partial recurrence rate, 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 was in lumbar diskectomy group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which needs longer operating time.【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0)005【总页数】3页(P277-279)【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导管消融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作者】刘宪义;李淳德;孙浩林;刘恒;孟志超【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疾病,日益引起重视[1]。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主要疾病之一,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被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手术技术,大量的临床报道和文献表明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仍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我们对其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地技术之一[1,2];在尽量保留腰椎后路组织结构的同时,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随着器械及技术的改进,由最初的YESS氏技术通过处理间盘内髓核的“inside-outside”间接减压到摘除脱出髓核(outside-inside)的TESSYS技术直接减压理念的转变[3],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避免了因医源性干预而引起的间盘退变和不稳。
随着PTED逐步开展,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时有发生。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PTED的并发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减少并发症的技术要点,从而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包括椎间孔区域出行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分叉神经的相关刺激或损伤。
该类并发症主要由术中穿刺及置管过程中刺激神经所引起,可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终止手术;与开放手术神经损伤不同的是PTED术后的神经感觉异常是该技术的特殊并发症[5],穿刺针偏离轨道、扩张管及套管置入时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椎间孔发育异常及神经根变异均可导致;严重时亦可导致硬膜囊损伤,原因有二:一是手术器械的机械性牵拉或盲目钳夹等粗暴操作;二是射频刀头所导致的热损伤。
术中硬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其术后神经后遗症会逐步发展,造成不良的术后治疗效果[6];术后出现下肢痹痛可复查腰椎MRI了解有无髓核遗漏,使用激素、营养神经类药物及理疗针对性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ICD-10:M51.202)
行腰椎间盘突出经皮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80.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体征提示。
2.影像学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2.手术途径:经皮穿刺。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M51.201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经简单
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胸部X片;
(5)腰椎MRI、腰椎间盘CT、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彩超、心脏彩超、血生化、血脂、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局麻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 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脱水、消炎镇痛等治疗。
2.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
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2.体温正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4.患者拒绝微创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二、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ICD-10:M51.202)
经皮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ICD-9-CM-3:80.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手术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下达医嘱、开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
□继续完善术前检查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
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提交手术申请单
□训练术前体位及床上大
小便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术后注意事项
□下达手术医嘱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三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脱水:20%甘露醇250ml+
地塞米松5mg 静滴 qd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
□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血
糖(40岁以上加做血脂)
□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
六项
□心电图、胸片、腰椎正侧
位片、腰椎CT、腰椎MRI
□消炎止痛药物
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三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脱水:20%甘露醇250ml+
地塞米松5mg 静滴 qd
临时医嘱
□消炎止痛药物
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常规
□Ⅱ级护理
□普食
□绝对卧床休息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脱水:20%甘露醇250ml+
地塞米松5mg 静滴 qd
临时医嘱:
□术前用药:氯雷他定10mg
po;50%葡萄糖20ml+地塞米
松5mg iv 术前30分钟;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 2.0g 静
滴(术前30分钟)
□术后用药:0.9%氯化钠注
射液 250ml+止血敏1.0g 静
滴 qd;
□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病区环境介绍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医护人员介绍
□建立医护患关系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
□疾病知识宣教
□协助术前准备
□术前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减轻术前焦虑、
恐惧心理
□术前用药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健康教育
□协助使用腰围和便器
时间住院4日
(术后第1日)
住院5日
(术后第2日)
住院第6天
(术后第3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指导患者起床
□观察起床后病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复查血常规、血沉、CRP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Ⅲ级护理
□普食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脱水:20%甘露醇250ml+地
塞米松5mg 静滴 qd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消炎止痛药
□其它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Ⅲ级护理
□普食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脱水:20%甘露醇250ml+
地塞米松5mg 静滴 qd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消炎止痛药
□其它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Ⅲ级护理
□普食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消炎止痛药
□其它对症治疗
□复查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
主要护理工作□术后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
□术后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
□术后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
时间住院7日
(术后第4日)
住院8日
(术后第5日)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病情变化
□完成病历书写
□确定出院日期
□出院告知:
佩戴腰围1月
2周后开始锻炼要背肌
休息2月
6月后复诊
师
□相关检查告知及健康教
育
□晚间护理
□晨晚间护理□嘱大量饮水,预防尿潴留
□协助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疼痛科常规护理
□Ⅱ级护理
□普食
□绝对卧床休息
□镇痛:奇曼丁50mg 口服
q12h;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今日出院
主要护理工作□术后健康教育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
□出院指导
□告知办理出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