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纹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5
简述“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作者:胡晓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5期摘要: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最早在西周晚期的青铜纹饰中出现。
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的关系达到极盛。
及至唐代莲花纹渐渐退去宗教色彩,表现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族风格。
宋元时期装饰题材日益丰富,莲花纹逐渐成为陪衬主纹的边饰。
元明以后,缠枝莲纹作为一种定型的装饰题材长盛不衰。
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设计作品为例,较系统地阐述了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莲花纹;装饰;设计作者简介:胡晓欢,出生于1981年12月,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现执教于宿迁学院,讲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设计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2绪论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代又称芙蕖、芙蓉、荷花。
花形美丽,气质芬芳,深受世人的喜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中国历代古代文人颂为花中君子。
一、夏商周时期一般人们对于莲花纹的认知,最明显的莫过于其中蕴藏的佛性。
其实早期的莲花纹样与佛教并无关联。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西周时期。
商周时期主要是青铜器,著名学者马承源先生将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分为八类: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鸟纹、各种动物纹、火纹、各种兽体变形纹、几何纹和人物画像纹。
周朝还出现了极具代表性的“铭文”装饰。
莲花纹是较少见的,主要以“壶”型为主。
较著名是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莲纹的代表作品。
壶盖四周的双层透雕莲瓣形象逼真。
此壶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青铜器凝厉、威严的风格,显得瑰丽清新,活泼自由,成为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反映。
与其相似的还有1955年安徽寿县出土的“蔡侯莲瓣盖铜方壶”。
战国时的莲纹基本上延续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减少,如九连墩战国古墓出土的漆器“龙衔蛇莲花豆”,以及湖北江陵战国时期天星观二号墓出土“莲花豆”。
莲花纹的价值与艺术特征作者:李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6期一、莲花纹的寓意“纹饰"通常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也有泛称纹饰或图案的。
纹饰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纹饰记录了每一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征。
同时纹饰也伴随着人类美化自身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并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纹饰多是吉祥意愿的化生,莲花纹饰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吉祥纹饰之一。
自古中国人就在庙堂建筑上装饰莲花彩绘纹饰是取莲花防水之吉祥意;在瓷器上装饰莲花纹饰是取连年有余之喜庆意,在新婚喜房中装饰莲花纹饰是取莲花“连生贵子刀生息繁衍意。
莲花纹饰中凝聚了多少人对于吉庆的美好愿望。
中国传统莲纹饰是将人对于莲花自然物象的理解融于器物之上,并人为赋予莲花以象征意义。
莲花纹饰的起源是人们对于自然中莲花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以纹饰的方式来记录或传达人们对于莲花“人为力量"的一种普遍认识。
所以说莲花纹饰的起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是中国“纹化’’发展中的一部分。
莲花纹饰装饰器物的同时也达到了人与自然与器物的一种相通,是一种人为力量的植物装饰。
莲花纹饰在中国的发生、起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植物装饰的发展,更多的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追求以及中华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兼容并收。
本文旨在研究莲花纹饰的起源开始,探索莲花纹饰在隋唐以前的审美特征和装饰意义。
关于莲纹饰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在这些资料中多是针对某时期,或纹饰的装饰载体和装饰类型的研究,缺乏对莲花纹饰审美特征做系统的,整体的分析,还有些多注重纹饰图谱性的编辑,而忽略了对纹饰本身文化意义的传承。
在现有的一些著作和学术论文,对莲花纹饰的研究较有影响的著作有:李格尔的《风格问题一装饰艺术史基础》主要探讨从古埃及王国直至伊斯兰世界的莲花纹饰的基本脉络,及莲花纹饰中包含的植物纹饰隐含的连续性。
但由于著作主要以埃及的莲花纹饰为主线,没有涉及东方莲花纹饰的发展;王宁字、党荣华先生的《陕西民间莲族艺术内涵初探》论文中,以广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存在于陕西民间的以鱼、鸟、子、莲等为主要形象的莲族艺术内涵探究;张朋川先生的《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辩》主要论述称古代柿蒂纹的图形为莲花纹及其变体的样式;张晓霞的《佛教对传统莲纹的影响》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对中国传统莲纹的造型和表现方法以及寓意的影响。
瓷器纹饰中的植物纹饰,从瓷器纹饰读懂传统文化寓意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
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
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
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
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就是瓷器中的植物纹饰,欢迎大家指点,整理不易,喜欢请收藏转发。
莲花纹莲花纹,也称为“荷花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陶瓷器装饰纹样,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
南北朝至唐代,作为主题纹饰,当时盛行佛教,莲花被视为佛门的“圣花”。
宋代莲花纹开始变为辅助纹饰。
期间佛教逐渐世俗化,文人墨客开始最求莲花的高洁、典雅、美好的特有品质。
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与动物纹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莲瓣纹以莲花花瓣为主题装饰纹样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装饰。
宋代以后,莲花图案占主流,莲瓣纹退居角落。
元明清瓷器上所绘莲瓣纹或变变形莲瓣纹,就是以辅助纹饰出现在器物上。
晋青釉宋耀州窑清顺治黄釉宝相花纹通常是指将某些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进行艺术处理,使之图案化、程式化、变成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
它的灵感来自于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清雍正青花明成化斗彩牡丹纹牡丹纹,主要指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纹饰。
其种类繁多,以色彩绚丽、芳姿艳丽、天然娇美被冠以“花中之王”,更享有“国色天香”的盛誉。
唐代人们开始崇尚牡丹,视牡丹为富贵花。
宋代既有细密繁缛之风,又有粗率简约之气,可见牡丹纹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元明清三代牡丹纹久盛不衰。
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菊花纹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朱儒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
53传统与创新莲花是我国装饰领域中传统题材之一,自西周时期便与器物结合,在陶器、青铜器上作为莲瓣使用。
历秦汉之后,进入魏晋南北朝,籍佛教东兴,开始真正在陶瓷上出现,并且成为当时的主流纹样,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至唐代,社会安宁繁荣,纹样装饰也进入一个成熟阶段,莲花纹样在形式上开始突破礼佛囿苑,技法、材料都有革新,在陶瓷装饰上风格一新。
宋元明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享誉寰宇,被誉为神乎其技。
除宋辽时各窑瓷器尚质轻饰之外,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在装饰上大量出现莲花纹样,风格随形制而变,美轮美奂。
至清朝,珐琅彩和粉彩的发明,莲花纹样基本保持既有风格,艺术创新建树不多。
陶瓷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青花瓷,青花瓷的产地景德镇因此闻名中外。
景德镇瓷业的发达始于宋朝,当时称饶州窑,元朝设浮梁瓷局,开始大型的至正型青花烧造,至明朝,青花一统天下。
清代延续了前朝的青花工艺,纹样风格和技法并未太多创新。
在整个成型期中,宋时的莲花纹样出现在影青上,反映当时生活的精致程度。
虽然宋朝的青花莲花纹样不多,但却是纹样的成熟时期,莲花纹样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形式,乃至以后元明清都以此作为传统样式使用至今。
一、富有民间气息的莲花纹样莲花纹样发展至今,从滥觞到转折,再到成型,期间经历各种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可以说是由物到神,唐代则是由神到人,宋代则是由贵族到平民。
宋元明清成型期之中,宋朝充当的大多是承上启下的角色。
“唐代和宋代相比,一个主情,一个主理;一个内溢,一个是外向;一个侧重物质享受,一个重视精神文化;一个求热情,一个尚思辨;一个贵族化,一个平民化;一个富丽丰满,盛唐气象,一个则是恬淡高雅,宋代风采。
”[1]宋代形成富有民间气息的图案纹样系列,盛行的纹样中几乎都有莲花纹样参杂其中,将原本隐退的莲花纹样巧妙地镶在了宋人精致的生活之中。
如宋时常见的婴戏纹、花中有花,都是极富民间生活气息的纹样。
宋时婴戏纹中,均不同程度与莲纹结合。
美丽吉祥、千姿百态的古瓷莲花纹饰(上)古代瓷器的美,除了表现在胎釉、器形、色彩、线条方面,纹饰装饰也是古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花作为古代瓷器上的花卉装饰,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技法丰富、变化多端,祥瑞气氛浓烈、佛缘深厚,谐音寓意吉祥、巧妙、深远。
莲花以她洁白鲜嫩的莲藕,碧绿扶摇的莲叶,浓艳淡雅的花朵,殷实饱满的莲子,既风姿绰约、赏心悦目,又经济实用、质朴无华,故此受到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的青睐与赞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堪称“花中君子”。
笔者拟以本文与读者共同走入古瓷器上千姿百态莲花纹饰的艺术世界,采撷她的内涵与风采:一、爱莲之心,源远流长追溯历史,中华民族对莲花情系悠远,源远流长,史书上对莲花有一系列生动而准确的记载:莲花,在植物学中定义为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
又名水芙蓉、菡萏、水华、水旦、水芸、水丹芝、藕花、荷花等。
《诗经?郑风》有“阴存荷花”句,《尔雅?释草》记载:“荷?芙蕖……其实莲”,莲花不同的部位又有不同的称谓,《荷镜》称:“其蕊曰菡萏,结实曰莲房,子曰莲子,叶曰葭,其根曰藕。
……莲子曰,曰薏。
“中中华医祖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记述得更为详尽:“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
根、茎、花、实,几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
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莲、生生薏。
其莲则始于黄、黄而青、青而绿、绿而黑,中含白肉、内隐青心;不莲则刚,可历永久。
薏藏生薏,藕复萌芽;展转生,造化不息。
故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尚食莲藕的传统,可补中益气;莲子可清心、安燥、降血压;莲花可捣碎敷红热肿痛之处祛肿毒;莲叶可清热、解毒、止血,治疗神经衰弱,可入粥、入饭。
正因为莲荷周身是宝,可入食、入药的实用功能,和她那“出水芙蓉”般的花容月貌,吴带当风般的玉树风姿,清廉高洁的高贵品格,世代以来文人雅士、黎民百姓有口皆碑,人人称颂,深得民间喜爱。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代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唐代团花纹样的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
唐代团花纹样的特点之一是形态丰富多变。
在唐代,团花纹样主要包括云纹、蝠纹、莲纹、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蝠纹代表着幸福和福禄,莲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凤纹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尊荣等。
这些形态多样的团花纹样,不仅在装饰艺术中起到了装点画面的作用,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唐代团花纹样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
在唐代,团花纹样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这些色彩在表现唐代社会繁荣昌盛、风华绝代的也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饱含情感的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团花纹样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唐代团花纹样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外,团花纹样还常常出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唐代壁画中的团花纹样,常常与人物形象、风景画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唐代团花纹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玉器等工艺品的制作中,为这些工艺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团花纹样中,莲纹可谓是一种典型案例。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圣洁的象征,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唐代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尊崇,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向往的追求。
唐代的莲纹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寓意深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壁画中出现外,唐代的莲纹图案还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等工艺品的制作中。
尤其是唐代的青瓷,常常以莲纹图案为设计元素,这些莲纹图案既增添了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人民对莲花的崇尚和崇敬。
唐代的织物中也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荷花纹样的应用场景及特点荷花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图案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和独特的特点。
在中国,荷花纹样被广泛应用于绘画、织锦、刺绣、雕塑、陶瓷等艺术领域,也被运用在建筑物、家具、服饰等实用品中,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之一。
以下就荷花纹样的应用场景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荷花纹样的应用场景荷花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象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创作、建筑环境和装饰品等。
具体应用场景如下:1. 绘画:荷花纹样在绘画中常被用于表现自然景观以及寓意吉祥、纯洁、高雅等象征。
例如,黄均的《立夏荷花图》、吴昌硕的《夏日荷塘》等。
2. 织锦:荷花纹样被广泛应用于丝织品的图案设计中,经过精湛的织锦工艺,使得荷花图案在织锦上呈现出生动细腻的效果。
3. 刺绣:在中国的刺绣艺术中,荷花纹样是最常见的图案之一。
刺绣中的荷花图案以其细腻、生动的表现方式,赋予了作品以独特的韵味。
4. 雕塑:荷花纹样在雕刻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雕塑家们通过技巧娴熟地塑造出荷花的形态,使其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
5. 陶瓷:荷花纹样在陶瓷制作中非常常见,无论是青花瓷、粉彩瓷还是釉里红等,都能看到荷花图案的印记。
荷花纹样的应用使得陶瓷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6. 建筑物:荷花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之中,包括建筑立面、门窗、栏杆、楼梯等部分。
荷花纹样的应用使得建筑物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和特色。
7. 家具:荷花纹样也常见于家具的雕刻、绘画或者图案设计中。
荷花图案的运用使得家具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8. 服饰:荷花纹样在服饰设计中常被应用,如刺绣在衣服上的运用、印花图案等。
荷花图案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二、荷花纹样的特点荷花纹样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花卉纹样,具有以下特点:1. 象征意义:荷花纹样象征着高雅、纯洁、吉祥等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荷花被赋予了诗意和哲学的象征意义,成为君子墨客追求的诗情画意。
莲花图案在陶瓷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作者:冯健冯淑贞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莲花纹样是我国装饰纹样中最为传统的一种,从春秋战国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后来,慢慢的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呢,莲花纹逐渐的成为一种陶瓷装饰的主要纹样,从古到今,人们对这种装饰题材的喜爱从来没有减少过,本文从莲花纹的发展谈起,主要讲述关于莲花纹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关键词:莲花纹陶瓷装饰发展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45-01一、莲花纹样的出现莲花又名芙蓉,荷花等,有关莲花纹样的历史遗存,最早可以在距今几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发现。
我国的人们从古代开始后对莲花非常的喜爱,在历代的文人骚客的文章中都可以发现许多对莲花品格进行赞美的文章,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对莲花的品格进行称赞,李白则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由此,古人对于莲花的喜爱,我们可见一斑。
而在我们国家,将莲花作为一种装饰的题材在实践中运用,最早出现在周代,但并不是出现在陶瓷上,而是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中,与此同时,莲花纹也与佛教没有关联,后来到了六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有传说认为,释迦摩尼佛祖诞生在莲花之上,这朵莲花有七宝和七茎,佛祖诞生后走了七步,每步脚下都生成一朵莲花,后来佛祖在菩提属下成道。
因此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称为圣花,在许多的佛教造像,石窟艺术中都可以发现莲花纹样的影子。
这时候的莲花纹样开始被赋予了佛教的含义,开始大量的出现。
在佛教艺术开始流行的前提下,莲花纹样自然而然的称为了一种被人们崇尚的装饰题材,有许多的装饰方法,在陶瓷装饰艺术当中就有刻画花,贴花,绘画,雕塑等等,后来到了唐代的时候,莲花逐渐失去了其佛教色差的意义,开始变得平民和世俗化,与其他装饰题材一样称为了一种纯粹的装饰题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浅析青瓷莲花尊及其用途杜雪芳发布时间:2021-08-03T09:19:37.93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杜雪芳[导读] 青瓷莲花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瓷器种类,形体高大、造型优美、制作精良。
本文主要从考古资料入手浅析青瓷莲花尊的纹饰特点及其用途。
浅析青瓷莲花尊及其用途杜雪芳鹤壁市博物馆河南鹤壁 458000摘要:青瓷莲花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瓷器种类,形体高大、造型优美、制作精良。
本文主要从考古资料入手浅析青瓷莲花尊的纹饰特点及其用途。
关键词: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用途引言莲花尊又称仰覆莲花尊,在南北朝青瓷中独具特色。
多为侈口、圆唇、长颈、丰肩、圆鼓腹、高圈足或有盖。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在陶瓷工艺中表现是最为成功的,其宗教色彩十分浓郁。
由于资料有限,本文在此着重介绍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的纹饰特点及其用途。
1 青瓷莲花尊概况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较为流行。
根据现有资料,1948年,我国首件青瓷莲花尊发现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群中,此后,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等地的墓葬中又先后发现过这类器物,迄今为止见诸披露的共有20余件,其中有4件流散品(流传在美国、英国各一件,国家博物馆和鹤壁市博物馆各收藏一件)。
鹤壁市博物馆馆藏的青釉莲花八系尊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捐赠的,高36.4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10.5厘米,重5725克,侈口,长颈,圆腹,短圈足,器身饰贴花,口沿下饰四兽面,颈至肩有四周弦纹,肩有八系,两系为一组,颈至腹有贴花三周,覆莲两周,通体施青釉不到底。
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了四件青瓷莲花尊,此墓莲花尊形体高大,造型精致,工艺技术集中运用了贴塑、模印、刻划等装饰技法。
四件器物中最大者的器高高70厘米。
器腹以下收缩为外撇的高圈足,堆塑有两层覆莲。
腹为鼓腹,采用堆塑法制成上覆下仰的莲瓣。
上面为三层覆莲的长度依次递长,瓣尖微向外卷,最下层的莲瓣最长,其中每瓣莲瓣外表面都贴着一片细长的下垂菩提叶纹;下面的仰莲为肥满的二层。
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第34卷第129期2019年02月Vol.34 No. 129Febniarv .2019莲花纹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刘开敏(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古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就是莲花,莲花寓意为洁净美好,而莲花作为一种装饰性的植物纹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十分丰富,形式多样,人们在采用莲花纹饰时,原因之一与它的寓意相关,其二与其本身 的美感相联系,莲花既可以最为一种纹饰来装饰陶瓷,亦可以作为一种特殊造型来使用,我们在研究莲花纹饰在陶瓷的运用时,自然也需要把莲花纹与其他纹饰结合起来使用的装饰风格加以分析与研究 同样的莲花纹作为一个纹饰符号已经广泛的使用在各个装饰领域,在现代陶艺中,莲花纹在陶艺作晶的使用十分丰富,因而希望能对莲花纹 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获得新的启发;关键词:莲花纹;陶瓷;装饰中图分类号:J • 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19) 02—432—(05)Application of Ceramic Decoration in Lotus patternLiu Kaimin(Jingdezhen Ceramic Inst 让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Abstract : the ancient saying, "out of the mud but not stained, clean but not demon" describes the lotus flower, which meansclean and beautiflil, and the lotus flower, as a decorative plant pattern, is very rich in the use of ceramic decoration, and the forms are diverse, and the lotus flower is very rich in the use of ceramic decoration as a decorative plant pattern, and the lotus flower has a variety of forms. When people adopt lotus decoration, one of the reasons is related to its meaning, and the other is related to 让s own aesthetic sense. The lotus flower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shape as well as the most decorative ceramic. When we stxidy the application of lotus pattern in ceramics, we also need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decorative style of lotus pattern combined w 让h other ornaments. The same lotus pattern as a Decorative symbo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ecorative fields, in nlodern ceramic art, lotus pattern is very rich in the use of ceramic works, so we hope to obtain new inspir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otus pattern in ceramic decoration.Key words : Lotus pattern; ceramic; decoration引言莲花纹作为我国传统纹饰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象 征着清净平和、天然质朴的人文理念,同时这种吉祥纹饰,也被普遍运用于瓷器装饰之中。
莲花纹因其传 统的文化寓意和之后的佛教寓意使得莲花纹在陶瓷装 饰上的使用历久弥新,同时莲花纹在中国古代陶瓷装 饰上随着人们观念文化的变化、审美意识的转换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及陶瓷工艺的发展而呈现岀不同的形 式。
1莲花纹的起源与寓意1.1莲花纹的发展历史莲花纹很早就已经作为装饰性纹路出现于我国原 始社会中,相关历史数据表明,在约6000-7000年前 的新石器时期,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曾出现了线刻似莲瓣图样(图1 ) r 。
周代之后,莲花逐步成为广大 人民最为向往的一种装饰性纹路,例如,山西侯马市 东周墓出土的一类陶器,其顶端就呈现出直立而尖端收稿日期:2019-01-13. 修订日期:2019-01-20.作者信息:刘开敏,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向外舒展的莲花瓣图样(图2) 2,汉代在武氏祠和沂 南石刻上都发现了完整的莲花纹图案,因而可以推论岀中国的莲花纹并不仅仅是来源于佛教文化.而是中 国本土很早就有对莲花纹的使用,比如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称颂,称它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佳句,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 可以看出莲花自古就以其本身的寓意流行开来,因而 莲花作为一种纹饰在陶瓷上运用最初是因为我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了它的使用风格和装饰寓意。
1.2.莲花纹的传统文化寓意与宗教意义除开莲花在本土的含义外,自佛教传入我国开始, 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印度佛教与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在互相交融、借鉴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 国鲜明特色的佛教文化,这也给莲花纹赋予了更深厚的寓意。
不仅如此,由于莲花在与多重装饰图样、纹132创作'j 评论 /Creation and Commentary图!图2图3 "路组合的过程中.也使其更富于文学内涵和艺术气息。
“莲”字发音与“廉”字相同,也象征着“廉正”、“廉洁”,而如果将莺和莲湖绘制在同一幅图中.则表示“路 (莺)路(莺)清廉(莲)” o 上述寓意是由民间百姓逐 渐拟定和传播下来的,体现了民众对莲花清高寓意的 深刻认同。
莲花纹饰由于自身清丽的外形、高洁的寓 意以及深厚的美学韵味,最终成为古今中外广受赞誉的经典装饰图样。
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着非凡的寓意, 通常被作为佛教大德的象征。
魏晋时代.对祈求挣脱悲惨境遇的广大民众而言.莲花清涟而不妖,其绽放 的清丽无比的花朵就是最为明显的证据。
莲花纹路和 佛教倡导的莲花寓意相融合,也具备了轮回超脱与高尚的佛学教义,莲花也逐步发展成为被广大民众所共同认同的形式,使具有信仰的民众能够找到精神依托, 随着佛教在当时的兴盛,莲花纹也渗透到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
2莲花纹饰任陶瓷I :的运用莲花以纹饰图样大部分呈现出双弧线的瓣形特征. 花瓣数目繁多,部分瓣形呈狭长形状。
我国封建早期的莲文和印度莲纹相较,花瓣数目不多,大部分是四出、八岀;瓣形主要是桃形,花瓣较为饱满,花瓣内部有 的是素心,部分装饰弧状纹路。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纹处于鼎盛时期,而莲花纹真正的出现在陶瓷上则是北魏时期, 流行与南北朝时期,在之后的各个朝代.莲花纹在陶瓷上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特征。
如隋唐时期的陶瓷莲花纹的构图形象生动,宋元时期的陶瓷莲花纹图案的 生动活泼,明清时期的陶瓷莲花纹图案题材的复杂多 样繁细密。
不可否认的是莲花纹在不同朝代的装饰与其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在研究莲 花纹在陶瓷装饰上的特征时,应该把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人文风气等多加研究.比如宋代的莲花纹 与婴戏题材的使用就与当时宋代的人文思想分不开来。
另外如宋代多装饰陶瓷器的颈、肩、底等部位,明清 的大部分则器物全身布满.器物装饰周密繁琐。
2.1使用逢花图案雕刻式装饰将整体图案作为造型来进行装饰是当前莲花纹最 广泛使用的装饰图样之一,在进行合理组合和搭配之后.实现纹路和陶器形状、质地、颜色的高度融合, 从而使莲花纹路成为具有整体性的图样,同时由于雕朝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莲花纹器物133创作与评论/Creation and Commentary南朝青瓷莲纹托碗景德镇湖田窑莲花葵口碗南北朝莲花纹碗"清黄地粉彩莲池鸳鸯冬瓜罐刻匸艺的多样性,导致莲花纹饰的最终形态也较为灵活,通常而言,莲花纹饰不但能够使用单独纹饰,还能够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手段展现岀来。
一般来说,雕刻手段不仅包括重线浅刻,还涵盖了诸如浮雕、堆塑、印花等一系列方法。
「-匠借助于刻刀等工具.使莲花外部形状以线条的形式展现出来,而花朵的生机和活力也随着线条的波动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得器物的形态生动活泼。
例如,南朝时期的青瓷莲纹托碗,该碗外部呈现出繁复精细的重瓣仰莲纹饰图样,在碗底主要使用了莲瓣纹进行描摹比如景德镇湖田窑莲花葵口碗.主要通过刻花的手段来展现莲花纹饰.线条舒展自如.莲花的清新秀丽也随着纯熟的刀I:技艺展现出来。
2.2使用莲花图案绘画装饰随着制瓷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绘画法也逐步被广泛用于陶器纹饰中.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例如唐代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的荷莲便是采用绘画的手段来展现,在该瓷器绘制莲花纹路时.形成了与国画相应绘画方式,在题材、构图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借助于毛笔独有的灵活性,能够更加明晰地体现莲花纹饰清新灵动的特征.与图案法相较,这种方法显然更为自由,笔触也明显更为潇洒。
绘画法借助于不规律的绘图形式.来打破传统莲纹雕刻中的限制,从而营造出更为自由的一种画面。
这种方法和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笔触灵动洒脱,从而将固定的纹饰图样以水墨搬舒展、潇洒的形象展现出来。
这种国画式的莲纹绘制方式,被广泛用釉上彩绘器物外部,它蕴含了深刻的传统国画底蕴,与陶器自身的形状、质地等相融合.从而将陶器的外部作为“画布”,目前最为常用的构图方式主要包括重叠型构图、分面式构图以及开光式构图,而其常见的国画技法则主要使用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分水”和“洗染”以及没骨的技法。
2.3莲花纹与其他纹饰结合通常而言,莲花纹饰不仅能够单独运用,也能够和其他纹饰进行组合运用。
随着陶瓷技艺的逐渐发展,目前莲花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样式:独莲纹、并蒂莲纹、折枝莲纹、缠枝莲纹、束莲纹、勾莲纹、莲池纹、八大码等。
在上述样式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缠枝莲纹、勾莲纹和莲池纹:由于莲纹自身被赋予了吉祥的意蕴,因此很多工艺家将莲花、金鱼、童子等元素结合在一起,打造了无数精美的作品,最受人关注的主题为“连年有余”、“喜结连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