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模拟题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陶瓷工艺学试题一.名词术语解释1.触变性: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维持原有水分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
2.晶界:结晶方向不同的、直接接触的同成分晶粒间的交界处称为晶界。
3.白度:白度指陶瓷坯体表面对白光的漫反射能力,是陶瓷对白光的反射强度与理想的白色标准物体所反射白光强度之比的百分数。
4.等静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是装在封闭模具中的粉体在各个方向同时均匀受压成型的方法。
5.快速烧成:烧成时间大幅缩短而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得烧成方法称为快速烧成。
6.陶瓷的显微结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分辨出的试样中所含相的种类及各相的数量、颗粒大小、形状、分布取向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7.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以微波辐射使生坯内极性强的分子,主要是水分子的运动随交变电场的变化而加剧,发生摩擦而转化为热能使生坯干燥的方法。
8.烧成温度:烧成温度是指陶瓷坯体烧成时获得最优性能时的相应温度(即烧成时的止火温度)。
9.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0.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1.陶瓷工艺——生产陶瓷制品的方法和过程。
12.粉碎——使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由大块分裂成小块直至细粉的操作。
13.练泥——用真空练泥机或其他方法对可塑成型的坯料进行捏练,使坯料中气体逸散、水分均匀、提高可塑性的工艺过程。
14.陈腐——将坯料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以改善其成型性能的工艺过程。
15.筛余量——指物料过筛后,筛上残留物的重量占干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数。
16.成型——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
17.可塑成型——在外力作用下,使可塑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
18.注浆成型——将泥浆注入多孔模型内,当注件达到所要求的厚度时,排除多余的泥浆而形成空心注件的注浆法。
陶瓷工艺学试题库一.名词术语解释1.陶瓷制品——以粘土类及其它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经加工烧制成的上釉或不上釉硅酸盐制品(如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普通电瓷等)。
2.胎——经高温烧成后构成陶瓷制品的非釉、非化妆土部分。
3.釉——融着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类玻璃薄层。
4.陶瓷显微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陶瓷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大小、数量、分布、取向;各种杂种(包括添加物)与显微缺陷的存在形式、分布;晶界特征。
5.胎釉适应性——釉层与胎具有相匹配的膨胀系数,不致于使釉出现龟裂或剥落的性能。
6.实验式——表示物质成分中各种组分数量比的化学式。
陶瓷物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的摩尔数表示。
7.坯式——表示陶瓷坯料或胎体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8.釉式——表示陶瓷釉料或釉组成的氧化物按规定顺序排列的实验式。
9.粘土矿物——颗粒大小在2µm以下,具有层状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矿物。
10.粘土—一种天然细颗粒矿物集合体,主体为粘土矿物,并含有部分非粘土矿物和有机物。
与水混合具有可塑性。
11.一次粘土——母岩经风化、蚀变作用后形成的残留在原生地,与母岩未经分离的粘土。
12.二次粘土——一次粘土从原生地经风化、水力搬运到远地沉积下来的粘土。
13.高岭石——一种二层型结构的含水铝硅酸矿物(Al2O3·2S¡O2·2H2O),因首次在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命名。
14.瓷石——一种可供制瓷的石质原料,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和石英,或含有少量长石、高岭石和碳酸盐矿物。
15.釉石——制釉用瓷石,其矿物组成与瓷石相似,但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熔融物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16.石英——天然产出的结晶态二氧化硅。
17.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8.ɑ—半水石膏——石膏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加压蒸煮而得到的晶体呈针状、结晶尺寸较大的半水石膏(ɑ—CaSO4·1/2H2O)。
《陶瓷工艺》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陶瓷定义: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2.可塑性是指加入适量水份的粘土,经混合、揉成泥团后,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可产生形态变化,并且,当外力停止后仍可保持其形态不变的性质。
3.长石质瓷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元系统瓷。
特点:瓷质洁白,薄层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不透气,吸水率很低,瓷质坚硬,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
适于餐具茶具陈设艺术瓷。
4.热稳定性也称抗热震性。
热稳定性是指陶瓷制品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
5.陶瓷颜料为无机盐,即金属化合物。
其颜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组成中含有可着色的金属元素,并且要经过几百或一千多度的烧烤后最终呈色。
由于经过高温后可着色的金属元素有限,因此陶瓷颜料的种类也是有限的,其发色不能跟绘画颜料和有机印刷颜料相比。
在调色时,调配原则与有机印刷颜料调配原则相同,但又有不同,不能死搬硬套。
陶瓷颜料按使用条件,又有高温与低温颜料之分,高温颜料是指使用温度为1000~1500℃时,其发色稳定,多为釉用和坯用;低温颜料是指使用温度为700~850℃时,其呈色稳定,为釉上使用,多用于网印贴花纸及艺术瓷彩绘,其色彩种类比高温颜料稍多。
使用温度不同的颜料之间不能互相搭配调色,含不同金属元素的颜料之间互相搭配调色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6.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
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7.结晶釉是一种人造的晶体,用此种釉装饰在各种瓷器的表面上夕一次烧成无需人工去加工描绘,点金加粉,就会出现各种色彩的花纹,常见的有花朵状,冰花,雪花状、松针状,线状、星状的晶体,就现在以制成的结晶形状中约有45种之多。
小学陶艺理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陶瓷是由以下哪种材料制成的?A. 金属 ( )B. 玻璃 ( )C. 粘土 ( )D. 塑料 ( )2. 以下哪种工具是必备的陶艺工具?A. 电脑 ( )B. 刷子 ( )C. 摄像机 ( )D. 印刷机 ( )3. 制作陶艺作品时,以下哪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A. 烤制 ( )B. 涂漆 ( )C. 放置 ( )D. 打磨 ( )4. 古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形式“景泰蓝”是通过以下哪种技术实现的?A. 雕塑 ( )B. 雕刻 ( )C. 胭脂 ( )D. 瓷烧 ( )5. 以下哪个陶瓷制作工艺是日本特色?A. 瓷器 ( )B. 青花瓷 ( )C. 和风瓷 ( )D. 掐丝珐琅 ( )第二部分:填空题请根据题目意思,填写适当的词语完成句子。
1. 陶瓷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它能够承受很高的温度。
2. 在陶艺制作中,为了使陶瓷作品更加光滑,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
3. 陶瓷的表面装饰可以通过________、彩绘和贴花等多种方式实现。
4. 整个陶艺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将作品放入________进行烧制。
5. 在陶艺制作中,我们通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是________,它有助于将陶土塑造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第三部分: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陶艺?回答:陶艺是指运用陶土进行造型、装饰,并经过高温烧制后制成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它既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也是一种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
2. 陶瓷的种类有哪些?回答:陶瓷可以分为陶器、瓷器和石器三种。
陶器是用陶土制作的器物,通常经过低温烧制;瓷器则是用瓷土制作的器物,经过高温烧制,质地坚硬,容易通声;石器是用石头或石英制作,通常在原始社会使用。
3. 陶艺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回答:陶艺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原料(陶土)、塑造造型、干燥成型、修整打磨、上釉装饰、烧制成品。
中国工艺美术模拟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中国陶瓷的故乡。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判断题] * A(正确答案)B2.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高度繁荣的时期。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3.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
[判断题] *A(正确答案)B4.“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在洛阳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5.刺绣是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图案和色彩花纹的装饰织物。
[判断题] * A(正确答案)B6.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等。
[判断题] * A(正确答案)B7.广义的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以及珊瑚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陈设品等。
[判断题] *A(正确答案)B8.宣纸最早产于宋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
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用料比例。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9.木版年画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宋代,清代中叶起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10.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判断题] *A(正确答案)B11.原始陶器的彩绘纹饰多以动物图形出现。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12.宋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
[判断题] *A(正确答案)B13.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并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判断题] * A(正确答案)B14.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10年9月30日正式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15.江苏宜兴被认为是中国的“陶都”,宜兴紫砂器享有天下“神品”之称。
[判断题] * A(正确答案)B16.明代杭州顾名世家的刺绣品“顾绣"尤其闻名。
[判断题] *AB(正确答案)17.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玉质工具,玉器是从玉质工具发展而来的。
陶瓷工艺师试题库一、选择题1、传统陶瓷〔普通陶瓷〕是以〔 C 〕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颠末粉碎混炼——成形——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成品。
A、石英B、长石C、粘土D、石灰石2、传统陶瓷化学成份中,含量最高的是〔B 〕。
A、Al2O3B、SiO2C、CaOD、K2O3、以下材猜中〔 A 〕不属于硅酸盐材料。
A、氧化铝瓷B、玻璃C、水泥D、建筑红砖4、以下材猜中〔 C 〕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A、氧化铝瓷B、玻璃C、塑料D、水泥5、我国陶器发源于〔 D 〕。
A、4000年~5000年B、5000年至6000年C、6000年至7000年D、8000年前6、我国在〔 B 〕年前就有瓷器出产,是世界上最早缔造瓷器的国家。
A、1000B、2000C、3000D、40007、以下陶瓷原猜中〔A 〕含氧化铝最高。
A、高岭土B、叶腊石C、长石D、膨润土8、以下陶瓷原猜中〔 D 〕属于非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
A、粘土B、高岭土C、叶腊石D、石英9、以下陶瓷原猜中〔 A 〕属于熔剂性原料。
A、长石B、石英C、粘土D、叶腊石10、以下陶瓷原猜中〔C 〕属于可塑性原料。
A、长石B、石英C、粘土D、石灰石11、〔 A 〕不属于粘土矿物。
A、滑石B、高岭石C、蒙脱石D、叶腊石12、纯高岭土含氧化铝为〔C 〕%。
A、25至30B、30至35C、35至40D、40至4513、吸水后体积可膨胀多倍的粘土是〔 B 〕。
A、高岭土B、膨润土C、瓷土D、叶腊石14、〔 C 〕粘土含有K2O。
A、高岭石类B、蒙脱石类C、伊利石类D、水铝英石类15、影响粘土烧成白度的杂质成份主要是〔 D 〕。
A、Al2O3和SiO2B、CaO和MgOC、K2O和Na2OD、Fe2O3和Ti O216、某粘土化学组成为:SiO2 46.42%、Al2O3 38.96%、Fe2O30.22%、CaO0.38%、MgO、K2O、Na2O痕量、灼减14.40%,该粘土应属于〔 A 〕。
《陶瓷工艺》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陶瓷定义: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过程制成的各种制品.广义上陶瓷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2.可塑性是指加入适量水份的粘土,经混合、揉成泥团后,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可产生形态变化,并且,当外力停止后仍可保持其形态不变的性质。
3.长石质瓷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石英—高岭土”三元系统瓷。
特点:瓷质洁白,薄层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不透气,吸水率很低,瓷质坚硬,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
适于餐具茶具陈设艺术瓷。
4.热稳定性也称抗热震性。
热稳定性是指陶瓷制品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破坏的性能。
5.陶瓷颜料为无机盐,即金属化合物。
其颜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组成中含有可着色的金属元素,并且要经过几百或一千多度的烧烤后最终呈色。
由于经过高温后可着色的金属元素有限,因此陶瓷颜料的种类也是有限的,其发色不能跟绘画颜料和有机印刷颜料相比。
在调色时,调配原则与有机印刷颜料调配原则相同,但又有不同,不能死搬硬套。
陶瓷颜料按使用条件,又有高温与低温颜料之分,高温颜料是指使用温度为1000~1500℃时,其发色稳定,多为釉用和坯用;低温颜料是指使用温度为700~850℃时,其呈色稳定,为釉上使用,多用于网印贴花纸及艺术瓷彩绘,其色彩种类比高温颜料稍多。
使用温度不同的颜料之间不能互相搭配调色,含不同金属元素的颜料之间互相搭配调色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6.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这时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
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使坯体得到正常的收缩,所以在烧窑过程中必须有氧化焰阶段。
7.结晶釉是一种人造的晶体,用此种釉装饰在各种瓷器的表面上夕一次烧成无需人工去加工描绘,点金加粉,就会出现各种色彩的花纹,常见的有花朵状,冰花,雪花状、松针状,线状、星状的晶体,就现在以制成的结晶形状中约有45种之多。
二.简答题1.坯料的制备过程。
答:①首先分析研究几个问题,1)研究了解制品的性能要求,尤其它的特殊点,以便确定瓷坯的化学组成并决定特殊成分的引入。
2)分析和测定原料的一些性能,主要包括化学成分,可塑性,结合性,烧结性,烧后白度,收缩率,以便调整泥料性能,决定原料的选用。
3)现有生产设备和生产条件的分析,以便确定工艺条件,分析工艺因素,确定生产方法。
4)现有经验和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便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同类型产品质量。
②选择初步料方:1)首先选定化学组成,确定坯式,先按成分满足法初步计算组分比例。
定出基础料方。
2)在三角坐标图;参照现有料方,选定以三大原料为基元的基础组分,并与上者比较调配,初步确定配方。
3)在初步配方的基础上:调整其他小部分原料的加入量,如瓷粉、滑石等。
根据上述考虑,顾及到各方面情况,按不同区域选定几个料方,以便试验比较。
试制:1)按以上料方,首先确定工艺条件,烧成制度,进行小型工艺实验,制定合适的生产方案。
2)瓷质鉴定和物性检验,选择优良试样,找出改进方向,进一步试验。
3)选定正式生产配方: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再经过反复多次试制,以其中稳定成熟者,作为生产料方,投入使用。
2.骨灰瓷的特点和性能。
骨灰瓷是一种软质瓷,适应于制作日用餐具、茶具、咖啡具及美术陈列瓷。
骨灰瓷是以磷酸钙为基础的瓷器。
这种瓷是以磷酸钙作熔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
有时也加入其它成分。
骨灰瓷一般分两次烧成:第一次为素烧,温度850—990℃,第二次为釉烧,温度1200—1280℃。
烧后瓷质主要由“方石英、钙长石,莫来石、玻璃相’构成。
瓷的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质软,光泽柔和,但瓷质较脆,热稳定性较差,而且烧成范围狭窄,不易控制。
我国唐山试制的绿宝石睥骨灰瓷别具一格,外观呈温和透绿的乳白色。
可用于制造高级美术瓷器及高级餐茶具,英国,日本等国有专门生产骨灰瓷的工厂。
3.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这两种方法都是瓷器烧成的方法。
1、一次烧成法。
就是将已经干燥的生坯掛釉以后(也有不掛釉的),装入窑内,进行一次烧成(也有叫本烧的),如景德镇的细瓷青花瓷,颜色釉(郎红,祭红,乌金等色釉瓷),青花玲珑等都是经一次烧成的。
2、两次烧成法。
有低火素烧和高火素烧两种。
前者即用低温将已经干燥的生坯烧成,然后掛釉,再入窑用高温烧成。
还有一种素烧是为了增加坯体的吸水性及其强度以便容易掛釉而不致于损坏(如有些薄胎瓷胎),只将生坯烧到700-960℃左右,也叫素烧。
将素烧过的熟坯掛釉后,再装入窑内,按照一次烧成法进行烧成。
世界各国硬质精细日用白瓷多采用此法。
后者是先将坯高温素烧(1260-1280℃),再进行低温釉烧(950-1050℃),如日用精陶和骨灰瓷等多采用此法。
4.常用施釉方法有几种,他们的特点各是什么?其方法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吹釉等五种.吹釉施釉方法之一。
以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浆后,持向器坯面的适当处,于他端用口吹之,釉沫即附着于坯面,如此反复进行,坯面可得厚度均匀的釉层。
吹釉的遍数,根据器物的大小与釉层的厚薄,有三,四遍至十七、八遍的.荡釉——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
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上釉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
操作时两手各执一碗或勺,舀取釉浆,向坯体上交相泼浇。
浸釉——又称“蘸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
浸釉时手拿器坯底部浸入釉缸内,使其表层挂釉,然后取出,浸釉质量的好坏与器坯浸入时间长短与操作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轮釉施釉方法之一。
将坯体放于旋转的辘轳车上,用勺舀釉浆倾入坯体中央,或藉压缩空气将釉浆浇于坯体,利用离心力作用,使釉浆向外散开而附着于坯体上.适用于盘碟等扁平制品。
5.什么是实心注浆和空心注浆和各自特点?实心注浆是利用两块凹凸中空石膏模型而形成制品,又称双面注浆。
如餐具中的鱼盘、针匙、鸡汁船,或不规则的方、椭园形制品。
方法有以手工桶装泥浆注入,又有以高位浆池或采取真空脱泡压力注浆,泥浆采取压力注入,坯体的强度相对增加,气孔率相对减少,大大地提高制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空心注浆是利用石膏模型单面吸浆形成制品,凡茶具壶类、陈设瓷花瓶,不规则的美术雕塑人物,动物(过去手印坯法)多角形器皿等都是采用空心注浆。
操作过程,泥浆配制后,采取模型排列式,以人工盛浆逐个浇注,经过适当的时间,使吸附在模型壁上的泥层,达到所要求的厚薄度,再倾出多余泥浆。
但事先要考虑到地方原料性能和烧成后制品是否有变形缺陷。
景德镇对注浆壶类,花瓶大件制品,必须采取局部蓄泥的办法。
因此,在浇注时先以少量泥浆在底肩部位及口肩部位,进行一次荡浆,使支力部位能够取得适当泥层厚度,再进行全身注浆,以获得不变形沉肚、沉肩的良好制品。
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已由手工单件浇注法,进到半自动作业线,自动放浆和自动倾浆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制品质量,凡壶类大小花瓶,都已采用离心注浆,其方法为:将泥浆注入旋转的石膏模型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泥浆沿着模体作切线运动,使泥浆颗粒能够均匀致密地吸附于石膏模型壁体上,获得结构致密的坯体制品。
6.三例不同瓷质的各自特点?长石质瓷现代日用陶瓷瓷质的一种类型。
它是以长石作助熔剂的“长石—二石英——高岭土”三组分系统瓷,是硬质瓷的一种。
这种瓷利用长石在较低温度下熔融并形成高粘度玻璃的特性,与石英、高岭土按一定比例配成坯料,一般在1250~1350内烧成。
其特点是瓷质洁白坚硬,呈半透明状,吸水率低,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
现国内外日用陶瓷工业普遍采用它制作餐具、茶具、陈设美术瓷以及一般工业技术用瓷。
骨灰瓷是一种软质瓷,适应于制作日用餐具、茶具、咖啡具及美术陈列瓷。
骨灰瓷是以磷酸钙为基础的瓷器。
这种瓷是以磷酸钙作熔剂的“磷酸盐--高岭土--石英--长石”系统瓷。
有时也加入其它成分.骨灰瓷一般分两次烧成:第一次为素烧,温度850—990℃,第二次为釉烧,温度1200—1280℃。
烧后瓷质主要由“方石英、钙长石,莫来石、玻璃相’构成。
瓷的白度高,透明度高,瓷质软,光泽柔和,但瓷质较脆,热稳定性较差,而且烧成范围狭窄,不易控制。
我国唐山试制的绿宝石睥骨灰瓷别具一格,外观呈温和透绿的乳白色。
可用于制造高级美术瓷器及高级餐茶具,英国,日本等国有专门生产骨灰瓷的工厂。
绢云母质瓷我国传统的日用瓷质之一。
是以绢云母为熔剂的“绢云母一石英一高岭土”系统瓷,也是一种硬质瓷。
这种瓷是利用瓷石中所含绢云母熔融后形成高粘度玻璃的性质,和其本身已经含有石英的特点,与高岭土按一定比例配成坯料,一般在1300—1350℃内烧成。
它具有长石质瓷的一般性质,并具有透明度高和白里微泛青的特色,成为中国瓷的传统风格和独有特点。
现我国南方一些产区多采用这种瓷生产盘、碗、杯、壶等器皿以及陈设美术品。
三.论述题1.长石,石英烧制中的作用?长石在瓷坯和坯釉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①长石在瓷坯中的作用:1)与石英一样都是瘠性原料,在坯内可增快坯件干燥,减少干燥收缩和变形。
2)长石作为熔剂物质,能降低陶瓷产品的烧成温度。
3)长石加热到1100℃以上熔融后生成玻璃态物质具有熔解其它物质的能力,能促使高岭土与其它瓷土的颗粒,互相扩散,相互渗透,因而加速坯体莫来石晶体的生成和发育。
4)长石熔融成玻璃态后,填充于各结晶颗粒之间,气孔率显著下降,减少了空隙,使坯体致密,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及电气性能。
②长石在瓷釉中的作用:1)长石和石英等原料高温熔化后所形成的玻璃态物质是稳层的主要成份。
2)熔点低,易玻化。
在1100℃就开始熔融,高温下生成的长石玻璃能溶解粘土及石英等原料。
3)能使釉有较高的光泽度,透明融亮.4)熔融范围宽,熔融物粘度高。
5)降低釉子的膨胀系数及高温流动性。
6)耐侵蚀性能好石英是陶瓷中的主体组分之一,对陶瓷坯体和釉质都起重要作用。
③石英在瓷坯中的作用。
1)它对陶瓷坯体在常温下加热中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烧成前,石英在坯料中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剂作用.并能在干燥时降低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和防止坯体变形(包括变形及沉塌)。
2)在烧成时,由于石英的加热膨胀适当地抿销了坯料烧虞收缩;而且当玻璃质大量出现时,石英又成为陶瓷器的骨架,可以防止坯体在烧成时发生弯曲变形等缺陷。
3)高温中化学亲和力甚强,能与其它多种氧化物化合,高温中液相粘度甚高,增加坯体结合能力。
4)增加坯体的机械强度和透明度。
④石英在瓷釉中的作用。
1)石英在釉内,被较多的易熔物CaO、Na2O,K2O,MgO熔融生成透明状石英玻璃,使釉面光亮,提高了釉子光泽度。
2)石英在釉中的热膨胀系数小,耐热性能好.3)石英软化温度高,高温下液相粘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