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中考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161.50 KB
- 文档页数:8
一.英语语法重点与难点1、as…as…结构:你和汤姆是一样好的孩子。
You’re a boy as good as Tom.=You’re as good a boy as Tom.2、(1)too…to与so…that sb. can’t…的句型转换:前者为简单句,主语只有一个,而后者为复合句,主语有两个,试比较:The man was too angry to be able to speak.The man was so angry that he wasn’t able to speak.(2) too…to…与not enough to句型的转换:He is too young to get married.=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et married.The book is too difficult for me to read.=The book is not easy enough for me to read.3、形容词原级表示比较级含义:约翰不象迈克那么苯。
John is not so stupid as Mike.John is less stupid than Mike.John is cleverer than Mike.4、用比较级表示最高级:约翰是班里最高的男生。
John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boy in the class.John is the tallest boy in the class.5、the more….. the more….表示“越……越……”:The more books you read, the wider your knowledge is.The more food you eat, the fatter you are.6、more and more….表示“越来……越……”:More and more student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a foreign language.Our country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二.中考考点—词组1. after, in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以后”的意思after 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中?如:She went after three days. 她是三天以后走的in 以现在为起点,表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中如:She will go in three days. 她三天以后要走2. how long, how often, how soonhow long指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 four weeks 等)提问?如:How long ago was it? 这是多久前的事了?how often指每隔多久,主要用来对频率副词或状语(如once a week等)提问?如:—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 —Once a month. 他(每隔)多久来一次?每月一次。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一、复习主题: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考点揭示:1、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2、知道“文景之治”;3、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知道东汉的建立;5、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6、知道汉朝对西域的管理;7、知道司马迁和《史记》;8、知道蔡伦改进造纸术;9、知道张仲景和华佗。
三、考点默写1、秦朝统一的时间:_______;建立者(名字):_______。
2、秦朝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创立__________,中央设_______、太尉、__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_。
(2)经济: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
(3)文化:统一文字_______。
(4)交通:南修_______。
(5)军事:北击_______,修筑_______。
4、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________的_________;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史记》作者:________;体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
8、造纸术改进的时间:________;人物:__________。
9、张仲景的著作:__________________,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10、华佗发明了_________,创编了_________。
四、思维导图1、政治:中央集权制(一)秦完成统一2、文化:统一文字一、秦朝(二)巩固统一的统一货币措施3、经济统一度量衡(三)统一的意义4、交通:统一车轨和修筑驰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军事统一南方,兴修灵渠1、西汉初:文景之治统一多民族国家(1)政治:推恩令的建立和巩固(一)西汉(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经济:盐铁官营专卖、铁币权收归中央、2、鼎盛:汉武帝平抑物价(4)军事:北击匈奴;漠北战役(5)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二、汉朝(6)文化:司马迁《史记》1、政治:东汉建立(二)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2、科技(2)张仲景和华佗1、西汉:西域都护(三)边疆管理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五、例题演练、规律揭示1. (2021·海南)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2.(2021·广西)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中考心得随笔(优秀10篇)中考心得随笔篇1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我们学校初三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中考百日誓师大会。
因为再过100天,我们将迎来20_年中考。
我们全体同学,就要结束紧张而美好的初中生活,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了,我们似乎已能看到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仿佛闻到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班今天召开中考冲刺百日倒计时班会,目的是为我们学生加油、呐喊、助威。
如果把初中三年的学习比作一次一千米的长跑,那么现在已跑过最后一个弯道,距终点只有百米之遥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全体的老师一定倾其所有,助你们扬帆远航。
一百天的时间内,也许我们对你们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但我们相信大家能够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家能够出类拔萃,为了大家能够有所作为……同学们,现在已经到了中考倒计时的紧要关头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放下包袱,静下心来,发扬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师生共同努力,全身心地奋战中考,考出满意的成绩!同学们:关键时刻,头脑一定要清醒,只有100天了。
中考与我们距离将越来越近,要在自己心中竖立一块倒计时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一门心思扑到学习上,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用到学习上。
干扰大目标的任何想法、任何行为都要坚决排除。
帮助你成功的任何建议、任何批评都要悉心倾听。
总之,就是从现在开始,戒除一切与学习与中考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希望同学们以对自己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悔于自己的每一天。
同学们,花无百日红,青春不重在,从这一刻起,为了父母那殷殷期盼地心情,为了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们要努力;为了那使人向往地高一级学校,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地丰富充实,我们要努力;为了一切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给我们以帮助的所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要努力地去谱写一页,一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大全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时间中考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划分答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对历史试卷的答题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那么有可能导致中考考生将一些该得到的分数丢掉,节省答题时间首先是答题速度要快,但是中考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多快的速度,中考考生要仔细阅读历史试题,以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二、规范答题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
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三、选择题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东西比较广,主要考查中考考生的知识结构、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考生在解决中考历史选择题时有非常多的技巧,如排除法。
所以中考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并且要根据在审题时得到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非选择题由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类型不同,所需要的答题技巧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答案时唯一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
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3、图片类:这类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先观察、在分析。
然后答题。
中考考生在回答中考历史试题时一定要消除自己的急躁心情,而且如果在答完题还有剩余时间一定要进行检查,在做题时应该先易后难,以免使中考考生丢失一些该得的分数。
中考历史的答题技巧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
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和整体世界(一)一、整体世界的形成过程(3步)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15---16世纪②、工业革命后------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地球变“小”了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地球村”形成 20世纪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或动力:科技革命的推动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地球村”形成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二、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表现:世界一体化 P581、经济上,19世纪末,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2、交通上,铁轨与港口城市普遍出现;3、人口上,洲际移民大规模流动,欧洲移民半数来到美国;4、文化上,工业文明的科技、思想与生活方式全球传播;5、体育上,奥运会开始成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三、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影响:P60工业文明的传播与野蛮的殖民掠夺相交织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侵略步伐,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头号殖民帝国:英国殖民地是本土面积100倍2、对亚非拉:传播工业文明的同时,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更加落后。
如英属印度 p61(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P181、时间:15---16世纪2、在海上探险走在最前面:葡萄牙和西班牙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的萌芽4、探险家: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从西班牙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②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5、新航路的开辟意义:P21A 、正面影响:①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③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成新的民族产生,如美利坚民族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⑤促进物种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文明的来临提供广阔的市场B、负面影响:欧洲国家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导致亚非拉长期落后。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精华版)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重要朝代一、秦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开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对秦始皇的评价(或你所认识的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基础。
他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
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题只要答出2—3个观点即可)二、大一统的汉朝1、文景之治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治世的局面。
(文末附答案)中考道德与法治走进社会生活考点笔记总结单选题1、近年来,研学旅行活动成为学生学习和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某地开展了“非遗传承,自然探索”的研学旅行活动。
开展这一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学生()①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行为②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和了解社会③掌握所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④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成绩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2、2021年11月中旬,赣州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赣南红色革命根据地、方特乐园等,这()A.一定能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B.获得了他人和社会的认可C.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D.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智能手机的高度发展与普及,催生了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新名词——“低头族”。
“低头族”危害不可小觑。
你应该对图中的“低头族”说()A.沉迷于网络,影响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B.沉迷于网络,疏离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C.碎片化信息,影响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D.不良的信息,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4、每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诚邀公民参与“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网络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C.网络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5、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1月4日消息,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侵犯肖像权案。
一博主故意将“中国萌娃”说成日本小孩且拒不改正,被孩子母亲告上法庭。
杭州互联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责令被告杜某登报向原告楼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0000元、维权费用损失5000元。
这提醒网民要()①严格执法,建设和谐网络环境②远离网络,以免自己上当受骗③提高媒介素养,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④遵守网络规则,学会依法维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成功的途径有很多,社会为我们铺路搭桥。
考前突破19: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5课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一、单选题1. 下图资料取自于二战期间一份重要的文件,对此文件理解正确的是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联合国家宣言》②文件中的台湾被日本所窃源于甲午战争③该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④文件签署有利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A. ①④ B. ②④C. ①③ D. ③④2.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应用C. 凡尔登绞肉机D. 意大利秘密加入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3. 兴趣小组考察了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的南京大屠杀遗址,阅读了揭露德国纳粹党罪恶的《安妮日记》。
他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①实地调查法②查阅文献法③问卷调查法④访问调查法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兴趣小组还收集了一些数据,制作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看出()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间最长②战争波及地域广、卷入国家多、持续时间长,规模空前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 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军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西……和德国配合起来。
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的话说明了( )A.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B.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C.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D.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6. 蒋介石在1938年1月15日的日记中记载:“这一星期中,自敌人借口所谓宣战,否认国民政府,继续军事行动等观之,对我威胁逼迫,可云极矣。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一、英国的《权利法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1688年过程中颁布的文件。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作用: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美国:《独立宣言》、华盛顿1、美国独立战争(175-1783年)中颁布的文件。
2、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3、华盛顿1787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例。
三、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1、《人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年颁布的文件。
(1)颁布的机构: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2)内容:①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写入《人权宣言》,成为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特点的法律文献。
2、拿破仑(1)夺权、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后,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2)建立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内外政策:在国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丽《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展法国努力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3)帝国的覆亡1812年,法国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后来,在某比锡战争中再次惨败。
1814年,欧洲反法同盟军开进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复辟。
(1915年拿破仑卷土重来重新登上皇位,后与欧洲反法同盟军决战于滑铁卢,最终惨败,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
)(4)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他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传奇人物,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军事独裁者。
专题一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1.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提出、发展和实践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提出(核心:自由、平等、民主)历史事件核心内容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文艺复兴人文精神达·芬奇《哈姆雷特》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起源。
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莎士比亚《蒙娜丽莎》启蒙运动(理性之光)自由、平等、民主、天赋人权伏尔泰天赋人权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兴起的重要一步。
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为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舆论宣传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实践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独立宣言》贯穿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为特征的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揭示了自由平等原则。
“天赋人权”被写进国家根本大法法国大革命后,最终确立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天赋人权的含义: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发展和实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位及影响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恩格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实践俄国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列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纲领:一大的最高纲领,二大的最低纲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充分证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邓小平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一大提出的我党的最高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提出的我党的奋斗目标(最低纲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是根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特征: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践1994年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专题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英、美、法、日、俄、中六国对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现代化模式国家代表人物重大事件历史文献探索的道路传统的资本主义道路英国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工业革命(经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美国华盛顿独立战争(政治)《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脱离英国独立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后来居上,积极吸收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法国罗伯斯庇尔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土耳其凯末尔凯末尔革命和改革《国民公约》革命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迎来历史发展新阶段改造传统的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罗斯福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
新政中的措施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列宁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方向,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一五计划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专题三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一国际格局时期国际格局基本情况冷战期间两极格局(东西方对峙格局)【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美苏争霸与冷战的典型表现】:军备竞赛。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特别是核武器。
1961年8月柏林墙出现。
1962年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影响】:a、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冷战结束后至今多极化趋势【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
b、“多强”:俄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欧盟(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 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此外还有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发展趋势】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二 .中美关系的变化时间表现二战前后二战时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二战后美国帮助蒋介石发动内战。
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举例:抗美援朝20世纪70年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年的敌对关系。
1979年正是建立外交关系。
当今(21世纪以来)将建立“应对共同挑战”合作伙伴关系。
中美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三 .美苏关系时间表现二战中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冷战,变现为美苏争霸,突出事例: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后至今美国是一超,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专题四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一.百年屈辱: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日渐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先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附: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三次侵华战争简表时间战争名称侵略者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840-1842 鸦片战争英国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4-1895 甲午战争日本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美等八国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近代力图崛起的探索: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第一步;戊戌变法是进一步探索;辛亥革命更是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戊戌变法失败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898年1911年阶级人物地主阶级曾国藩、李鸿章、张之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民主革命先洞行者思想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内容P66: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等P71:主张君主立宪等武昌起义是革命首义建立中华民国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认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中国近代的觉醒历史事件意义新文化运动(1915)宣传民主与科学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五四运动(1919)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四、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探索之路历史事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井冈山之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战争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1953—1957年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五.中华民族的腾飞开始于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崛起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六.中国现代化崛起的表现外交成就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三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成就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微微和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神舟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嫦娥一号国家统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失败,退守台湾,自此台湾与大陆分割在台海两岸,期盼统一。